CN206656358U -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56358U
CN206656358U CN201720178369.0U CN201720178369U CN206656358U CN 206656358 U CN206656358 U CN 206656358U CN 201720178369 U CN201720178369 U CN 201720178369U CN 206656358 U CN206656358 U CN 206656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ubbish
dries
cylinder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83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宏
李天庆
高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ji Flam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ji Flam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ji Flam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ji Flam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83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56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56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5635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包括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垃圾风干处理装置。垃圾风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垃圾风干筒,其内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式翻料板,该第一螺旋式翻料板在第一垃圾风干筒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该第一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与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相连,且其低温干风沿第一垃圾风干筒轴向方向吹出,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同。还包括第二垃圾风干筒,该第二垃圾风干筒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其中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利用高温尾气为热风源、自然风为补风制得低温干风,低温干风轴向通过垃圾风干筒带走垃圾中水分,制得干垃圾,使其利于存放,能改善环境、提高垃圾热解效率、环保可行。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年产量己达到500公斤左右,而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垃圾总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由于城市规模、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所造成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环境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用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虽然逐年增加,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效率仍然很低,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施的缺乏已成为污染环境、制约发展的社会问题。
现有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生活垃圾达到入炉焚烧的含水率和热值要求,我国垃圾发电厂大多采用了堆放醇化预处理工艺,把原生垃圾通过5到7天的堆放发酵,使生活垃圾醇化脱水勉强达到入炉要求。而堆放醇化工艺需频繁倒料才能保证脱水效果,更使得员工工作量繁重、管理难度大,且垃圾仓工作环境危险恶劣。即便如此,堆放醇化预处理工艺仅仅是保证了“能烧起来”的最低要求,而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依然较差。如何高效快速地为原生垃圾脱水,这是困扰我国生活垃圾发电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上述背景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就是创设一种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使其利用高温废气对垃圾原料进行脱水处理,使风干后的垃圾易于堆放,改善环境,提高垃圾发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使其利用高温废气对垃圾原料进行脱水处理,从而解决现有的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包括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垃圾风干处理装置,
所述垃圾风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垃圾风干筒,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式翻料板,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一螺旋式翻料板在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与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相连,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制取的低温干风沿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轴向方向吹出,且所述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所述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垃圾风干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垃圾风干筒,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垃圾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垃圾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旋式翻料板,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二螺旋式翻料板在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与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相连,且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其中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反。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下方,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中的垃圾推进方向相反。
进一步改进,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包括冷热风交换机构和配风机构,
所述冷热风交换机构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冷风管道,所述外壳体包括与所述冷风管道相通的冷风进风口和冷风出风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侧壁上的热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所述热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冷风管道外侧壁之间的热风通道相通,所述热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相连,且所述外壳体下部设有第一冷凝水出水口;
所述配风机构包括与所述外壳体上的冷风出风口相连接的配风管道,所述配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所述配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热风进风口前的热风供风管道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冷风管道。
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风干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风管道上的冷却交换器,所述冷却交换器包括配风冷却通道和与其相互邻接的冷风补风通道,所述配风冷却通道与所述冷却交换器的配风进风口和配风出风口相通,所述冷风补风通道与所述冷却交换器的补风进风口和补风出风口相通,所述补风出风口与所述冷风进风口相连接,所述冷却交换器下部设有第二冷凝水出水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交换器采用板式换热器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风出风口连接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所述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热风供风管道的第一配风口和第二配风口处。
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风进风口前的热风供风管道上还设有分配器,所述热风出风口处设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与所述分配器之间还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三配风口,所述第三配风口与所述配风出风口之间连接第三配风分管,所述混合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相连。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风分管、第二配风风管和第三配风风管上均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分别由减速电机带动。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垃圾风干筒旋转带动垃圾翻动,并利用轴向吹入的低温干风带走垃圾中的水分,使垃圾风干效率显著,利于垃圾存放、改善垃圾场环境,以及提高后续垃圾焚烧或热解的效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垃圾风干筒,尤其利用第二垃圾风干筒中低温干风运行方向与垃圾推进方向相反的工作原理,能进一步地提高最终垃圾的风干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冷热风交换机构利用热风源遇冷后其中水分凝结的原理对热风源中的水分进行脱除,还利于给热风源中配置不同比例的冷风,使热风源制备成合格的低温干风,以备后续垃圾风干处理所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交换器,进一步脱除补风配风中的水分,使混入热风源中的配风为干风,更进一步的利于低温干风的制取。
5、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三个配风分管和三个配风口,使冷热风的配比可灵活调节,利于对最终制取的低温干风温度湿度的控制,提高该垃圾风干处理系统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垃圾风干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简单、日处理垃圾量可达10000吨、高效环保,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风干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冷热风交换机构的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风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垃圾风干筒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包括低温干风制取装置100和与其连接的垃圾风干处理装置200。
参照附图2所示,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100包括冷热风交换机构11和配风机构。
该冷热风交换机构11包括外壳体20和设置于该外壳体20内部的冷风管道21,该外壳体20包括与该冷风管道21相通的冷风进风口3和冷风出风口4、以及设置于该外壳体20侧壁上的热风进风口17和热风出风口(在该冷热风交换机构11的背面,图中未示出),该热风进风口17和热风出风口与该外壳体20和冷风管道21外侧壁之间的热风通道22相通,且该外壳体20下部还设有第一冷凝水出水口13。较优实施例为,该外壳体20内部设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冷风管道21,以提高冷热风的接触表面,如附图3所示。
该配风机构包括与该外壳体20上的冷风出风口4相连接的配风管道,该配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该配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该热风进风口17前的热风供风管道15上。
这样冷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冷风进风口3进入冷风管道21中,热风源从热风供风管道15中经热风进风口17进入到冷热风交换机构内部的热风通道22中,则热风在热风通道中遇到冷风管道的外侧壁后其中水分遇冷凝结成水,冷凝水从第一冷凝水出水口13中流出,达到脱除热风源中水分的目的;还有该冷风从冷风出风口4引出后经配风管道引入热风供风管道15中,实现冷热风调配,达到降低热风源温度的目的。
较优实施例为,参照附图2所示,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该配风管道上的冷却交换器12,以利于对从冷风出风口4排出的冷风进一步降温脱水,使达到热风供风管道中的配风为干风。具体结构为,该冷却交换器12采用板式换热器结构,其包括配风冷却通道和与其相互邻接的冷风补风通道,该配风冷却通道与该冷却交换器12的配风进风口5和配风出风口6相通,该冷风补风通道与该冷却交换器12的补风进风口1和补风出风口2相通,该补风出风口2与该冷风进风口3相连接,该冷却交换器12下部设有第二冷凝水出水口18。
本实用新型中该配风出风口6连接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该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该热风供风管道15的第一配风口7和第二配风口8处,这样通过不同配风口的配风比例调节利于热风降温且温度调节方便可控。
为了更进一步的控制最终得到的低温干风的温湿度,该热风进风口17前的热风供风管道15上还设有分配器16,该热风出风口处设有混合箱19,该混合箱19的出口为最终制取的低温干风出风口10。该混合箱19与该分配器16之间还设有连接管道,该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三配风口9,该第三配风口9与该配风出风口6之间连接第三配风分管。且该第一配风分管、第二配风风管和第三配风风管上均分布设有引风机,引风机分别由减速电机带动,则利于在不同配风口控制不同的冷热风配风比例。
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中热风源可采用垃圾焚烧炉或热解气化炉产生的高温尾气,冷风源采用自然风,可实现对温度达120℃以上、湿度达30~40%的热风源的降温脱水处理,最终制得温度为45~75℃、湿度为8~15%的低温干风,该制得的低温干风进行垃圾风干处理装置中风干垃圾。
为了节约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的占地面积,该冷热风交换机构11、热风供风管道上的分配器16和混合箱19、以及冷却交换器12采用支撑平台14竖直叠放方式设置,如附图2所示,空间利用合理,设备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
参照附图4所示,该垃圾风干处理装置200包括第一垃圾风干筒30,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式翻料板40,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该第一螺旋式翻料板40在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如垃圾从进料口33进入第一垃圾风干筒30内,在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旋转下向其出料口34推进(如附图4中双箭头方向)。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进风口32与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100的低温干风出风口10相连,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100制出的低温干风沿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轴向方向吹出(如附图4中单箭头方向),且该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该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同。
更优实施例为:该垃圾风干处理装置200还包括第二垃圾风干筒31,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的垃圾进料口35与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垃圾出料口34相连,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旋式翻料板,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该第二螺旋式翻料板在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如垃圾从垃圾进料口35进入第二垃圾风干筒31内,在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的旋转下向其垃圾出料口37推进(如附图4中双箭头方向)。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的进风口与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进风口在同侧均与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100的低温干风出风口10相连,则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如附图4中单箭头方向)与其中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反,这样进一步加强了垃圾中水分的脱除,使获得的垃圾成为干垃圾。较优设置为,该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中螺旋式翻料板的边缘均设置有折边41,增加了垃圾与低温干风的接触面积,提高垃圾脱水效率,如附图5所示。
为了设备布置的合理性和节约占地面积,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设置于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下方,两者采用固定支架38上下平行设置。这样第一垃圾风干筒30和第二垃圾风干筒31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相同,从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和第二垃圾风干筒31通过的吸收了垃圾中水分的带水分气体从气体排出口36排出。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和第二垃圾风干筒31中的垃圾推进方向则相反,垃圾从进料口33进入后依次经过第一垃圾风干筒30和第二垃圾风干筒31最终从垃圾出料口37排出。
该垃圾风干处理系统还包括垃圾预处理粉碎装置和垃圾进料装置。该垃圾预处理粉碎装置,用于垃圾的破包、分选和粉碎处理;该垃圾进料装置包括垃圾传输机构39,该垃圾传输机构39的进口与该垃圾预处理粉碎装置的出口连接,该垃圾传输机构39的出口与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的进料口33连接。
应用上述垃圾风干处理系统的垃圾风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高温尾气为热风源、自然风为补风,通过该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制取低温干风。
其中,该热风源从该热风供风管道15进入,分别在该第一配风口7和第二配风口8处配入从该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排出的配风,然后进入该冷热风交换机构11后脱水从该热风出风口排出;该自然风从该补风进风口1进入,经过该冷却交换器12的冷风补风通道后,从该补风出风口2排出进入该冷风进风口3,然后进入该冷热风交换机构11中的冷风管道,再从该冷风出风口4排出后进入该冷却交换器12的配风进风口5,经过该冷却交换器12的配风冷却通道后从配风出风口6排出进入该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
进一步在包括第三配风口9和第三配风分管的基础上,从该热风出风口排出的干风进入该混合箱19中,在该第三配风口9处配入从该第三配风分管排出的配风也进入该混合箱19中,该干风和配风在该混合箱19中混合后排出最终制得的低温干风。
具体的冷热风配风比为:第一配风口处热风与配风的配风比为1:1~1.5,第二配风口处热风与配风的配风比为1:2~2.7,第三配风口处热风与配风的配风比例为1:2.5~3.5。
(2)利用步骤(1)制取的低温干风通过该垃圾风干处理装置对垃圾原料进行风干处理,制得干垃圾。
其中,该低温干风在该第一垃圾风干筒30中的运行方向与其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同,该低温干风在该第二垃圾风干筒31中的运行方向与其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利用低温风干制取装置引入高温尾气,调配自然风,对该高温尾气进行降温处理,且对自然风和高温尾气中的水分脱除,实现低温干风的制取,还通过低温干风对垃圾风干筒中垃圾的脱水风干,实现垃圾的风干处理,能实现对含水率大于45%湿垃圾的风干处理,最终制得含水率为8~15%的干垃圾。
本实用新型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可用于新鲜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陈腐垃圾或污泥等高湿度垃圾的风干处理,利用焚烧炉排出的高温尾气作为热风源,使废弃的热能得到了资源化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新鲜垃圾到场即脱水,不用堆放醇化,不产生恶臭,不析出渗滤液,减去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环节,改善垃圾处理厂的工作环境,干化的垃圾不仅便于存储运输,而且烘干消毒后的填埋土再回填垃圾坑,能彻底解决水空气污染隐患,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垃圾风干处理装置,
所述垃圾风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垃圾风干筒,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螺旋式翻料板,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一螺旋式翻料板在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与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相连,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制取的低温干风沿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轴向方向吹出,且所述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所述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风干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垃圾风干筒,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垃圾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垃圾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旋式翻料板,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二螺旋式翻料板在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旋转下翻转并推进垃圾移动,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与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相连,且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与其中垃圾的推进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垃圾风干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的下方,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中低温干风的运行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中的垃圾推进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干风制取装置包括冷热风交换机构和配风机构,
所述冷热风交换机构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冷风管道,所述外壳体包括与所述冷风管道相通的冷风进风口和冷风出风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侧壁上的热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所述热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冷风管道外侧壁之间的热风通道相通,所述热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相连,且所述外壳体下部设有第一冷凝水出水口;
所述配风机构包括与所述外壳体上的冷风出风口相连接的配风管道,所述配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所述配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热风进风口前的热风供风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冷风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风干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风管道上的冷却交换器,所述冷却交换器包括配风冷却通道和与其相互邻接的冷风补风通道,所述配风冷却通道与所述冷却交换器的配风进风口和配风出风口相通,所述冷风补风通道与所述冷却交换器的补风进风口和补风出风口相通,所述补风出风口与所述冷风进风口相连接,所述冷却交换器下部设有第二冷凝水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交换器采用板式换热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风出风口连接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所述第一配风分管和第二配风分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热风供风管道的第一配风口和第二配风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进风口前的热风供风管道上还设有分配器,所述热风出风口处设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与所述分配器之间还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三配风口,所述第三配风口与所述配风出风口之间连接第三配风分管,所述混合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垃圾风干筒和第二垃圾风干筒的进风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风分管、第二配风风管和第三配风风管上均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分别由减速电机带动。
CN201720178369.0U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56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8369.0U CN206656358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8369.0U CN206656358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56358U true CN206656358U (zh) 2017-11-21

Family

ID=6031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8369.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56358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56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2146A (zh) * 2017-02-27 2017-05-10 北京中技圣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2146A (zh) * 2017-02-27 2017-05-10 北京中技圣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及方法
WO2018153198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北京中技圣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2146B (zh)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844859B (zh) 一种污泥的蒸汽低温热调质干化成套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560216B (zh)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03483014B (zh) 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干燥处理系统
CN103624060A (zh) 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的连续高温隔氧碳化工艺及其装置
CN206682947U (zh) 一种焚烧充分的垃圾焚烧炉
CN103240264A (zh) 兼具沼气与活性炭生产的低排放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
KR102614257B1 (ko) 폐기물을 활용한 환경에너지 선순환 시스템
CN101457147A (zh)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无氧热裂解气化处理装置及其工艺技术
CN205402733U (zh) 生活垃圾和/或工业废弃物的处理生产线
CN104941986A (zh) 一种有机垃圾连续性烘干装置
CN101723570A (zh) 利用电厂磨煤机干燥污泥并用于发电的污泥处理方法
CN106010719A (zh) 一种用城市废弃物制造生物质燃料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82313A (zh) 一种污染物资源化的多源有机固废处置系统及方法
CN107777853A (zh) 双干法污泥处理装置
CN201753303U (zh) 一种污泥的蒸汽低温热调质干化成套处理装置
CN206656358U (zh) 一种垃圾风干处理系统
CN102809159A (zh) 城镇生活垃圾干化焚烧系统
CN202101248U (zh) 城镇生活垃圾干化焚烧系统
CN103773404A (zh) 一种组合式多联产生物质快速炭化设备及其制炭方法
CN111664455A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CN206843398U (zh) 一种污泥与秸秆协同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12741231U (zh) 一种市政污泥和园林废弃物协同资源化处置系统
CN101387472A (zh) 废弃物干燥方法及其系统装置
CN102358852A (zh) 一种农林植物废弃物制生物质燃料块气化供气系统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