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54882U -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54882U
CN206654882U CN201720306008.XU CN201720306008U CN206654882U CN 206654882 U CN206654882 U CN 206654882U CN 201720306008 U CN201720306008 U CN 201720306008U CN 206654882 U CN206654882 U CN 206654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zzle
thickness
diaphragms
sensitive adhes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060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Bo Bo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Bo Bo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Bo Bo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Bo Bo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060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54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54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548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公开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包括PE基膜,所述PE基膜的正面设置一防眩光层,该防眩光层上依次设置有机硅胶粘接层和压敏胶层,所述PE基膜的背面通过有机硅胶粘接层胶接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其中,所述防眩光的PE保护膜厚度为:220~250μm,所述PE基膜厚度为:100~125μm,所述防眩光层厚度为30~40μm,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20~25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厚度为50~60μm,所述有机硅胶粘接层的厚度为10~15μm。本新型的PE保护膜防眩光性能好、透光率高、雾度小。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及保护膜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是一种对其他材料表面具有保护功能的膜状材料,其主要由聚烯烃制成。保护膜主要用于各种表面状况要求较高的产品的表面保护,如汽车保护膜、家电保护膜等,以防止其在搬运、加工、贮存及安装使用的过程中表面划伤、污染和磨损等,从而使物品保持良好的外观,提高产品的等级和成品率,因此,保护膜具有重要作用。
在电子及光学元器件加工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保护膜通常是亚克力亚敏胶涂布的聚乙烯保护膜,粘性适应性和自排气性差,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控制的难度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护膜容易受到外界的腐蚀和压力,其复合牢度和热封强度较差,自排气性能也不尽理想。并且,保护膜本身的使用寿命短、污染大,不利于市场推广应用。
中国专利一种PE保护膜(专利申请号:2015207921341)披露了一种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PE保护膜。但上述技术方案中已披露的PE保护膜还存在防眩光性能差,透光率小、雾度大的缺陷,因此设计一种防眩光性能好、透光率高、雾度小的PE保护是市场所亟需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眩光性能好、透光率高、雾度小的防眩光的PE保护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包括PE基膜,所述PE基膜的正面设置一防眩光层,该防眩光层上依次设置有机硅胶粘接层和压敏胶层,所述PE基膜的背面通过有机硅胶粘接层胶接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其中,所述防眩光的PE保护膜厚度为:220~250μm,所述PE基膜厚度为:100~125μm,所述防眩光层厚度为30~40μm,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20~25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厚度为50~60μm,所述有机硅胶粘接层的厚度为10~15μm。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防眩光层涂布于所述PE基膜的正面。
进一步,所述防眩光层为二氧化锡粉涂层、二氧化钴粉涂层、氧化锑粉涂层、氧化钛粉涂层、二氧化硅粉涂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粉涂层其中一种。
更进一步,所述防眩光层的厚度为3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防眩光层和所述压敏胶层之间及位于所述PE基膜与和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之间的两所述有机硅胶粘接层的厚度均为1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且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25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眩光的PE保护膜厚度为250μm,所述PE基膜厚度为125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厚度为6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的PE保护膜在PE基膜的正面设置一层防眩光层,从而使PE保护膜具有很好的防眩光性能;再在防眩光层上端设置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使的本新型的PE保护膜具有很好的透光率及小的雾度;同时,本新型的PE保护膜还具有良好的自排性能和更高的粘性适用性,降低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控制难度,整体复合牢度强、污染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层次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层次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1.PE基膜,2.防眩光层,3.有机硅胶粘接层,4.压敏胶层,5.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附图1-2实例本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该所述防眩光的PE保护膜厚度为:220~250μm,优选250μm,参考附图1-2,它包括PE基膜1,所述PE基膜1的正面设置一防眩光层2,该防眩光层2通过涂布的方式涂布于所述PE基膜1的正面,所述防眩光层2上依次设置有机硅胶粘接层3和压敏胶层4,所述PE基膜1的背面通过有机硅胶粘接层3胶接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E基膜1可选定的厚度为100~125μm,而所述PE基膜1优选的厚度为125μm;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层2可为纳米二氧化锡粉涂层、纳米二氧化钴粉涂层、纳米氧化锑粉涂层、纳米氧化钛粉涂层、纳米二氧化硅粉涂层(无机材料、参考附图1)其中一种,或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粉涂层(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材料,参考附图2),且所述防眩光层2厚度范围为30~40μm,优选设定为30μ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敏胶层4为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4的厚度为20~25μm,优选设定为25μ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5的厚度范围为50~60μm,优选60μm;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防眩光层2和所述压敏胶层4之间及位于所述PE基膜1与和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5之间的两所述有机硅胶粘接层3的厚度为10~15μm,优选10μm。
本实施例的PE保护膜在PE基膜1的正面设置一层防眩光层2,从而使PE保护膜具有很好的防眩光性能能;再在防眩光层2上端设置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使的PE保护膜具有很好的透光率及小的雾度;同时,该PE保护膜还具有良好的自排性能和更高的粘性适用性,降低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控制难度,整体复合牢度强、污染小,使用寿命长。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基膜,所述PE基膜的正面设置一防眩光层,该防眩光层上依次设置有机硅胶粘接层和压敏胶层,所述PE基膜的背面通过有机硅胶粘接层胶接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其中,所述防眩光的PE保护膜厚度为:220~250μm,所述PE基膜厚度为:100~125μm,所述防眩光层厚度为30~40μm,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20~25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厚度为50~60μm,所述有机硅胶粘接层的厚度为10~1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涂布于所述PE基膜的正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为二氧化锡粉涂层、二氧化钴粉涂层、氧化锑粉涂层、氧化钛粉涂层、二氧化硅粉涂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粉涂层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的厚度为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防眩光层和所述压敏胶层之间及位于所述PE基膜与和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之间的两所述有机硅胶粘接层的厚度均为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且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25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的PE保护膜厚度为250μm,所述PE基膜厚度为125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厚度为60μm。
CN201720306008.XU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54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06008.XU CN206654882U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06008.XU CN206654882U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54882U true CN206654882U (zh) 2017-11-21

Family

ID=6031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0600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54882U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548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8132A (zh) * 2019-12-06 2020-03-27 广东柯视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投影成像贴膜
CN112026289A (zh) * 2020-08-27 2020-12-04 江苏黄金屋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8132A (zh) * 2019-12-06 2020-03-27 广东柯视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投影成像贴膜
CN112026289A (zh) * 2020-08-27 2020-12-04 江苏黄金屋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54882U (zh) 一种防眩光的pe保护膜
CN205028000U (zh) 一种防反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54878A (zh) 一种高阻隔耐紫外老化型太阳电池背膜及其加工工艺
RU2014154245A (ru) Самоклеящаяся стеклоткань, активируемая водой
CN102148330A (zh) 柔性光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CN206654881U (zh) 一种pe保护膜
JP2011093195A (ja) バリアフィルム積層体
CN207916225U (zh) 低热桥效应阻隔膜及采用该阻隔膜的真空绝热板
CN206653711U (zh) 一种高挺度的复合pe保护膜
CN202275849U (zh) 一种柔性透明高阻隔封装膜
CN202494794U (zh)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CN202025101U (zh) 一种曲面反射镜结构
CN205088176U (zh) 一种pe保护膜
CN203344436U (zh) 自清洁式太阳膜
CN206584332U (zh) 触控显示模组
CN203894473U (zh) 一种具有纸质效果的显示结构
CN203141955U (zh) 一种防雾气pet保护膜
CN201590419U (zh) 一种高阻隔反射型太阳电池背膜
WO2016167295A1 (ja) 透明ガスバリア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ペーパー
CN209071347U (zh) 太阳能组件及太阳能系统
CN209343011U (zh) 一种胶合镜
CN202878833U (zh) 新型冷冻膜
CN202480469U (zh) 单面离型纸
CN201590418U (zh) 一种高阻隔耐紫外老化太阳电池背膜
CN215620586U (zh) 一种汽车用高硬度防爆太阳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