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4199U - 察打一体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察打一体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4199U
CN206634199U CN201720317332.1U CN201720317332U CN206634199U CN 206634199 U CN206634199 U CN 206634199U CN 201720317332 U CN201720317332 U CN 201720317332U CN 206634199 U CN206634199 U CN 206634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elage
wing group
wing
unmanned plan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173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173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4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4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41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包括光电舱、动力系统、机身、第一翼组、第二翼组和垂直翼,动力系统设置于光电舱和机身之间,第一翼组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的一端,第二翼组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的另一端,垂直翼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另一端的底部;光电舱内部设有设备容置腔,机身内部设有载荷容置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机翼和尾翼可向机身方向旋转折叠,收束于机身表面,同侧设置的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使机身获得更大的容纳空间,发射后,机翼和尾翼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展开并锁定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无人机通过光电舱的摄像设备追踪目标,锁定目标后,可通过在机身内部的武器自毁以对目标进行打击。

Description

察打一体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往往体型巨大,配套设备繁杂,而且起降场地要求高,察打效费比很低,而且这类察打无人机,对战略级、战役级侦查打击性能优越,却不适用于战术级察打,然而现代战争中,小规模的战术级冲突较为常见,而在这类冲突中,作战单位级别通常为排、班、火力组或单车,甚至到单兵及独立武器装备等,作战单位越小,隐蔽性越高,因此,需要单兵可携带的小目标察打一体无人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由发射筒发射的可折叠的察打一体小型无人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包括光电舱、动力系统、机身、第一翼组、第二翼组和垂直翼,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系统的一端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舱连接,所述第一翼组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第二翼组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翼组展开后呈“>”形,所述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设置于机身的同一侧,所述垂直翼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翼组的对侧,所述垂直翼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光电舱内部设有设备容置腔,所述机身内部设有载荷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机身固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圆柱形的凸台,所述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的一端均设有翼片轴孔,所述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通过翼片轴孔套接于所述凸台上,第一上翼片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翼片和第一连接件固接,第一下翼片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下翼片和第一连接件固接;
所述第二翼组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机身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圆柱形的凸台,所述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的一端均设有翼片轴孔,所述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通过翼片轴孔套接于所述凸台上,第二上翼片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翼片和第二连接件固接,第二下翼片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下翼片和第二连接件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组的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的外侧的后缘均设有副翼,所述副翼与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枢接;
所述第二翼组的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的后缘设有襟翼,所述襟翼与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翼通过垂直翼枢接件与所述机身枢接,所述垂直翼枢接件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垂直翼和机身固接,所述机身的另一端沿机身轴线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垂直翼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翼组的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的夹角为120-14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翼组的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翼组的翼片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翼组的翼片的宽度小于第一翼组的翼片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定子、转子和桨片,所述定子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舱相连,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接于定子,所述转子的外侧相对的两边设有凸起,所述桨片枢接于所述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的定子沿轴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有线缆。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侧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摄像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机翼和尾翼可向机身方向旋转折叠,收束于机身表面,同侧设置的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使机身获得更大更合理的容纳空间,发射前无人机收纳于发射筒中,发射后,机翼和尾翼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展开并锁定,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无人机前端设有光电舱,内部设有摄像设备和激光制导设备,通过光电舱的摄像设备追踪目标,锁定目标后,可以通过在机身内部安装的武器自毁以对目标进行打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展开姿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收束姿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的动力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第二翼组结构示意图;
1-光电舱;2-动力系统;3-机身;4-第一翼组;5-第二翼组;6-垂直翼;7-开孔;
21-转子;22-凸起;23-桨片;31-凹槽;41-第一上翼片;42-第一下翼片;43-副翼;51-第二上翼片;52-第二下翼片;53-襟翼;54-第二连接件;55-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包括光电舱1、动力系统2、机身3、第一翼组4、第二翼组5和垂直翼6,所述机身3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系统2的一端连接,所述动力系统2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舱1连接,所述第一翼组4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机身3的一端,所述第二翼组4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翼组5呈“>”形,所述第一翼组4和第二翼组5设置于机身3的同一侧,所述垂直翼6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翼组5的对侧,所述垂直翼6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光电舱1内部设有设备容置腔,所述机身3内部设有载荷容置腔。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机翼和尾翼可向机身方向旋转折叠,收束于机身表面,同侧设置的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使机身获得更大更合理的容纳空间,发射前无人机收纳于发射筒中,发射后,机翼和尾翼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展开并锁定,“>”形的第二翼组有利于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无人机前端设有光电舱,内部设有摄像设备和激光制导设备,通过光电舱的摄像设备追踪目标,锁定目标后,可以通过在机身内部设置的武器自毁以对目标进行打击。
实施例1
所述第一翼组4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上翼片41和第一下翼片42,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机身3固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圆柱形的凸台,所述第一上翼片41和第一下翼片42的一端均设有翼片轴孔,所述第一上翼片41和第一下翼片42通过翼片轴孔套接于所述凸台上,第一上翼片41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翼片41和第一连接件固接,第一下翼片42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下翼片42和第一连接件固接;
所述第二翼组5包括第二连接件54、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下翼片52,所述第二连接件54与机身3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54上设有圆柱形的凸台55,所述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下翼片52的一端均设有翼片轴孔,所述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下翼片52通过翼片轴孔套接于所述凸台55上,第二上翼片51与第二连接件54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连接件54固接,第二下翼片52与第二连接件54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下翼片52和第二连接件54固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向机身方向旋转收束于机身的上侧,其中翼片叠层次序从下到上为第一下翼片、第一上翼片、第二下翼片和第二上翼片,四片翼片通过销钉束缚于机身,此时机体大致呈圆柱形,发射时,弹体状的无人机在离开发射筒时,销钉被抽离机身,随后翼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展开到位并锁定,无人机进入飞行姿态。
实施例2
所述第一翼组4的第一上翼片41和第一下翼片42的外侧的后缘均设有副翼43,所述副翼43与第一上翼片41和第一下翼片42枢接;
所述第二翼组5的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下翼片52的后缘设有襟翼53,所述襟翼53与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下翼片52枢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翼组的翼片的内部靠近翼根设有舵机,舵机通过钢丝或线缆与副翼连接,用于控制副翼的上下摆动,副翼的设置,增强了无人机滚转机动性;
第二翼组的翼片的内部靠近翼根设有舵机,舵机通过钢丝或线缆与襟翼连接,用于控制襟翼的上下摆动,襟翼的设置,增强了无人机俯仰机动性。
实施例3
所述垂直翼6通过垂直翼枢接件与所述机身枢接,所述垂直翼枢接件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垂直翼和机身固接,所述机身3的另一端沿机身轴线方向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形状与所述垂直翼适配。
本实施例中,垂直翼的设置,提高了无人机偏航机动性能,垂直翼绕垂直翼枢接件旋转90度,可收纳于机身下面的凹槽中,使无人机于收纳状态时,整体大致呈圆柱形,另外,垂直翼向无人机下方展开,在无人机降落时可作为缓冲件保护机体,垂直翼的材料采用易碎材料。
实施例4
所述第二翼组5的第二上翼片51和第二下翼片52的夹角为120-140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后掠角可以保证升力的情况下,减少空气阻力,增加气动性能,且有利于舵机扭矩传递性能。
实施例5
所述第二翼组5的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翼组4的翼片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翼组的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翼组的翼片是为了使前后翼组产生的升力协同,优化无人机的空气动力性能。
实施例6
所述第一翼组4的翼片的宽度大于第二翼组5的翼片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翼组的翼片的宽度大于第二翼组的翼片是为了使前后翼组产生的升力协同,优化无人机的空气动力性能。
实施例7
所述动力系统2包括定子、转子21和桨片23,所述定子的一端与所述机身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舱1相连,所述转子21可转动地套接于定子,所述转子21的外侧相对的两边设有凸起22,所述桨片23枢接于所述凸起22。
本实施例中,采用空心轴电机有利于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结构布局,使光电舱设置于机头,便于侦查追踪,桨片枢接于转子的凸台,使桨片可向机身方向折叠。
实施例8
所述动力系统2的定子沿轴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有线缆。
本实施例中,空心轴电机中间的通孔便于光电舱的线缆穿过动力系统与机身内的通讯设备连接。
实施例9
所述机身3的侧面设有开孔7,所述开孔7内设有摄像设备。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无人机在盘旋时侦测关键目标或区域,在机身侧面设置摄像设备。
文中第一、第二……只代表其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位置有什么不同。
文中,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舱、动力系统、机身、第一翼组、第二翼组和垂直翼,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系统的一端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舱连接,所述第一翼组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第二翼组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翼组展开后呈“>”形,所述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设置于机身的同一侧,所述垂直翼可折叠地设置于机身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翼组的对侧,所述垂直翼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光电舱内部设有设备容置腔,所述机身内部设有载荷容置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机身固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圆柱形的凸台,所述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的一端均设有翼片轴孔,所述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通过翼片轴孔套接于所述凸台上,第一上翼片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翼片和第一连接件固接,第一下翼片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下翼片和第一连接件固接;
所述第二翼组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机身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圆柱形的凸台,所述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的一端均设有翼片轴孔,所述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通过翼片轴孔套接于所述凸台上,第二上翼片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翼片和第二连接件固接,第二下翼片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下翼片和第二连接件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组的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的外侧的后缘均设有副翼,所述副翼与第一上翼片和第一下翼片枢接;
所述第二翼组的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的后缘设有襟翼,所述襟翼与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枢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翼通过垂直翼枢接件与所述机身枢接,所述垂直翼枢接件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垂直翼和机身固接,所述机身的另一端沿机身轴线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垂直翼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组的第二上翼片和第二下翼片的夹角为120-140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组的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翼组的翼片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组的翼片的宽度小于第一翼组的翼片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到7任意一项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定子、转子和桨片,所述定子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舱相连,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接于定子,所述转子的外侧相对的两边设有凸起,所述桨片枢接于所述凸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定子沿轴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有线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侧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摄像设备。
CN201720317332.1U 2017-03-29 2017-03-29 察打一体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34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17332.1U CN206634199U (zh) 2017-03-29 2017-03-29 察打一体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17332.1U CN206634199U (zh) 2017-03-29 2017-03-29 察打一体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4199U true CN206634199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62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1733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34199U (zh) 2017-03-29 2017-03-29 察打一体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4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878A (zh) * 2017-03-29 2017-06-13 深圳市轻准科技有限公司 察打一体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878A (zh) * 2017-03-29 2017-06-13 深圳市轻准科技有限公司 察打一体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8878A (zh) 察打一体无人机
US20220219832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ueling air vehicles
JP7414310B2 (ja) 航空機及び航空機を飛行させる方法
US10377488B1 (en) Tandem-wing aircraft system with shrouded propeller
CN106143911B (zh) 一种单兵携带、可筒式存储和发射的可折叠无人机
CN107117285A (zh) 设有可折叠无人机支承件的无人机
KR101646736B1 (ko) 조인드윙형 무인항공기
CN207403934U (zh) 多旋翼无人机
CN107117294A (zh) 设有具有加强功能的电池组的无人机
CN107972869A (zh) 一种可变构型双体跨水空介质无人飞行器
CN107776892B (zh) 轻型可折叠察打一体无人机
CN106184711A (zh) 变体飞机的机翼折叠机构
EP3976467B1 (en) Aircraft wing control
CN207450247U (zh) 一种可折叠可滚动的球形无人机
CN102351045A (zh) 适用于任意角度折叠机翼的机翼折叠机构
CN102837820B (zh) 一种z形翼布局的小型折叠翼无人机
CN206634199U (zh) 察打一体无人机
CN207607646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N216969996U (zh)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115610650A (zh) 一种具有扑滑转换和差动展合功能的扑翼飞行器
CN105667761B (zh) 一种可折叠连接翼布局无人机
CN204568056U (zh) 一种横向交错折叠四旋翼飞行器
CN207089657U (zh) 一种农林业专用智能无人机
CN207466965U (zh) 无人机
CN218929845U (zh) 一种折叠式飞行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