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5327U -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5327U
CN206625327U CN201720197136.5U CN201720197136U CN206625327U CN 206625327 U CN206625327 U CN 206625327U CN 201720197136 U CN201720197136 U CN 201720197136U CN 206625327 U CN206625327 U CN 20662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tube
ponding
side plate
water
perme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71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震宇
戴冬冬
李金国
陈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g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g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g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g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971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53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积水渗透器,属于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渗透器排出混凝土层中积水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包括上下两端贯穿的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用于连接地漏,下端用于连接下水管,本防积水渗透器还包括渗透罩壳,渗透罩壳包括顶板部和呈筒状的侧板部,顶板部盖设在侧板部的顶端且与侧板部连为一体,顶板部上开设插接孔,中心管插接固定在插接孔内,中心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中心管侧壁的进水口,进水口的顶部低于顶板部的上表面,侧板部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侧板部内外表面的过水槽。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排出混凝土层中的积水。

Description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地漏对卫生间地面的水进行下水,但由于地漏均直接固定在下水管口,而下水管是从混凝土层直接引出,混凝土层与下水管不连通,因此当卫生间地面水从瓷砖渗透到混凝土层后难以流出,长期这样,水会渗透蔓延至四周墙壁上,造成墙壁内部潮湿,可能会导致对墙体内管道爆管的误判。
目前对于卫生间地面渗漏的维修通常是采用将防水层及其上面的面层或瓷砖层等破坏除去,重新做防水处理,相当于是通过整体翻新来恢复原貌,虽然通过整体翻新能够保持整体的美观性,但是翻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维修工期较长,且对于耗材的浪费较多,维修成本也相对较高。维修时人们往往感觉很费力并且非常烦琐。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521077510.5的一种用于地漏的防渗漏装置,连接在地漏的下水端,设置有吸附体,吸附体用于吸收渗漏在混泥土楼板上的积水,该装置还包括连接座,吸附体设置在连接座内部,连接座设有渗透口,地漏的下水端套装在连接座的上端的套接口,渗透口开设于套接口下方的外壁,套接口内套接排水管,地漏的下水道连接于排水管的顶端,连接座位于套接口下方的内壁开设有排水口。该装置工作时,在有渗漏积水情况下,积水从连接座的渗透口流入被吸附体吸收,再由连接座的内壁的排水口排出流入下水管。该装置虽然能够对积水进行排出,但是积水中会带有泥沙,在排水时泥沙容易堵住海绵使得积水难以进入到排水口,并且海绵也会吸收从地漏里流进的水再从渗透口排出到混泥土楼板中,因此该装置排出混凝土层的积水的效果并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积水渗透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排出混凝土层中的积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积水渗透器,包括上下两端贯穿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上端用于连接地漏,下端用于连接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本防积水渗透器还包括渗透罩壳,所述渗透罩壳包括顶板部和呈筒状的侧板部,所述顶板部盖设在侧板部的顶端且与侧板部连为一体,所述顶板部上开设插接孔,所述中心管插接固定在插接孔内,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中心管侧壁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顶部低于顶板部的上表面,所述侧板部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侧板部内外表面的过水槽。
通过渗透罩壳安装在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的积水可以渗透进过水槽中,由于中心管插接在顶板部的插接孔中,中心管的外壁与侧板部的内壁还有顶板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容纳腔,过水槽与中心管的进水口之间连通,但过水槽与中心管的进水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渗进过水槽的积水中携带的泥沙在随着积水流到进水口过程中会进行沉淀,并且侧板部对积水中的泥沙也能进行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进入过水槽的积水中携带的泥沙量并不多。因此积水从过水槽流至中心管的进水口后积水中的不带有泥沙或者泥沙量很少,因此不会堵塞中心管的进水口,积水从中心管流至下水管,从而有效排出混凝土层中的积水。进水口的顶部低于顶板部的上表面避免了积水从渗透罩壳外流出的问题。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中心管内壁上具有能将中心管上部的内壁上流下的水向中心管中部引流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位于进水口上方。当从地漏流入中心管的水较少形成贴壁流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引流面使水被导向中心管的中部,从而保证从地漏流入中心管的水不会从中心管的进水口流出到侧板部的过水槽中再进到混凝土层。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中心管下部的内径小于中心管上部的内径且中心管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为上述引流面。将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作为引流面,从而便于引流面的设置,这样设置也使中心管的制造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过水槽呈长条状且沿侧板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过水槽的底部延伸至侧板部的底部。通过过水槽这样设置,使得混凝土层中的积水可以从侧板部底部就能渗透,不用积水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渗透,提高渗透效率和排水的有效性。过水槽呈长条状便于提高过水效果并且开设起来更为方便。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进水口呈长条状且沿中心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水口的顶部低于引流面,所述进水口的底部低于侧板部的底部或与侧板部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进水口这样设置便于排出积水,进水口的底部低于侧板部的底部或与侧板部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使得在有积水流入的情况下就可以从进水口排出,而不用等积水累积到一定程度,从而排出积水快速有效。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进水口的顶部与引流面之间的距离为1mm至10mm。进水口这样设置确保从地漏流入中心管中的水不会从进水口流出。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进水口分为两组,每组具有多个沿中心管的侧壁周向设置的进水口,两组进水口相对设置。多个进水口可以满足对积水的排出作用,并且两组进水口相对设置从而能快速对积水进行排出。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插接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凸台,所述中心管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抵靠在凸台上。卡扣用于判断中心管插入插接孔的深度,当卡扣完成抵靠在凸台上时完中心管与渗透罩壳的安装。
在上述的防积水渗透器中,所述侧板部呈圆形筒状,所述顶板部呈圆形,所述插接孔开设于顶板部的中部。通过上述设置中心管插入到插接孔后,各个过水槽到进水口的距离相同,起到均匀排水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积水渗透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渗透罩壳的侧板部的内壁与中心管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使积水携带的泥沙不会从中心管的进水口直接进入到中心管,而是可以经过容纳腔进行沉淀,从而不会堵塞中心管的进水口,可以更有效的排出积水。
2、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引流面使从地漏进来的水不会从中心管的进水口流出进入到混凝土层形成积水,因此本实用新型排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积水渗透器正放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防积水渗透器翻倒放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防积水渗透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防积水渗透器中的中心管与渗透罩壳插接的示意图。
图中,1、中心管;1a、进水口;1b、引流面;1c、卡扣;2、渗透罩壳;2a、顶板部;2a1、插接孔;2a2、凸台;2b、侧板部;2b1过水槽;3、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积水渗透器包括上下两端贯穿的中心管1,中心管1的上端用于连接地漏,下端用于连接下水管道系统中的下水管。本防积水渗透器还包括渗透罩壳2,渗透罩壳2包括顶板部2a和呈筒状的侧板部2b。顶板部2a盖设在侧板部2b的顶端且与侧板部2b连为一体。顶板部2a上开设插接孔2a1,中心管1插接固定在插接孔2a1内。插接孔2a1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凸台2a2,中心管1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卡扣1c,卡扣1c抵靠在凸台2a2上。侧板部2b呈圆形筒状,顶板部2a呈圆形,插接孔2a1开设于顶板部2a的中部。
中心管1内壁上具有能将中心管1上部的内壁上流下的水向中心管1中部引流的引流面1b,引流面1b位于进水口1a上方。中心管1下部的内径小于中心管1上部的内径且中心管1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台阶面为上述引流面1b。作为另一种方案,中心管1中沿其内壁周向设置的环形挡环,环形挡环的上表面为引流面1b。
中心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中心管1侧壁的进水口1a,进水口1a的顶部低于顶板部2a的上表面,侧板部2b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侧板部2b内外表面的过水槽2b1。进水口1a呈长条状且沿中心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进水口1a的顶部低于引流面1b,进水口1a的底部低于侧板部2b的底部或与侧板部2b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a的底部低于侧板部2b的底部。进水口1a的顶部与引流面1b之间的距离为1mm至10mm。进水口1a分为两组,每组具有多个沿中心管1的侧壁周向设置的进水口1a,两组进水口1a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每组进水口1a为三个。过水槽2b1呈长条状且沿侧板部2b的长度方向设置,过水槽2b1的底部延伸至侧板部2b的底部。作为优选过水槽2b1的个数为12个,且均匀间隔设置。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使用本防积水渗透器时,将中心管1从下至上插入到插接孔2a1内,直到中心管1的卡扣1c抵靠在凸台2a2上后停止插入,使中心管1与渗透罩壳2完成安装。插接孔2a1的内径等于中心管1的外径,中心管1插入插接孔2a1后两者形成固定。中心管1与与渗透罩壳2安装好后,中心管1上的进水口1a顶部低于顶板部2a的上表面,避免混凝土层中的积水从顶板外排出,并且进水口1a的底部高度低于侧板部2b的底部。将渗透罩壳2安装在混凝土层中,侧板部2b的外壁与混凝土层抵靠,底部支撑在混凝土层上。将中心管1的下端连接下水管道系统中的下水管,中心管1的上端连接地漏。
中心管1的外壁与侧板部2b的内壁还有顶板部2a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容纳腔3,过水槽2b1与中心管1的进水口1a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当混凝土层有水渗入后,积水从侧板部2b的过水槽2b1渗透进容纳腔3中,由于侧板部2b除过水槽2b1之外是实心部分,从而能对泥沙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从过水槽2b1渗透进容纳腔3中的积水中带有的泥沙量较少,再加上从过水槽2b1流到中心管1的进水口1a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渗进过水槽2b1的积水中携带的泥沙在随着积水流到进水口1a时会进行沉淀,因此只有积水从进水口1a进入到中心管1中,即使带有泥沙,也是微量的泥沙,从而避免中心管1的进水口1a堵塞不能排出积水的问题,因此本防积水渗透器能有效保证混凝土层中的积水排出。
在地漏排水时也需要经过中心管1,在排水流量大时,从地漏流入的水不会从进水口1a排到容纳腔3,即使从地漏流入中心管1的水较少形成贴壁流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引流面1b使水被导向中心管1的中部,从而保证从地漏流入中心管1的水不会从中心管1的进水口1a流出到侧板部2b的过水槽2b1中再进到混凝土层,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层中的积水排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中心管1、进水口1a、引流面1b、卡扣1c、渗透罩壳2、顶板部2a、插接孔2a1、凸台2a2、侧板部2b、过水槽2b1、容纳腔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防积水渗透器,包括上下两端贯穿的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上端用于连接地漏,下端用于连接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本防积水渗透器还包括渗透罩壳(2),所述渗透罩壳(2)包括顶板部(2a)和呈筒状的侧板部(2b),所述顶板部(2a)盖设在侧板部(2b)的顶端且与侧板部(2b)连为一体,所述顶板部(2a)上开设插接孔(2a1),所述中心管(1)插接固定在插接孔(2a1)内,所述中心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中心管(1)侧壁的进水口(1a),所述进水口(1a)的顶部低于顶板部(2a)的上表面,所述侧板部(2b)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侧板部(2b)内外表面的过水槽(2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内壁上具有能将中心管(1)上部的内壁上流下的水向中心管(1)中部引流的引流面(1b),所述引流面(1b)位于进水口(1a)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下部的内径小于中心管(1)上部的内径且中心管(1)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为上述引流面(1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槽(2b1)呈长条状且沿侧板部(2b)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过水槽(2b1)的底部延伸至侧板部(2b)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a)呈长条状且沿中心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水口(1a)的顶部低于引流面(1b),所述进水口(1a)的底部低于侧板部(2b)的底部或与侧板部(2b)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a)的顶部与引流面(1b)之间的距离为1mm至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a)分为两组,每组具有多个沿中心管(1)的侧壁周向设置的进水口(1a),两组进水口(1a)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2a1)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凸台(2a2),所述中心管(1)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卡扣(1c),所述卡扣(1c)抵靠在凸台(2a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积水渗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部(2b)呈圆形筒状,所述顶板部(2a)呈圆形,所述插接孔(2a1)开设于顶板部(2a)的中部。
CN201720197136.5U 2017-03-02 2017-03-02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7136.5U CN206625327U (zh) 2017-03-02 2017-03-02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7136.5U CN206625327U (zh) 2017-03-02 2017-03-02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5327U true CN206625327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1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71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5327U (zh) 2017-03-02 2017-03-02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5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4649B (zh) 一种集成卫生间底板
JP2008248614A (ja) 浴室用排水構造
CN207376723U (zh)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
CN206625327U (zh) 一种防积水渗透器
CN206143904U (zh) 一种卫生间排水系统无积水处理装置
CN207499071U (zh) 卫生间
CN104929229B (zh) 多用途防臭积水处理系统
CN206143902U (zh) 一种预留孔防臭积水处理器
CN204940490U (zh) 一种多用途防臭积水处理器及处理系统
CN213477118U (zh) 防疫集中水封地漏
CN20821977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卫生间沉箱和卫生间沉箱构造
KR101049046B1 (ko) 편심부재를 갖는 층상 배관용 배수관 장치
KR101111528B1 (ko) 층상 배수 배관 시스템용 봉수 구조를 갖는 배수 트랩
KR20170002282U (ko) 층상배관용 바닥배수장치
KR100905661B1 (ko) 배수처리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수시스템
JP4721528B2 (ja) 建物の基礎における排水管路
CN208455744U (zh) 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
KR102553769B1 (ko) 내진 욕실의 방수기능을 가진 pve 방수바닥판의 배수시스템
CN104727391B (zh) 一种卫浴室
CN207392330U (zh) 一种室内多用途结构板预埋水封管式防臭积水处理系统
CN219411158U (zh) 一种基于涂膜防水施工的瓷砖地面地漏处排水构造
CN210947585U (zh) 一种卫生间地面防水结构
CN107119787A (zh) 室内多用途结构板预埋水封圈式防臭积水处理系统
CN212772738U (zh) 一种建筑排水系统的积水处理器
KR101089087B1 (ko) 층상 배관용 방수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