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1526U - 压力按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按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1526U
CN206621526U CN201621429113.4U CN201621429113U CN206621526U CN 206621526 U CN206621526 U CN 206621526U CN 201621429113 U CN201621429113 U CN 201621429113U CN 206621526 U CN206621526 U CN 206621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massage department
department
pressure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291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平
朱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16214291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1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1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1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按摩装置,包含用于按摩腿部的第一按摩部、与第一按摩部连接的向第一按摩部间隙性充气的充气加压装置,压力按摩装置还包含与第一按摩部连接的第二按摩部,充气加压装置与第二按摩部连接并向第二按摩部充气;其中,当充气加压装置向第二按摩部充气时,使足部被动运动,从而带动下肢相关肌肉运动,进一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Description

压力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往往需要卧床静养,术后运动较为不方便,但是术后如果缺少运动容易下肢无力,甚至引起并发症而导致血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患者一般采用压力按摩装置,通过在双下肢缠绕式绑充气囊,然后分别接到床边电动充气泵上,按一定时间间隙充放,达到轮流按摩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仅仅对腿部产生按摩,使得作用不明显,并且,不能促进足部进行运动。
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压力按摩装置的作用效果,增加足部运动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压力按摩装置,该压力按摩装置通过增加腿部肌肉的运动,进而进一步提高压力按摩装置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按摩装置,包含用于按摩腿部的第一按摩部、与第一按摩部连接的向所述第一按摩部充气的充气加压装置,所述压力按摩装置还包含与所述第一按摩部连接的第二按摩部,所述充气加压装置与所述第二按摩部连接并向所述第二按摩部充气;其中,当所述充气加压装置向所述第二按摩部充气时,人体足部的踝关节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该压力按摩装置不仅包含用于按摩腿部的第一按摩部、与第一按摩部连接的向第一按摩部充气的充气加压装置,还包含了与第一按摩部连接的第二按摩部,通过充气加压装置向第二按摩部内充气,使得第二按摩部膨胀,膨胀后的第二按摩装置作用于足底,带动足部运动,并且膨胀后的第二按摩装置会使足部的踝关节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下肢相关肌肉运动,进一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摩部有2个,所述第二按摩部有2个,且所述第一按摩部、所述第二按摩部分别与所述充气加压装置连接。2个第一按摩部与2个第二按摩部分别作用于左右腿和左右脚,充气泵对左右腿的按摩部进行交替充气,从而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按摩部包含充气时呈扇状打开的足部气囊。当充气泵向足部气囊充气时,足部气囊的顶面对人体的足底产生作用力,使脚尖绕着脚跟向上抬起,从而带动下肢相关肌肉运动,进一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足部气囊上端还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确保足部在足部气囊上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摩部包含两个充气囊、连接两个充气囊并用于垫在腿部下方的支撑垫、与其中一个充气囊连接的用于固定两个充气囊的粘结端、分别设在两个冲气囊上的拉带,且所述拉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摩部连接。当拉带的另一端与第二按摩部连接后,第二按摩部形成桶状,使用者的腿部被包裹在第二按摩部中,并且使用者腿部还可以通过左右小范围的滚动,以便调整腿部姿势,提高使用者的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摩部为软性材料。确保第一按摩部对腿部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拉带与所述足部气囊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拉带与足部气囊的连接,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拉带长度为可调节。由于人的体征存在差异,拉带长度可调能够适用大部分使用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按摩部为硬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加压装置为电动充气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按摩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开的压力按摩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为充气囊、2为支撑垫、3为粘结端、4为拉带、5为足部气囊、6为固定带、7为充气泵、8为第一按摩部、9为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压力按摩装置,结合图1、图2所示,该压力按摩装置具体包含用于按摩腿部9的第一按摩部8、与第一按摩部8连接的向第一按摩部8充气的充气加压装置、与第一按摩部8连接的第二按摩部。
具体地说,压力按摩装置具有单肢充气工作模式和双肢交替充气工作模式,单肢充气工作模式时,第一按摩部8和第二按摩部各有1个,并且分别与充气加压装置连接,双肢交替充气工作模式时,第一按摩部8有2个,分别作用于左右腿,相对应的,与第一按摩部8连接的第二按摩部也有2个,分别作用于左右脚,而充气加压装置对2个第一按摩部8进行交替充气,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第一按摩部8的一个完整的充放气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本实施方式以60秒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按摩部8的充气时间为12秒,放气时间为48秒,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按摩部8放气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第二按摩部的充气,这里以第二按摩部两次充气为例。具体地说,当第一按摩部8放气阶段至第15秒时,充气加压装置向第二按摩部充气,充气时间为3秒,然后第二按摩部放气,第二按摩部放气的时间较短,约为10秒,在第一按摩部8放气至第30秒时,再次向第二按摩部充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充气加压装置可以为电动充气泵7。
具体地说,第一按摩部8内充气后会发生一定范围的膨胀,从而对第一按摩部8包裹的腿部9形成一定的压迫,当充气泵7停止充气时,空气从第一按摩部8内放出,第一按摩部8的这种气体充放过程利用仿生原理,对人体的腿部9起到按摩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按摩部8为软性材料,确保第一按摩部8对腿部9的按摩效果。
而充气泵7对第二按摩部充气时,第二按摩部发生膨胀,对足部形成一定的作用力,当充气泵7停止充气时,空气又从第二按摩部内放出,第二按摩部的这种气体充放过程使使足部被动运动,具体可以表现为踝关节发生转动,从而增加腿部9及足部的肌肉运动,进一步促进腿部9和脚部的血液循环。
具体地说,上述提到的第二按摩部包含充气时呈扇状打开的足部气囊5。足部气囊5包括与足部贴合的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顶面与底面的风箱,其中,顶面和底面在放置脚跟的位置是连接在一处的,而风箱为折叠的结构,其中,顶面与底面以及风箱的折叠结构可以为选用硬性材料。当充气泵7向足部气囊5充气时,风箱的折叠结构像扇子一样被打开,而底面与顶面则以连接处为基轴呈一定角度的打开状。此时,顶面对人体的足底产生作用力,使足部被动运动,当充气泵7停止充气时,空气从足部气囊5内放出。在这个过程中,踝关节被带动转动,从而增加了下肢的肌肉运动,进一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另外,为了确保足部在足部气囊5上的定位效果,本实施方式在足部气囊5上端还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6。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带6一端与足部气囊5一侧连接,而在足部气囊5的另一侧设有纽扣,固定带6的另一端扣在纽扣上,而人体的足部被固定在足部气囊5的顶面与固定带6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按摩部8包含两个充气囊1、连接两个充气囊1并用于垫在腿部9下方的支撑垫2、与其中一个充气囊1连接的用于固定两个充气囊1的粘结端3、分别设在两个冲气囊上的拉带4,需要说明的是,拉带4的另一端与第二按摩部连接。
具体地说,支撑垫2为非充气性的布质材料,而充气囊1的长度可以与人体的小腿长度相当,粘结端3与其中一个充气囊1连接,并固定在另一个充气囊1上,从而使支撑垫2、粘结端3以及两个充气囊1能够形成一个桶状,这样的话,当充气泵7向充气囊1充气时,充气囊1可以对腿部9形成压,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每个充气囊1上设有一个拉带4,拉带4的另一端与足部气囊5底面的上端连接,这样的话,当足部气囊5充气膨胀时,足部气囊5的顶面与底面呈打开状,且底面与拉带4固定,从而使顶面向足底产生作用力,此时脚踝让脚踝转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拉带4与足部气囊5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在足部气囊5上可以设置纽扣等方式。并且,由于人的体征存在差异,本实施方式将拉带4设计为长度可调。
综上所述,由于该压力按摩装置不仅包含用于按摩腿部9的第一按摩部8、与第一按摩部8连接的向第一按摩部8充气的充气加压装置,还包含了与第一按摩部8连接的第二按摩部,通过充气加压装置向第二按摩部内充气,使得第二按摩部膨胀,膨胀后的第二按摩部作用于足底,使足部被动运动从而带动下肢相关肌肉运动,进一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力按摩装置,包含用于按摩腿部的第一按摩部、与所述第一按摩部连接的并向所述第一按摩部充气的充气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按摩装置还包含与所述第一按摩部连接的第二按摩部,所述充气加压装置与所述第二按摩部连接并向所述第二按摩部充气;
其中,当所述充气加压装置向所述第二按摩部充气时,人体足部的踝关节发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有2个,所述第二按摩部有2个,且所述第一按摩部、所述第二按摩部分别与所述充气加压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部包含充气时呈扇状打开的足部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气囊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包含两个充气囊、连接两个充气囊并用于垫在腿部下方的支撑垫、与其中一个充气囊连接的用于固定两个充气囊的粘结端、分别设在两个冲气囊上的拉带,且所述拉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摩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与所述足部气囊为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长度为可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为软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部为硬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加压装置为电动充气泵。
CN201621429113.4U 2016-12-24 2016-12-24 压力按摩装置 Active CN206621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9113.4U CN206621526U (zh) 2016-12-24 2016-12-24 压力按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9113.4U CN206621526U (zh) 2016-12-24 2016-12-24 压力按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1526U true CN206621526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29113.4U Active CN206621526U (zh) 2016-12-24 2016-12-24 压力按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15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5456A (zh) * 2019-05-23 2019-07-19 杨西凤 一种医疗用自动踝泵装置
CN110037897A (zh) * 2019-05-27 2019-07-23 杨西凤 一种医疗用恒压踝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5456A (zh) * 2019-05-23 2019-07-19 杨西凤 一种医疗用自动踝泵装置
CN110037897A (zh) * 2019-05-27 2019-07-23 杨西凤 一种医疗用恒压踝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02172B1 (en) A portable compression device
CN206621526U (zh) 压力按摩装置
CN106551765B (zh) 上肢腹部皮瓣术后抬高锻炼装置及锻炼管理系统
CN110037897A (zh) 一种医疗用恒压踝泵装置
US20050070954A1 (en) Calf compression devices
CN2598547Y (zh) 气动按摩器
CN208525365U (zh) 一种气动式上肢康复支架
CN213049193U (zh) 一种辅助踝泵运动康复锻炼器
CN208229070U (zh) 一种气动式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站立辅助装置
JP2002331009A (ja) 空圧式施療機
CN214596131U (zh) 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
CN207445000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加压止血装置
CN210277662U (zh) 一种膝关节气囊康复支具
CN210078252U (zh) 一种具有体外反搏功能的按摩椅
CN113288721A (zh) 一种用于下肢骨折及关节置换等手术后的康复装置
CN209847788U (zh)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器械
CN209122817U (zh) 一种可拆卸的空气压力治疗仪
CN107616903B (zh) 一种新型呼吸耦联匹配抗四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设备
CN220174598U (zh) 一种改良丁字鞋
CN218075649U (zh) 一种用于下肢骨折及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装置
CN211131603U (zh) 辅助腿脚康复的丁字鞋
CN218923176U (zh) 一种可折叠的按摩脚机
CN214968744U (zh) 一种手部康复按摩仪
CN219207975U (zh) 一种仿人手结构的便携式按摩器
CN210250474U (zh) 一种卧床患者用踝泵运动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