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1492U -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1492U
CN206621492U CN201621384421.XU CN201621384421U CN206621492U CN 206621492 U CN206621492 U CN 206621492U CN 201621384421 U CN201621384421 U CN 201621384421U CN 206621492 U CN206621492 U CN 206621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 plate
tilting table
bed board
horizontal bed
back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844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北方
杨安琪
梁开拓
王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844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1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1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1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水平床板和下翻床板,上翻床板铰接于水平床板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铰接于水平床板的后边沿,且下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水平床板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车轮;上翻床板和下翻床板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上翻床板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其功能丰富,能够解决老年人行走不便、难以坐起、不能翻身、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各种问题,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背景技术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老年人要面临各种疾病,行走不便、难以坐起、不能翻身、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各种疾病都困扰着老龄群体,而且对护理人的体力劳动强度、病人的家庭卫生状态造成极大影响。
而现有的护理病床结构单一、功能简单,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水平床板和下翻床板,上翻床板铰接于水平床板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铰接于水平床板的后边沿,且下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
水平床板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车轮;
上翻床板和下翻床板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设置在上翻床板和下翻床板的下方,且该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左侧和/或右侧的连杆推动结构,连杆推动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前端部位于上翻床板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位于水平床板的下方,第二连杆的后端部位于下翻床板的下方并与其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前端部位于水平床板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的后端部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二连杆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上翻床板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翻转动力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并上下倾斜的伸缩缸,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上翻床板和支撑架铰接连接。
所述水平床板的中心部位设置为排便区,水平床板的左右两侧部位设置为翻身区,水平床板位于排便区和翻身区之间的部位设置为按摩区;
上翻床板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下翻床板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上翻床板、水平床板和下翻床板的按摩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设置;
所述排便区处设有可开合的排便门;翻身区处均设有翻身气囊,按摩区处均设有按摩气囊,翻身气囊和按摩气囊均与气泵连接。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均指向所述排便区;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控制连接有开关模块,开关模块位于水平床板处。
所述上翻床板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与上翻床板铰接连接,且第一支杆相对于上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后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与下翻床板铰接连接,且第二支杆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前设置。
所述水平床板位于翻身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穿过水平床板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部安装有腋托,升降杆的下端部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杆控制连接有声控模块或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水平床板上还安装有远程呼叫模块、监控模块和与翻转动力装置控制连接的变型控制模块。
所述下翻床板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脚蹬床板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上翻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一护板,第一护板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水平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二护板,第二护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三护板,第三护板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脚蹬床板与下翻床板之间、第一护板与上翻床板之间、第二护板与水平床板之间、第三护板与下翻床板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与下翻床板上、对应的第一护板与上翻床板上、对应的第二护板与水平床板上、对应的第三护板与下翻床板上;
当脚蹬床板相对于下翻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一护板相对于上翻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二护板相对于水平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三护板相对于下翻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所述车轮安装有四个,且四个车轮均选用电动车轮,四个电动车轮呈矩形排布,四个电动车轮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其转速和转向的车轮控制器。
它还包括行走控制系统,行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的左右两侧,每个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每个车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当左侧的距离传感器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右转;
当右侧的距离传感器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左转;
当左侧和右侧的距离传感器同时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功能丰富,能够解决老年人行走不便、难以坐起、不能翻身、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各种问题,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者功能,当其作为护理病床使用时,上翻床板、水平床板和下翻床板处于水平状态,下翻床板的后边沿铰接连接的脚蹬床板也处于水平状态;当其作为轮椅使用时,水平床板保持不变,上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向上翻转,下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向下翻转,脚蹬床板也相对于下翻床板向上翻转,脚蹬床板通过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种形态的变形通过翻转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变型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变型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三的变型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11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例四的变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上翻床板1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3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后边沿,且下翻床3板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
水平床板2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2固定连接的支撑架4,支撑架4的底部安装有车轮41。
所述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9,脚蹬床板9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所述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上。当脚蹬床板6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拉钩和钩座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和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设置在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的下方,且该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左侧和/或右侧的连杆推动结构,连杆推动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的前端部位于上翻床板1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第二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下翻床板3的下方并与其铰接连接,第二连杆52的前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51的后端部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51相对于第二连杆5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翻转动力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并上下倾斜的伸缩缸6,伸缩缸6的两端分别与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铰接连接。
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能够实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者功能,当其作为护理病床使用时,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处于水平状态,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的脚蹬床板9也处于水平状态;当其作为轮椅使用时,水平床板2保持不变,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上翻转,下翻床板3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下翻转,脚蹬床板9也相对于下翻床板3向上翻转,脚蹬床板9通过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种形态的变形通过翻转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实现。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上翻床板1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3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后边沿,且下翻床3板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
水平床板2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2固定连接的支撑架4,支撑架4的底部安装有车轮41。
所述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9,脚蹬床板9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所述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上。当脚蹬床板6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拉钩和钩座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和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设置在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的下方,且该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左侧和/或右侧的连杆推动结构,连杆推动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的前端部位于上翻床板1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第二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下翻床板3的下方并与其铰接连接,第二连杆52的前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51的后端部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51相对于第二连杆5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翻转动力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并上下倾斜的伸缩缸6,伸缩缸6的两端分别与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铰接连接所述水平床板2的中心部位设置为排便区,水平床板2的左右两侧部位设置为翻身区,水平床板2位于排便区和翻身区之间的部位设置为按摩区;
上翻床板1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1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下翻床板3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3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的按摩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设置;
所述排便区处设有可开合的排便门71;翻身区处均设有翻身气囊72,按摩区处均设有按摩气囊73,翻身气囊72和按摩气囊73均与气泵连接。
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均指向所述排便区;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控制连接有开关模块,开关模块位于水平床板2处。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为现有技术,其安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所述水平床板2位于翻身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穿过水平床板的升降杆8,升降杆8的上端部安装有腋托81,升降杆8的下端部与支撑架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8控制连接有声控模块或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水平床板2上还安装有远程呼叫模块、监控模块和与翻转动力装置控制连接的变型控制模块。
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能够实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者功能,当其作为护理病床使用时,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处于水平状态,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的脚蹬床板9也处于水平状态;当其作为轮椅使用时,水平床板2保持不变,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上翻转,下翻床板3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下翻转,脚蹬床板9也相对于下翻床板3向上翻转,脚蹬床板9通过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种形态的变形通过翻转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实现。
实施三: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上翻床板1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3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后边沿,且下翻床3板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
水平床板2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2固定连接的支撑架4,支撑架4的底部安装有车轮41。
所述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9,脚蹬床板9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所述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上。当脚蹬床板6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拉钩和钩座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和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设置在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的下方,且该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左侧和/或右侧的连杆推动结构,连杆推动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的前端部位于上翻床板1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第二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下翻床板3的下方并与其铰接连接,第二连杆52的前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51的后端部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51相对于第二连杆5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翻转动力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并上下倾斜的伸缩缸6,伸缩缸6的两端分别与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铰接连接所述水平床板2的中心部位设置为排便区,水平床板2的左右两侧部位设置为翻身区,水平床板2位于排便区和翻身区之间的部位设置为按摩区;
上翻床板1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1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下翻床板3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3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的按摩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设置;
所述排便区处设有可开合的排便门71;翻身区处均设有翻身气囊72,按摩区处均设有按摩气囊73,翻身气囊72和按摩气囊73均与气泵连接。
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均指向所述排便区;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控制连接有开关模块,开关模块位于水平床板2处。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为现有技术,其安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所述水平床板2位于翻身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穿过水平床板的升降杆8,升降杆8的上端部安装有腋托81,升降杆8的下端部与支撑架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8控制连接有声控模块或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水平床板2上还安装有远程呼叫模块、监控模块和与翻转动力装置控制连接的变型控制模块
所述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9,脚蹬床板9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上翻床板1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一护板12,第一护板12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水平床板2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二护板22,第二护板22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3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三护板32,第三护板32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之间、第一护板12与上翻床板1之间、第二护板22与水平床板2之间、第三护板32与下翻床板3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上、对应的第一护板12与上翻床板1上、对应的第二护板22与水平床板2上、对应的第三护板32与下翻床板3上;
当脚蹬床板6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一护板12相对于上翻床板1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二护板22相对于水平床板2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三护板32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拉钩和钩座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和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所述车轮41安装有四个,且四个车轮均41选用电动车轮,四个电动车轮呈矩形排布,四个电动车轮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其转速和转向的车轮控制器。
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还包括行走控制系统,行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10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的左右两侧,每个距离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每个车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当左侧的距离传感器10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右转;
当右侧的距离传感器10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左转;
当左侧和右侧的距离传感器10同时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能够实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者功能,当其作为护理病床使用时,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处于水平状态,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的脚蹬床板9也处于水平状态;当其作为轮椅使用时,水平床板2保持不变,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上翻转,下翻床板3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下翻转,脚蹬床板9也相对于下翻床板3向上翻转,脚蹬床板9通过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种形态的变形通过翻转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实现。
实施例四: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上翻床板1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3铰接于水平床板2的后边沿,且下翻床3板相对于水平床板2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
水平床板2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2固定连接的支撑架4,支撑架4的底部安装有车轮41。
所述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9,脚蹬床板9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所述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上。当脚蹬床板6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拉钩和钩座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和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设置在上翻床板1和下翻床板3的下方,且该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左侧和/或右侧的连杆推动结构,连杆推动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的前端部位于上翻床板1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第二连杆52的后端部位于下翻床板3的下方并与其铰接连接,第二连杆52的前端部位于水平床板2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51的后端部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51相对于第二连杆52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翻转动力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并上下倾斜的伸缩缸6,伸缩缸6的两端分别与上翻床板1和支撑架4铰接连接所述水平床板2的中心部位设置为排便区,水平床板2的左右两侧部位设置为翻身区,水平床板2位于排便区和翻身区之间的部位设置为按摩区;
上翻床板1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1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下翻床板3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3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的按摩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设置;
所述排便区处设有可开合的排便门71;翻身区处均设有翻身气囊72,按摩区处均设有按摩气囊73,翻身气囊72和按摩气囊73均与气泵连接。
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均指向所述排便区;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控制连接有开关模块,开关模块位于水平床板2处。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为现有技术,其安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所述水平床板2位于翻身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穿过水平床板的升降杆8,升降杆8的上端部安装有腋托81,升降杆8的下端部与支撑架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8控制连接有声控模块或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水平床板2上还安装有远程呼叫模块、监控模块和与翻转动力装置控制连接的变型控制模块
所述上翻床板1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支杆11,第一支杆11与上翻床板1铰接连接,且第一支杆11相对于上翻床板1的翻转方向朝后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3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二支杆31,第二支杆31与下翻床板3铰接连接,且第二支杆31相对于下翻床板3的翻转方向朝前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9,脚蹬床板9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所述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9与下翻床板3上。当脚蹬床板6相对于下翻床板3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拉钩和钩座为现有技术,其安装和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在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所述车轮41安装有四个,且四个车轮均41选用电动车轮,四个电动车轮呈矩形排布,四个电动车轮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其转速和转向的车轮控制器。
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还包括行走控制系统,行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10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的左右两侧,每个距离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每个车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当左侧的距离传感器10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右转;
当右侧的距离传感器10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左转;
当左侧和右侧的距离传感器10同时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本实施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能够实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者功能,当其作为护理病床使用时,上翻床板1、水平床板2和下翻床板3处于水平状态,下翻床板3的后边沿铰接连接的脚蹬床板9也处于水平状态;当其作为轮椅使用时,水平床板2保持不变,上翻床板1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上翻转,下翻床板3相对于水平床板2向下翻转,脚蹬床板9也相对于下翻床板3向上翻转,脚蹬床板9通过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护理病床和轮椅两种形态的变形通过翻转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功能丰富,具有变型、行走、按摩、翻身、远程呼叫求助、冲洗、风干、失调尿床电话呼叫等功能,能够解决老年人行走不便、难以坐起、不能翻身、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各种问题,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上翻床板、水平床板和下翻床板,上翻床板铰接于水平床板的前边沿,且上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下翻床板铰接于水平床板的后边沿,且下翻床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下设置;
水平床板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床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车轮;
上翻床板和下翻床板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设置在上翻床板和下翻床板的下方,且该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左侧和/或右侧的连杆推动结构,连杆推动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前端部位于上翻床板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位于水平床板的下方,第二连杆的后端部位于下翻床板的下方并与其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前端部位于水平床板的下方并与第一连杆的后端部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二连杆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上翻床板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翻转动力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并上下倾斜的伸缩缸,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上翻床板和支撑架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床板的中心部位设置为排便区,水平床板的左右两侧部位设置为翻身区,水平床板位于排便区和翻身区之间的部位设置为按摩区;
上翻床板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下翻床板的中间部位设置为按摩区,上翻床板的左右两侧部设置为翻身区;
上翻床板、水平床板和下翻床板的按摩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设置;
所述排便区处设有可开合的排便门;翻身区处均设有翻身气囊,按摩区处均设有按摩气囊,翻身气囊和按摩气囊均与气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均指向所述排便区;喷水管和红外烘干器控制连接有开关模块,开关模块位于水平床板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床板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与上翻床板铰接连接,且第一支杆相对于上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后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与下翻床板铰接连接,且第二支杆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床板位于翻身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穿过水平床板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部安装有腋托,升降杆的下端部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控制连接有声控模块或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水平床板上还安装有远程呼叫模块、监控模块和与翻转动力装置控制连接的变型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床板的后边沿铰接连接有脚蹬床板,脚蹬床板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上翻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一护板,第一护板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水平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二护板,第二护板相对于水平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所述下翻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均铰接连接有第三护板,第三护板相对于下翻床板的翻转方向朝上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床板与下翻床板之间、第一护板与上翻床板之间、第二护板与水平床板之间、第三护板与下翻床板之间设置有拉钩组件,拉钩组件的拉钩和钩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对应的脚蹬床板与下翻床板上、对应的第一护板与上翻床板上、对应的第二护板与水平床板上、对应的第三护板与下翻床板上;
当脚蹬床板相对于下翻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一护板相对于上翻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二护板相对于水平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当第三护板相对于下翻床板朝上翻转之后,对应的拉钩与钩座卡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安装有四个,且四个车轮均选用电动车轮,四个电动车轮呈矩形排布,四个电动车轮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其转速和转向的车轮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行走控制系统,行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的左右两侧,每个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每个车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当左侧的距离传感器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右转;
当右侧的距离传感器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左转;
当左侧和右侧的距离传感器同时在触发距离内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行走控制器,行走控制器接到检测信号后发送处理信号至车轮控制器,车轮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轮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CN201621384421.XU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Active CN206621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4421.XU CN206621492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4421.XU CN206621492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1492U true CN206621492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84421.XU Active CN206621492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14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2344A (zh) * 2018-02-07 2018-08-14 覃丽 一种具备监控作用的多功能辅助设备
CN109330620A (zh) * 2018-11-28 2019-02-15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行动障碍人士ct检查的可变形检测装置
CN110840674A (zh) * 2019-11-21 2020-02-28 山东大学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可移动病床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2344A (zh) * 2018-02-07 2018-08-14 覃丽 一种具备监控作用的多功能辅助设备
CN108392344B (zh) * 2018-02-07 2021-06-29 覃丽 一种具备监控作用的多功能辅助设备
CN109330620A (zh) * 2018-11-28 2019-02-15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行动障碍人士ct检查的可变形检测装置
CN109330620B (zh) * 2018-11-28 2023-10-03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行动障碍人士ct检查的可变形检测装置
CN110840674A (zh) * 2019-11-21 2020-02-28 山东大学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可移动病床及其工作方法
CN110840674B (zh) * 2019-11-21 2020-10-02 山东大学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可移动病床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748B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206621492U (zh) 一种智能变型行走助力护理床椅
CN102813580B (zh) 一种如厕轮椅
CN203609608U (zh) 全功能护理床
CN205626336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CN203244525U (zh) 多功能护理病床
CN104825284B (zh) 具有翻身功能的站立平躺式轮椅
CN110037870B (zh) 一种组合式医用护理床
CN111481376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106214398B (zh) 护理床扶手结构及含有该扶手结构的多功能护理床
CN205031459U (zh) 一种简易安全妇产科护理床
CN208641090U (zh) 护理床
CN203389027U (zh) 多功能可整体翻转式病床
CN206577049U (zh) 全自动多功能康养轮椅床
CN203303271U (zh) 可拆分式护理病床
CN211884375U (zh) 一种适用于病床的坐便组件
CN214018201U (zh)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医疗病床
CN201500243U (zh) 多功能护理椅
CN209285971U (zh) 一种老年护理床
CN211835086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医疗床
CN203763408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19332260U (zh) 一种用于卧床病人的护理床
CN112618208A (zh) 一种新型功能气垫护理床
CN112451231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一体式轮椅床
CN207118975U (zh) 一种妇科可调节安全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