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1482U -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 Google Patents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1482U
CN206621482U CN201621440674.4U CN201621440674U CN206621482U CN 206621482 U CN206621482 U CN 206621482U CN 201621440674 U CN201621440674 U CN 201621440674U CN 206621482 U CN206621482 U CN 206621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rod
stretcher rod
cloth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406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绮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14406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1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1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14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第二担架杆及担架布;担架布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插套,两插套对应套设于第一担架杆外及第二担架杆外,以使担架布与第一担架杆及第二担架杆固定为一体,且两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带有拉链的拉链口,两拉链上分别设有拉链头;当通过两拉链头对应拉开两拉链时,担架布与第一担架杆及第二担架杆可简易拆分。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将病人抬送至救治台时,可直接卸掉第一担架杆及第二担架杆,而将担架布及病人同时保留在救治台上,使得可快速对病人急救处理,赢得急救时间,病人不用从本实用新型上抬下再搬到救治台,使得可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顾名思义,一种用以抬送病人或伤者的护理用具,传统的所使用的担架,一般包括设置于中间的用以支撑托起病人或伤者的帆布及设置于相应帆布两侧的抬杆,其虽然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不可简易拆分,使用时,需要将病人搬上相应担架,在将病人抬送至救治台时,又需要将病人从相应担架上抬下,而对于重症病人,如严重骨折病人及心脏病患者等,在将其抬下的过程中,病人身体移动幅度大,使得很容易造成二次损伤,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其安全性差,当将病人抬至其上时,病人身体得不到围护,当两侧抬杆的抬力不平衡或病人挪动身体导致重心不稳时,很容易导致病人侧翻掉落,轻则致使病人摔伤,重则致使病人摔亡,并且,相应担架也没有设置分摊抬力的其他构件,医护人员在手抬相应担架时,仅用手抬起病人,则显得费力费劲,同时,其两侧的抬杆之间因没有固定件将其连接固定,当将病人抬至其上时,病人身体会涡缩在相应帆布中间,两相应抬杆则易夹住病人身体而导致病人产生不适。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担架杆、第二担架杆及担架布;其中,
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第一手柄,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第二手柄;所述担架布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插套,两所述插套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一担架杆外及所述第二担架杆外,以使所述担架布与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相固定为一体,且两所述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一带有拉链的拉链口,两所述拉链上分别设有拉链头;
当通过两所述拉链头对应拉开两所述拉链时,所述担架布与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可简易拆分。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其中一所述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有多根朝向所述担架布的固定带,另一所述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有多个与相应固定带位置相对的用以固定相应固定带端头的固定件。
优选地,每根所述固定带均包括固设于其中一所述插套外侧的弹性松紧带及连接于相应弹性松紧带端头的公魔术贴;每个所述固定件均为固设于另一所述插套外侧并延伸至所述担架布下表面的用以粘合相应公魔术贴的母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及所述固定件均设有三个,并对应位于两所述插套的前侧、中部及后侧。
优选地,两所述第一手柄上分别固设有一背带,两所述背带的端部分别固设有一扣环;两所述扣环可对应套设于与相应第一手柄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外;
当将两所述背带对应缠绕于相应第一手柄外时,两所述背带的长度可调。
优选地,它还包括与所述担架布的宽度相适配的两连接杆;其中,
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两端的并与相应第一固定槽位置相对的第二固定槽;
两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节,两所述连接杆的连接端对应与两所述万向节转动连接;两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对应可拆拿的卡设于两所述第二固定槽内,两所述第二固定槽外分别固设有一用以锁紧相应连接杆的末端的锁紧件。
优选地,两所述连接杆的末端于其顶面分别开设有一螺纹孔;两所述锁紧件为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外侧的并贯穿至相应第二固定槽且与相应螺纹孔位置相对的锁紧螺栓;
当将两所述锁紧螺栓对应旋入两所述螺纹孔时,两所述连接杆被锁紧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担架杆与所述第二担架杆相连接形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其中部的与相应第一固定槽相连通的用以容置相应连接杆的第三固定槽;
当转动所述万向节,以使两所述连接杆对应卡设于两所述第三固定槽内时,两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面与相应第三固定槽的上端槽口相齐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及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转动轮,每个所述万向转动轮上分别设有一制动件。
优选地,两所述第一手柄的外壁、两所述第二手柄的外壁及所述担架布的上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纹路,且所述担架布为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当通过两所述拉链头对应拉开两所述拉链时,所述担架布与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可简易拆分,如此,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将病人抬送至救治台时,可直接卸掉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而将所述担架布及病人同时保留在救治台上,使得可快速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并赢得急救时间,另一方面,病人不用从本实用新型上抬下再搬到救治台上,使得可避免病人因身体移动幅度大而造成二次损伤及使得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利用本实用新型抬送病人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即使得可将病人身体进行固定,使得病人身体不易因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的抬力不平衡或自身身体重心不稳而侧翻掉落,造成摔伤或摔亡,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可靠性好及使用安全性好,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收卷所述担架布,以使所述第一担架杆与所述第二担架杆合拢,再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被收折卷起,使得不占用太多的空间及便于收纳,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将两所述扣环对应套设于与相应第一手柄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外,双手抬起所述第一手柄及所述第二手柄,并将所述背带背到后颈或两侧肩上,即使得可有效分摊手上的抬力,使得抬送病人更加省力,且将两所述背带对应缠绕于相应第一手柄外时,两所述背带的长度可调,使得适于不同高度的医护人员背起,使得使用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两所述连接杆可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担架杆与所述第二担架杆之间固定稳固性好,使得在抬送病人时,病人身体不会涡缩在相应担架布中间,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也不会夹住病人身体而导致病人产生不适,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四、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当转动所述万向节,以使两所述连接杆对应卡设于两所述第三固定槽内时,两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面与相应第三固定槽的上端槽口相齐平,如此,即使得便于两所述连接杆的收纳,也使得便于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收纳,另一方面,因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及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转动轮,如此,在平滑的路面时,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相应地面,并拖着病人滑行,使得转送病人更佳省时省力,且在抬送病人过程中,需要歇息时,通过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的托起支撑,也使得所抬送的病人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使得病人不宜产生不舒适的落地感,并且,所述第一手柄及所述第二手柄也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在再次抬起病人时,也使得便于医护人员手握所述第一手柄及所述第二手柄,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分式便携担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分式便携担架的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第一担架杆10;
第一固定槽101;万向节1011;第三固定槽102;
第二担架杆20;
第二固定槽201;锁紧件2011;
担架布30;
第一手柄40;
第二手柄50;
插套60;
拉链601;拉链头602;
固定带70;
弹性松紧带701;公魔术贴702;
背带80;
扣环801;
连接杆90;
螺纹孔901;
万向转动轮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10、第二担架杆20及担架布30;其中,
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第一手柄40,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第二手柄50;所述担架布30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插套60,两所述插套60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一担架杆10外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外,以使所述担架布30与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相固定为一体,且两所述插套60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一带有拉链601的拉链口,两所述拉链601上分别设有拉链头602;
当通过两所述拉链头602对应拉开两所述拉链601时,所述担架布30与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可简易拆分。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当通过两所述拉链头602对应拉开两所述拉链601时,所述担架布30与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可简易拆分,如此,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将病人抬送至救治台时,可直接卸掉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而将所述担架布30及病人同时保留在救治台上,使得可快速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并赢得急救时间。
另一方面,病人不用从本实用新型上抬下再搬到救治台上,使得可避免病人因身体移动幅度大而造成二次损伤及使得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其中一所述插套60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有多根朝向所述担架布30的固定带70,另一所述插套60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有多个与相应固定带70位置相对的用以固定相应固定带70端头的固定件(未图示)。
如此,一方面,利用本实用新型抬送病人时,通过所述固定件(未图示)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70,即使得可将病人身体进行固定,使得病人身体不易因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抬力不平衡或自身身体重心不稳而侧翻掉落,造成摔伤或摔亡,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可靠性好及使用安全性好。
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收卷所述担架布30,以使所述第一担架杆10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合拢,再通过所述固定件(未图示)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70,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被收折卷起,使得不占用太多的空间及便于收纳。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优选方案中,每根所述固定带70均包括固设于其中一所述插套60外侧的弹性松紧带701及连接于相应弹性松紧带701端头的公魔术贴702;每个所述固定件(未图示)均为固设于另一所述插套60外侧并延伸至所述担架布30下表面的用以粘合相应公魔术贴702的母魔术贴。
如此,通过相应公魔术贴702粘合相应母魔术贴,即可快速的将病人身体绑设固定,且相应母魔术贴延伸至所述担架布30下表面,在相应公魔术贴701粘设相应母魔术贴时,也使得病人身体绑设固定的更佳牢固,也使得更佳便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担架布30被收卷后,通过相应公魔术贴702粘合相应母魔术贴而将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捆绑在一起。
并且,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带70及所述固定件(未图示)均设有三个,并对应位于两所述插套60的前侧、中部及后侧。
如此,通过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件(未图示)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70,即使得病人身体的上半身、腰部及下半身均能被进行固定,使得病人身体固定效果更好,病人更不易掉落。
同时,在本技术方案中,两所述第一手柄40上分别固设有一背带80,两所述背带80的端部分别固设有一扣环801;两所述扣环801可对应套设于与相应第一手柄40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50外;
当将两所述背带80对应缠绕于相应第一手柄40外时,两所述背带80的长度可调。
如此,在一方面,将两所述扣环801对应套设于与相应第一手柄40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50外,双手抬起所述第一手柄40及所述第二手柄50,并将所述背带80背到后颈或两侧肩上,即使得可有效分摊手上的抬力,使得抬送病人更加的省力。
另一方面,将两所述背带80对应缠绕于相应第一手柄40外时,两所述背带80的长度可调,如此,则使得适于不同高度的医护人员背起,使得使用更具人性化。
需要阐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担架布30的宽度相适配的两连接杆90;其中,
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两端的第一固定槽101,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两端的并与相应第一固定槽101位置相对的第二固定槽102;
两所述第一固定槽101内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节1011,两所述连接杆90的连接端对应与两所述万向节1011转动连接;两所述连接杆90的末端对应可拆拿的卡设于两所述第二固定槽102内,两所述第二固定槽102外分别固设有一用以锁紧相应连接杆90的末端的锁紧件2011。
如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两所述连接杆90可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两端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担架杆10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之间固定稳固性好,使得在抬送病人时,病人身体不会涡缩在相应担架布30中间,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也不会夹住病人身体而导致病人产生不适。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优选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杆90的末端于其顶面分别开设有一螺纹孔901;两所述锁紧件2011为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两端外侧的并贯穿至相应第二固定槽102且与相应螺纹孔901位置相对的锁紧螺栓;
当将两所述锁紧螺栓对应旋入两所述螺纹孔901时,两所述连接杆90被锁紧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担架杆10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相连接形成一体。
如此,将两所述锁紧螺栓对应旋入两所述螺纹孔901,即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更牢固,托起病人稳固性更好,病人被抬起的也更舒适。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其中部的与相应第一固定槽101相连通的用以容置相应连接杆90的第三固定槽102;
当转动所述万向节1011,以使两所述连接杆90对应卡设于两所述第三固定槽102内时,两所述连接杆90的上端面与相应第三固定槽102的上端槽口相齐平。
如此,即使得便于两所述连接杆90的收纳,也使得便于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收纳在本实用新型整体被收纳时,两所述连接杆90也不占用外部空间。
需要补充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转动轮100,每个所述万向转动轮100上分别设有一制动件。
如此,在平滑的路面时,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相应地面,并拖着病人滑行,使得转送病人更佳省时省力,且在抬送病人过程中,需要歇息时,通过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100的托起支撑,也使得所抬送的病人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使得病人不宜产生不舒适的落地感,并且,所述第一手柄40及所述第二手柄50也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在再次抬起病人时,也使得便于医护人员手握所述第一手柄40及所述第二手柄50。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两所述第一手柄40的外壁、两所述第二手柄50的外壁及所述担架布30的上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纹路,且所述担架布30为帆布。
如此,两所述第一手柄40的外壁及两所述第二手柄50的外壁所设有的防滑纹路则可有效防止抬送病人时,医护人员手滑而脱手;所述担架布30的上表面所设有的防滑纹路则可有效防止病人滑落;所述担架布30为帆布,也使得耐磨性好,质地坚固,使用寿命长。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两所述第一手柄40的外壁及两所述第二手柄50的外壁所设有的防滑纹路则分别为环绕固设于相应第一手柄40外壁及相应第二手柄50外壁的凸缘,所述担架布30的上表面所设有的防滑纹路则为横向固设于相应担架布30的上表面的防滑凸条。
且在具体实施时,用以套设相应扣环801的所述第一手柄40的下底面的中部向下突出设有一朝向相应第一担架杆10的第一L型限位块(未图示),用以套设相应扣环801的所述第二手柄50的下底面的中部向下突出设有一朝向相应第二担架杆20的第二L型限位块(未图示),如此,在相应扣环801被套设时,相应第一L型限位块(未图示)及相应第二L型限位块(未图示)均能很好的将相应扣环801限位固定,使得相应扣环801均不易滑脱,也使得相应背带80不易滑落。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当通过两所述拉链头602对应拉开两所述拉链601时,所述担架布30与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可简易拆分,如此,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将病人抬送至救治台时,可直接卸掉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而将所述担架布30及病人同时保留在救治台上,使得可快速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并赢得急救时间,另一方面,病人不用从本实用新型上抬下再搬到救治台上,使得可避免病人因身体移动幅度大而造成二次损伤及使得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利用本实用新型抬送病人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70,即使得可将病人身体进行固定,使得病人身体不易因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抬力不平衡或自身身体重心不稳而侧翻掉落,造成摔伤或摔亡,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可靠性好及使用安全性好,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收卷所述担架布30,以使所述第一担架杆10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合拢,再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相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带70,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被收折卷起,使得不占用太多的空间及便于收纳,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再次,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将两所述扣环801对应套设于与相应第一手柄40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50外,双手抬起所述第一手柄40及所述第二手柄50,并将所述背带80背到后颈或两侧肩上,即使得可有效分摊手上的抬力,使得抬送病人更加省力,且将两所述背带80对应缠绕于相应第一手柄40外时,两所述背带80的长度可调,使得适于不同高度的医护人员背起,使得使用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两所述连接杆90可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两端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担架杆10与所述第二担架杆20之间固定稳固性好,使得在抬送病人时,病人身体不会涡缩在相应担架布30中间,所述第一担架杆10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也不会夹住病人身体而导致病人产生不适,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再者,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当转动所述万向节1011,以使两所述连接杆90对应卡设于两所述第三固定槽102内时,两所述连接杆90的上端面与相应第三固定槽102的上端槽口相齐平,如此,即使得便于两所述连接杆90的收纳,也使得便于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收纳,另一方面,因所述第一担架杆10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及所述第二担架杆20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转动轮100,如此,在平滑的路面时,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相应地面,并拖着病人滑行,使得转送病人更佳省时省力,且在抬送病人过程中,需要歇息时,通过四个所述万向转动轮100的托起支撑,也使得所抬送的病人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使得病人不宜产生不舒适的落地感,并且,所述第一手柄40及所述第二手柄50也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在再次抬起病人时,也使得便于医护人员手握所述第一手柄40及所述第二手柄50,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担架杆、第二担架杆及担架布;其中,
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第一手柄,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第二手柄;所述担架布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设有一插套,两所述插套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一担架杆外及所述第二担架杆外,以使所述担架布与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相固定为一体,且两所述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一带有拉链的拉链口,两所述拉链上分别设有拉链头;
当通过两所述拉链头对应拉开两所述拉链时,所述担架布与所述第一担架杆及所述第二担架杆可简易拆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有多根朝向所述担架布的固定带,另一所述插套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有多个与相应固定带位置相对的用以固定相应固定带端头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固定带均包括固设于其中一所述插套外侧的弹性松紧带及连接于相应弹性松紧带端头的公魔术贴;每个所述固定件均为固设于另一所述插套外侧并延伸至所述担架布下表面的用以粘合相应公魔术贴的母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及所述固定件均设有三个,并对应位于两所述插套的前侧、中部及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手柄上分别固设有一背带,两所述背带的端部分别固设有一扣环;两所述扣环可对应套设于与相应第一手柄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外;
当将两所述背带对应缠绕于相应第一手柄外时,两所述背带的长度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所述担架布的宽度相适配的两连接杆;其中,
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两端的并与相应第一固定槽位置相对的第二固定槽;
两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节,两所述连接杆的连接端对应与两所述万向节转动连接;两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对应可拆拿的卡设于两所述第二固定槽内,两所述第二固定槽外分别固设有一用以锁紧相应连接杆的末端的锁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杆的末端于其顶面分别开设有一螺纹孔;两所述锁紧件为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两端外侧的并贯穿至相应第二固定槽且与相应螺纹孔位置相对的锁紧螺栓;
当将两所述锁紧螺栓对应旋入两所述螺纹孔时,两所述连接杆被锁紧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担架杆与所述第二担架杆相连接形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上端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朝向其中部的与相应第一固定槽相连通的用以容置相应连接杆的第三固定槽;
当转动所述万向节,以使两所述连接杆对应卡设于两所述第三固定槽内时,两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面与相应第三固定槽的上端槽口相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担架杆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及所述第二担架杆的下底面靠近其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万向转动轮,每个所述万向转动轮上分别设有一制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手柄的外壁、两所述第二手柄的外壁及所述担架布的上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纹路,且所述担架布为帆布。
CN201621440674.4U 2016-12-26 2016-12-26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1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0674.4U CN206621482U (zh) 2016-12-26 2016-12-26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0674.4U CN206621482U (zh) 2016-12-26 2016-12-26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1482U true CN206621482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2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4067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1482U (zh) 2016-12-26 2016-12-26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1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8043B1 (en) Apparatus for mobilization of individuals resulting from injury or surgery to foot
CN206151644U (zh) 一种肩关节镜侧卧位外展牵引架
US20150202099A1 (en) Light weight multi use collapsible stretcher
CN207286190U (zh) 一种骨科用便携式牵引器
TWI603728B (zh) 野外緊急救護擔架
CN206621482U (zh) 可拆分式便携担架
CN213525962U (zh) 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伸缩式救援担架
CN110623805A (zh) 一种产科分娩辅助装置
TWI728997B (zh) 用於背包的可調整覆蓋範圍的雨傘
CN103445914B (zh) 一种可伸缩担架
CN213373079U (zh) 野战用可防雨式便携担架
KR20180101293A (ko) 바퀴 달린 지지대가 부착된 배낭 받침대
CN210932285U (zh) 急救担架
CN210631399U (zh) 一种急诊科室用多功能救助装置
CN21053933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物品的拐杖
CN207152102U (zh) 一种外科用辅助行走拐杖装置
CN206979977U (zh) 一种用于电力抢修的便携式脚扣
CN207118995U (zh) 一种骨科助行器
CN210492963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拐杖
CN218739365U (zh)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CN209019195U (zh) 一种急诊用楼梯担架
CN212416111U (zh) 一种新型急诊内科用折叠担架
CN207136939U (zh) 一种布朗氏牵引架
TWI563997B (zh) Relief rack structure
CN219397929U (zh) 包覆性移动软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