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9365U -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9365U
CN218739365U CN202223026013.5U CN202223026013U CN218739365U CN 218739365 U CN218739365 U CN 218739365U CN 202223026013 U CN202223026013 U CN 202223026013U CN 218739365 U CN218739365 U CN 218739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table
piece
stretcher
lif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60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0260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9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9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9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涉及转运担架技术领域,包括两组杆体,其分别为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所述第一抬杆和第二抬之间固接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上表面设置有裆部固定带和上半身固定带,所述杆体的外壁两端均连接有防护连接件,所述第一抬杆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稳定支撑件,所述第二抬杆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稳定支撑件。本申请通过两组杆体向中间位置对防水布进行卷绕,最后通过捆绑绳对两组杆体进行捆绑,从而便于对转运担架进行收叠,提高其便携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担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为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
在急诊护理中常用到转运担架,常规的转运担架由于收叠性功能较差,从而不是很利于便携。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便于对转运担架进行收叠,从而提高其便携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包括两组杆体,其分别为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所述第一抬杆和第二抬之间固接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上表面设置有裆部固定带和上半身固定带,所述杆体的外壁两端均连接有防护连接件,所述第一抬杆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稳定支撑件,所述第二抬杆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稳定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和第二稳定支撑件远离防水布中间位置的一侧均设置有捆绑绳,所述捆绑绳的中部与防水布相固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得捆绑绳两端可以相系,从而便于对卷收后的两组杆体捆绑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两端均连接有挡块。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对人手抓在杆体上时进行阻挡,避免人手在杆体端部位置滑脱。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外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防滑杆套。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对人手抓取在杆体上时进行防滑,方便人手抓取杆体。
优选地,所述防护连接件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接有松紧腕套,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固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杆体相固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对防护连接件在杆体上的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和第二稳定支撑件均是由稳定支撑杆、卡接头和卡接柱组成,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中的卡接柱的顶部与第一抬杆相固接,所述第二稳定支撑件中的卡接柱的顶部与第二抬杆相固接,所述稳定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卡接头与卡接柱相卡接,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中的稳定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抬杆相转接,所述第二稳定支撑件中的稳定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抬杆相转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第二稳定支撑件在第一抬杆上实现转动。
优选地,所述卡接柱包括圆柱体和限位圆盘,所述限位圆盘固接在圆柱体的底部,所述卡接头的一端开设有与圆柱体相卡接配合的开口式卡槽。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卡接头在卡接柱上的卡接固定和脱离分开。
优选地,所述稳定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卡接头的另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插头相插接配合的插孔。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连接插头插入到插孔中,便于对卡接头在稳定支撑杆一端上的稳定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第一、对转运担架展开使用时,通过第一稳定支撑件和第二稳定支撑件对两组杆体之间进行加固,提高转运担架转运使用时的稳定性。
第二、对转运担架不使用时,通过对第二稳定支撑件在第一抬杆上转动至与其叠合,和对第一稳定支撑件在第二抬杆上转动至与其叠合,再通过两组杆体向中间位置对防水布进行卷绕,最后通过捆绑绳对两组杆体进行捆绑,从而便于对转运担架进行收叠,提高其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稳定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支撑杆与卡接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抬杆,2-第二抬杆,3-防水布,4-裆部固定带,5-上半身固定带,6-第一稳定支撑件,601-稳定支撑杆,6011-连接插头,602-卡接头,6021-插孔,6022-开口式卡槽,603-卡接柱,6031-圆柱体,6032-限位圆盘,7-第二稳定支撑件,8-防护连接件,801-连接带,802-松紧腕套,803-连接环,9-捆绑绳,10-防滑杆套,1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包括两组杆体,其分别为第一抬杆1和第二抬杆2,每组杆体的两端均连接有挡块11,对人手抓在杆体上时进行阻挡,避免人手在杆体端部位置滑脱。每组杆体的外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防滑杆套10,对人手抓取在杆体上时进行防滑,方便人手抓取杆体。
如图1所示,第一抬杆1和第二抬杆2之间固接有防水布3,防水布3的上表面设置有裆部固定带4和上半身固定带5,上半身固定带5有若干组,若干组上半身固定带5在防水布3上的后侧位置等间距分布,裆部固定带4位于防水布3上的前侧位置,通过对若干组上半身固定带5进行选择性使用,方便对不同人群上半身在转运担架上进行固定。杆体的外壁两端均连接有防护连接件8,第一抬杆1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稳定支撑件7,第二抬杆2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稳定支撑件6。
如图1所示,防护连接件8包括连接带801,连接带801的一端固接有松紧腕套802,连接带801的另一端固接有连接环803,连接环803与杆体相固接,便于对防护连接件8在杆体上的连接固定。工作人员抬转运但架时,通过将松紧腕套802套带在手腕上,使得手臂通过防护连接件8与杆体之间有连接,这样即使在手从杆体上滑脱后,依旧使得人手臂与杆体连接着,避免转运担架直接掉落到地面上,对病人也有着较好的安全防护。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稳定支撑件6和第二稳定支撑件7远离防水布3中间位置的一侧均设置有捆绑绳9,捆绑绳9的中部与防水布3的底部中间相固接,使得捆绑绳9两端可以相系,从而便于对两组杆体向中间卷收后进行捆绑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稳定支撑件6和第二稳定支撑件7均是由稳定支撑杆601、卡接头602和卡接柱603组成,第一稳定支撑件6中的卡接柱603的顶部与第一抬杆1相固接,第二稳定支撑件7中的卡接柱603的顶部与第二抬杆2相固接,稳定支撑杆601的一端通过卡接头602与卡接柱603相卡接,第一稳定支撑件6中的稳定支撑杆601的另一端与第二抬杆2相转接,便于第一稳定支撑件6中的稳定支撑杆601在第二抬杆2上实现转动,第二稳定支撑件7中的稳定支撑杆601的另一端与第一抬杆1相转接,便于第二稳定支撑件7中的稳定支撑杆601在第一抬杆1上实现转动。
如图3所示,卡接柱603包括圆柱体6031和限位圆盘6032,限位圆盘6032固接在圆柱体6031的底部,卡接头602的一端开设有与圆柱体6031相卡接配合的开口式卡槽6022,便于卡接头602在卡接柱603上的卡接固定和脱离分开,进一步便于第一稳定支撑件6的一端与第一抬杆1相连接固定和拆开分离,以及第二稳定支撑件7的一端与第二抬杆2相连接固定和拆开分离。
如图4所示,稳定支撑杆60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6011,卡接头602的另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插头6011相插接配合的插孔6021,通过连接插头6011插入到插孔6021中,便于对卡接头602在稳定支撑杆601一端上的固定,通过在连接插头6011插入到插孔6021中后,再在两者连接处涂覆胶水,使得两者连接的更牢固,更稳定。
工作原理:
对转运担架展开使用时,通过对第一稳定支撑件6和第二稳定支撑件7进行转动,使第一稳定支撑件6的一端与第一抬杆1进行卡接固定,以及使二稳定支撑件7的一端与第二抬杆进行卡接固定,从而通过第一稳定支撑件6和第二稳定支撑件7对两组杆体之间进行加固,使得防水布3被完全撑开,不会因为病人躺在上面时导致防水布3下凹的很严重,提高转运担架转运使用时的稳定性。在病人躺在防水布3上时,通过裆部固定带4在病人裆部位对病人进行固定,选择合适位置的几组上半身固定带5使用,对病人的上半身进行固定,从而对病人稳定固定在防水布3上,方便转运。
对转运担架不使用时,通过对卡接头602与卡接柱603脱离分开,对第二稳定支撑件7中的稳定支撑杆601在第一抬杆1上转动至与第一抬杆1叠合,和对第一稳定支撑件6中的稳定支撑杆601在第二抬杆2上转动至与第二抬杆2叠合,再通过对两组杆体(携带稳定支撑杆601一起)向中间位置对防水布3进行卷绕,最后通过捆绑绳9对两组杆体进行捆绑,从而便于对转运担架进行收叠,提高其便携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裆部固定带4和上半身固定带5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成熟技术,可由市场上购买所得,在这本实施例中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变。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包括两组杆体,其分别为第一抬杆(1)和第二抬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杆(1)和第二抬杆(2)之间固接有防水布(3),所述防水布(3)的上表面设置有裆部固定带(4)和上半身固定带(5),所述杆体的外壁两端均连接有防护连接件(8),所述第一抬杆(1)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稳定支撑件(7),所述第二抬杆(2)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稳定支撑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6)和第二稳定支撑件(7)远离防水布(3)中间位置的一侧均设置有捆绑绳(9),所述捆绑绳(9)的中部与防水布(3)相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两端均连接有挡块(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外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防滑杆套(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连接件(8)包括连接带(801),所述连接带(801)的一端固接有松紧腕套(802),所述连接带(801)的另一端固接有连接环(803),所述连接环(803)与杆体相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6)和第二稳定支撑件(7)均是由稳定支撑杆(601)、卡接头(602)和卡接柱(603)组成,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6)中的卡接柱(603)的顶部与第一抬杆(1)相固接,所述第二稳定支撑件(7)中的卡接柱(603)的顶部与第二抬杆(2)相固接,所述稳定支撑杆(601)的一端通过卡接头(602)与卡接柱(603)相卡接,所述第一稳定支撑件(6)中的稳定支撑杆(601)的另一端与第二抬杆(2)相转接,所述第二稳定支撑件(7)中的稳定支撑杆(601)的另一端与第一抬杆(1)相转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603)包括圆柱体(6031)和限位圆盘(6032),所述限位圆盘(6032)固接在圆柱体(6031)的底部,所述卡接头(602)的一端开设有与圆柱体(6031)相卡接配合的开口式卡槽(602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支撑杆(60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6011),所述卡接头(602)的另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插头(6011)相插接配合的插孔(6021)。
CN202223026013.5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Active CN218739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6013.5U CN218739365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6013.5U CN218739365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9365U true CN218739365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6013.5U Active CN218739365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9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39365U (zh) 一种便携式转运担架
TWI603728B (zh) 野外緊急救護擔架
CN213993967U (zh) 一种骨外科折叠急救担架
CN110623797A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可承载担架的分体式患者搬运推车
CN209316182U (zh) 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
CN109938932A (zh) 一种机载救援担架
CN107468428B (zh) 一种户外救援用组合式医疗担架
CN211723712U (zh) 一种多场景使用的救护担架
CN213373079U (zh) 野战用可防雨式便携担架
CN210056480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部队野外作战护理担架
CN210250312U (zh) 一种新型易升缩急诊护理担架
CN212522197U (zh) 一种新型软体式担架带收纳包
CN219397929U (zh) 包覆性移动软担架
CN213489365U (zh) 一种便于收缩的手术专用手臂固定套
CN210932274U (zh) 一种户外急救用担架
CN203280598U (zh) 软体担架
CN208659730U (zh) 卷式担架
CN217660478U (zh) 多功能便携式急救担架
CN219021973U (zh) 一种急救担架
CN209933214U (zh) 一种心内科用急救装置
CN209933113U (zh) 一种预防足下垂的牵引套件
CN215350057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卷式担架
CN213697534U (zh) 一种防止伤员倾倒的担架
CN216148371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户外救援担架
CN218607052U (zh) 一种新型三角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