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1389U - 胃底止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胃底止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1389U
CN206621389U CN201621397947.1U CN201621397947U CN206621389U CN 206621389 U CN206621389 U CN 206621389U CN 201621397947 U CN201621397947 U CN 201621397947U CN 206621389 U CN206621389 U CN 206621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tomach bottom
branch
stomach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79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兆兴
闫巍
郑亚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13979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1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1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1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胃底止血装置,包括可开闭胃底伞和可膨胀圆柱形食管支架。胃底伞包含:多个主伞骨;附着在所述多个主伞骨上的伞膜;固定棒;多个第一分支伞骨以及多个第二分支伞骨,每个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二端可纵向滑动地连接。第一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相比第二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更邻近伞顶端。该装置能够明显增加胃底压迫面积,并能提供低压间隔压迫,可保障食道及胃底受压黏膜自身供血,不致黏膜坏死;置入后可通过食管支架及胃底伞中空通道进一步胃镜检查,对胃镜下止血及受压部位以外出血点止血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可能;放置及取出方便;可提供长期压迫治疗或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预防性治疗,拓展了治疗适应症。

Description

胃底止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底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每年因肝硬化死亡者约120万人,且逐年递增,大部分原因为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用止血方法为药物、器械、介入手术及开腹手术等。对于急性重症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目前国际首选常用手段依然是三腔二囊管,亦称Sengstaken-Blakemore tubes或Minnesota tubes压迫止血,少数医生使用Linton-Nachlas tube(仅有一个约500ml的胃气囊,无食道气囊)压迫止血。长期以来,虽然上述止血设备在临床大部分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但使用过程中亦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常见并发症包括食道胃底黏膜坏死、黏膜溃疡、取出时二次撕脱出血,少见并发症包括食道破裂、窒息气道等等,其他不利方面还包括置管困难、压迫无效、压迫调整困难、气囊破裂、妨碍胃镜进一步检查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胃底止血装置或设备,其能够用于胃底附近的消化道止血,并能够克服上述提及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包括:
可开闭胃底伞,具有伞顶端和开闭端,其中伞顶端形成有开口,该胃底伞包含:
多个主伞骨,在胃底伞的打开状态下朝向胃底伞的伞顶端汇聚;
附着在所述多个主伞骨上的伞膜;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固定棒,其中固定棒的第一端布置成邻近胃底伞的伞顶端,固定棒的第二端布置成邻近胃底伞的开闭端;
多个第一分支伞骨,每个第一分支伞骨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每个第一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固定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分支伞骨,每个第二分支伞骨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每个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二端可纵向滑动地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分支伞骨与第二分支伞骨由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相比第二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更邻近伞顶端,以及
形成有中空通道的径向可膨胀圆柱形食管支架,食管支架与胃底伞的伞顶端相连,从而食管支架的中空通道与胃底伞的伞顶端的开口连通。
由于主伞骨的散布构型,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提供了低压间隔压迫,并且不会妨碍镜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食管支架与胃底伞的伞顶端之间可以具有连接过渡部,在食管支架处于膨胀状态时,连接过渡部的外径小于食管支架的外径。连接过渡部优选为截头锥形部,截头锥形部的锥缩端朝向胃底伞的伞顶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棒的第二端附近可以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滑槽以接收相应的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优选还包括多个调节线,每个调节线与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连接并延伸穿出胃底伞的伞顶端的开口和食管支架的中空通道。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多个调节线至少部分收容在其中的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可抽除筒套,外套于胃底伞和食管支架上以使其保持在关闭状态或收缩状态,并在被抽除后自动释放胃底伞和食管支架以使其形成打开状态或膨胀状态。
与常用的三腔二囊管等局部压力不可调节的止血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明显增加胃底压迫面积,并能提供低压间隔压迫,可保障食道及胃底受压黏膜自身供血,不致黏膜坏死;置入后可通过食管支架及胃底伞中空通道进一步胃镜检查,对胃镜下止血及受压部位以外出血点止血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可能;放置及取出方便,需要取出时可通过温度影响记忆合金的形状(例如通过让患者喝40℃至60℃的热水使记忆合金材料恢复原状)而方便取出;放置期间观察简单,能够明显减少例如三腔二囊管相关并发症,尤其能够避免三腔二囊管取出时撕脱后出血并发症;装置可较长时期放置,除提供急性期治疗外,可提供长期压迫治疗,并可作为食道胃底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预防性治疗,拓展了治疗适应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的打开或工作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的闭合或使用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而非用于对其作出任何限制。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胃底止血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其显然也可以用于其它合适部位或场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包括食管支架3和胃底伞5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连接过渡部4。
食管支架3通常为圆柱形外轮廓,形成有中空通道并且径向可膨胀。食管支架3优选由弹性材料例如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材料制成。
胃底伞5具有上部伞顶端和下部开闭端。伞顶端形成有开口并通过中空连接过渡部4与食管支架3的中空通道连通。在食管支架3处于膨胀状态时,连接过渡部4的外径小于食管支架的外径。连接过渡部4图示为类似截头锥形,其锥缩端朝向胃底伞3的伞顶端。
胃底伞5包括多个主伞骨9、多个第一分支伞骨7、多个第二分支伞骨8以及固定棒6。
主伞骨9在胃底伞的打开状态下朝向胃底伞5的伞顶端汇聚。主伞骨9可以由合适的材料例如钛材或亦可由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材料制成。在主伞骨9上附着有伞面或伞膜10,伞膜10可以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人体可吸收降解材料制成。
图示固定棒6具有上部第一端和下部第二端,第一端布置成邻近胃底伞5的伞顶端,第二端布置成邻近胃底伞5的开闭端。
每个第一分支伞骨7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近端与固定棒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9固定连接。这样,固定棒6与主伞骨9就通过第一分支伞骨7被相互固定在一起。
每个第二分支伞骨8也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近端与固定棒6的第二端可纵向滑动地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9固定连接。第一分支伞骨7与第二分支伞骨8均可由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材料制成。
第一分支伞骨7与主伞骨9的连接点相比第二分支伞骨8与主伞骨9的连接点更邻近伞顶端,从而第一分支伞骨7的连接点形成第一内圈而第二分支伞骨8的连接点形成第二外圈。
固定棒6的第二端附近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滑槽(未具体示出)以接收相应的第二分支伞骨8的近端。每个滑槽上均可沿纵向(图示上下方向)设置有一系列止挡机构例如槽径缩窄部12以止挡滑动至此的第二分支伞骨8的近端。纵向滑槽优选设置为形成在固定棒6的圆周壁上的盲槽,以避免将在下面所描述的调节线1之间发生纠缠现象。
为了方便调节第二分支伞骨8的近端沿固定棒6的纵向滑动,可采用多个调节线1,每个调节线1的一端与第二分支伞骨8的近端连接,另一端则延伸穿出胃底伞5的伞顶端的开口以及食管支架3的中空通道。为了防止调节线1的散布以及对消化道所可能造成的损伤,可以将这些调节线1的大部分(指其长度而言)收容在一个软管11中。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还可以包括可抽除筒套2,其外套于胃底邻和食管支架3上以使其保持在关闭状态或收缩状态,并在被抽除后自动释放胃底伞5和食管支架3以使其形成打开状态或膨胀状态。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合适方式来释放胃底伞5和食管支架3以使其形成打开或膨胀状态。
下面简单描述下本实用新型的胃底止血装置的使用和工作过程。
首先,将带有筒套2的装置经由口腔或鼻腔送入消化道的胃底60附近,经x线或床旁超声确定位置后将筒套2抽出,这时食管支架3和胃底伞5自动膨胀或打开,由于连接过渡部4的相对缩小外径,整个装置就被卡固或定位在食道50和胃底60的相应位置,并对此处的曲张静脉进行施压止血。由于整个装置形成有上下贯穿的中空通道,因此这时仍然可以执行其它检查例如胃镜检查。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装置甚至可以随后较长时期地留置在患者体内持续其止血作用而不影响其正常生活。
如果需要调节装置对胃底附近某处所施加的压力,就向上拉动相应的调节线1,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分支伞骨8的近端沿固定棒6外圆周上设置的纵向滑槽向上滑动,直至与所需压力对应高度处的槽径缩窄部12并被其止挡在该处。
此外,可通过依次调节不同的调节线1来分别调整胃底伞5伞面周围多个方位的压力,使整个伞面对胃底黏膜表面的曲张静脉近似完全贴合施压,从而达到充分止血作用。

Claims (7)

1.一种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开闭胃底伞,具有伞顶端和开闭端,其中伞顶端形成有开口,该胃底伞包含:
多个主伞骨,在胃底伞的打开状态下朝向胃底伞的伞顶端汇聚;
附着在所述多个主伞骨上的伞膜;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固定棒,其中固定棒的第一端布置成邻近胃底伞的伞顶端,固定棒的第二端布置成邻近胃底伞的开闭端;
多个第一分支伞骨,每个第一分支伞骨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每个第一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固定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分支伞骨,每个第二分支伞骨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每个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二端可纵向滑动地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分支伞骨与第二分支伞骨由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相比第二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更邻近伞顶端,以及
形成有中空通道的径向可膨胀圆柱形食管支架,食管支架与胃底伞的伞顶端相连,从而食管支架的中空通道与胃底伞的伞顶端的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食管支架与胃底伞的伞顶端之间具有连接过渡部,在食管支架处于膨胀状态时,连接过渡部的外径小于食管支架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过渡部为截头锥形部,截头锥形部的锥缩端朝向胃底伞的伞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棒的第二端附近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滑槽以接收相应的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调节线,每个调节线与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连接并延伸穿出胃底伞的伞顶端的开口和食管支架的中空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多个调节线至少部分收容在其中的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胃底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抽除筒套,外套于胃底伞和食管支架上以使其保持在关闭状态或收缩状态,并在被抽除后自动释放胃底伞和食管支架以使其形成打开状态或膨胀状态。
CN201621397947.1U 2016-12-19 2016-12-19 胃底止血装置 Active CN206621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7947.1U CN206621389U (zh) 2016-12-19 2016-12-19 胃底止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7947.1U CN206621389U (zh) 2016-12-19 2016-12-19 胃底止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1389U true CN206621389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2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7947.1U Active CN206621389U (zh) 2016-12-19 2016-12-19 胃底止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1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2775B2 (en)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device
US914961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US2011000432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US20190216461A1 (en) Methods for diagnosing and deliver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US2011000414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WO20090592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ally treating rectal prolapse
US11793961B2 (en) Esophageal temporary occlu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orogastric tube insertion
AU2009239658A1 (en) Duodenal liner device
JP2001518820A (ja) 腹部大動脈瘤の治療のための内管グラフト
US2012024550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to deliver, retain and remove a separating device in an intussuscepted hollow organ
CN206621389U (zh) 胃底止血装置
CN211022809U (zh) 一种医用瘘孔封堵系统
CN104490473B (zh) 结肠腔系列隔离膜
CN106580387A (zh) 医用体腔内部施压装置
CN109044440A (zh) 一种腔镜下使用的防反流消化道吻合支架及其置入系统
CN202235528U (zh) 经胃胃空肠吻合装置
CN106725685A (zh) 线控记忆伞
US10238392B2 (en) Methods for diagnosing and deliver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CN209933139U (zh) 一种腹壁管道及经腹壁可调节回肠造口装置
US2011000423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CN209863936U (zh) 一种腔镜下使用的防反流消化道吻合支架
US891139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US2016002246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CN210784453U (zh) 一种医用封堵器支架
Jirapinyo et al. 1075 Technical Feasibilty of Combination Endoscopic Bariatric Thera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ian Zhaoxing

Inventor after: Yan Wai

Inventor after: Zheng Yaan

Inventor before: Tian Zhaoxing

Inventor before: Yan Wei

Inventor before: Zheng Y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