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4461U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4461U
CN206594461U CN201720129133.8U CN201720129133U CN206594461U CN 206594461 U CN206594461 U CN 206594461U CN 201720129133 U CN201720129133 U CN 201720129133U CN 206594461 U CN206594461 U CN 206594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intelligent watch
metal dial
intelligent
conductive p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91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1291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4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4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4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金属表盘,金属表盘的壁上具有安装孔;智能模块,安装在金属表盘内;多个导电柱,相间隔地设置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的孔壁相间隔;和绝缘材质的填充单元,填充在安装孔内、并封堵安装孔的孔壁与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其中,多个导电柱通过填充单元与金属表盘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导电柱通过填充单元注塑在金属表盘的安装孔内,而使得填充单元连接导电柱和金属表盘成一体,同时填充单元封堵安装孔的孔壁与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也实现了密封防水的功能,其实用性显著。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智能手表中充电结构需要不断的小型化、集成化,而且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的方案,后壳100与PCB(电路板)200通过pogo pin(电池连接器)300导通,其中pogo pin 300中包含塑胶、铜柱、弹簧、套筒和胶水等多个零件,塑胶与后壳100通过泡棉胶粘贴,起到防水作用,标号400为充电夹。
如图2所示的方案,后壳100与PCB(电路板)200通过FPC(柔性电路板)700导通,其中FPC 700上贴片有铜柱,然后FPC 700通过弹片或连接器600与PCB 200导通。FPC 700通过泡棉胶粘贴在后壳100,起到防水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如下:
图1所示的方案中,pogo pin 300包含多种零件,成本较高,而且pogo pin300与后壳之间存在渗水问题。
图2所示的方案中,FPC 700上的铜柱贴片在表面,结合力较差,而且贴片公差较大,经常会出现铜柱无法装入后壳开孔中,强行装入会将铜柱碰掉,而且FPC 700与后壳100之间也存在渗水问题,标号500为充电座。
再者,上述两种方案的铜柱都做在后壳,直接接触手腕皮肤,加大了过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防水性好,其实用性显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金属表盘,所述金属表盘的壁上具有安装孔;智能模块,安装在所述金属表盘内;多个导电柱,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相间隔;和绝缘材质的填充单元,填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封堵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多个所述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所述导电柱之间的缝隙;其中,多个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金属表盘连接成一体,且多个所述导电柱的内端朝向所述金属表盘的内部而与所述智能模块电连接、多个所述导电柱的外端朝向所述金属表盘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智能模块上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弹片,多个所述弹片一一对应抵触在多个所述导电柱的内端、来实现多个所述导电柱与所述智能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片贴覆在所述智能模块上。
可选地,所述填充单元采用注塑工艺填充在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注塑工艺为NMT纳米注塑工艺。
可选地,所述填充单元的材质为塑胶。
可选地,所述导电柱的材质与所述金属表盘的材质相同。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金属表盘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智能模块为PCB。
可选地,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与所述导电柱的外端电连接的USB接头,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导电柱通过填充单元注塑在金属表盘的安装孔内,而使得填充单元连接导电柱和金属表盘成一体,同时填充单元封堵安装孔的孔壁与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也实现了密封防水的功能,其实用性显著。
进一步地,导电柱设置在金属表盘的侧壁上,在穿戴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降低皮肤过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的智能手表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的智能手表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手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金属表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智能手表与充电器未连接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为图3所示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金属表盘,11安装孔,12导电柱,13盘本体,14盲孔,2智能模块,21弹片,3填充单元,4充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针对不同产品线室外机柜的特点开发一种智能手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金属表盘1,金属表盘1的壁上具有安装孔11;智能模块2,安装在金属表盘1内;多个导电柱12,相间隔地设置于安装孔11内、并与安装孔11的孔壁相间隔;和绝缘材质的填充单元3,填充在安装孔11内、并封堵安装孔11的孔壁与多个导电柱12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导电柱12之间的缝隙;其中,多个导电柱12通过填充单元3与金属表盘1连接成一体,且多个导电柱12的内端朝向金属表盘1的内部而与智能模块2电连接、多个导电柱12的外端朝向金属表盘1的外侧而用于对外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导电柱12通过填充单元3注塑在金属表盘1的安装孔11内,而使得填充单元3连接导电柱12和金属表盘1成一体,同时填充单元3封堵安装孔11的孔壁与多个导电柱12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导电柱12之间的缝隙,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也实现了密封防水的功能,其实用性显著。
其中,智能模块2上设置有多个(电信号)相互独立的弹片21,多个弹片21一一对应抵触在多个导电柱12的内端、来实现多个导电柱12与智能模块2电连接。
可选地,弹片21采用贴覆在智能模块2上或者是焊接在智能模块2上等的方式进行固定,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填充单元3的材质为塑胶,且填充单元3采用注塑工艺填充在安装孔11内,注塑工艺为NMT纳米注塑工艺。
可选地,导电柱12的材质与金属表盘1的材质相同,导电柱12可以局部镀金,提升导电性。
具体地,金属表盘1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等。
可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安装孔11位于金属表盘1的侧壁上。导电柱12位于金属表盘1的侧壁上,在穿戴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降低皮肤过敏的风险。
具体地,智能模块2为PCB。
进一步地,智能手表还包括:与导电柱12的外端电连接的USB接头,固定在安装孔11处,用于进行数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其制作过程如下:
首先,如图6和图7所示,选取智能手表的金属表盘1的盘本体13,并在盘本体13的侧壁上开设盲孔14,盲孔14的内底面上具有凸出的一体式的导电柱12;其采用的工艺可以选用冲孔、切边、抛光、CNC(加工中心)精加工、T处理(热处理)等,保证导电柱12的位置精度;
其次,向盲孔14内填充满NMT纳米注塑塑胶(填充单元3),填充单元3与盘本体13成为一体;
再者,如图8所示,去除盲孔14的底壁(优选CNC加工去除盲孔的底壁),使得导电柱12相互独立;
最后,将智能模块2安装在金属表盘1内部、并使得智能模块2的弹片抵在导电柱12的内端上,再盖上金属表盘1的后盖。
其中,盲孔优选利用T型刀CNC加工出来,这样表盘导电柱12会被填充单元3完全分离开,避免充电或数据传输时短路,同时导电柱12的位置精度也能够保证,在进行充电用途时可更好地与充电器4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导电柱通过填充单元注塑在金属表盘的安装孔内,而使得填充单元连接导电柱和金属表盘成一体,同时填充单元封堵安装孔的孔壁与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也实现了密封防水的功能,其实用性显著。
进一步地,导电柱设置在金属表盘的侧壁上,在穿戴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降低皮肤过敏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表盘,所述金属表盘的壁上具有安装孔;
智能模块,安装在所述金属表盘内;
多个导电柱,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相间隔;和
绝缘材质的填充单元,填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封堵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多个所述导电柱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所述导电柱之间的缝隙;
其中,多个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金属表盘连接成一体,且多个所述导电柱的内端朝向所述金属表盘的内部而与所述智能模块电连接、多个所述导电柱的外端朝向所述金属表盘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模块上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弹片,多个所述弹片一一对应抵触在多个所述导电柱的内端、来实现多个所述导电柱与所述智能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贴覆在所述智能模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单元采用注塑工艺填充在所述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工艺为NMT纳米注塑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单元的材质为塑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的材质与所述金属表盘的材质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金属表盘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模块为PCB。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导电柱的外端电连接的USB接头,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处。
CN201720129133.8U 2017-02-08 2017-02-08 智能手表 Active CN206594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9133.8U CN206594461U (zh) 2017-02-08 2017-02-08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9133.8U CN206594461U (zh) 2017-02-08 2017-02-08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4461U true CN206594461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9133.8U Active CN206594461U (zh) 2017-02-08 2017-02-08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4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6870A (zh) * 2019-07-17 2019-10-25 东莞均益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金属表壳制作方法及金属表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6870A (zh) * 2019-07-17 2019-10-25 东莞均益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金属表壳制作方法及金属表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71161Y (zh) 贴附式无线充电器
CN204391836U (zh) 智能手环
CN204575692U (zh) 车辆用电池传感器总成
CN204927677U (zh) 智能手表充电器及其连接头
CN206594461U (zh) 智能手表
CN106354216A (zh) 一种腕带及其穿戴式设备
CN206585145U (zh) 一种强磁吸式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6619752U (zh) 磁性电极钮扣
CN204965021U (zh) 智能手表的底壳
CN204706898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5334364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0407343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7250822U (zh) 一种充电接口和移动终端
CN205017751U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CN204764737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充电结构的智能水杯
CN107637927A (zh) 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5080738U (zh) 一种利用原车遥控器内部空间进行功能扩展实现电池共享的装置
CN204014321U (zh) 穿戴式功能组件
CN209088567U (zh) 充电装置和智能刀具
CN106159520A (zh) 一种电源线磁连接头
CN207010975U (zh) 一种助听器
CN205016428U (zh) 一种防水按键及移动终端
CN208478423U (zh)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8062367U (zh) 一种消费类电子装置
CN216122617U (zh) 一种加固视频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