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7751U -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7751U
CN205017751U CN201520823007.3U CN201520823007U CN205017751U CN 205017751 U CN205017751 U CN 205017751U CN 201520823007 U CN201520823007 U CN 201520823007U CN 205017751 U CN205017751 U CN 205017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al module
modul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30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海燕
牛汉章
李培
张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Intelligent l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30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7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7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7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包括附接至壳体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以及连接器,功能模块能够经由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至所述移动设备,为所述移动设备提供相应的功能。这样的壳体不仅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保护功能,还可以增强移动设备的性能,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壳体,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移动设备的壳体以及包括这样的壳体的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音乐播放器之类的各种移动设备日益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移动设备通常从可充电电池获取电力以维持运行,但是,移动设备自身的电池提供的电力往往非常有限,尤其是近年兴起的功能丰富的智能移动设备的耗电量非常大,耗电速率也较快,因此,移动设备普遍面临电池续航时间短、充电频率高的问题。另外,尽管移动设备一般自带存储装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自带的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仍不能满足人们存储数据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使用和保护移动设备,也已经设计和应用了专门用来保护各类移动设备的壳体。某些保护壳体还被设计成增加移动设备的美感,但是,这类的壳体所起到的作用仍十分有限。因此,现有的移动设备在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以缓解或减轻以上提到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该壳体包括附接至壳体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以及连接器,功能模块能够经由所述连接器和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至移动设备,为移动设备提供相应的功能。
如在下文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功能模块的具体形式。作为示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这样的功能模块可包括供电模块、存储模块、扬声器模块和感测模块、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供电模块例如可以是电池或者微型发电装置,当移动设备自身的电池电力不足时,供电模块可以向移动设备的电池补充电力,延长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并有益于延长移动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存储模块可以作为移动设备的备用存储空间,以在移动设备自身的存储装置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附加存储空间。扬声器模块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声音外放功能,在需要较大的外放声音的场合满足用户的需求。感测模块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用户身体数据或环境数据的各类传感器,并配合相关的应用程序(APP)可以升级或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相关的功能模块,不仅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保护功能,还可以增强移动设备的性能,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包括USB接口,壳体的连接器包括与所述USB接口匹配的USB连接器。USB接口是移动设备的当前流行的通信接口,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以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利用了移动设备自身的USB接口,从而取得了保护移动设备和增强移动设备的功能或性能的双重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可经由USB连接线与所述USB连接器电连接,USB连接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或者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这样,可以简化壳体的结构,并增强壳体的简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将功能模块附接于壳体的其它形式。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内表面可具有与功能模块相对应并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凹槽。替代性地,壳体的外表面可具有与功能模块相对应并分别用于容纳功能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凹槽。
进一步地,壳体还可包括用于覆盖全部的所述功能模块的子壳体。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样的子壳体可以与壳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其余部分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形成壳体的平坦的外表面或内表面。
进一步地,功能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壳体可具有处于凹槽内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用于将相应的功能模块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替代性地,凹槽可具有第一部件,功能模块可具有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彼此配合而将所述功能模块固定于相应的凹槽内。
替代性地,功能模块可具有电永磁铁,凹槽的底面或侧面或凹槽对应的壳体的内部可具有导磁材料。因而,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电永磁技术实现功能模块与壳体的自动固定或分离,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同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第二接口,外部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能够操作或访问相应的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第二接口可包括第二USB接口,且第二USB接口和USB连接器可经由连接线从壳体伸出。
在又一实施例中,感测模块可包括用于测量用户身体数据、运动数据或环境数据的传感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或关注,而选择性地配置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或者同时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又一实施例中,壳体可包括用于保护移动设备的背面的基板,功能模块附接至所述基板。这样,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单板形式的壳体。
在又一实施例中,壳体可包括分别能够保护移动设备的正面和背面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功能模块可附接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或二者,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活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可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壳体。这样的移动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手持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音乐播放器、导航仪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相关的功能模块,不仅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保护功能,还可以增强移动设备的性能,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并且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结构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结构图;
图3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的结构图;
图4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的连接器和第二接口与功能模块的电连接;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精神可以对所示出的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型,得到形式不同的其它实施例,显然,这些实施例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参考的附图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需要,附图所体现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尺寸以及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仅仅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而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词语并不限定相关的部件的数量,而是用于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该壳体包括附接至壳体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以及连接器,功能模块能够经由连接器和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至移动设备,为移动设备提供相应的功能。
本文所提到的功能模块指的是为移动设备提供并非由移动设备已有的部件所提供的功能的模块,这样的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供电模块、存储模块、感测模块、扬声器模块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因此,这些功能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可以与移动设备已有的功能相同,例如,供电模块和存储模块可分别为移动设备提供电能和存储空间,但是,也可以是移动设备可能不具备的其它功能,例如,用于感测用户身体数据或环境数据的感测模块等。在下文中,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对功能模块做具体的说明。
而且,本文提到的移动设备的壳体可以作为移动设备直接用于保护设备内部的电路或部件的壳体,即将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设计成移动设备所必需的壳体,例如,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背壳等等;或者,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设计作为专门为整体的移动设备提供保护功能的壳体,例如,用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保护套或保护壳。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1包括附接至壳体1的四个功能模块以及连接器10,四个功能模块可以分别是供电模块11、存储模块12、感测模块13以及扬声器模块14,这些功能模块能够经由连接器10和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至移动设备,为移动设备提供相应的功能。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功能模块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在壳体中设置任何类型的功能模块。作为示例,图1所示的实施例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述四个功能模块,显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而仅设置上述四个功能模块中的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也可以设置除了上述四个功能模块之外的其它功能模块,例如,用于记录声音的录音模块、用于控制其它设备的遥控模块等等。
供电模块11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在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供电模块11的电池可以被设计成具有较小的厚度或尺寸,以便于附接并固定至壳体1,并减轻壳体的重量。在另一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1还可以是能够将动能转换为电能的微型发电装置,例如纳米发电机,当用户携带移动设备运动或前行时,微型发电装置可以将移动设备晃动或移动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而存储。存储模块12可以是存储卡或存储芯片,作为移动设备的备用存储空间,以在移动设备自身的存储装置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附加存储空间。扬声器模块13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声音外放功能,在需要较大的外放声音的场合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对于不具备收音机功能的移动设备,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安装相关的应用程序(APP),扬声器模块与该应用程序的组合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收音机功能。
因此,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相关的功能模块,不仅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保护功能,还可以增强移动设备的性能,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
现有的移动设备通常包括USB接口,例如,miniUSB接口,这样的接口也经常作为移动设备的充电接口或数据传输接口。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可包括USB接口,壳体的连接器包括与USB接口匹配的USB连接器,例如与USB接口匹配的USB公头。这样,利用移动设备已有的接口,可以较容易地实现移动设备与壳体上的各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功能模块可经由USB连接线与USB连接器电连接,且USB连接线可设置在壳体内部或者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功能模块经由USB连接线与USB连接器电连接,USB连接器再与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从而使得功能模块与移动设备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移动设备的壳体内布置USB连接线,可以让壳体很好地保护USB连接线,同时可增强壳体的简洁和美观。注意,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各个模块与USB连接器10之间的电连接而示出了连接线,在实际的实施例中,这些连接线可以被布置在壳体1内部,即可隐藏于壳体中。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USB连接线粘结固定至所述壳体,当将壳体配合安装至移动设备时,USB连接线同样也可以是不可见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各功能模块附接至壳体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功能模块附接至壳体的几种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可设置在壳体内部。换句话说,功能模块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例如,处于壳体的厚度的中间。此时,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可完全包裹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可分别经由壳体内部的USB连接线与USB连接器电连接。从表面上看,这些处于壳体内的功能模块甚至可以是不可见的。这样,既使得壳体可以很好地保护内部的功能模块,也简化了壳体的结构。
替代性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将各个功能模块附接至壳体,壳体的内表面可具有与功能模块相对应并分别用于容纳功能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凹槽。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的外表面可具有与功能模块相对应并分别用于容纳功能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凹槽。每个凹槽的大小可以与相应的功能模块匹配以使得功能模块能够嵌入凹槽中。这样,可以较容易地将这些功能模块从壳体中取出,便于功能模块的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地,在壳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用于容纳功能模块的凹槽的情形中,壳体还可包括用于覆盖全部的功能模块的子壳体。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样的子壳体可以与壳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其余部分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形成壳体的平坦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因此,这样的子壳体可以为功能模块提供保护,并且有助于将功能模块牢固地附接于壳体,而不会影响移动设备的壳体的整体简洁性。
在实施例中,可以将功能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凹槽内。这样,可以方便地从凹槽中取出相应的功能模块,以对功能模块进行更换或维护,如供电模块,可以取出进行充电等。
对于容纳在凹槽内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功能模块固定至凹槽或与凹槽机械连接,以使得各功能模块更加牢固地固定至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可具有处于凹槽内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能够将相应的功能模块固定于凹槽内。例如,可以设置从凹槽的侧壁或边缘伸出的压合结构,在功能模块放置在凹槽内后,压合结构可以压住功能模块的表面的边缘或一部分以使功能模块被压紧在凹槽内。这样的压合结构可以是小的具有弹性的凸起或者是可活动的片状结构,从而可以借助小凸起或片状结构的压力而促进功能模块在凹槽内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用的固定部件不限于上述的压合结构,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其它形式的固定部件,只要其能够将功能模块固定在凹槽内即可。例如,固定部件可以是固定连接至凹槽的部件,也可以是诸如弹性卡固件、螺丝等的可拆卸的固定部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凹槽可具有第一部件,功能模块可具有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彼此配合而将功能模块固定于相应的凹槽内,以使得各功能模块更加牢固地固定至壳体。例如,可以在凹槽内部设计有半圆形凸起,在相应的功能模块的两侧设置半圆形凹口,在外力的作用下,上述的半圆形凸起可以与半圆形凹口紧密扣合,从而将相应的功能模块更加牢固地固定至壳体。再例如,可以在壳体的凹槽内设置凸起导轨,在功能模块的两侧设置可以在其中进行推拉的凹陷导轨槽,将相应的功能模块的凹陷导轨槽与壳体上的凸起导轨对准后推入功能模块,即可使得功能模块固定在凹槽内。相反,当需要使壳体与功能模块分离的时候,可以反方向将功能模块向外推出,即可从壳体取出相应的功能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到的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其它形式的部件,只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彼此配合而将功能模块固定于相应的凹槽内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可具有电永磁铁,凹槽的底面或侧面或凹槽对应的壳体内部可具有导磁材料。电永磁铁也可称作电控永磁铁,利用不同永磁材料的不同特性,电控系统可以对电永磁铁的内部磁路的分布进行控制和转换,使得永磁磁场在系统内部得以平衡,此时对外表征为消磁放松状态(不吸料状态),或者使得永磁磁场释放到电永磁铁的工作磁极表面,此时对外表征为充磁夹紧状态(吸料状态)。因此,通过使得功能模块具有电永磁铁(例如,设置在功能模块的底部),凹槽的底面或侧面或凹槽对应的壳体内部具有导磁材料,并利用相应的电控系统对电永磁铁进行控制,使其处于消磁放松状态或充磁夹紧状态,可以实现功能模块与壳体的自动固定或分离,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这样的对电永磁铁进行控制的电控系统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应能够理解到的是,在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和凹槽还可设置有可彼此接触的金属触点或元件,凹槽上的金属触点或元件可以与USB连接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功能模块与USB连接线的电连接。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其它方式实现功能模块与USB连接线的电连接,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并不被限定于具体的形状或结构,而是针对所应用的具体的移动设备可具有不同的外形或结构,换句话说,壳体可以根据具体的移动设备的类型或形状而定制。而且,针对同一类型的移动设备,也可以设计不同形状或结构的壳体,只要这样的壳体可应用于该移动设备即可。
图2示出了一种可用于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设备的壳体2,从图2可以看出,该壳体2不仅可以保护移动设备的背面,还可以包围移动设备的侧面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护。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连接器10以及附接至壳体2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图2中未示出),并进一步包括用于同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第二接口20,外部设备经由第二接口20能够操作或访问相应的功能模块。为了简化的目的,图2中没有示出各功能模块和外部设备。安装于壳体2中的移动设备可以经由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至连接器10,从而实现壳体中的功能模块与移动设备的电连接。壳体2上的第二接口20可以为移动设备或壳体中的功能模块提供附加的功能。例如,当壳体2中包括诸如可充电电池的功能模块时,外部的充电设备可以经由第二接口20向可充电电池充电,并且在移动设备经由连接器10与壳体电连接时,外部的充电设备还可同时向壳体中的供电模块和移动设备内部的电池充电,同时,这样的充电操作并不要求将移动设备从壳体2中取出,方便了用户对移动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对移动设备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当壳体2具有存储模块时,诸如个人电脑的外部设备可经由第二接口20对壳体2中的存储模块进行操作或访问,类似地,也可以对移动设备自身的存储装置进行操作或访问。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2上设置分别对应于每个功能模块的多个第二接口,每个第二接口可经由连接线与相应的功能模块电连接,从而实现外部设备对每个模块的单独访问。替代性地,如前所述,由于功能模块可拆卸地附接至壳体2,所以可以将相应的功能模块拆卸下来,再将功能模块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例如,对于供电模块,可以将其拆卸下来与充电设备连接,以对其进行充电。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可以不包括用于包封移动设备的侧边的结构,即壳体可以仅仅覆盖移动设备的一个表面,例如背面。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的壳体的结构,该壳体包括USB连接器10以及第二接口,第二接口包括第二USB接口30,第二USB接口30和USB连接器10经由连接线从壳体伸出。因此,该实施例也以较容易的方式实现了壳体与移动设备和外部设备的电连接。为了简化起见,图3没有示出各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USB连接线。另外,尽管图3示出了USB连接器10和第二USB接口30分别通过各自的连线从壳体伸出,但是,可以理解的是,USB连接器10和第二USB接口30也可以彼此连接在同一条连接线上,例如,USB连接器10和第二USB接口30可以连接于同一连接线的两端。进一步地,该连接线可以内置于壳体中,只要USB连接器10和第二USB接口30的端口外露即可。
总之,用于移动设备2的壳体可以同时设置用于与移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例如,USB连接器10)和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接口(例如,第二USB接口30),不论它们的具体的外形或结构如何,它们的原理可以用图4来说明。如图4所示,壳体的USB连接器10可与移动设备电连接,壳体的第二USB接口30可以与相关的外部设备电连接,而壳体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经由从USB连接器10和第二USB接口30之间的连线引出的USB连接线与USB连接器10或第二USB接口30电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应用该原理,还可以设计出其它结构或形式的用于与移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以及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接口,而且壳体还可具有更多数量的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接口,例如多个第二USB接口。
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在壳体上设置其它的附加的接口或部件,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再次参考图2,壳体2还可包括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插孔22以及控制键21。插孔22可以与移动设备上已有的耳机插孔相对应。控制键21的功能可以依据壳体所包括的功能模块的类型而被设计成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当壳体2包括供电模块时,通过控制键21的操作可以在壳体2与移动设备电连接的情况下控制壳体中的供电模块是否向移动设备供应电力,或者,控制外部的充电设备是否向供电模块充电。这种选择性的控制可以通过辅助的开关电路来实现,这种具备选通功能的开关电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还可以设想的是,当采用如前所述的电永磁铁技术来将功能模块附接至壳体时,借助辅助性的开关电路,控制键21还可以被设计成来控制切换电永磁铁的不同状态,从而控制相应的功能模块固定至壳体或者从壳体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的感测模块可包括用于测量用户身体数据、运动数据或环境数据的传感器。当前,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环境状况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和关注自身的身体数据或环境数据。而且,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应用程序(APP)来实时计算或监测用户的身体数据,例如心率、血压等,也可以实时得出用户所处环境中的环境数据,例如紫外线强度、PM2.5浓度等等,此外,还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例如计算用户行走的步数以及速度等。因此,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可用于测量用户身体数据、运动数据或环境数据的传感器,并结合相关的应用程序,可以以较容易且低成本的方式为移动设备增加相应的数据采集功能,为用户实时提供身体健康状况、运动状况或环境数据。因此,这样的壳体可以对普通的移动设备的功能进行升级,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可包括用于保护移动设备的背面的基板,功能模块附接至所述基板。该实施例可以提供单板形式的壳体。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并不限于单板结构的形式,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壳体也可包括多于一个的基板。例如,壳体可包括分别能够保护移动设备的正面和背面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功能模块可附接至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或二者,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可活动连接。例如,如图5示出的壳体可包括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2,第二基板51和第二基板52之间具有可折叠的结构53使得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2可活动连接。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将第一基板51或第二基板52中的一个设计为可以与安装或附接至移动设备,使得移动设备置于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2之间。此时,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可位于第一基板51中,或者位于第二基板52中,或者同时分布于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2中。将多个功能模块分布于两块基板中,可以简化单个基板的结构并减轻其重量。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不仅可以被设计作为专门为整体的移动设备提供保护功能的壳体,例如,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保护套或保护壳,也可以作为移动设备直接用于保护设备内部的电路或部件的壳体,即将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设计成移动设备所必需的壳体。因此,根据本发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可包括前述各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壳体,因此,这样的移动设备可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重复说明。这样的移动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手持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音乐播放器、导航仪等等。
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来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许多替代性实施例而并未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并未排除除了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那些之外的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元件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并未排除多个这样的元件的存在。某些特征被记载在相互不同从属权利要求中这一纯粹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特征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

Claims (17)

1.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附接至所述壳体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以及连接器,所述功能模块能够经由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移动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至所述移动设备,为所述移动设备提供相应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供电模块、存储模块、扬声器模块、感测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USB接口,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USB接口匹配的USB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经由USB连接线与所述USB连接器电连接,所述USB连接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或者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功能模块相对应并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凹槽;或者,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功能模块相对应并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覆盖全部的所述功能模块的子壳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处于所述凹槽内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将相应的功能模块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第一部件,所述功能模块具有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能够彼此配合而将所述功能模块固定于相应的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具有电永磁铁,所述凹槽的底面或侧面或所述凹槽对应的壳体内部具有导磁材料。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用于同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外部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能够操作或访问相应的功能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USB接口,且所述第二USB接口和所述USB连接器经由连接线从所述壳体伸出。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模块包括用于测量用户身体数据、运动数据或环境数据的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保护所述移动设备的背面的基板,所述功能模块附接至所述基板。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分别能够保护所述移动设备的正面和背面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功能模块附接至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或二者,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活动连接。
17.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1520823007.3U 2015-10-23 2015-10-23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Active CN205017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3007.3U CN205017751U (zh) 2015-10-23 2015-10-23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3007.3U CN205017751U (zh) 2015-10-23 2015-10-23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7751U true CN205017751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3007.3U Active CN205017751U (zh) 2015-10-23 2015-10-23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77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234A1 (zh) * 2015-10-23 2017-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WO2018058623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杭州来布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标准化外设模块、支架、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234A1 (zh) * 2015-10-23 2017-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CN106714488A (zh) * 2015-10-23 2017-05-24 北京京东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US10172245B2 (en) 2015-10-23 2019-01-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ll for mobile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WO2018058623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杭州来布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标准化外设模块、支架、装置、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3817U (zh)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的组合式附件
CN202551269U (zh) 手机外接的多功能音响装置
CN205068302U (zh) 多功能键盘
CN205017751U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壳体及移动设备
US10172245B2 (en) Shell for mobile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CN202385095U (zh) 蓝牙接收器
CN207232901U (zh) 一种设有无线充电座供手机无线充电的蓝牙键盘
CN202978343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5407893U (zh) 带大容量电池蓝牙音箱手机
CN203243502U (zh) 移动电源便携式音响
CN201904377U (zh) 一种手机及其电池
CN201826605U (zh) 带mp3功能的钥匙
CN202111824U (zh) 车载蓝牙音响
CN103108263A (zh) 包包音箱
CN204929158U (zh) 镜子音箱
CN210444040U (zh) 一种卡通充气服用12v多功能电池盒
CN20359688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蓝牙音箱
CN111464916B (zh) 一种屏幕分离式外置声卡
CN206775148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3491470U (zh) 一种带有扬声器的多功能排插
CN205071248U (zh) 一种组合型多媒体系统
CN208654738U (zh) 多功能无线充电板
CN2728145Y (zh) 具有可拆式电池模组的蓝牙通讯耳机
CN202979224U (zh) 带充电功能的音响
CN203325453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播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4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118, No. 8, No. 2, No. 049, No. 1, Hai Lu,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O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Co-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176 Floor 3, Building 1, 12 Xihuanzhong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3-057

Co-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Oriental Wisdom Material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18 Jinghai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Co-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O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