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4650U -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4650U
CN206574650U CN201720284968.0U CN201720284968U CN206574650U CN 206574650 U CN206574650 U CN 206574650U CN 201720284968 U CN201720284968 U CN 201720284968U CN 206574650 U CN206574650 U CN 206574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s
skeleton
normally
yoke
automated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49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毕兴
陈来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ONGN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ONGN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ONGN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ONGN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849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4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4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4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常闭端子设有第一插脚及第一折片,常开端子设有第二插脚及第二折片,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折片、第二折片均设有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第一折片的凹陷部铆接有常闭触点,第二折片的凹陷部铆接有常开触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上设置凹陷部,加大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之间的空间,如此即可增加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及动触点的厚度,使得振动盘可以将触点自动上料,从而实现继电器的自动化组装。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环境要求通讯继电器符合体积小、可靠性高等,针对此类要求,通讯继电器想实现自动化生产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如果端子的触点采用焊接方式,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亦无法探测触点焊接效果的好坏;如果触点采用铆接,由于现有触点本身高度小,很难通过振动盘自动上料,如果把触点的高度做大,在不改变现有继电器体积的情况下,由于触点间的距离变小,又会导致继电器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实现继电器的自动化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线圈系统包括装设于骨架内的铁芯、缠绕于骨架外侧的线圈,线圈环绕铁芯设置,簧片系统包括装设于轭铁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轭铁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弹片部装设有衔铁,衔铁用于连通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所述常闭端子设有装设于骨架的第一插脚及自第一插脚弯折延伸的第一折片,常开端子设有装设于骨架的第二插脚及自第二插脚弯折延伸的第二折片,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折片、第二折片均设有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第一折片的凹陷部铆接有常闭触点,第二折片的凹陷部铆接有常开触点,弹片部设有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的动触点。
优选地,所述骨架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支撑板,第一折片的两端分别装设于两个支撑板,第二折片的两端分别装设于两个支撑板,弹片部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轭铁包括装设于骨架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竖直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衔铁用于抵接第二板体及铁芯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扣耳部的两侧设有同向突伸的夹臂,第二板体装设于两个夹臂之间。
优选地,所述扣耳部远离弹片部的一端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接脚。
优选地,所述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还包括装设于骨架的外壳,骨架、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常闭端子及衔铁均位于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上设置凹陷部,加大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之间的空间,如此即可增加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及动触点的厚度,使得振动盘可以将触点自动上料,从而实现继电器的自动化组装,同时亦不会降低继电器使用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常闭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常开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骨架 2—轭铁   3—簧片系统
31—扣耳部 32—弹片部 4—常开端子
5—常闭端子 6—铁芯 7—衔铁
8—第一插脚 9—第一折片 11—第二插脚
12—第二折片 13—凹陷部 14—支撑板
15—第一板体 16—第二板体 17—夹臂
18—接脚 19—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包括骨架1,骨架1材料绝缘塑料制成,装设在骨架1上的线圈系统、轭铁2、簧片系统3、常开端子4及常闭端子5,线圈系统包括装设在骨架1内的铁芯6、缠绕在骨架1外侧的线圈,线圈环绕铁芯6设置,簧片系统3包括装设在轭铁2上的扣耳部31及自扣耳部31弯折延伸的弹片部32,轭铁2与铁芯6的一端接触,轭铁2的另一端与铁芯6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弹片部32的下方装设有衔铁7,线圈系统位于衔铁7的下方,衔铁7用于连通轭铁2的另一端与铁芯6的另一端;所述常闭端子5设置有装设在骨架1上的第一插脚8及自第一插脚8弯折延伸的第一折片9,常开端子4设置有装设在骨架1上的第二插脚11及自第二插脚11弯折延伸的第二折片12,第一折片9、第二折片12均为矩形平板,第一折片9与第二折片1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折片9、第二折片12均设有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13,第一折片9的凹陷部13上铆接有常闭触点,第二折片12的凹陷部13上铆接有常开触点,弹片部32远离扣耳部31的一端上设置有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的动触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折片9上及第二折片12上设置凹陷部13,在不改变现有通讯继电器的体积的前提下,加大第一折片9与第二折片12之间的空间,如此即可增加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及动触点的厚度,使得振动盘可以将触点自动上料,从而实现继电器的自动化组装,提高继电器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
所述骨架1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支撑板14,两个支撑板14均位于骨架1的上端,第一折片9的两端分别装设在两个支撑板14上,第二折片12的两端分别装设在两个支撑板14上,弹片部32位于两个支撑板14之间。利用第一折片9与第二折片12的配合对弹片部3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防止弹片部32沿上下方向过度移动;利用两个支撑板14对弹片部32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防止弹片部32沿左右方向从第一折片9与第二折片12之间移出。
所述轭铁2大致呈L型,轭铁2包括装设在骨架1下端上的第一板体15及自第一板体15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板体16,第一板体15、第二板体16均大致为矩形平板,第一板体15与铁芯6的一端接触,衔铁7用于抵接在第二板体16上及铁芯6的另一端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耳部31的左右两侧设有同向突伸的夹臂17,两个夹臂17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板体16装设在两个夹臂17之间,当轭铁2组装到骨架1上之后,再将簧片系统3组装到骨架1上,利用簧片系统3的两个夹臂17夹持住轭铁2,防止轭铁2从骨架1上脱落。
所述扣耳部31远离弹片部32的一端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接脚18,通过设置两个接脚18,增加了电流通过时的横截面积,提升簧片系统3的过电流能力,且当其中一个接脚18损坏后,簧片系统3仍可以正常使用。
所述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还包括装设在骨架1上的外壳19,骨架1、线圈系统、轭铁2、簧片系统3、常开端子4、常闭端子5及衔铁7均位于外壳19内,防止外界的物件碰触到继电器的各个元件。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线圈系统包括装设于骨架内的铁芯、缠绕于骨架外侧的线圈,线圈环绕铁芯设置,簧片系统包括装设于轭铁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轭铁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弹片部装设有衔铁,衔铁用于连通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端子设有装设于骨架的第一插脚及自第一插脚弯折延伸的第一折片,常开端子设有装设于骨架的第二插脚及自第二插脚弯折延伸的第二折片,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折片、第二折片均设有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第一折片的凹陷部铆接有常闭触点,第二折片的凹陷部铆接有常开触点,弹片部设有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的动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支撑板,第一折片的两端分别装设于两个支撑板,第二折片的两端分别装设于两个支撑板,弹片部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包括装设于骨架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竖直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衔铁用于抵接第二板体及铁芯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耳部的两侧设有同向突伸的夹臂,第二板体装设于两个夹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耳部远离弹片部的一端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接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还包括装设于骨架的外壳,骨架、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常闭端子及衔铁均位于外壳内。
CN201720284968.0U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Active CN206574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4968.0U CN206574650U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4968.0U CN206574650U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4650U true CN206574650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4968.0U Active CN206574650U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4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9215A (zh) * 2018-10-09 2020-04-17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继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9215A (zh) * 2018-10-09 2020-04-17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2046U (zh) 线缆连接装置
CN206574650U (zh)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通讯继电器
CN205452183U (zh)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
CN107408477B (zh) 继电器
CN105914106A (zh) 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CN105097360A (zh) 一种电磁磁路系统及其电磁继电器
CN104377084A (zh) 电磁继电器
EP2879246A1 (en) Connector
CN204102812U (zh)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04270985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9561295U (zh) 一种改良式通讯电磁继电器
CN203367165U (zh) 电磁继电器
CN106252161B (zh) 一种只有铁芯的磁路系统及其继电器
US8066537B1 (en) Probe connector
CN204155866U (zh) 一种插入式漏电断路器
CN103247480B (zh)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CN202094435U (zh) 一种接触弹片及一种电连接结构
CN204102813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9561301U (zh) 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
CN206574654U (zh) 一种常闭型继电器
CN201656076U (zh) 弹性端子及使用该弹性端子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109767953A (zh) 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
CN206194653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206961750U (zh) 智能多输出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04885036U (zh) 电磁磁路系统及其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