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1540U -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1540U
CN206571540U CN201720250094.7U CN201720250094U CN206571540U CN 206571540 U CN206571540 U CN 206571540U CN 201720250094 U CN201720250094 U CN 201720250094U CN 206571540 U CN206571540 U CN 206571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fterheat
fuels
cylinder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00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o F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o F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o F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o F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500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1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1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15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包括燃料动力主机,所述燃料动力主机连接有机械设备或发电机,所述燃料动力主机的缸套与气缸余热换热器的管程相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燃料动力主机的烟气排放口连接有烟气余热换热器,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壳程进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相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余热膨胀机、冷凝器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出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相连通,所述余热膨胀机与机械设备或发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排放的余热量与环境温度之差,实现热/动或热/电转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类动力机生产已经技术成熟,并且使用广泛。作为燃料动力机的主要类型基本为燃油性,是方便清洁的使用方式。目前燃料动力机的利用系统方式兼有动力、电力和热量提供模式,对燃料热量的转化利用率一般小于44-45%,并且在长期的研究中,该热转化效率始终难以突破;燃料中的剩余热量除个别需求可以用于加热使用外,基本对外排放。余热的外排形态及方式主要有两种(见图1):废烟气热量和冷却水热量的排放,两者的排放热量基本相当。排放的烟气热量和冷却水热量一般进入大气环境中。这样的排放一方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充分利用排放的余热量与环境温度之差,实现热/动或热/电转化的效果,对节能减排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包括燃料动力主机,所述燃料动力主机连接有机械设备或发电机,所述燃料动力主机的缸套与气缸余热换热器的管程相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燃料动力主机的烟气排放口连接有烟气余热换热器,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壳程进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相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余热膨胀机、冷凝器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出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相连通,所述余热膨胀机与机械设备或发电机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燃料动力主机的烟气排放口设置了烟气余热换热器,可使传统排放烟气由120-160℃冷却至50℃左右排至大气,吸收了原排放余热的一半以上,燃料动力主机的气缸余热可全部回收;
(2)本实用新型中,气缸余热换热器、烟气余热换热器、余热膨胀机、冷凝器和循环泵形成工作介质热循环,保证了工作介质循环利用;
(3)本实用新型中,余热膨胀机通过主轴与机械设备或发电机相连接,将废弃烟气和气缸的余热转换为了动能或电能;
(4)本实用新型全部吸收的余热用于余热转化系统,实现5%以上的热转化,相当于增加了传统燃料动力机的热转化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燃料动力机的余热排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燃料动力主机;2机械设备或发电机;3气缸余热换热器;4燃料输入口;5烟气余热换热器;6余热膨胀机;7冷凝器;8循环泵;9烟气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设传统燃料动力机的余热排放如图1所示,其中燃料燃烧做功后,以烟气的形式排放大气,另外为冷却工作气缸的温度,需要使用冷却水循环系统,将气缸工作产生的余热排放到环境中,这两部分余热热量实际上就是热损失。本项实用新型的目标就是设计出新的一体机转化系统,其特征就是利用全部余热量产生新的动力输出或实施发电,使余热动力输出或发电系统与传统的动力输出和发电系统实现有机结合,构成一体机如图2所示,最终的效果是新设计的一体机的热转化效率将明显高于传统燃料动力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包括燃料动力主机1,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设置有烟气排放口9和燃料输入口4,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通过主轴连接有机械设备或发电机2,所述机械设备或发电机2通过主轴连接有余热膨胀机6,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机械设备或发电机2、余热膨胀机6呈直线型布置。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缸套的气缸冷却介质出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管程进口相连通,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缸套的气缸冷却介质入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管程出口相连通,形成气缸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的烟气排放口9连接有烟气余热换热器5,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5的壳程进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壳程出口相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5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与余热膨胀机6相连通,所述余热膨胀机6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冷凝器7、循环泵8,所述循环泵8的输出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壳程进口相连通,形成工作介质的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可实施动力输出或发电,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排放的余热量与环境温度之差,实现热/动或热/电转化的效果。工作介质在燃料动力机的各类排热换热器中吸收各类形态的余热量实现相变蒸发,随即产生较高压力和温度的气态流体。利用此种热压流体的膨胀特性,可利用余热膨胀机6实现机械能的转换,完成动力输出或实施发电,之后再将更低温度的余热排放,由此可实现更充分利用燃料动力机资源,同时实现节省矿物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燃料动力主机1缸套内的冷却介质(可采用冷却循环水)进入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管程,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壳程内液态的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加热工作介质蒸发成为高温高压气-液两相介质;由于换热的作用,致使气缸排放的余热得以全部回收,实现了此部分余热的全部回收利用。其中,工作介质可采用低沸点介质,如CH2FCF3(HFC-134a)等。
步骤二,工作介质进入烟气排放口9设置的烟气余热换热器5壳程内,燃料动力主机1排放的烟气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5管程,进一步加热完全气化工作介质;由于换热的作用,致使排放的烟气温度得以大大降低,实现了此部分余热的部分回收利用。
步骤三,吸收气缸和高温烟气余热后,工作介质蒸发变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管道送入余热膨胀机6,推动余热膨胀机6转动输出膨胀机械功,增加机械设备或发电机主轴的动力输出量。
如果燃料动力主机1带动的是机械设备,则余热膨胀机6输出的机械功采用传动装置连接到机械设备主轴,增加主轴的动力输出量值,由此增加了传统燃料的热动转化效率;如果燃料动力主机1带动的是发电机,则余热膨胀机6输出的机械功采用传动装置连接到发电机主轴,增加主轴的动力输出量值,由此增加了传统燃料的热电转化效率。
步骤四,输出膨胀机械功后的低压气态工作介质进入冷凝器7管程,被冷凝成为低压液态。其中,冷凝器7壳程的冷却介质可以使用环境水体或空气等低温热源介质。
步骤五,冷凝后的低压液态工作介质由循环泵8提升压力后,进入气缸余热换热器3,形成工作介质的热力循环。
通过工作介质的循环流量的控制,可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的气缸冷却介质出口和气缸冷却介质入口的温度和流量与传统燃料动力机的一致性。
目前燃料动力机的热转化率一般在45%以内(含动力输出/发电转化效率和机械转化率),这就意味着将有55%的燃料热量排放到到环境中。该项技术指标已经维持几十年无技术性的突破。本项目预计回收余热的热转化率为5-8%以上(随季节变化波动),如果余热排放量为燃料消耗量的45%(20%余热量排放散失),则有如下计算:
实施例1:设燃料消耗为10000kW,其机械转化率为:
10000*45%=4500kW
假设回收的余热量为燃料40%,其余热转化量为:
10000*45%*(5~8)%=225~360kW
燃料的机械转化率达到:
4500+(225~360)=4725~4860kW
则相当于实际增加总动力转化效率增加到47.25~48.6%,这将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其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

1.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包括燃料动力主机(1),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连接有机械设备或发电机(2),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的缸套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管程相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动力主机(1)的烟气排放口(9)连接有烟气余热换热器(5),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5)的壳程进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壳程出口相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5)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余热膨胀机(6)、冷凝器(7)和循环泵(8),所述循环泵(8)的输出口与气缸余热换热器(3)的壳程进口相连通,所述余热膨胀机(6)与机械设备或发电机(2)相连接。
CN201720250094.7U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1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0094.7U CN206571540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0094.7U CN206571540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1540U true CN206571540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009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1540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15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447A (zh) * 2017-03-15 2017-06-13 天津博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447A (zh) * 2017-03-15 2017-06-13 天津博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3170A (zh) 高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余热利用系统
CN102094772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CN105464730A (zh) 一种低温烟气以及低温热流体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6640238B (zh) 基于正逆循环深浅层地热建筑冷热电耦合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1806448B (zh)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CN208793051U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与热泵驱动的热电联供系统
CN206440032U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回收汽轮机组乏汽余热系统
CN203669947U (zh) 带双引射增压装置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207065923U (zh) 一种梯级利用中低温余热的热电联供装置
CN206571540U (zh)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
CN205102453U (zh) 一种太阳能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
CN206571539U (zh) 利用燃料动力机余热实施动力输出或发电的系统
CN101788141B (zh)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CN204574604U (zh) 一种生物质驱动的新型有机郎肯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206495696U (zh) 基于正逆循环深浅层地热建筑冷热电耦合系统
CN103089442A (zh) 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3223295U (zh) 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206581994U (zh) 一种利用两相管气泡泵的中低温热能联合发电系统
CN205349439U (zh) 一种低温烟气以及低温热流体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14199238U (zh) 一种应用太阳能与溴化锂热泵的油田余热回收系统
CN202012456U (zh) 一种太阳能加热低沸点工质螺杆膨胀动力系统
CN204716400U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进气空调系统
CN203454403U (zh) 一种分子蒸馏热泵换热系统
CN208518720U (zh) Co2有机朗肯循环与内燃机燃烧天然气耦合发电系统
CN106837447A (zh) 一种燃料余热动力/发电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