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5025U -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5025U
CN206565025U CN201720137158.2U CN201720137158U CN206565025U CN 206565025 U CN206565025 U CN 206565025U CN 201720137158 U CN201720137158 U CN 201720137158U CN 206565025 U CN206565025 U CN 206565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box
hardening
tank body
cultur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371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明良
李同建
廖亮
徐玲玲
文锋
韩兴杰
金洪光
方荷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u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u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1371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5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5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50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包括盛放培养液的培养盒罐体、培养盒盖、放置在培养盒罐体内部的培养内框、从培养盒罐体外部连通到内部的导气管及设置在培养盒罐体内部的出气管,所述培养内框底部为网格状,在距所述培养内框底部1‑3cm高部处设置浮力条,所述导气管一端在培养盒罐体外部有突出通气小嘴,所述导气管另一端与出气管相连,所述出气管的管壁均匀开有若干出气小孔。此装置构造简便,易于操作,将组织培养和炼苗操作整合到一个装置中,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可改善培养效果,移栽时不需要清洗根系上的琼脂,加之培养及炼苗过程不需要移动植物体,避免了对植物根系的伤害,提高了植物培养的效率以及炼苗的成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中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背景技术
目前在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培养方式主要是指在培养瓶中以琼脂作为支持物的固体或半固体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琼脂,并且在灌装以及清洗时需处理大量容器,因此耗费大量劳动力,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而液体培养方式有更新容易、无需换容器、方便过滤灭菌、清洗方便、便于大型容器应用、减少转苗时间等优点,特别是培养完毕后进行炼苗移栽时,液体培养方式不需要进行根部表面粘附琼脂的清洗,避免了对根系的损伤,可大大提高炼苗移栽的成活率。
现阶段大多数组培工厂及实验室对于组培苗炼苗的方式一般操作为培养完毕,逐渐适应环境后再出瓶进行炼苗操作,由于组培瓶内外环境差异较大,往往导致组培苗成活率较低,同时由于需要进行出瓶及琼脂清洗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进一步推高了组培的成本。因此炼苗是限制组培苗应用的瓶颈之一,同时也是控制组培成本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实用,可无缝衔接组培阶段及炼苗阶段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目的是得到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现有组培工厂的一种成本低、培养效果好、适应度高,可无缝衔接组培阶段及炼苗阶段,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降低人工消耗及生产成本的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及其使用方法,实现组培育苗规模培养时成本的有效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放培养液的培养盒罐体、培养盒盖、放置在培养盒罐体内部的培养内框、从培养盒罐体外部连通到内部的导气管及设置在培养盒罐体内部的出气管,所述培养内框底部为网格状,在距所述培养内框底部1-3cm高部处设置浮力条,所述导气管一端在培养盒罐体外部有突出通气小嘴,所述导气管另一端与出气管相连,所述出气管的管壁均匀开有若干出气小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培养盒罐体外部的气泵及时控器,所述时控器连接气泵,所述气泵与导气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与导气管间还设置有空气除菌器,所述空气除菌器通过硅胶管连接至导气管的通气小嘴上。
进一步地,培养内框与所述培养盒罐体之间有间隙,且培养盒罐体高度要高于培养内框。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呈十字形设置在培养内框的底部下并与培养内框的底部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盒盖通过卡扣及密封条与培养盒罐体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盒盖顶部设置突出的开口,可取下向内部灌注培养液以及炼苗营养液,所述开口上通过设置密封塞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盒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还设置有空气除菌器,所述通气孔通过硅胶管连接空气除菌器,用于过滤进入培养盒中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盒罐体、培养盒盖、培养内框、导气管及出气管,采用可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的透光性好的PP、PC、玻璃、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提高培养效果,降低培养成本。与传统组织培养方式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规模植物组织培养可以避免不能重复利用的物料如琼脂等的消耗,降低了物料成本。同时液体培养方式可显著提高培养效果。
(2)提高炼苗成活率,降低总体成本。此装置构造简便,易于操作,将组织培养和炼苗操作整合到一个装置中,降低了移动数量巨大的培养瓶的人工消耗。同时移栽时不需要清洗根系上的琼脂,加之培养及炼苗过程不需要移动植物体,避免了对植物根系的伤害,提高了植物培养的效率以及炼苗的成活率,降低了总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图2为3:培养盒罐体俯视图;
其中:1:培养盒盖;2:培养内框;3:培养盒罐体; 4:密封塞;5:硅胶管;6:空气除菌器;7:气泵;8:时控器;21:浮力条;22:网格;31导气管;32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包括盛放培养液的培养盒罐体3、培养盒盖1、放置在培养盒罐体3内部的培养内框2、从培养盒罐体3外部连通到内部的导气管31及设置在培养盒罐体3内部的出气管32,所述培养内框2为培养植物体的部位,其四周为框壁,在其底部设置网格22,为植物体放置部位,网格目数要适当,防止植物体掉落。在距所述培养内框2底部网格22的1-3cm高部处设置浮力条21,为整个培养内框2提供浮力,同时使得网格22上方形成一层浅层液面。所述导气管31一端伸出到培养盒罐体3外部并在外部有突出的通气小嘴,所述导气管31另一端与出气管32相连,所述出气管32的管壁均匀开有若干出气小孔,可使得通入的空气变为细小的气泡。
还包括设置在培养盒罐体外部的气泵7及时控器8,所述时控器8连接气泵7,所述气泵7与导气管31相连。需要进行通气培养以及炼苗操作时则需要连接气泵7及定时器8;气泵7,用于提供炼苗时的气压动力。时控器8,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来控制气泵7的工作。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频率来实现培养盒培养时的气体交换以及炼苗时的通气频率。所述气泵7与导气管31间还设置有空气除菌器6,所述空气除菌器6通过硅胶管5连接至导气管31的通气小嘴上。所述培养内框2与所述培养盒罐体3之间有间隙,且培养盒罐体3高度要高于培养内框2。所述出气管32呈十字形设置在培养内框2的底部下面并与培养内框2的底部平行。所述培养盒盖1通过卡扣及密封条与培养盒罐体3密封连接。所述培养盒盖1顶部设置突出的开口,可取下向内部灌注培养液以及炼苗营养液,所述开口上通过设置密封塞4进行密封。所述培养盒盖1上还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可通过硅胶管5与空气除菌器6相连,用于过滤进入培养盒中的空气,使培养反应器内进出的空气处于无菌状态。上述培养盒罐体3、培养盒盖1、培养内框2、导气管31及出气管32,采用可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的透光性好的PP、PC、玻璃、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组培静置培养时所使用的部分为培养盒盖子1;培养内框2;培养盒罐体3;密封塞4;硅胶管5及空气除菌器6;需要进行通气培养以及炼苗操作时则需要连接气泵7及定时器8。
所述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培养盒灭菌:在培养盒罐体3中注入一定量的培养液后,将培养盒其各个部分相连接。后将其在121℃下高温高压蒸汽灭菌20min。取出冷却备用。
(2)接种:将灭菌好的培养于无菌条件下,将培养盒盖1打开后,接种入需要规模扩繁的外植体,后密封即完成接种。
(3)培养:如需静置培养可直接将接种好的培养盒置于常规的组培室中进行恒温,恒定光照周期培养。
(4)炼苗:当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的组培苗达到标准后就可以进行炼苗操作。炼苗操作根据需要可直接利用剩余的培养液进行炼苗。炼苗时首先打开培养盒盖1,然后将气泵7及时控器8连接,设定好通气频率后进行炼苗操作。其中在炼苗过程中培养盒盖1的打开程度根据外界湿度需要进行调整。
(5)移栽:通过培养后直接炼苗的操作,组培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生长健壮后即可取出,经清水冲洗后入盆或下地栽培。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培养操作时进行通气培养,连接气泵7及时控器8,设定好通气频率后进行通气培养操作。培养过程中如培养液消耗过度,可通过在无菌环境下打开密封塞4进行培养液加入,后密封继续进行培养。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炼苗操作时,打开培养盒盖1将剩余的培养液倒出后添加新鲜的炼苗营养液,后连接气泵7及时控器8,设定好通气频率后进行炼苗操作。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放培养液的培养盒罐体、培养盒盖、放置在培养盒罐体内部的培养内框、从培养盒罐体外部连通到内部的导气管及设置在培养盒罐体内部的出气管,所述培养内框底部为网格状,在距所述培养内框底部1-3cm高部处设置浮力条,所述导气管一端在培养盒罐体外部有突出通气小嘴,所述导气管另一端与出气管相连,所述出气管的管壁均匀开有若干出气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培养盒罐体外部的气泵及时控器,所述时控器连接气泵,所述气泵与导气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与导气管间还设置有空气除菌器,所述空气除菌器通过硅胶管连接至导气管的通气小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培养内框与所述培养盒罐体之间有间隙,且培养盒罐体高度要高于培养内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呈十字形设置在培养内框的底部下并与培养内框的底部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盒盖通过卡扣及密封条与培养盒罐体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盒盖顶部设置突出的开口,可取下向内部灌注培养液以及炼苗营养液,所述开口上通过设置密封塞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盒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还设置有空气除菌器,所述通气孔通过硅胶管连接空气除菌器,用于过滤进入培养盒中的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盒罐体、培养盒盖、培养内框、导气管及出气管,采用可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的透光性好的PP、PC、玻璃、硅胶材料制成。
CN201720137158.2U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65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37158.2U CN206565025U (zh)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37158.2U CN206565025U (zh)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5025U true CN206565025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3715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65025U (zh) 2017-02-16 2017-02-16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50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7195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杨秉祥 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7195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杨秉祥 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1096B (zh)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一级菌种培养及无菌接种设备及工艺
CN209201647U (zh) 植物苗期抗病鉴定培养盘
CN206517930U (zh) 一种农业用植物无菌水培养装置
CN206565025U (zh) 一种组培炼苗二合一培养盒
CN206565024U (zh) 一种组培炼苗培养装置
KR20130011778A (ko) 이산화탄소를 이용한 교육용 미생물 배양 키트
CN103548577B (zh)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与培养系统与方法
CN104789478A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藻种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
JP5981653B2 (ja) 無菌条件下の植物の大規模成長のためのバイオリアクタ容器
CN203855567U (zh) 可视菌种扩培发酵罐装置
CN105210866B (zh) 一种间歇浸没式兰科植物类原球茎增殖快繁方法
CN207201633U (zh) 一种喷溅式植物培养装置
CN215935771U (zh) 一种野生灵芝用多功能培育箱
CN213295382U (zh) 一种抗肿瘤实验用肿瘤细胞三维培育装置
CN201150216Y (zh) 海产品活体养殖展示装置
CN103125269A (zh) 一种液体菌种深层培养简易发酵装置
CN206799653U (zh) 一种浮盘喷溅式植物培养装置
CN105340733B (zh) 一种间歇浸没式苦苣苔叶片不定芽诱导方法
CN202823964U (zh) 用于育种的漂浮育苗盘的清洗设备
CN214032507U (zh) 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
CN206591136U (zh) 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气体的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
CN203399586U (zh) 一种牡丹组织培养瓶
CN203505232U (zh) 水培生物培养器
CN209489254U (zh) 一种光照和加湿均匀的杏鲍菇栽培架
CN204727882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藻种培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