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0669U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60669U CN206560669U CN201621267466.9U CN201621267466U CN206560669U CN 206560669 U CN206560669 U CN 206560669U CN 201621267466 U CN201621267466 U CN 201621267466U CN 206560669 U CN206560669 U CN 2065606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
- alley
- ball
- trigger mechanism
- sequence arr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包括球舱和移动式落球口,所述的球舱包括漏斗式框架、倾斜地平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蓄球道,每条蓄球道的较高端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头;所述的移动式落球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于蓄球道的最低端,包括直线移动机构、沿所述直线移动机构往复移动的滑门总成,所述的滑门总成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红外发射头相匹配的红外接收头。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的按预定顺序将蓄球道上的网球逐一送出,经济实用、卡球率极低、控制简单可靠、质量轻、体积小、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训练器材,尤其涉及一种网球训练机的送球装置。
背景技术
网球如今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球类运动,深受户外运动人士的喜爱。随着网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很多高校也开展了网球课程、网球专业,而网球也越来越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部分学生在训练时,一般需要至少一名陪练,但是,往往由于缺少陪练人员而导致训练无法进行或者训练效果不加。很多高校会采用网球训练机给学生训练,然而,很多网球训练机经常在送球环节出现卡球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网球训练的进度,甚至影响训练者的心情,影响训练效果。训练的学生数量增多,网球训练机的大量采购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经济问题,因而,需要设计一种经济实用、卡球率极低的一种网球训练机的送球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此装置可经济实用、卡球率极低,控制简单可靠,质量轻,体积小,制造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包括球舱和移动式落球口,
所述的球舱包括漏斗式框架、倾斜地平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蓄球道,每条蓄球道的较高端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头;
所述的移动式落球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于蓄球道的最低端,包括直线移动机构、沿所述直线移动机构往复移动的滑门总成,所述的滑门总成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红外发射头相匹配的红外接收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漏斗式框架包括三边矩形底框、设置在所述三边矩形底框上端边缘的漏斗形收集框。
进一步地,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由三块侧板拼接而成,所述的漏斗形收集框由四块上挡板和若干角码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内还设置有用于将蓄球道上的网球与未落到蓄球道上的网球相隔离的挡片。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的蓄球道包括两根倾斜地平行设置的碳纤管,所述碳纤管的较低端粘固在后管架的弧形面上,较高端通过孔轴配合固定于前管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球道较高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头固定件,所述的红外发射头固定件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蓄球道一一对应的穿孔圆柱体,所述红外发射头的红外线通过小孔发射。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包括沿各蓄球道横向排列方向设置的滑轨、连接所述滑门总成且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且的滑块、与所述滑门总成驱动连接驱动所述滑门总成沿所述滑轨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沿矩形四角对称布置的四个同步轮组件、环绕地与四个同步轮组件相配合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始、末两端分别固定于滑门总成的两侧,任一同步带轮组件上设置有与同步带轮驱动连接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门总成包括滑门、弯管,所述滑门的入口处设置有导球片,顶部设置有红外接收头固定件,所述弯管转动的连接设置在所述滑门的底部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用于触发滑门总成复位的限位开关。
相比现有网球训练机的送球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的按预定顺序将蓄球道上的网球逐一送出,经济实用、卡球率极低、控制简单可靠、质量轻、体积小、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球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落球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示意图。
示意图中零部件的标号说明:
图中所示:1-挡片,2-上挡板,3-限位开关,4-后管架,5-碳纤管,6-红外发射头固定件,7-侧板,8-同步轮,9-同步轮固定件,10-滑轨,11-电机,12-轴承,13-同步带,14-红外接收头固定件,15-滑块,16-导球片,17-前管架,18-弯管,19-滑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球舱包括漏斗式框架、倾斜地平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蓄球道,每条蓄球道的较高端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头;
所述的移动式落球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于蓄球道的最低端,包括直线移动机构、沿所述直线移动机构往复移动的滑门总成,所述的滑门总成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红外发射头相匹配的红外接收头。
具体而言,所述的漏斗式框架包括三边矩形底框、设置在所述三边矩形底框上端边缘的漏斗形收集框。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由三块侧板7拼接而成,所述的漏斗形收集框由四块上挡板2和若干角码拼接而成,上挡板2用薄PE板弯折而成,可通过互相穿插的方式搭起来,并穿螺栓固定和用角码连接和固定在侧板7。另外,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内还设置有用于将蓄球道上的网球与未落到蓄球道上的网球相隔离的挡片1。所述上挡板2可让球舱蓄球高度增高,且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挡片1将蓄球道上的网球与未落到蓄球道上的网球隔离,防止互相干涩而卡球,且起到将网球导入蓄球道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条所述的蓄球道包括两根倾斜地平行设置的碳纤管5,所述碳纤管5的较低端用AB胶等强力胶粘在后管架4的弧形面上,较高端通过孔轴配合固定于前管架17上。本实施例设置7根碳纤管5,形成6个蓄球道,每个蓄球道的间距L=D+1~2mm,目的在于防止不同蓄球道的网球互相干涉而卡球,碳纤管5有一定的斜度,使网球可以通过重力滚动至滑门总成的滑门19。
具体地,所述的蓄球道较高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头固定件6,所述的红外发射头固定件6上设置有6与所述蓄球道一一对应的穿孔圆柱体,所述红外发射头的红外线通过小孔发射,红外发射头用热熔胶固定于红外发射头固定件6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滑门19上的红外发射头误接收到其他列的红外发射头发射的红外线。
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包括沿各蓄球道横向排列方向设置的滑轨10、连接所述滑门总成且与所述滑轨10滑动配合且的滑块15、与所述滑门总成驱动连接驱动所述滑门总成沿所述滑轨10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滑块15和滑轨10形成滑动副。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沿矩形四角对称布置的四个同步轮组件、环绕地与四个同步轮组件相配合的同步带10,所述同步带的始、末两端分别固定于滑门总成的两侧,任一同步带轮组件上设置有与同步带轮驱动连接的电机11。每个同步轮组件均包括同步轮固定件9、轮轴、同步轮8、轴承12,所述同步轮固定件9通过螺栓固定于球舱框架上,同步轮8和轮轴通过顶丝锁紧,轮轴两端通过轴承12固定于同步轮固定件9上,电机11固定于右则同步轮固定件9上,电机11输出轴与轮轴为一体式的,通过顶丝和对应的同步轮8锁紧,电机11输出轴末端与轴承12配合连接。四个同步轮固定件9中,有两个分别位于滑轨10的两端。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滑门总成包括滑门19、弯管18,所述滑门19的入口处设置有导球片16,顶部设置有红外接收头固定件14,所述弯管18转动的连接设置在所述滑门19的底部的出口处。
红外接收头固定件14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滑门19上平面,导球片16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滑门19入口,导球片16起到将网球导向到弯管18内的作用,弯管18通过配合的方式与滑门19形成转动副。直线移动机构的滑块15与滑门总成中的滑门19通过螺栓固连。同步带13与同步轮8形成配合,始末两端皆固定于滑门19,同步带13可阻挡非滑门19所在蓄球道的网球落下,电机11驱动同步轮8带动同步带13,进而带动滑门19实现左右移动,滑块15和滑轨10限制滑门19只能有一个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滑门19当前所处的蓄球道上的网球才能通过滑门19落下弯管18。红外接收头跟随滑门19移动,若当前所处的蓄球道上无网球时,则可接收到红外发射头的红外线,控制端给出到下一蓄球道的指令,若下一蓄球道上有球,红外线被网球挡住,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红外线,控制端给出指令,滑门19在该蓄球道等待,直到该蓄球道网球落尽。
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的左侧或右侧的侧板7设置有用于触发滑门总成复位的限位开关3。
本实施例的使用流程如下:
上电后,滑门19自动右移触发限位开关3复位,停在第一个蓄球道,往球舱上倒满网球,通过上档板2的导向作用,最下层的网球进入蓄球道,此时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红外线,滑门19停留在对应的蓄球道直到该蓄球道上的网球落尽,则接收到红外线,控制端发出指令,电机11驱动同步带13带动滑门19移动至下一个蓄球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整舱网球皆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舱和移动式落球口,
所述的球舱包括漏斗式框架、倾斜地平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蓄球道,每条蓄球道的较高端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头;
所述的移动式落球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于蓄球道的最低端,包括直线移动机构、沿所述直线移动机构往复移动的滑门总成,所述的滑门总成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红外发射头相匹配的红外接收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式框架包括三边矩形底框、设置在所述三边矩形底框上端边缘的漏斗形收集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由三块侧板(7)拼接而成,所述的漏斗形收集框由四块上挡板(2)和若干角码拼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内还设置有用于将蓄球道上的网球与未落到蓄球道上的网球相隔离的挡片(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蓄球道包括两根倾斜地平行设置的碳纤管(5),所述碳纤管(5)的较低端粘固在后管架(4)的弧形面上,较高端通过孔轴配合固定于前管架(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球道较高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头固定件(6),所述的红外发射头固定件(6)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蓄球道一一对应的穿孔圆柱体,所述红外发射头的红外线通过小孔发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包括沿各蓄球道横向排列方向设置的滑轨(10)、连接所述滑门总成且与所述滑轨(10)滑动配合且的滑块(15)、与所述滑门总成驱动连接驱动所述滑门总成沿所述滑轨(10)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沿矩形四角对称布置的四个同步轮组件、环绕地与四个同步轮组件相配合的同步带(13),所述同步带的始、末两端分别固定于滑门总成的两侧,任一同步带轮组件上设置有与同步带轮驱动连接的电机(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门总成包括滑门(19)、弯管(18),所述滑门(19)的入口处设置有导球片(16),顶部设置有红外接收头固定件(14),所述弯管(18)转动的连接设置在所述滑门(19)的底部的出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边矩形底框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用于触发滑门总成复位的限位开关(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67466.9U CN206560669U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67466.9U CN206560669U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60669U true CN206560669U (zh) | 2017-10-17 |
Family
ID=60029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6746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60669U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606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2268A (zh) * | 2016-11-22 | 2017-02-2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
2016
- 2016-11-22 CN CN201621267466.9U patent/CN20656066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2268A (zh) * | 2016-11-22 | 2017-02-2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CN106422268B (zh) * | 2016-11-22 | 2018-10-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4713A (zh) | 一种以麦轮为底盘带旋转云台的弹道方向轨迹可控发射器 | |
CN106512364A (zh) | 一种带360度云台的弹道方向轨迹可控的发射器 | |
CN206121088U (zh) | 一种投篮训练机 | |
CN110639185B (zh) | 一种篮球训练辅助器械 | |
CN109621372A (zh) | 一种排球训练用模拟发球装置 | |
CN107670257A (zh) | 一种用于乒乓球练习的发球器 | |
CN109529301A (zh) | 一种乒乓球训练用多角度发球机 | |
CN207769134U (zh) | 一种羽毛球训练板 | |
CN206560669U (zh)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
CN208340062U (zh) | 曲柄式羽毛球发球机 | |
CN205108972U (zh) | 一种乒乓球训练桌 | |
CN204864942U (zh) | 一种桌上冰球机器人互动平台 | |
CN206414724U (zh) | 一种以麦轮为底盘带旋转云台的弹道方向轨迹可控发射器 | |
CN206414722U (zh) | 一种带360度云台的弹道方向轨迹可控的发射器 | |
CN107899220B (zh) | 一种网球训练用高效发球装置 | |
CN206823093U (zh) | 一种篮球训练用的网兜 | |
CN204261293U (zh) | 篮球运动员体能测试及训练装置 | |
CN106422268B (zh) | 一种自动顺序排列的发射机构 | |
CN109589578B (zh) | 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挥拍练习器械 | |
CN204699358U (zh) | 可变速变角足球射球机 | |
CN206560670U (zh) | 一种弹道轨迹可控的发射器 | |
CN110975261B (zh) | 一种体育用足球训练设备 | |
CN212187727U (zh) | 一种体育训练用羽毛球多角度发射辅助装置 | |
CN110280007B (zh) | 一种网球训练自动发球装置 | |
CN211462013U (zh) | 一种训练网球运动员反应的网球训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