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4904U -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 Google Patents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4904U
CN206554904U CN201720038659.5U CN201720038659U CN206554904U CN 206554904 U CN206554904 U CN 206554904U CN 201720038659 U CN201720038659 U CN 201720038659U CN 206554904 U CN206554904 U CN 206554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ells
steam
steam flooding
web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386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强国
周旭
刘影
杨晓强
孙作海
佟爽
裴磊
高云
高一云
梁旦
谢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386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4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4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4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包括:注汽井;四个第二井,四个所述第二井设置在所述注汽井的四周,所述注汽井位于四个所述第二井所围成区域的中心;八个第三井,八个所述第三井设置在所述注汽井的四周,所述注汽井位于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的中心;八个所述第三井围设在四个所述第二井的外侧。利用本申请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可以提高蒸汽驱开发时油层的动用程度。

Description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蒸汽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蒸汽驱采油是由注入井连续不断地往油层中注入高干度的蒸汽加热油层,降低地层原油粘度,将原油驱赶到生产井的周围并被采到地面上来的一种开发方式。目前普通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大多数采用面积井网(反九点井网),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常规面积井网也暴露出许多共性问题:平面驱替不均匀,存在死油带难以动用;由于蒸汽超覆作用,上部油层吸汽好,下部油层吸汽差,导致油气储量动用程度低;蒸汽调控不灵活,蒸汽驱波及体积受限,导致采收率的提高幅度也受到限制。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以提高蒸汽驱开发时油层的动用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包括:
注汽井;
四个第二井,四个所述第二井设置在所述注汽井的四周,所述注汽井位于四个所述第二井所围成区域的中心;
八个第三井,八个所述第三井设置在所述注汽井的四周,所述注汽井位于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的中心;八个所述第三井围设在四个所述第二井的外侧。
优选地,四个所述第二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其中,四个所述第二井均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角点上。
优选地,所述注汽井与四个所述第二井之间的距离为75至80米。
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二井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20米。
优选地,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其中,四个所述第三井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角点上,另外四个所述第三井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边上。
优选地,所述注汽井与八个所述第三井之间的距离为140至180米。
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三井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20米。
一种蒸汽驱井群,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共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井。
优选地,当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时,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共有三个所述第三井。
优选地,当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时,相邻设置的四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共有一个所述第三井。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以注汽井为中心,在注汽井的外围设置四个第二井和八个第三井,可以提高浅层普通稠油蒸汽驱平面驱替的均匀性。
此外,蒸汽驱井群通过设置多个蒸汽驱井网结构,利用上述设计的蒸汽驱井网结构调控灵活多变,大大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及储量动用程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其它应用领域将根据本文中提供的描述而变得明显。本实用新型内容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例示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蒸汽驱井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蒸汽驱井群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蒸汽驱井群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构建的蒸汽驱井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10,其可以包括:注汽井1;四个第二井2,四个所述第二井2设置在所述注汽井1的四周,所述注汽井1位于四个所述第二井2所围成区域的中心;八个第三井3,八个所述第三井3设置在所述注汽井1的四周,所述注汽井1位于八个所述第三井3所围成区域的中心;八个所述第三井3围设在四个所述第二井2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蒸汽驱井网结构10,通过以注汽井1为中心,在注汽井1的外围设置四个第二井2和八个第三井3,可以提高浅层普通稠油蒸汽驱平面驱替的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二井2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其中,四个第二井2均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角点上。这样,四个第二井2沿周向均匀地设置在注汽井1的外围,由注汽井1注入的蒸汽可以沿周向向外推进,从而均匀加热注汽井1附近的油层,将油层中的原油驱替至四个第二井2中,进而被采出地面,实现对四个第二井2限定的正方形区域内的油藏的均匀动用。
注汽井1与四个第二井2之间的距离对油藏动用程度有较大影响。实践证明,注汽井1与四个第二井2之间的距离为75至80米时,蒸汽驱对油藏的动用程度较佳。
此外,第二井2之间的距离同样对油藏动用程度有较大影响。实践证明,相邻第二井2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20米时,蒸汽驱对油藏的动用程度较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八个第三井3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其中,四个第三井3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角点上,另外四个第三井3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边上。同样的,这样,八个第三井3沿周向均匀地设置在注汽井1的外围,由注汽井1注入的蒸汽可以沿周向向外推进,从而均匀加热注汽井1附近的油层,将油层中的原油驱替至四个第三井3中,进而被采出地面,实现对八个第三井3限定的正方形区域内的油藏的均匀动用。
注汽井1与八个第三井3之间的距离对油藏动用程度有较大影响。实践证明,注汽井1与八个第三井3之间的距离为140至180米时,蒸汽驱对油藏的动用程度较佳。
此外,第三井3之间的距离同样对油藏动用程度有较大影响。实践证明,相邻第三井3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20米时,蒸汽驱对油藏的动用程度较佳。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蒸汽驱井群20,其可以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10,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10的数量为多个,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10共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井3。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蒸汽驱井群20,通过设置多个蒸汽驱井网结构10,利用上述设计的蒸汽驱井网结构10调控灵活多变,大大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及储量动用程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八个第三井3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时,相邻设置的两个蒸汽驱井网结构10共有三个第三井3,相邻设置的四个蒸汽驱井网结构10共有一个第三井3,可以形成多个类似“回”字形的井网结构,这样井网蒸汽调控变的灵活多变,简单易操作,能够提高波及体积,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具体的,利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蒸汽驱井群20,至少可以具有两种注汽模式。如图2所示,为其中一种注汽模式,仅通过多个蒸汽驱井网结构10各自包括注汽井1注汽,第二井2和第三井3均作为生产井;如图3所示,为另一种注汽模式,可以将相邻设置的四个蒸汽驱井网结构10共有的一个第三井3转为注汽井1,第二井2和其余第三井3不作调整。
本申请的蒸汽驱井群2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井组采注比,促进排水降压,利于蒸汽腔的形成;另一方面蒸汽调控灵活多变,减少死油带的产生,大大提高蒸汽波及体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尤其适合浅层普通稠油的开发。
为了改善普通稠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下面举例说明本申请井网结构及井群的实施过程:
(1)优选试验区域。优选某区块油层厚度大于22米,发育连续、采出程度较低、孔隙度大于30%,渗透率1500×10-3平方微米以上,均质性强,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一套开发层系,并且上下隔层发育,能够有效减少蒸汽驱时热量的损失。
(2)构造本申请的蒸汽驱井网结构10和蒸汽驱井群20。一方面,目前试验区域井距为83米,连通系数达到0.9,适合蒸汽驱开发。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尽量利用现有井网,采用本申请的蒸汽驱井网结构10和蒸汽驱井群20,优化设计注汽井15口,20口第二井2,26口第三井3,注汽井1与第二井2平面距离83米,第二井2之间平面距离116米,注汽井1与第三井3平面距离116米,第三井3之间平面距离116米。如此取得的井网完善程度高,多向受效井多,注采井连通程度高,便于后期整体调控,具体详见附图4。
表1 试验区域蒸汽驱应用本申请的蒸汽驱井群开发数据表
生产时间(天) 累积注汽量(吨) 累积产油量(吨) 阶段采出程度(%) 阶段油汽比
100 29000 5867 1.22 0.20
200 58000 13600 2.83 0.23
300 87000 22060 4.56 0.25
(3)实施开发,跟踪效果。最终确定5口注汽井1,20口第二井2,26口第三井3。如表1所示,随时开发时间的延续,生产效果逐渐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1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汽井;
四个第二井,四个所述第二井设置在所述注汽井的四周,所述注汽井位于四个所述第二井所围成区域的中心;
八个第三井,八个所述第三井设置在所述注汽井的四周,所述注汽井位于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的中心;八个所述第三井围设在四个所述第二井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其中,四个所述第二井均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角点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井与四个所述第二井之间的距离为75至80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井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20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其中,四个所述第三井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角点上,另外四个所述第三井位于正方形区域的边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井与八个所述第三井之间的距离为140至180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三井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20米。
8.一种蒸汽驱井群,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驱井网结构,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共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驱井群,其特征在于,当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时,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共有三个所述第三井。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驱井群,其特征在于,当八个所述第三井所围成区域呈正方形时,相邻设置的四个所述蒸汽驱井网结构共有一个所述第三井。
CN201720038659.5U 2017-01-13 2017-01-13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Active CN206554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8659.5U CN206554904U (zh) 2017-01-13 2017-01-13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8659.5U CN206554904U (zh) 2017-01-13 2017-01-13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4904U true CN206554904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35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38659.5U Active CN206554904U (zh) 2017-01-13 2017-01-13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49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834A (zh) * 2018-11-29 2019-04-0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放射状组合u型地热开发方法
CN111434885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稠油开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834A (zh) * 2018-11-29 2019-04-0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放射状组合u型地热开发方法
CN109595834B (zh) * 2018-11-29 2020-07-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放射状组合u型地热开发方法
CN111434885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稠油开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031B (zh) 通过确定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7044277B (zh)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水平井重复压裂增产潜力评价方法
CN206554904U (zh) 蒸汽驱井网结构及井群
CN106437674A (zh)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井网适配方法
CN107975357A (zh) 超稠油油藏用的井网结构以及采油方法
CN101852074A (zh) 一种用于层状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及系统
CN104832142B (zh) 特高含水期油藏周期轮注变流线驱替方法
CN103563718A (zh) 一种自动微滴灌溉系统
CN207315338U (zh) 井网结构及井网系统
CN206513360U (zh) 一种立体井网结构
CN106368666A (zh) 用于稠油的直井-水平井井网及稠油的开采方法
CN201758683U (zh) 蝎子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CN106368668A (zh) 用于稠油的反九点井网及稠油的开采方法
CN207795194U (zh) 注采井网
CN109653717A (zh) 单井蒸汽吞吐汽窜后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方法
CN205611384U (zh) 一种可实现多层立体栽培的蔬菜大棚
CN206309379U (zh) 一种井网结构
CN206458449U (zh) 用于开发层状油藏的井网
CN104429816B (zh) 一种促进草果生长的规模化水分调控方法
CN206005346U (zh) 一种蓝莓培育容器
CN206404262U (zh) 一种人造羽毛球的植毛架
CN206658607U (zh) 穿心莲种植装置
CN207354946U (zh) 一种栽培装置
CN105075664A (zh) 袋栽食用菌菌袋培养及注水的支架
CN207135724U (zh) 一种生物炭水利三维防冲刷植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