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2215U -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2215U
CN206552215U CN201621292457.5U CN201621292457U CN206552215U CN 206552215 U CN206552215 U CN 206552215U CN 201621292457 U CN201621292457 U CN 201621292457U CN 206552215 U CN206552215 U CN 206552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main hull
ship
controller
h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24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董会祥
李晓辉
张佳乐
龙文学
肖利
王继涛
严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924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2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2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2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所述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包括:主船体分为首部、中部和尾部,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主船体的首部上表面,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的尾部上表面,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设计使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变小,提高了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快速推进,世界电力能源供应正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包括海洋能发电和海底电力输送等,开发海洋电力需要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海底电缆敷设船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它负责跨洋海底电缆的敷设,使陆地与陆地,陆地与海洋发电场,岛屿与岛屿、陆地与岛屿、深海油气开采设备之间的电力能源能够安全传输。但是现有技术中,海底电缆敷设平台基本都是小型无动力平板驳船,主要从事近岸岛屿之间海底电缆的敷设,且船体不平衡导致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大,船舶动力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敷设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大,船舶推进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包括主船体、第一上层建筑及第二上层建筑,其中:所述主船体分为首部、中部和尾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的首部上表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的尾部上表面,所述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所述主船体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所述主船体还分布有电缆敷设系统、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人员生活区域包括人员居住舱、厨房与餐厅、更衣室、洗衣设备及空调设备,所述直升机平台包括直升机起降平台、灯光、信号装置、人员休息室及消防设备,所述船舶舾装设备包括救生设备及锚泊设备,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集控设备、控制器、驾控台设备及驾驶室。
进一步地,所述储缆系统包括:电缆;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船体中部内;储缆转盘,与所述轴承座活动连接,所述电缆设置在所述储缆转盘上;推动电机,与所述储缆转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敷设系统包括:取缆摇臂,活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取缆摇臂接收所述储缆装置输送的所述电缆;牵引机,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牵引机接收所述取缆摇臂输送的所述电缆;电缆通道,设置在所述牵引机与所述取缆摇臂之间,所述电缆通道是通过桁架支撑的通道;动态补偿出缆滑道,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接收所述牵引机输送的所述电缆;水下机器人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所述水下机器人通过脐带缆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收放装置回收和释放,所述水下机器人用于监控水下状况;U形发卡接头,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敷设系统还包括:起重机,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应急切割机,设置在所述电缆通道与所述牵引机之间;电缆接头房,活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电缆敷设检测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所述电缆连接,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将检测所述电缆得到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敷设船还包括:电缆敷设犁,设置在所述主船体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包括:发电机,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全回转推进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尾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全回转推进器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伸缩全回转推进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首部,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首部,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还包括:风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风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风力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风力信号;波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波浪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波浪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波浪信号;水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水流信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敷设船还包括:位置参考测量设备,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位置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船体设置有前倾式船首及带球鼻艏,所述主船体尾部为方尾,所述主船体尾部中设置有高于基线的呆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的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首部上表面,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尾部上表面,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因此,第一上层建筑及第二上层建筑的高度高于船体上表面,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海底电缆敷设平台只是在船首或船尾设置有上层建筑,无法保证船体平衡,使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大,船舶动力效率低,进而实现了船体平衡,使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小,横向受力点与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接近,提高了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的效率,船体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主船体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主船体还分布有电缆敷设系统、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动力定位系统保证的输出功率,保证船体的稳定,当船体稳定后,储缆系统向电缆敷设系统发送的电缆进行敷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的储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储缆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的电缆敷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的船舶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包括主船体1、第一上层建筑及第二上层建筑,其中:
所述主船体1分为首部、中部和尾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首部上表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尾部上表面,所述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
所述主船体1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2,所述主船体还分布有电缆敷设系统3、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首部上表面,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尾部上表面,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因此,第一上层建筑及第二上层建筑的高度高于船体上表面,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海底电缆敷设平台只是在船首或船尾设置有上层建筑,无法保证船体平衡,使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大,船舶动力效率低,进而实现了船体平衡,使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小,横向受力点与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接近,提高了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的效率,船体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主船体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主船体还分布有电缆敷设系统、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动力定位系统保证的输出功率,保证船体的稳定,当船体稳定后,储缆系统向电缆敷设系统发送的电缆进行敷设。
详细介绍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的结构。
所述人员生活区域包括人员居住舱、厨房与餐厅、更衣室、洗衣设备及空调设备,所述直升机平台包括直升机起降平台、灯光、信号装置、人员休息室及消防设备,所述船舶舾装设备包括救生设备及锚泊设备,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集控设备、控制器、驾控台设备及驾驶室。
详细介绍储缆系统的结构。
所述储缆系统包括:电缆、轴承座2-1、储缆转盘2-2及推动电机2-3。
所述轴承座2-1固定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2-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2-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内。所述轴承座2-1设置在主船体1中部。
所述储缆转盘2-2与所述轴承座2-1活动连接,所述电缆设置在所述储缆转盘2-2上。所述储缆转盘2-2在所述轴承座2-1上转动,用于储缆或是输送电缆,电缆的出缆口位于主甲板,使得船舶出缆系统布置在主甲板上,有效缩短了出缆线路,减少各系统的相互交错,使得布置简洁,紧凑。
所述推动电机2-3与所述储缆转盘2-2连接,所述推动电机2-3用于带动所述储缆转盘2-2转动。
详细介绍电缆敷设系统的结构。
所述电缆敷设系统包括:取缆摇臂3-1、牵引机3-2、电缆通道3-3、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水下机器人系统及U形发卡接头。
所述取缆摇臂3-1活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取缆摇臂3-1接收所述储缆装置输送的所述电缆,所述取缆摇臂3-在所述储缆装置2转动释放电缆过程中随电缆圈移动,保证电缆具备良好的输出角,减小应力和扭转。
所述牵引机3-2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牵引机3-2接收所述取缆摇臂3-1输送的所述电缆,所述牵引机3-2与所述储缆装置2、船体1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电缆敷设的安全和速度。
所述电缆通道3-3设置在所述牵引机3-2与所述取缆摇臂3-1之间,所述电缆通道3-3是通过桁架支撑的通道。
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接收所述牵引机3-2输送的所述电缆,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用于补偿船舶尾部在海浪的作用下上下起伏导致的电缆张力和压力,保证船舶和电缆安全。
所述水下机器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包括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所述水下机器人通过脐带缆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收放装置回收和释放,所述水下机器人用于监控水下状况。
所述U形发卡接头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U形发卡接头用于将电缆接合。当敷设电缆距离过远时,需要一段段的敷设电缆,通过所述U形发卡接头将一段段的电缆进行接头。
本实用新型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的电缆敷设系统还包括:起重机6、电缆接头房7、应急切割机8、电缆敷设犁及电缆敷设检测器。
所述起重机6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起重机6起吊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输送的所述电缆。
所述电缆接头房7活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电缆接头房7用于制作电缆接头,当需要敷设的电缆过长时,需要另一段电缆,通过电缆接头房7两段电缆接头。
所述应急切割机8设置在所述电缆通道3-3与所述牵引机3-2之间,所述应急切割机8用于在应急状态下,能在60-90s内切断电缆,从而保证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所述电缆连接,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将检测所述电缆得到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当电缆出现损坏时,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得到电缆何处出现损坏。
本实用新型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还包括:电缆敷设犁。
所述电缆敷设犁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尾部。所述电缆敷设犁设置在所述船体底部,所述电缆敷设犁用于海底开沟进行敷设所述电缆,所述电缆敷设犁的型式根据不同的海底地质和敷设环境特殊配置。
详细介绍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的结构。
所述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包括:发电机4-1、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
所述发电机4-1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
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尾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与所述发电器4-1连接,接收所述发电器4-1提供的电能。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在船体1的船尾对称轴线上设两套360°全回转推进器4-2,每个螺旋桨可独立工作,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取消尾轴、人字架、尾侧推,最大限度减小附体阻力,全回转推进器4-2在正常航行状态中用作推进,进行电缆敷设和接头作业时用于动力定位。
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首部,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与所述发电器4-1连接,接收所述发电器4-1提供的电能。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首部,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与所述发电器4-1连接,接收所述发电器4-1提供的电能。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在主船体1的首部纵向设置一套垂向伸缩式全回转推进器4-3和2套横向导管式侧向推进器4-4,对船舶产生横向和纵向推力,以抵抗风、浪、流等外力对船舶产生的作用力,使船舶在一定位置上保持定位或者按照既定的海底电缆敷设路由作业航行。
所述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还包括:风力传感器、波浪传感器及水流传感器。
所述风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风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风力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风力信号;
所述波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波浪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波浪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波浪信号;
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水流信号。
本实用新型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还包括:位置参考测量设备。
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位置信号,用于指引主船体1到达工作位。
详细介绍船体的结构。
所述主船体1设置有前倾式船首及带球鼻艏,所述主船体1尾部为方尾,所述主船体1尾部中设置有高于基线的呆木,所述主船体1为钢制单体船型,以保证航向稳定性。所述船体1的船型按照SOLAS国际安全公约的规定设计。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主船体1采用首、尾上层建筑整体布局方式,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首部上表面,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尾部上表面,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保证主船体1平衡,使船舶整体受风面积小,横向受力点与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接近,提高了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的效率,同时,由于主船体1的驾驶室布置在船尾或船首中部上层建筑顶部,船舶驾驶和操作视野开阔,对设置在主船体1中部的储缆系统2和设置在主船体1船尾的电缆敷设系统3进行前后监控。主船体1首部或尾部上层建筑顶部设计直升机平台,直升机平台为上层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减少常规铝质直升机平台在防火的特殊设计和要求,使船舶整体显得紧凑和美观。自动化方面,按照1人桥楼设计,系统高度集成和自动化,机舱与人员居住舱区域分离,大大降低了船舶的振动和噪声水平,提高船舶舒适度。
位置参考测量器向控制器发送位置信号,控制器根据位置信号向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发送动作信号,在船体1的船尾对称轴线上设两套360°全回转推进器4-2,每个螺旋桨可独立工作,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取消尾轴、人字架、尾侧推,最大限度减小附体阻力,全回转推进器4-2在正常航行状态中用作推进,进行电缆敷设和接头作业时用于动力定位,在主船体1的首部纵向设置一套垂向伸缩式全回转推进器4-3和2套横向导管式侧向推进器4-4,对船舶产生横向和纵向推力,以抵抗风、浪、流等外力对船舶产生的作用力,使船舶在一定位置上保持定位或者按照既定的海底电缆敷设路由作业航行。发电机4-1向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进行供电,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带动船体1到达工作位。由于主船体1首尾平衡,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与横向受力点接近,提高了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的效率。
到达工作位后,风力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风力信号,波浪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波浪信号,水流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水流信号,控制器根据风力信号、波浪信号及水流信号向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向全回转推进器4-2、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及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的输出功率,保证船体1稳定。推动电机2-3启动带动储缆转盘2-2在轴承座2-1上转动,输送电缆,取缆摇臂3-1接收储缆转盘2-2输送的电缆,取缆摇臂3-1在储缆转盘2-2转动释放电缆过程中随电缆圈移动,保证电缆具备良好的输出角,减小应力和扭转。牵引机3-2接收取缆摇臂3-1输送的电缆,牵引机3-2与储缆装置2、船体1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电缆敷设的安全和速度。电缆通道3-3设置在所述牵引机3-2与所述取缆摇臂3-1之间,电缆通道3-3是通过桁架支撑的通道。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接收牵引机3-2输送的电缆,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用于补偿船舶尾部在海浪的作用下上下起伏导致的电缆张力和压力,保证船舶和电缆安全,作业能力强大,功能齐全,定位能力强、操作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对深水、远洋、大长度海底电缆进行敷设。
起重机6设置在主船体1上,起重机6起吊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输送的所述电缆。主船体1上活动设置有电缆接头房7,电缆接头房7用于制作电缆接头,当需要敷设的电缆过长时,需要另一段电缆,通过电缆接头房7两段电缆接头。应急切割机8设置在电缆通道3-3与牵引机3-2之间,应急切割机8用于在应急状态下,能在60-90s内切断电缆,从而保证船舶和人员的安全。电缆敷设设置在所述船体底部,电缆敷设用于海底开沟进行敷设电缆,电缆敷设的型式根据不同的海底地质和敷设环境特殊配置。水下机器人通过脐带缆与控制系统连接,由收放装置回收和释放,水下机器人用于监控水下状况,水下机器人将监控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监控信号向水下机器人发送动作信号,当敷设电缆遇到拐角等不易敷设的位置时,控制系统向水下机器人发送动作信号,水下机器人进行敷设电缆。电缆敷设检测器设置在船体1上,电缆敷设检测器与电缆连接,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电缆敷设检测器将检测电缆得到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当电缆出现损坏时,电缆敷设检测器向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控制器得到电缆何处出现损坏。U形发卡接头设置在船体1上,U形发卡接头用于将电缆接合。当敷设电缆距离过远时,需要一段段的敷设电缆,通过U形发卡接头将一段段的电缆进行接头。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船体(1)、第一上层建筑及第二上层建筑,其中:
所述主船体(1)分为首部、中部和尾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首部上表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尾部上表面,所述第一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上层建筑包括人员生活区域、直升机平台、驾驶控制系统及船舶舾装设备中的另一部分;
所述主船体(1)的中部内设置有储缆系统(2),所述主船体还分布有电缆敷设系统(3)、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员生活区域包括人员居住舱、厨房与餐厅、更衣室、洗衣设备及空调设备,所述直升机平台包括直升机起降平台、灯光、信号装置、人员休息室及消防设备,所述船舶舾装设备包括救生设备及锚泊设备,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集控设备、控制器、驾控台设备及驾驶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缆系统包括:
电缆;
轴承座(2-1),设置在所述船体(1)中部内;
储缆转盘(2-2),与所述轴承座(2-1)活动连接,所述电缆设置在所述储缆转盘(2-2)上;
推动电机(2-3),与所述储缆转盘(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敷设系统包括:
取缆摇臂(3-1),活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取缆摇臂(3-1)接收所述储缆装置输送的所述电缆;
牵引机(3-2),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牵引机(3-2)接收所述取缆摇臂(3-1)输送的所述电缆;
电缆通道(3-3),设置在所述牵引机(3-2)与所述取缆摇臂(3-1)之间,所述电缆通道(3-3)是通过桁架支撑的通道;
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动态补偿出缆滑道(3-4)接收所述牵引机(3-2)输送的所述电缆;
水下机器人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所述水下机器人通过脐带缆与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收放装置回收和释放,所述水下机器人用于监控水下状况;
U形发卡接头,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敷设系统还包括:
起重机(6),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
应急切割机(8),设置在所述电缆通道(3-3)与所述牵引机(3-2)之间;
电缆接头房(7),活动设置在所述船体1上;
电缆敷设检测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所述电缆连接,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缆敷设检测器将检测所述电缆得到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设船还包括:
电缆敷设犁,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尾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包括:
发电机(4-1),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
全回转推进器(4-2),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尾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与所述发电机(4-1)连接,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全回转推进器(4-2)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首部,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与所述发电机(4-1)连接,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伸缩全回转推进器(4-3)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首部,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与所述发电机(4-1)连接,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横向导管侧向推进器(4-4)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还包括:
风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风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风力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风力信号;
波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波浪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波浪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波浪信号;
水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水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设船还包括:
位置参考测量设备,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上,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位置参考测量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位置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敷设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船体(1)设置有前倾式船首及带球鼻艏,所述主船体(1)尾部为方尾,所述主船体(1)尾部中设置有高于基线的呆木。
CN201621292457.5U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Active CN206552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2457.5U CN206552215U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2457.5U CN206552215U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2215U true CN206552215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369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2457.5U Active CN206552215U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22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9491A (zh) * 2018-06-28 2018-11-23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上布缆方法及布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9491A (zh) * 2018-06-28 2018-11-23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上布缆方法及布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7707B (zh) 一种基于导向缆的无人船回收自主水下航行器装置及方法
CN103183113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203786566U (zh) 一种海底电缆检修水下机器人系统
CN106809358B (zh) 核电站冷却水引水涵洞检测机器人系统及实施方法
CN103247977B (zh) 多相海底电缆横向布置循环敷设施工方法
CN106133251B (zh) 用于在大深度处从海床采集矿藏并将所述矿藏输送至浮船的水下采矿运载工具和方法
Kyo et al. The sea trial of" KAIKO", the full ocean depth research ROV
CN107878670B (zh) 小回转半径箱式连接桥远距离海水采样太阳能双体无人船
CN110329442A (zh) 一种具有补偿登靠功能的风电运维船及其登靠方法
CN109774900A (zh) 一种6000米级深海高机动自主水下机器人
CN203158221U (zh) 子母式海洋环境检测智慧机器人
CN109616956A (zh) 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对海底电缆的巡检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CN109436240A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用锥杆式对接牵引机构
CN107651143A (zh) 一种水下帆动力智能球形机器人
CN109625220A (zh) 带光、声、磁设备的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巡检系统及方法
CN202175174U (zh)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CN104203739A (zh)
CN105857521A (zh) 一种用于风电施工船的船舶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7010169A (zh) 一种半潜式双体无人艇
CN208699030U (zh) 长隧洞水下作业型载人潜航器
WO2009070034A2 (en) Method for picking up and towing a structure under water
CN207292328U (zh) 一种布缆船
CN206552215U (zh) 一种深水海底电缆敷设船
CN104097750A (zh) 一种多功能维保船
Yoshida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cruising-AUV “Jinbe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99,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Patentee after: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block 25, zone 3, 3S earth information industrial base, Wuhan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