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43215U -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43215U
CN206543215U CN201621028859.4U CN201621028859U CN206543215U CN 206543215 U CN206543215 U CN 206543215U CN 201621028859 U CN201621028859 U CN 201621028859U CN 206543215 U CN206543215 U CN 206543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andle
projection
fusion device
movabl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288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汝琛
成朝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nuo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inuo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inuo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inuo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288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43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43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432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该融合器包括前端头、后端头、弹性片及多个活动块,所述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后端头及活动块上均设有与弹性片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弹性片靠近前端头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头连接,所述弹性片自然状态下弯曲呈弧形,所述前端头远离活动块的端面为弧面。在弹性片的弯曲力的作用下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一节节拐弯,最后盘旋在椎体上,也就是说融合器的前端头从一侧进入椎体,最后盘旋到椎体的另一侧,使椎体的两侧都受到支撑,通过一个所述融合器就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保证椎体间的受力平衡。

Description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肿瘤、骨折、感染等原因导致椎体损坏的病例时有发生,在治疗这些患者时,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损坏的椎体间植入一个融合器,使骨组织产生爬行替代,从而修复损坏的椎体,由于传统融合器的结构限制,在手术中无法通过一件传统的融合器就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保证椎体间的受力平衡,手术时一般是从椎体的两侧植入两件传统融合器,这增加了手术的次数。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保证椎体间的受力平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融合器,包括前端头、后端头、弹性片及多个活动块,所述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后端头及活动块上均设有与弹性片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弹性片靠近前端头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头连接,所述弹性片自然状态下弯曲呈弧形,所述前端头远离活动块的端面为弧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融合器还包括多根销轴,所述前端头、活动块及后端头上均设有与所述销轴匹配的轴孔,所述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依次通过所述销轴与轴孔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前端头上与其轴孔相对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弹性片靠近前端头的一端伸入所述插槽内,且弹性片及插槽侧壁上均设有插孔,所述弹性片的一端通过插销与插孔配合限制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活动块及后端头上的安装孔均设置在与其各自轴孔相对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孔与插槽位于同一侧。
所述活动块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让位口,所述活动块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活动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孔由活动块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第一凸块上均设有所述轴孔,两相邻的活动块,其中一活动块的第一凹槽与另一活动块的第一凸块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凸块的轴孔内。
所述前端头上设有插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或者第二凸块,所述后端头的一端设有第三凸块或者第三凹槽,后端头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前端头的第二凹槽两侧壁及后端头的第三凸块上、或者所述前端头的第二凸块及后端头的第三凹槽两侧壁上均设有所述轴孔,前端头的第二凹槽或第二凸块同与其相邻活动块的第一凸块或第一凹槽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二凹槽与第一凸块或者第二凸块与第一凹槽的轴孔内,后端头的第三凸块或第三凹槽同与其相邻活动块的第一凹槽或第一凸块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三凸块与第一凹槽或者第三凹槽与第一凸块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让位口或者所述第三凹槽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凹槽连通的第三让位口
一种操作器,用于驱动所述融合器,所述操作器包括手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驱动管、驱动杆及矫形管,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手柄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手柄内且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矫形管一端与所述手柄远离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管穿设在所述矫形管及第二传动轴内,且驱动管与第二传动轴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穿设在所述驱动管及第一传动轴内,且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螺纹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驱动管用于与所述后端头连接。
所述的操作器还包括设置在手柄与矫形管之间的滑管及套管,所述滑管套设在所述驱动管外且滑管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滑管外且与所述滑管滑动配合,且所述套管上设有定位组件,所述滑管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组件匹配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所述矫形管与所述套管远离手柄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操作器还包括指针螺母,所述指针螺母设置在手柄内,且指针螺母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上开设有与指针螺母行程范围相对应的观察窗,且手柄上与观察窗对应处设有刻度。
所述的操作器还包括封头螺母,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段、限位段、转动段及扭转段,所述配合段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指针螺母配合的外螺纹,配合段内表面设有与所述驱动杆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配合段远离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封头螺母套设在所述转动段外且封头螺母的一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段一端,封头螺母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
所述指针螺母为方形螺母,所述手柄内设有与所述方形螺母匹配的方形腔,所述封头螺母包括相连接的伸入部及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伸入部的外径,所述伸入部设在所述手柄内且与手柄螺纹连接,所述抵接部与伸入部连接的端面抵接在所述手柄的端面上,所述封头螺母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段配合的通孔。
一种椎体融合装置,包括所述融合器以及所述操作器,所述融合器的后端头与所述操作器的驱动杆可拆卸连接。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融合器及椎体融合装置,由于弹性片自然状态下弯曲呈弧形,受力后可以拉直,将融合器的后端头夹持或者连接,同时将其弹性片拉直使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被拉成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推动后端头,使融合器的前端头先进入椎体,同时由于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彼此之间是转动连接的,在弹性片的弯曲力的作用下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一节节拐弯,最后盘旋在椎体上,也就是说融合器的前端头从一侧进入椎体,最后盘旋到椎体的另一侧,使椎体的两侧都受到支撑,通过一个所述融合器就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保证椎体间的受力平衡,且所述前端头远离活动块的端面为弧面,进入人体时,能起到导向作用,且避免损伤椎体神经。
上述操作器,使用时,正向旋转第一传动轴,将驱动杆移动到矫形管外,且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使驱动管与驱动杆同步移动,然后将驱动杆与所述后端头连接,反向旋转第一传动轴,使驱动管与驱动杆同步反向移动,将所述融合器拉入所述矫形管内,由于矫形管的限制,所述弹性片被拉直,同时所述驱动管抵接在所述弹性片上,用于推动弹性片往外移动,再次正向旋转所述第一传动轴,将所述融合器慢慢推出所述矫形管,融合器慢慢进入人体,伸出矫形管的弹性片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发生弯曲,使所述融合器逐渐弯曲盘绕在椎体外,最后将驱动杆与融合器分离,将所述驱动杆退出。该操作器操作简单,能轻松将所述融合器植入人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后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操作器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矫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操作器将融合器拉入矫形管的示意图;
图15为沿图14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操作器将融合器推出矫形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端头,110、插槽,120、轴孔,130、第二凸块,140、插孔,20、后端头,210、安装孔,220、轴孔,230、第三凹槽,232、第三让位口,240、螺纹孔,30、弹性片,310、插孔,40、活动块,410、安装孔,420、轴孔,430、第一凹槽,432、第一让位口,440、第一凸块,50、销轴,60、插销,100、手柄,101、指针螺母,102、封头螺母,1022、伸入部,1024、抵接部,103、观察窗,200、第一传动轴,201、配合段,202、限位段,203、转动段,204、扭转段,300、第二传动轴,400、驱动管,500、驱动杆,600、矫形管,601、圆柱段,602、方管段,700、滑管,701、第一定位槽,702、第二定位槽,703、限位轴肩,800、套管,900、定位组件,901、定位柱,902、弹簧,903、卡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融合器,包括前端头10、后端头20、弹性片30及多个活动块40,所述前端头10、多个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依次转动连接,所述后端头20上设有与弹性片30匹配的安装孔210,活动块40上均设有与弹性片30匹配的安装孔410,所述弹性片30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弹性片30靠近前端头10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头10连接,所述弹性片30自然状态下弯曲呈弧形,所述前端头远离活动块的端面为弧面。本实施例所述弹性片30为弹簧片,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且自然状态下弯曲成弧形的条状或片状结构,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弯曲成如图1、2、6所示的弧形。传统的融合器一般呈矩形,而人体的椎间是椭圆形的,一个传统的融合器无法保证椎体两侧受力平衡,本实施例所述的融合器在弹性片30的作用下,使转动连接的前端头10、多个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也弯曲成弧形,绕椎体设置能保证椎体两侧受力均衡。
该融合器,其弹性片30自然状态下弯曲呈弧形,受力后可以拉直,将其后端头20夹持或者连接,同时将其弹性片30拉直使前端头10、多个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被拉成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推动后端头20,使融合器的前端头10先进入椎体,同时由于前端头10、多个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彼此之间是转动连接的,在弹性片30的弯曲力的作用下前端头10、多个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一节节拐弯,最后盘旋在椎体上,也就是说融合器的前端头10从一侧进入椎体,最后盘旋到椎体的另一侧,使椎体的两侧都受到支撑,通过一个所述融合器就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保证椎体间的受力平衡,且所述前端头远离活动块的端面为弧面,进入人体时,能起到导向作用,且避免损伤椎体神经。
如图1、2所示,所述融合器还包括多根销轴50,如图4所示,所述前端头10上设有与所述销轴50匹配的轴孔120、如图3所示,活动块40上设有与所述销轴50匹配的轴孔420,如图5所示,后端头20上设有与所述销轴50匹配的轴孔220,所述前端头10、多个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依次通过所述销轴50与轴孔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前端头10上与其轴孔相对的一侧设有插槽110,所述弹性片30靠近前端头10的一端伸入所述插槽110内,且弹性片30上设有插孔310,插槽110侧壁上均设有插孔140,所述弹性片30的一端通过插销60与插孔310及配合限制在所述插槽110内,所述活动块40及后端头20上的安装孔均设置在与其各自轴孔相对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孔与插槽110位于同一侧,即在弹性片30的作用下,前端头10同与其相邻的活动块40之间、活动块40与活动块40之间、后端头20同与其相邻的活动块40之间通过销轴50与轴孔配合转动。本实施例所述弹性片30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安装孔210、安装孔210及插槽110均为与弹性片30匹配的矩形,本实施例中设置了5个所述活动块40,根据需求,也设置4个或者6个等,所述弹性片30也可以采用螺栓或者铆接等方式与所述前端头10连接,所述前端头10同与其相邻的活动块40之间、活动块40与活动块40之间、后端头20同与其相邻的活动块40之间也可采用活页或者其他结构实现转动连接。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活动块4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430,且所述第一凹槽430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凹槽430连通的第一让位口432,所述活动块4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块440,所述活动块4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孔410由活动块40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所述第一凹槽430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第一凸块440上均设有所述轴孔420,两相邻的活动块40,其中一活动块40的第一凹槽430与另一活动块40的第一凸块440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50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一凹槽430与第一凸块440的轴孔420内。相邻的活动块40通过第一凹槽430与第一凸块440嵌套配合,装配时便于将融合器拉成直线,便于植入人体内,通过设置第一让位口432,便于第一凸块440在弹性片30的作用下绕销轴50转动不会同与其配合的第一凹槽430侧壁发生干涉。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前端头10上设有插槽110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块130,所述后端头20的一端设有第三凹槽230,即前端头10通过第二凸块130与最始端的活动块40的第一凹槽430嵌套配合,后端头20通过第三凹槽230与最末端的活动块40的第一凸块440嵌套配合,所述前端头10的第二凸块130上设有所述轴孔120,后端头20的第三凹槽230两侧壁上均设有所述轴孔220,其中一销轴50同时穿设在对应配合的轴孔120与轴孔420内,其中一销轴50同时穿设在对应配合的轴孔220与轴孔420内,所述第三凹槽230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凹槽230连通的第三让位口232。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在前端头10上设有插槽110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与最末端的活动块40的第一凸块440嵌套配合,在后端头20的一端设置第三凸块与最始端的活动块40的第一凹槽430嵌套配合,将所述轴孔12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两侧壁上,将所述轴孔220设置在所述第三凸块上,且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让位口。前端头10同与其相邻的活动块40嵌套配合,后端头20同与其相邻的活动块40嵌套配合。本实施例所述后端头20的远离活动块40的一端设有螺纹孔240,通过所述螺纹孔240,便于与驱动工具通过螺纹连接,将所述融合器植入人体内,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在后端头20上设置喇叭状夹块,采用具有喇叭口夹套的驱动工具夹住夹块,或者在后端头20上设置卡槽或者螺杆,驱动工具通过卡柱或者螺纹孔与后端头20连接。本实施例所述前端头10远离活动块40的端面为圆弧面,使前端头10植入人体时起到导向作用,同时避免损失椎体神经。
如图7、8所示,一种操作器,用于驱动上述融合器,所述操作器包括手柄100、第一传动轴200、第二传动轴300、驱动管400、驱动杆500及矫形管600,所述第二传动轴300位于手柄100内,所述第一传动轴200的一端伸入所述手柄100内且与第二传动轴300连接,所述矫形管一端与所述手柄100远离第一传动轴20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管400穿设在所述矫形管600及第二传动轴300内,且驱动管400与第二传动轴300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500穿设在所述驱动管400及第一传动轴200内,且驱动杆5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0螺纹连接,驱动杆50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驱动管400用于与所述后端头20连接。
如图14-16所示,使用时,正向旋转第一传动轴200,将驱动杆500移动到矫形管600外,且第一传动轴200转动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300转,使驱动管400与驱动杆500同步移动,然后将驱动杆500与所述后端头2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500与所述后端头20螺纹连接,反向旋转第一传动轴200,使驱动管400与驱动杆500同步反向移动,将所述融合器拉入所述矫形管600内,由于矫形管600的限制,所述弹性片30被拉直,同时所述驱动管400抵接在所述弹性片30上,用于推动弹性片30往外移动,本实施例所述矫形管600的内孔为方形孔,再次正向旋转所述第一传动轴200,将所述融合器慢慢推出所述矫形管600,融合器慢慢进入人体,伸出矫形管600的弹性片3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发生弯曲,使所述融合器逐渐弯曲盘绕在椎体外,最后旋转整个操作器,使驱动杆500与所述后端头20分离,将所述驱动杆500退出。所述驱动管400靠近弹性片30的一端与驱动杆500靠近后端头20的一端的间距大小,根据所述弹性片30被拉直时伸出所述后端头20的距离调节,确保驱动管400能抵接在所述弹性片30上,该操作器操作简单,能轻松将所述融合器植入人体内。
如图7、8及11-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操作器还包括设置在手柄100与矫形管600之间的滑管700及套管800,所述滑管700套设在所述驱动管400外且滑管700的一端与所述手柄100连接,所述套管800套设在所述滑管700外且与所述滑管700滑动配合,且所述套管800上设有定位组件900,所述滑管70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组件900匹配的第一定位槽701、第二定位槽702,所述矫形管600与所述套管800远离手柄100的一端连接。使用时,先将套管800及矫形管600移动到最外端,即将定位组件900由第一定位槽701移动到第二定位槽702,参照图15、16,然后正向转动第一传动轴200,将驱动杆500及驱动管400移动最外端,再将融合器的后端头20旋入驱动杆500的顶端螺纹上,然后反向旋转第一传动轴200把驱动杆500及驱动管400移动到最内端,如图15所示,将所述融合器拉入矫形管600内,再次正向旋转第一传动轴200,把融合器慢慢推出,效果如图16所示。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矫形管600包括相连接的圆柱段601及方管段602,所述圆柱段601与所述套管800连接,圆柱段601及方管段602内设置的方形孔与所述融合器的形状匹配,由于矫形管600比较大,而且其方管段602边角尖锐,直接旋转操作器退出融合器的话,矫形管600转动极有可能会损伤到椎体神经,所以通过套管800与滑管滑动配合,将矫形管600移动到最内端后才旋转操作器,使驱动杆500转动,与所述后端头分离,退出融合器,退出过程矫形管600不会碰到人体,避免损伤椎体神经。参照图7、8所示。根据实际需求,也不设置套管800及滑管700,直接将矫形管600与手柄100连接,同时为避免退出时损伤到椎体神经,可以将矫形管600设置成圆柱管,且在其端部做圆滑处理等。
如图8、12、13所示,所述滑管700靠近第二定位槽702的一端设有限位轴肩703,所述套管800靠近手柄100的一端内径小于另一端,即套管800设有定位组件900的管段的内径小于套管800与矫形管600连接的管段的内径,这样套管800在滑管700上滑动时,其内径小的管段能顶在所述限位轴肩703上,避免滑动过度,所述定位组件900包括定位柱901以及设置在定位柱901内的弹簧902,所述弹簧902外端连接有卡珠903,所述定位柱901嵌设在所述套管800内,所述卡珠903与所述第一定位槽701、第二定位槽702配合,起到对套管800进行定位的作用,滑动套管800使弹簧902压缩,从而使卡珠903滑出第一定位槽701或第二定位槽702。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直接在套管800上设置沿其径向方向的卡槽,在卡槽内设置弹簧及卡珠903,也能起到对套管800进行定位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套管800内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组件900,使套管800上下两侧都能被限位。
如图7、8、10所示,所述操作器还包括指针螺母101,所述指针螺母101设置在手柄100内,且指针螺母10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0螺纹连接,所述手柄100上开设有与指针螺母101行程范围相对应的观察窗103,且手柄100上与观察窗103对应处设有刻度。第一传动轴200外表面设有与指针螺母101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第一传动轴200旋转过程中相对手柄100位置不变,指针螺母101随着第一传动轴200的旋转沿第一传动轴200在手柄100内移动,通过手柄100上的观察窗103能清楚地观测到指针螺母101移动的位置,从而对应显示融合器进入人体的深度。本实施例所述指针螺母101为方形螺母,所述手柄100内设有与所述方形螺母匹配的方形腔,指针螺母101被限位在方形腔内,不随第一传动轴200的转动而转动,根据实际需求,指针螺母101也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对应手柄100内设有与之匹配的三角形腔等。
如图7、8、9所示,所述操作器还包括封头螺母102,所述第一传动轴200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段201、限位段202、转动段203及扭转段204,所述配合段201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指针螺母101配合的外螺纹,配合段201内表面设有与所述驱动杆500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配合段201远离限位段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00连接,所述封头螺母102套设在所述转动段203外且封头螺母102的一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段202一端,封头螺母102与所述手柄100可拆卸连接。装配时,先将第一传动轴200的配合段201及限位段202装入手柄100内,再将封头螺母102穿过扭转段204移动至转动段203且抵住限位段202的端面,封头螺母102旋转与手柄100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一传动轴200限位在手柄100上,避免第一传动轴200滑出。驱动杆500的外螺纹与与配合段201的内螺纹配合,第一传动轴200相对手柄100转动,带动驱动杆500前后移动。所述扭转段204的截面呈六边形,便于扳手夹住扭转段204进行转动,根据实际需求,扭转段204的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腰形或者方形等。
所述指针螺母101为方形螺母,所述手柄100内设有与所述方形螺母匹配的方形腔,所述封头螺母102包括相连接的伸入部1022及抵接部1024,所述抵接部1024的外径大于所述伸入部的外径,所述伸入部1022设在所述手柄100内且与手柄100螺纹连接,所述抵接部1024与伸入部1022连接的端面抵接在所述手柄100的端面上,所述封头螺母102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段203配合的通孔。所述封头螺母102通过所述通孔能相对第一传动轴200转动,伸入部1022外表面设有与手柄100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抵接部1024位于手柄100外,便于安装与拆卸。
如图14-16所示,一种椎体融合装置,包括所述融合器以及所述操作器,所述融合器的后端头与所述操作器的驱动杆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后端头上设有螺纹孔,驱动杆与后端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在驱动杆外套设夹套,在后端头上设置夹托,将驱动杆夹在夹托上,然后通过移动夹套使驱动杆与夹托锁紧或者松开;或者在驱动杆端部设置夹爪与所述后端头连接等。通过所述操作器将所述融合器一节一节地植入人体内,融合器逐渐弯曲盘绕在椎体外周,保证椎体间的受力平衡,能有效减少手术的次数及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头、后端头、弹性片及多个活动块,所述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后端头及活动块上均设有与弹性片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弹性片靠近前端头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头连接,所述弹性片自然状态下弯曲呈弧形,所述前端头远离活动块的端面为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销轴,所述前端头、活动块及后端头上均设有与所述销轴匹配的轴孔,所述前端头、多个活动块及后端头依次通过所述销轴与轴孔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前端头上与其轴孔相对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弹性片靠近前端头的一端伸入所述插槽内,且弹性片及插槽侧壁上均设有插孔,所述弹性片的一端通过插销与插孔配合限制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活动块及后端头上的安装孔均设置在与其各自轴孔相对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孔与插槽位于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让位口,所述活动块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活动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孔由活动块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及所述第一凸块上均设有所述轴孔,两相邻的活动块,其中一活动块的第一凹槽与另一活动块的第一凸块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凸块的轴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头上设有插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或者第二凸块,所述后端头的一端设有第三凸块或者第三凹槽,后端头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前端头的第二凹槽两侧壁及后端头的第三凸块上、或者所述前端头的第二凸块及后端头的第三凹槽两侧壁上均设有所述轴孔,前端头的第二凹槽或第二凸块同与其相邻活动块的第一凸块或第一凹槽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二凹槽与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与第一凹槽的轴孔内,后端头的第三凸块或第三凹槽同与其相邻活动块的第一凹槽或第一凸块嵌套配合、且其中一销轴穿设在嵌套配合的第三凸块与第一凹槽或第三凹槽与第一凸块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让位口或者所述第三凹槽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凹槽连通的第三让位口。
5.一种操作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所述操作器包括手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驱动管、驱动杆及矫形管,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手柄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手柄内且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矫形管一端与所述手柄远离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管穿设在所述矫形管及第二传动轴内,且驱动管与第二传动轴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穿设在所述驱动管及第一传动轴内,且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螺纹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驱动管用于与所述后端头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手柄与矫形管之间的滑管及套管,所述滑管套设在所述驱动管外且滑管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滑管外且与所述滑管滑动配合,且所述套管上设有定位组件,所述滑管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组件匹配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所述矫形管与所述套管远离手柄的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操作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针螺母,所述指针螺母设置在手柄内,且指针螺母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上开设有与指针螺母行程范围相对应的观察窗,且手柄上与观察窗对应处设有刻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头螺母,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配合段、限位段、转动段及扭转段,所述配合段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指针螺母配合的外螺纹,配合段内表面设有与所述驱动杆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配合段远离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封头螺母套设在所述转动段外且封头螺母的一端面抵接在所述限位段一端,封头螺母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针螺母为方形螺母,所述手柄内设有与所述方形螺母匹配的方形腔,所述封头螺母包括相连接的伸入部及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伸入部的外径,所述伸入部设在所述手柄内且与手柄螺纹连接,所述抵接部与伸入部连接的端面抵接在所述手柄的端面上,所述封头螺母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段配合的通孔。
10.一种椎体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以及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器,所述融合器的后端头与所述操作器的驱动杆可拆卸连接。
CN201621028859.4U 2016-08-31 2016-08-31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43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8859.4U CN206543215U (zh) 2016-08-31 2016-08-31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8859.4U CN206543215U (zh) 2016-08-31 2016-08-31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43215U true CN206543215U (zh) 2017-10-10

Family

ID=5999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2885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43215U (zh) 2016-08-31 2016-08-31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432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8759A1 (zh) * 2021-02-25 2022-09-01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8759A1 (zh) * 2021-02-25 2022-09-01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8983B (zh)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CN104400737B (zh) 一种管道承插连接夹具
CN106073833B (zh)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用柔性关节驱动装置及其方法
CN106175916A (zh) 一种骨科手术取钉器
CN106166092A (zh) 升降椎体融合器及用于驱动升降椎体融合器的操作器
CN105286775A (zh) 具有伸缩型外鞘的可弯曲型椎间孔镜
CN206543215U (zh) 融合器、操作器及椎体融合装置
CN205019021U (zh) 具有伸缩型外鞘的可弯曲型椎间孔镜
CN203138653U (zh) 多功能骨折复位导向钳
CN104646461B (zh) 一种手持式弯管器
CN106420121B (zh) 弧形融合器的操作机构
CN201968770U (zh) 一种功能型腹腔镜手术钳
CN209916095U (zh) 一种持针端可转动的腔镜持针器
CN209084065U (zh) 夹管阀
CN206576989U (zh) 弧形融合器的操作机构
CN202920320U (zh) 一种骨折复位器
CN207785197U (zh) 用于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的连接装置
CN208974061U (zh) 一种骨科固定钳
CN205107817U (zh) 单孔胸腔镜手术专用肺钳
CN107803779A (zh) 圆柱孔用卡簧装配工具及其应用
CN211156115U (zh)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用皮下隧道器
CN104190806B (zh) U形管胀管器
CN203599313U (zh) 一种手持式弯管器
CN208693391U (zh) 手柄钳及乳腺钩丝
CN208625887U (zh) 一种义齿种植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