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37729U - 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7729U
CN206537729U CN201621193956.9U CN201621193956U CN206537729U CN 206537729 U CN206537729 U CN 206537729U CN 201621193956 U CN201621193956 U CN 201621193956U CN 206537729 U CN206537729 U CN 206537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
fluid cushion
corner
sidepiece
inter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39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39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7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7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772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装置,用于包装至少一被包装物,所述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各所述流体缓冲单元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各所述防刺隔层单元以及各所述流体缓冲单元相互贴合地设置且形成至少一流体防刺结合结构以及至少一包装腔,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包装腔。所述包装装置的所述流体防刺结合结构能够提高所述包装装置整体的防刺穿性能以及增强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

Description

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物流业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包装盒(包装箱)。然而,这种传统的包装盒的包装方式,都没有提供防撞防碰防跌功能。也就是说,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盒或包装箱会被扔来扔去,很容易导致其变形,从而可能会导致被包装物品的损坏或变形。所以对一些包装要求较高的物品,例如电子数码产品、塑料陶瓷、生物化工产品、食品医药等,都需要给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以防止包装物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遭到损坏。现有的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纸质包装盒,其可以是在纸质包装盒内部填充有缓冲材料如泡沫材料来达到提供缓冲作用的目的。然而,将这种包装盒和填充的缓冲材料运送到包装地时,其运输和储存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且缓冲泡沫材料污染环境,并不环保。
另外的改进方案是现在市面上可见的充气包装袋,其由四层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形成,其中两层外层薄膜之间形成充气室,两层内层薄膜形成单向流体填充阀,以用于向对应的充气室中充入气体并且防止充气室中的气体泄露出去。其中两层外层薄膜经过一系列的折叠后形成可以容纳包装物品的容纳腔室,这样,包装物品可以在各个侧面受到充气包装袋的缓冲,以防止外界的冲击应力作用至包装物品,从而防止包装物品的损坏。然而,由两层外层薄膜形成的单层式充气包装袋的缓冲性能仍然有限。
尤其是单独的充气包装袋容纳包装物体后,例如在包装或者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尖锐的物体。由于这些单独的充气包装袋直接被曝露在外界环境中,充气包装袋的气柱容易被尖锐的物体刺穿,影响缓冲效果,甚至直接使单独的充气包装袋失去缓冲和保护包装物体的功能,造成包装物品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所述包装装置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能够提高所述包装装置整体的防刺穿性能以及增强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所述包装装置的至少一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形成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能够提高所述包装装置整体的防刺穿性能以及增强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能够对至少一被包装物的至少一侧部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能够对至少一被包装物的至少一角部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所述包装装置通过至少一内外多级包装结构对所述被包装物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包装装置,用于包装至少一被包装物,包括:
至少一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各所述防刺隔层单元以及各所述流体缓冲单元相互贴合地设置且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至少一包装腔,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包装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至少一角部,且对所述被包装物的各所述角部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至少一侧部,且对所述被包装物的各所述侧部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和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形成至少一相互交叉叠合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防刺隔层加强件,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被贴合地设置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和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和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件,所述防刺隔层单元包括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以及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且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形成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且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形成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刺隔层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防刺隔层加强件,两个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被设置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两端,且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刺隔层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防刺隔层加强件,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的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另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的外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叠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外表面,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以及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件以及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内部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外部防刺隔层单元,所述内部防刺隔层单元和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形成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至少一内容纳腔,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内容纳腔,所述外部防刺隔层单元形成至少一外容纳腔,所述流体缓冲单元以及所述内部防刺隔层单元被容纳于所述外容纳腔。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组件,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包括至少一防刺隔层组件,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贴合对应的各所述流体缓冲组件,对各所述流体缓冲组件起到防穿刺的作用,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贴合保护各流体缓冲组件,并且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设置在对应被包装物体的弯折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包括一角部流体缓冲组件、一侧部流体缓冲组件以及一底部流体缓冲体,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各个角部,对所述被包装物的角部起到缓冲作用,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侧部,对所述被包装物的侧部起到缓冲作用。所述底部流体缓冲体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防刺隔层单元,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形成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具有至少一容纳腔,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包括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以及至少一防刺隔层加强件,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贴合地设置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贴合地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外侧部,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贴合地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端部,且部分或全部地贴合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侧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以及具有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腔,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一体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并和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角部流体缓冲腔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以及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以及至少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所述至少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叠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以及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以及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形成所述角部流体缓冲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包括至少一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至少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以及至少一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所述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所述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所述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所述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包括至少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以及至少一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所述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和所述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相互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所述第一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刺隔层单元为硬质纸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包装装置,用于包装至少一被包装物,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装置、至少一内包装装置以及至少一外包装装置,所述被包装物被设置于所述内包装单元内,所述内包装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内,所述流体缓冲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外包装单元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各所述流体缓冲体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或塑封后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底壁以及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周壁,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周壁延伸于所述流体缓冲体底壁并形成所述流体缓冲体的至少一流体容纳腔,所述被包装物被部分或者全部容纳于所述流体容纳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包装单元包括至少一内包装主体和至少一内包装盖,所述内包装主体形成至少一内包装腔,所述内包装盖被连接于所述内包装主体并闭合所述内包装腔,容纳有所述被包装物的所述流体缓冲装置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内包装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装单元包括至少一外包装主体和至少一外包装盖,所述外包装主体形成至少一外包装腔,所述外包装盖被连接于所述外包装主体并闭合所述外包装腔,所述流体缓冲装置、所述内包装装置以及所述被包装物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外包装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包装单元以及所述外包装单元分别为内纸盒以及外纸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包装单元以及所述外包装单元为硬质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防静电气泡袋,所述被包装物被设置于所述防静电气泡袋内,所述被包装物以及所述防静电气泡袋被设置于所述内包装单元的所述内包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包装装置的包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至少一被包装物被容纳于至少一内包装单元的至少一内包装腔内;
(b)所述内包装单元被容纳于至少一流体缓冲装置内;以及
(c)所述流体缓冲装置被容纳于至少一外包装单元的至少一外容纳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包装装置的至少一防静电气泡袋内;所述防静电气泡袋被容纳于所述内包装单元的所述内包装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包装装置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包装装置。所述包装装置用于包装一被包装物体。所述包装装置为流体缓冲体和防刺隔层结合的结构对所述被包装物体进行包装,一方面利用了流体缓冲体的缓冲特性,另一面利用了防刺隔层的强度和耐刺穿性,将两者的特性通过所述包装装置的结构结合起来,有效地避免单独的流体缓冲体包装容易被穿刺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为被包装物体提供良好的缓冲和保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用于包装的被包装物体91是以一不间断电源(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是将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不间断电源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作为举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用于包装的被包装物体还可以是其他物品,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所述包装装置包括一流体缓冲单元10、一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以及一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被贴合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以形成所述包装装置的至少一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和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形成的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具有至少一第一包装腔200,所述被包装物体91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包装腔200内。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形成至少一第二包装腔300,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以及所述被包装物体91能够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包装腔300。由于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本身的强度以及防刺穿特性,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能够为容纳的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以及所述被包装物体91提供多级的防刺穿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被实施为方形纸盒。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被实施为方形纸盒,其方形的形状以及纸质材料仅仅作为举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合理的形状以及材料,只要满足较高的强度各防刺穿特性,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组件,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包括至少一防刺隔层组件。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贴合对应的各所述流体缓冲组件,对各所述流体缓冲组件起到防穿刺的作用。各流体缓冲组件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各个部位,例如角度、侧部、底部或者顶部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贴合保护各流体缓冲组件,尤其是对应被包装物的弯折处,如角部或突起等位置,由于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的强度以及耐刺穿性,能够防止各流体缓冲组件被刺穿,进而增强所述被包装物体91在运输等过程中的保护性能,防止由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被刺穿所导致的所述被包装物体91被损坏的情况。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包括一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一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以及一底部流体缓冲体13。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各个角部,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起到缓冲作用。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起到缓冲作用。所述底部流体缓冲体13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底部,不仅仅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底部起到缓冲作用,还可以作为支撑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基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底部和顶部是相对的关系,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所述底部流体缓冲体13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底部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设置有所述底部流体缓冲体13,所述包装装置还可以设置有和所述底部流体缓冲体13的结构相同的,贴合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顶部,且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顶部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的一顶部流体缓冲体,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包括一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一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以及一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贴合地设置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以保护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防止被外力刺破,进而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增强包装保护。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贴合地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外侧部,以保护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防止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被刺破,进而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增强包装保护。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贴合地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端部,且部分或全部地贴合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内侧表面。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一方面增强防止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在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的所述第二包装腔300内被所述被包装物体91或者其他被包装物体的尖锐部分刺破,另一方面和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结合起来,增加了包装厚度,也进一步增强所述包装装置的防刺破的特性以及对被包装物体例如所述不间断电源的保护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被实施为蜂窝纸板。蜂窝纸板是根据自然界蜂巢结构原理制作的,它是把瓦楞原纸用胶粘结方法连接成无数个空心立体正六边形,形成一个整体的受力件——纸芯,并在其两面粘合面纸而成的一种新型夹层结构的环保节能材料。被实施为蜂窝纸板的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与其他各种板材结构相比,具有最大的强度/质量比;蜂窝夹层结构近似各向同性,结构稳定性好,不易变形,具有突出的抗压能力和抗弯能力;蜂窝纸板由柔性的纸芯和面纸做成,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回弹性,提供了优异的缓冲性能,在所有的缓冲材料中具有更高的单位体积能量吸收值;此外还是可循环再生的纸材制作,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能够提高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而且可以加强所述包装装置的防刺穿特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在优选实施例中被实施例蜂窝纸板仅仅作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的数量可以根据被包装物体需要进行缓冲保护的角部数量被设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包装物体即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四个角部被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进行缓冲保护。也就是说,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被设置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四个角部。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以及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
具体地,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11、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12以及具有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腔1110。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1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12并和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1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腔1110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12。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腔1110以及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11以及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12形成的双层缓冲结构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进行多级的缓冲保护。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11包括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111以及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112。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12包括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121、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122以及一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123。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1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111,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123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112,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1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123,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121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122,且叠合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111。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121以及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111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112、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123以及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122形成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腔1110。从而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提供多级的缓冲保护。
相应地,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21、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22以及具有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腔1120。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2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22并和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2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腔1120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22。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腔1120以及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21以及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22形成的双层缓冲结构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进行多级的缓冲保护。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21包括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211以及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212。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22包括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221、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222以及一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223。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2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211,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223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212,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2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223,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221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222,且叠合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211。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221以及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211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212、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223以及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222形成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腔1120。从而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提供多级的缓冲保护。
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进一步包括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31、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32以及具有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腔1130。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3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32并和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3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腔1130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3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腔1130以及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31以及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32形成的双层缓冲结构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进行多级的缓冲保护。更具体地,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31包括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311以及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31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32包括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321、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以及一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323。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3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311,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323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31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323,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321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且叠合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311。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321以及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311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31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323以及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形成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腔1130。从而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提供多级的缓冲保护。
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进一步包括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41、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42以及具有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腔1140。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4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42并和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4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腔1140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42。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腔1140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41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42形成的双层缓冲结构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进行多级的缓冲保护。更具体地,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141包括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411以及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412。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142包括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421、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422以及一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423。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4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411,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423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412,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4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423,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421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422,且叠合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411。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421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411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1412、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423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422形成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腔1140。从而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提供多级的缓冲保护。
因此,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角部提供了多级的缓冲保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在结构上相同,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作合理变形的不同的结构,只要能够对被包装物体的角部进行缓冲保护,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包括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件,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数量可以根据被包装物体需要进行缓冲保护的侧部数量被设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包装物体即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两个侧部被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进行缓冲保护。也就是说,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被设置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两个侧部。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以及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和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之间,且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和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之间,且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另一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11、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12以及具有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腔1210。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1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12并和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1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腔1210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12。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腔1210以及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11以及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12形成的双层缓冲结构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进行多级的缓冲保护。更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11包括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111以及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112。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12包括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121、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122以及一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123。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1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111,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123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112,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1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123,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121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122,且叠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111。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121以及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111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112、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123以及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122形成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腔1210。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121。从而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提供多级的缓冲保护。
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21、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22以及具有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腔1220。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2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22并和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2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腔1220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22。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腔1220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21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22形成的双层缓冲结构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进行多级的缓冲保护。更具体地,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1221包括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211以及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212。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1222包括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221、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222以及一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223。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2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211,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223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212,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2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223,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221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222,且叠合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211。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221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211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212、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223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222形成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腔1220。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侧部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2221。从而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能够对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另一侧部提供多级的缓冲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122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2222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123和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2223向上垂直于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顶部表面,使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和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之间还形成有一被包装物容纳腔210。也就是说,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形成的所述第一包装腔200进一步包括一被包装物容纳腔210和所述二级缓冲腔220,所述被包装物容纳腔210被用于容纳所述不间断电源,所述二级缓冲腔220被用于提供二级缓冲空间,当有外力作用于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时,所述第一包装腔200的所述被包装物容纳腔210能够分散一些应力,使外力不至于直接作用在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顶部,从而增强了所述包装装置的多级缓冲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各角部流体缓冲件结构可以和各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各侧部流体缓冲件的结构相同,仅仅是被设置的方向不同,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各角部流体缓冲件件结构可以和各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各侧部流体缓冲件的也可以是结构不相同,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包括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的数量根据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的数量相应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四个角部需要被缓冲保护,从而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包括四个所述述角部流体缓冲件,从而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包括四个角部防刺隔层件。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包括一第一角部防刺隔层件211、一第二角部防刺隔层件212、一第三角部防刺隔层件213以及一第四角部防刺隔层件214。所述第一角部防刺隔层件211贴合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以防止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被刺穿;所述第二角部防刺隔层件212贴合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以防止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被刺穿;所述第三角部防刺隔层件213贴合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以防止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被刺穿;所述第四角部防刺隔层件214贴合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以防止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被刺穿。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角部防刺隔层件211包括一第一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11、一第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12以及一第一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13。所述第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1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11,所述第一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13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12。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11和所述第一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13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垂直地向外延伸于所述第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12。所述第一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11被贴合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121,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121;所述第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12被贴合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122,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122;所述第一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13被贴合于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123,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123,进而所述第一角部防刺隔层件211能够从内部保护并支撑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
所述第二角部防刺隔层件212包括一第二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21、一第二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22以及一第二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23。所述第二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2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21,所述第二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23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22。换句话说,所述第二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21和所述第二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23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垂直地向外延伸于所述第二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22。所述第二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21被贴合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221,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221;所述第二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22被贴合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222,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222;所述第二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23被贴合于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223,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223,进而所述第二角部防刺隔层件212能够从内部保护并支撑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
所述第三角部防刺隔层件213包括一第三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31、一第三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32以及一第三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33。所述第三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3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31,所述第三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33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32。换句话说,所述第三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31和所述第三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33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垂直地向外延伸于所述第三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32。所述第三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31被贴合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321,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321;所述第三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32被贴合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所述第三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33被贴合于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323,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323,进而所述第三角部防刺隔层件213能够从内部保护并支撑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
所述第四角部防刺隔层件214包括一第四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41、一第四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42以及一第四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43。所述第四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42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41,所述第四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43垂直地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42。换句话说,所述第四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41和所述第四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43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垂直地向外延伸于所述第四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42。所述第四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2141被贴合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421,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11421;所述第四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2142被贴合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422,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422;所述第四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2143被贴合于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423,以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11423,进而所述第四角部防刺隔层件214能够从内部保护并支撑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
因此,所述21的所述第一角部防刺隔层件211、所述第二角部防刺隔层件212、所述第三角部防刺隔层件213以及所述第四角部防刺隔层件214能够分别对应地作为防刺穿隔层保护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所述21从内侧支撑并保护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防止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被所述第一包装腔200内的具有尖锐端部的物体所刺破所导致的流体从所述10内流出的情况,进而防止所述10对被包装物品例如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缓冲效果的减弱甚至消失,所述包装装置的多级缓冲效果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被包装物体不会被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还包括至少一侧部防刺隔离件,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数量根据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数量相应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两个侧部需要被缓冲保护,从而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包括两个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从而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包括两个侧部防刺隔层件。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包括一第一侧部防刺隔层件221以及一第二侧部防刺隔层件222。所述第一侧部防刺隔层件22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的外侧表面,以防止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被刺穿;所述第二侧部防刺隔层件222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的外侧表面,以防止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被刺穿。从而所述22能够作为防刺隔层保护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避免有尖锐端体从外侧刺穿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部防刺隔层件221包括一第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11以及一第一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12,所述第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11和所述第一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12相互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11被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2111,所述第一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12被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112。所述第二侧部防刺隔层件222包括一第二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21以及一第二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22,所述第二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21延伸于所述第二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22,且和所述第二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22形成一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21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2222。所述第二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21被贴合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212,所述第二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21被贴合于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12212。
相应地,对应的防刺隔层件和流体缓冲件贴合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放置在对应的贴合位置,优选地是,对应的防刺隔层件一体连接于对应的流体缓冲件,如通过粘贴或热封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包括至少一组防刺隔层加强件,各组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两端,且外表面部分或者全部贴合于对应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的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的组的数量和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数量相对应。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两个侧部需要被缓冲保护,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包括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以缓冲保护所述被包装物体91的两个侧部,从而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包括了所述第一侧部防刺隔层件221和所述第二侧部防刺隔层件222相应地分别作为防刺隔层保护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进而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包括两组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即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包括一第一防刺隔层加强件231以及一第二防刺隔层加强件232,以分别对应地保护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的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加强件231和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加强件232能够闭合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腔1210和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腔1220,避免有尖端件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和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的两侧刺穿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的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和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和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可以被实施为纸卡折叠而形成。纸卡是一种新生的,有利于环保的纸质卡片。例如纸卡可以采用铜版纸,有各种厚度。其具有成本较低、制作简便、环保节能等特点。作为包装来说,纸卡保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具有高强度和耐穿刺性质。另外,纸卡是属于环保型的材质,不污染环境并可回收利用,纸卡的成本也比较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和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被实施为纸卡仅仅作为举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硬纸制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如塑料等,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B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211以及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11322被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1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111以及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11411被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2221。从而一方面增强了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另一方面还对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起了定位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A和2B所示,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的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另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各所述11的外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叠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外表面,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内表面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内表面,所述10和所述20能够被稳定地容纳于所述第二包装腔300内。此外,所述10和所述20形成相互交叉叠合的结构,能够增强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和防穿刺性能。
因此,所述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被贴合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以形成所述包装装置的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包装腔200。被包装物体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包装腔200内。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对被包装物体例如所述不间断电源92进行缓冲保护。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进一步包括一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和一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对所述不间断电源92的角部进行缓冲保护,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对所述不间断电源92的侧部进行缓冲保护。进一步地,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以及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四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以及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的结合。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角部流体缓冲件111以及所述第一角部防刺隔层件211的结合、所述第二角部流体缓冲件112以及所述第二角部防刺隔层件212的结合、所述第三角部流体缓冲件113以及所述第三角部防刺隔层件213的结合、和所述第四角部流体缓冲件114以及所述第四角部防刺隔层件214的结合这四组结合体被定义为所述包装装置的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的组合数量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作为举例,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被包装物体需要被缓冲保护的角部的数量进行相应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件以及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两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以及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部防刺隔层件221以及所述第一侧部流体缓冲件121的结合、和所述第二侧部防刺隔层件222以及所述第二侧部流体缓冲件122的结合被定义为所述包装装置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的组合数量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作为举例,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被包装物体需要被缓冲保护的侧部的数量进行相应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还包括至少两个防刺隔层加强件,两个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被设置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两端,且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这样,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被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以及各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和外部环境隔开,起到了防止外界的尖端件刺穿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的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的数量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作为举例,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被包装物体需要被缓冲保护的侧部的数量进行相应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防刺隔层加强组件23的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12,另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11的外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叠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外表面,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内表面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内表面,也就是说,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和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的相互交叉叠合结构使其在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30的所述第二包装腔300内不容易产生移位,能够更好地实现所述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和耐穿刺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20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组件21和侧部防刺隔层组件22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根据被包装物体和所述流体缓冲单元10的防穿刺要求灵活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包装装置。所述包装装置能够用于包装一被包装物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包装物体以一被包装物体92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被包装物体9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作为举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装置用于包装的被包装物体还可以是其他物品,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具体地,所述包装装置包括一流体缓冲装置40、一内包装装置50以及一外包装装置60。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包括一第一流体缓冲体41以及一第二流体缓冲体42。所述第一流体缓冲体41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或塑封后形成的一第一流体缓冲体底壁411以及一第一流体缓冲体周壁412。所述第一流体缓冲体周壁412延伸于所述第一流体缓冲体底壁411并形成所述第一流体缓冲体41的一第一流体容纳腔410。所述第二流体缓冲体42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或塑封后形成的一第二流体缓冲体底壁412以及一第二流体缓冲体周壁422。所述第二流体缓冲体周壁422延伸于所述第二流体缓冲体底壁421并形成所述第二流体缓冲体42的一第二流体容纳腔420。所述被包装物体92被部分或者全部容纳于所述第一流体容纳腔410以及所述第二流体容纳腔420。
进一步地,所述内包装单元50包括一内包装主体51和一内包装盖52,所述内包装主体51形成一内包装腔500,所述内包装盖52被连接于所述内包装主体51并闭合所述内包装腔500。容纳有所述被包装物体92的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内包装腔500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装单元60包括一外包装主体61和一外包装盖62,所述外包装主体61形成一外包装腔600,所述外包装盖62被连接于所述外包装主体61并闭合所述外包装腔600。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所述内包装装置50以及所述被包装物体92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外包装腔600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包装单元50以及所述外包装单元60被实施为内纸盒以及外纸盒。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内纸盒和外纸盒仅仅作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装置还包括一防静电气泡袋70,用于防静电。所述被包装物体92被放置入所述防静电气泡袋70内,之后容纳有所述被包装物体92的所述防静电气泡袋70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内包装单元50的所述内包装腔500内。
所述包装装置通过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的流体柱的缓冲性能与所述内包装单元50以及所述外包装单元60的强度高以及耐刺穿性的特点的结合的包装方式,能够提高所述包装装置的防穿刺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被实施为一气柱缓冲装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他合理变形,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很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包装装置的包装方法,以包装单板12为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一被包装物体92被容纳于所述包装装置的一防静电气泡袋70内;
(b)所述防静电气泡袋70被容纳于一内包装单元50的一内包装腔500内;
(c)所述内包装单元50被包装于一流体缓冲装置40;以及
(d)所述流体缓冲装置40被容纳于一外包装单元60的一外容纳腔600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2)

1.一包装装置,用于包装至少一被包装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流体缓冲单元,各所述防刺隔层单元以及各所述流体缓冲单元相互贴合地设置且形成至少一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至少一包装腔,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包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至少一角部,且对所述被包装物的各所述角部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至少一侧部,且对所述被包装物的各所述侧部进行缓冲防刺保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防刺隔层加强件,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被贴合地设置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和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和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件,所述防刺隔层单元包括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以及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且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形成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且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形成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隔层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防刺隔层加强件,两个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被设置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两端,且被部分或者全部地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隔层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防刺隔层加强件,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的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另一端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的外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叠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外表面,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以及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防刺结合体包括至少一侧部流体缓冲件以及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各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被贴合于各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内部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外部防刺隔层单元,所述内部防刺隔层单元和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形成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至少一内容纳腔,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内容纳腔,所述外部防刺隔层单元形成至少一外容纳腔,所述流体缓冲单元以及所述内部防刺隔层单元被容纳于所述外容纳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组件,所述防刺隔层单元包括至少一防刺隔层组件,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贴合对应的各所述流体缓冲组件,对各所述流体缓冲组件起到防穿刺的作用,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贴合保护各流体缓冲组件,并且各所述防刺隔层组件设置在对应被包装物体的弯折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包括一角部流体缓冲组件、一侧部流体缓冲组件以及一底部流体缓冲体,所述角部流体缓冲组件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各个角部,对所述被包装物的角部起到缓冲作用,所述侧部流体缓冲组件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侧部,对所述被包装物的侧部起到缓冲作用,所述底部流体缓冲体被贴合于所述被包装物的底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防刺隔层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防刺隔层单元,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与所述流体缓冲单元形成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所述第二防刺隔层单元具有至少一容纳腔,所述流体缓冲防刺结合结构以及所述被包装物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刺隔层单元包括至少一角部防刺隔层件、至少一侧部防刺隔层件以及至少一防刺隔层加强件,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贴合地设置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贴合地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外侧部,所述防刺隔层加强件贴合地被设置于所述侧部流体缓冲件的端部,且部分或全部地贴合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的内侧表面。
15.如权利要求7或8或1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通过至少两个流体柱并列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层经过折叠形成。
16.如权利要求2或7或8或1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以及具有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腔,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一体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并和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角部流体缓冲腔以及至少一双层缓冲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部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以及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部包括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以及至少一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向内地垂直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叠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以及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端壁的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所述双层缓冲结构,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外侧壁、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以及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形成所述角部流体缓冲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防刺隔层件包括至少一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至少一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以及至少一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所述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所述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垂直地延伸于所述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内端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端壁,所述角部内侧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侧壁,所述角部内连接壁防刺隔层段被贴合于所述角部流体缓冲件内连接壁。
21.如权利要求6或7或9或1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防刺隔层件包括至少一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以及至少一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所述侧部外端壁防刺隔层段和所述侧部外侧壁防刺隔层段相互垂直地设置。
22.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隔层单元为硬质纸卡。
CN201621193956.9U 2016-10-28 2016-10-28 包装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37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3956.9U CN206537729U (zh) 2016-10-28 2016-10-28 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3956.9U CN206537729U (zh) 2016-10-28 2016-10-28 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7729U true CN206537729U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3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395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37729U (zh) 2016-10-28 2016-10-28 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7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482A (zh) * 2019-01-16 2020-07-2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衬垫及包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9482A (zh) * 2019-01-16 2020-07-2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衬垫及包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0411U (zh) 具有侧翼缓冲部的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105083757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24094B (zh)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25378B (zh) 一种具有多级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JP2019532854A (ja) 断熱性および保管性が向上した包装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4590767A (zh) 鸡蛋包装盒
JP2019532852A (ja) 断熱性および保管性が向上した包装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206537729U (zh) 包装装置
CN206278479U (zh) 包装装置
CN203229051U (zh) Y形充气袋
CN105644941A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1343241Y (zh)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气垫与瓦楞纸板复合缓冲包装结构
CN108001856A (zh) 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CN101723135A (zh) 防震空气袋及用途
CN20734638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TWM459201U (zh) 具有充氣包裝袋之箱體
CN210853291U (zh) 减震缓冲式包装纸箱
CN207985699U (zh) 高强度抗压纸盒
CN202642455U (zh) 多件运输包装纸箱
CN208086423U (zh) 一种工业用纸箱
JPH0640474A (ja) 物流梱包容器
CN210681464U (zh) 一种全缓冲可蜂巢式运输的西瓜包装盒
CN218807845U (zh) 一种自带填充的空气能包装件
CN206520836U (zh) 瓶装式药用新型折叠多层瓦楞纸箱
CN210913620U (zh) 一种高强度多功能瓦楞纸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