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37100U -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7100U
CN206537100U CN201720075774.XU CN201720075774U CN206537100U CN 206537100 U CN206537100 U CN 206537100U CN 201720075774 U CN201720075774 U CN 201720075774U CN 206537100 U CN206537100 U CN 206537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car
gear
vibrational system
driv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757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保龙
张飞
王洪元
高比良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Toyo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Toyo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Toyo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757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7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7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7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包括安装在轿车内部的减振器、螺旋弹簧、钢板弹簧,还包括发振机构,用于主动激励振动,使车身产生摇动,所述发振机构的上端面与减振器的下端相搭接,所述发振机构与轿车的行驶系统相连接,一对所述发振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轿车的前振动系统或后振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振动系统利用发振和减振机构实现了使“轿子”轿车车身摇动的功能,得到了振动可控、舒适性高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系统的改进,特别是一种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汽车通用的减振系统均为减轻路面冲击对车身的影响而设定的,是较被动的系统。无法根据需求对车身产生振动激励及控制振动状态。为了满足轿子轿车振动需求,设计一种能够主动激励车身振动的系统是亟待的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包括安装在轿车内部的减振器、螺旋弹簧、钢板弹簧,还包括发振机构,用于主动激励振动,使车身产生摇动,所述发振机构的上端面与减振器的下端相搭接,所述发振机构与轿车的行驶系统相连接,一对所述发振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轿车的前振动系统或后振动系统。
所述发振机构包括壳体、驱动电机、一级驱动齿轮、一级减速齿轮轴、一级从动齿轮、二级驱动齿轮、二级减速齿轮轴、二级从动齿轮、三级驱动齿轮、三级从动齿轮、凸轮轴、凸轮和悬架导杆;
所述驱动电机插装在所述壳体的侧表面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一级驱动齿轮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端上;
所述一级减速齿轮轴插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侧表面上,所述一级减速齿轮轴上套装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和二级驱动齿轮,所述一级驱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二级减速齿轮轴插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侧表面上,所述二级减速齿轮轴上套装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和三级驱动齿轮,所述二级驱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凸轮轴插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侧表面上,所述凸轮轴上套装所述三级从动齿轮和凸轮,所述三级驱动齿轮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悬架导杆的上端与所述减振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悬架导杆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凸轮的侧表面相搭接。
所述减振器上套装所述螺旋弹簧,所述减振器的上端设有所述钢板弹簧。
所述壳体与所述悬架导杆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圈。
所述一级从动齿轮的半径为一级驱动齿轮半径的3-6倍。
所述二级从动齿轮的半径为二级驱动齿轮半径的3-6倍。
所述三级从动齿轮的半径为三级驱动齿轮半径的3-6倍。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利用发振和减振机构实现了使“轿子”轿车车身摇动的功能,得到了振动可控、舒适性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轿车上的发振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一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振器; 2-螺旋弹簧;
3-钢板弹簧; 4-发振机构;
401-壳体; 402-驱动电机;
403-一级驱动齿轮; 404-一级减速齿轮轴;
405-一级从动齿轮; 406-二级驱动齿轮;
407-二级减速齿轮轴; 408-二级从动齿轮;
409-三级驱动齿轮; 410-三级从动齿轮;
411-凸轮轴; 412-凸轮;
413-悬架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包括安装在轿车内部的减振器1、螺旋弹簧2、钢板弹簧3,还包括发振机构4,用于主动激励振动,使车身产生摇动,发振机构4的上端面与减振器1的下端相搭接,发振机构4与轿车的行驶系统相连接,一对发振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轿车的前振动系统或后振动系统;发振机构4包括壳体401、驱动电机402、一级驱动齿轮403、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一级从动齿轮405、二级驱动齿轮406、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二级从动齿轮408、三级驱动齿轮409、三级从动齿轮410、凸轮轴411、凸轮412和悬架导杆413;驱动电机402插装在壳体401的侧表面上,且驱动电机402的旋转端伸入壳体401内,一级驱动齿轮403套装在驱动电机402的旋转端上;一级减速齿轮轴404插装在壳体401内的侧表面上,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上套装一级从动齿轮405和二级驱动齿轮406,一级驱动齿轮403与一级从动齿轮405相啮合;二级减速齿轮轴407插装在壳体401内的侧表面上,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上套装二级从动齿轮408和三级驱动齿轮,二级驱动齿轮406与二级从动齿轮408相啮合;凸轮轴411插装在壳体401内的侧表面上,凸轮轴411上套装三级从动齿轮410和凸轮412,三级驱动齿轮409与三级从动齿轮410相啮合;悬架 导杆413的上端与减振器1的下端固定连接,悬架导杆413伸入壳体401内,并与凸轮412的侧表面相搭接;减振器1上套装螺旋弹簧2,减振器1的上端设有钢板弹簧3;壳体401与悬架导杆413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圈(图中未标出);一级从动齿轮405的半径为一级驱动齿轮403半径的3-6倍;二级从动齿轮408的半径为二级驱动齿轮406半径的3-6倍;三级从动齿轮410的半径为三级驱动齿轮409半径的3-6倍。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为,发振机构4的上端面与减振器1的下端相搭接,发振机构4与轿车的行驶系统相连接,一对发振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轿车的前振动系统或后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利用发振和减振机构实现了使“轿子”轿车车身摇动的功能,得到了振动可控、舒适性高的技术效果。
在本技术方案中,发振机构4包括壳体401、驱动电机402、一级驱动齿轮403、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一级从动齿轮405、二级驱动齿轮406、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二级从动齿轮408、三级驱动齿轮409、三级从动齿轮410、凸轮轴411、凸轮412和悬架导杆413,在车速为0-20km/h的速度区间范围内,发振机构4激励车身产生振动,驱动电机402启动,带动套装在驱动电机402的一级驱动齿轮403旋转,由于一级驱动齿轮403与一级从动齿轮405相啮合,从而一级从动齿轮405也开始旋转,由于一级从动齿轮405套装在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上并与一级减速齿轮轴404固定连接,所以一级从动齿轮405旋转的同时带动一级减速齿轮轴404旋转,从而带动套装在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上的二级驱动齿轮406旋转,由于二级驱动齿轮406与二级从动齿轮408相啮合,二级驱动齿轮406旋转的同时带动二级从动齿轮408也开始转动,由于二级从动齿轮408套装在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上并与二级减速齿轮轴407固定连接,所以二级减速齿轮轴407旋转,由于三级驱动齿轮409套装在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上并与二级减速齿轮轴407固定连接,所以三级驱动齿轮409旋转,由于三级驱动齿轮409与三级从动齿轮410相啮合,三级驱动齿轮409旋转的同时带动三级从动齿轮410旋转,由于三级从动齿轮410套装在凸轮轴411上,并与凸轮轴411固定连接,所以凸轮轴411开始旋转,带动套装在凸轮轴411上的凸轮412旋转,由于凸轮412的侧表面与悬架导杆413的下端固定相搭接,凸轮412在旋转的过程中,在旋转的前180°内推动悬架导杆413向上运动,在旋转的后180°内,推动悬架导杆413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运动,在凸轮412旋转的360°过程中,悬架导杆413完成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减振器1上套装螺旋弹簧2,减振器1的上端设有钢板弹簧3,在发振单元不启动的状态下,利用减振器1和套装在减振器1上的螺旋弹簧2减轻车身的振动,使车身保持平稳,在发振单元启动的状态下,由于减振器1的下端与悬架导杆413的 上端固定连接,辅助发振机构4,实现对车身的上下振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包括安装在轿车内部的减振器(1)、螺旋弹簧(2)、钢板弹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振机构(4),用于主动激励振动,使车身产生摇动,所述发振机构(4)的上端面与减振器(1)的下端相搭接,所述发振机构(4)与轿车的行驶系统相连接,一对所述发振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轿车的前振动系统或后振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振机构(4)包括壳体(401)、驱动电机(402)、一级驱动齿轮(403)、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一级从动齿轮(405)、二级驱动齿轮(406)、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二级从动齿轮(408)、三级驱动齿轮(409)、三级从动齿轮(410)、凸轮轴(411)、凸轮(412)和悬架导杆(413);
所述驱动电机(402)插装在所述壳体(401)的侧表面上,且所述驱动电机(402)的旋转端伸入所述壳体(401)内,所述一级驱动齿轮(403)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402)的旋转端上;
所述一级减速齿轮轴(404)插装在所述壳体(401)内的侧表面上,所述一级减速齿轮轴(404)上套装所述一级从动齿轮(405)和二级驱动齿轮(406),所述一级驱动齿轮(403)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405)相啮合;
所述二级减速齿轮轴(407)插装在所述壳体(401)内的侧表面上,所述二级减速齿轮轴(407)上套装所述二级从动齿轮(408)和三级驱动齿轮,所述二级驱动齿轮(406)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408)相啮合;
所述凸轮轴(411)插装在所述壳体(401)内的侧表面上,所述凸轮轴(411)上套装所述三级从动齿轮(410)和凸轮(412),所述三级驱动齿轮(409)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410)相啮合;
所述悬架导杆(413)的上端与所述减振器(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悬架导杆(413)伸入所述壳体(401)内,并与所述凸轮(412)的侧表面相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上套装所述螺旋弹簧(2),所述减振器(1)的上端设有所述钢板弹簧(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1)与所述悬架导杆(413)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405)的半径为一级驱动齿轮(403)半径的3-6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408)的半径为二级驱动齿轮(406)半径的3-6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410) 的半径为三级驱动齿轮(409)半径的3-6倍。
CN201720075774.XU 2017-01-19 2017-01-19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Active CN206537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5774.XU CN206537100U (zh) 2017-01-19 2017-01-19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5774.XU CN206537100U (zh) 2017-01-19 2017-01-19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7100U true CN206537100U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3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75774.XU Active CN206537100U (zh) 2017-01-19 2017-01-19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7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111B (zh) 旋转减振器
CN105114503B (zh)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DE102010008009A1 (de) Regenerative Dämpfungs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CN103582578A (zh) 具有旋转减振器的轮悬架结构
CN102092303A (zh) 利用车辆悬挂车轮与车体之间相对运动产生功率发电的装置
CN207790831U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与转向电动车轮毂电机驱动独立集成化结构
CN103195677B (zh) 一种将频率共振应用于电动汽车动能发电的方法和结构
CN107202088A (zh) 一种新型能量回收式汽车减震器
CN104210324B (zh) 一种自动调节汽车悬架系统阻尼比的装置
CN203211125U (zh) 紧凑型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
CN101774341A (zh) 一种具有运动转换螺旋飞轮的车辆悬架
CN206537100U (zh) 用于轿车上的振动系统
CN107458221A (zh) 一种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
CN105771260A (zh) 一种遥控模型车
CN106799931B (zh) 一种椭圆形驱动轮
CN101177123B (zh) 具有避震功能的车用储能式发电系统
CN217944829U (zh) 可发电式主动减震器
CN102642454B (zh) 一种降低震动动能损失为电动汽车发电提供动能的方法
CN106585302A (zh) 一种具有传动功能的独立后悬架
CN107444007B (zh) 一种具有内置悬架的电动车轮以及车辆
CN206537365U (zh) 一种轿子轿车
CN202071708U (zh) 车辆及可利用车辆悬挂系统的运行能量的装置
CN206086265U (zh) 一种谐波齿轮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
CN101890908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桥
CN207955240U (zh)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8

Address after: 300457 No.81, 9th Street,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FAW TOYOTA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7, Xinye 2nd Street, West District,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300462

Patentee before: FAW TOYOT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00457 No.81, 9th Street,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after: FAW Toyot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00457 No.81, 9th Street,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FAW TOYOT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