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33965U -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3965U
CN206533965U CN201720218783.XU CN201720218783U CN206533965U CN 206533965 U CN206533965 U CN 206533965U CN 201720218783 U CN201720218783 U CN 201720218783U CN 206533965 U CN206533965 U CN 206533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ust piece
nest
making device
housing
fish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187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诗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187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3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3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39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打窝器,包括壳体与贯穿所述壳体的鱼线:所述壳体具有一可弹性变形的闭合仓,所述闭合仓之周壁设有进水孔,所述闭合仓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鱼线用于驱动所述闭合仓发生变形与滑动,所述鱼线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钓竿与鱼钩;一种打窝钓鱼装置,包括所述打窝器与所述鱼钩,所述鱼钩设于所述鱼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极高的垂钓效率的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Description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钓鱼是一种捕捉鱼类的方法,曾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生产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逐渐成为一种娱乐休闲活动,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与喜爱。
钓鱼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包括钓竿、钓钩、鱼饵等。但传统的钓鱼方式更依赖于钓手的个人经验与水平,并不重视钓具的设计,钓具发挥的作用很小。因而不同钓手的渔获差异很大,尤其是业余钓手常常出现空竿的情况,减少了钓鱼活动的乐趣。
为了提高垂钓效率,多有向垂钓点投放脱离鱼钩之诱饵的做法,俗称“打窝”。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吸引鱼类,但由于诱饵与鱼钩缺乏相互作用,鱼类咬钩的几率并不高,且容易发生脱钩现象,对于垂钓成功率的提高效果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有效提高垂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打窝器,包括壳体与贯穿所述壳体的鱼线:
所述壳体具有一可弹性变形的闭合仓,所述闭合仓之周壁设有进水孔,所述闭合仓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鱼线用于驱动所述闭合仓发生变形与滑动,所述鱼线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钓竿与鱼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闭合仓包括第一止推件、第二止推件与弹性作用组件:
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包围而成所述闭合仓,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作用组件连接;
所述弹性作用组件用于发生弹性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鱼线与所述第一止推件或所述第二止推件连接,并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第二止推件或所述第一止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作用组件包括配重块与弹性元件:
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第一止推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推件的一侧,并与所述鱼线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上分别设有过线孔,所述鱼线可滑动地穿过所述过线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至少具有一处流线型端部,所述流线型端部与所述第二止推件分居所述第一止推件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圆环柱状本体与设于所述圆环柱状本体一端的所述流线型端部,所述圆环柱状本体远离所述流线型端部的一端开口设有限位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止推件或所述第二止推件或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进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窝器上设有至少一个夜光珠。
一种打窝钓鱼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打窝器与鱼钩,所述鱼钩设于所述鱼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具有壳体与贯穿所述壳体的鱼线的打窝器,壳体具有一可弹性变形的闭合仓,闭合仓周壁设有进水孔并可滑动地保持于壳体内,鱼线用于驱动闭合仓发生变形与滑动,进而在鱼线上连接鱼钩,闭合仓内的饵料可充分发挥引诱作用,并通过鱼线对鱼钩施加弹性力而防止鱼类脱钩,提供了一种具有极高的垂钓效率的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打窝器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打窝钓鱼装置的结构透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打窝钓鱼装置,0100-打窝器,0110-壳体,0111-流线型端部,0112-圆环柱状本体,0113-限位部,0120-闭合仓,0121-第一止推件,0122-第二止推件,0123-弹性作用组件,0123a-配重块,0123b-弹性元件,0124-进水孔,0130-鱼线,0140-夜光珠,0200-鱼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打窝器0100包括壳体0110与贯穿壳体0110的鱼线0130,其中:
壳体0110具有一可弹性变形的闭合仓0120,闭合仓0120之周壁设有进水孔0124,闭合仓0120可滑动地保持于壳体0110内;
鱼线0130用于驱动闭合仓0120发生变形与滑动,鱼线0130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钓竿与鱼钩0200。
具体地,饵料预先置入闭合仓0120内,避免在打窝器0100下水过程中发生洒落浪费。
当打窝器0100进入水中时,环境水自闭合仓0120的进水孔0124进入闭合仓0120。饵料遇水膨胀而逐渐软化,并从进水孔0124溢出于打窝器0100外,并随水体流动而散播,吸引周围鱼类前来觅食,提高鱼类咬钩的几率。
当鱼类咬钩时,鱼类试图逃脱而对鱼钩0200施加作用力,鱼钩0200沿鱼线0130而将作用力传递于闭合仓0120。由于闭合仓0120可弹性变形,反向作用下,闭合仓0120通过鱼线0130向鱼钩0200施加拉力,使鱼钩0200具有沿接近闭合仓0120的方向运动的趋势,进一步锁紧鱼类,防止鱼类逃脱。
显见地,在此结构下,垂钓者钓鱼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垂钓乐趣得以彰显,使钓鱼运动更具吸引力。
优选地,闭合仓0120包括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
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可滑动地保持于壳体0110内,并与壳体0110包围而成闭合仓0120,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之间通过弹性作用组件0123连接;
弹性作用组件0123用于发生弹性力。
具体地,弹性作用组件0123可通过弹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力,使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的间距发生变化,闭合仓0120得以实现其弹性变形。
优选地,鱼线0130与第一止推件0121或第二止推件0122连接,并可滑动地保持于第二止推件0122或第一止推件012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鱼线0130一端与第一止推件0121连接,并沿该方向而向外延伸至与钓竿连接;鱼线0130另一端穿过或绕过第二止推件0122,鱼线0130与第二止推件0122之间保持自由。
在此结构下,鱼线0130可对第一止推件0121施加作用力,使第一止推件0121随鱼线0130发生位置变动。相应地,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之间的距离随之发生变化。
在此过程中,弹性作用组件0123在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的拉压下发生弹性变形,并向第一止推件0121施加反向作用力,同时通过鱼线0130而向外传递该反向作用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鱼线0130一端与第二止推件0122连接,另一端滑动地保持于第一止推件0121上。
优选地,弹性作用组件0123包括配重块0123a与弹性元件0123b:
配重块0123a位于第一止推件0121远离第二止推件0122的一侧,并与鱼线0130固定连接;
弹性元件0123b位于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之间。
进一步优选,配重块0123a与第一止推件0121保持接触。
具体地,配重块0123a与第一止推件0121保持力的作用。由此,通过配重块0123a与第一止推件0121的配合,鱼线0130与第一止推件0121之间的力传递得以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作用组件0123亦可仅包括弹性元件0123b,鱼线0130直接连接于第一止推件0121上。
其中更佳地,配重块0123a可以是铅坠。铅坠属于垂钓活动中常见的辅具,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也易于更换维护。
其中更佳地,弹性元件0123b可以是弹簧。弹簧属于标准化产品,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犹佳地,弹性元件0123b为压缩弹簧,其与第一止推件0121、第二止推件0122之间的作用更佳。
进一步优选,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上分别设有过线孔,鱼线0130可滑动地穿过过线孔。
具体地,鱼线0130与第一止推件0121、第二止推件0122均不直接连接。鱼线0130一端穿过第一止推件0121的过线孔,并与配重块0123a固定连接;鱼线0130另一端穿过第二止推件0122的过线孔,并向外延伸而与鱼钩0200连接。
进一步,壳体0110上亦设有过线孔,以供鱼线0130穿出于壳体0110而连接于钓竿或鱼钩0200上。
更进一步,第一止推件0121、第二止推件0122与壳体0110上的过线孔具有共轴关系,鱼线0130的走向更为合理,不致发生弯曲缠绕。
优选地,壳体0110至少具有一处流线型端部0111,流线型端部0111与第二止推件0122分居第一止推件0121两侧。
具体地,流线型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流体在流线型端部0111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没有或很少有湍流,保证打窝器0100受到较小的阻力,易于划过较远的距离并潜入水深较大的区域。
进一步优选,壳体0110包括圆环柱状本体0112与设于圆环柱状本体0112一端的流线型端部0111,圆环柱状本体0112远离流线型端部0111的一端开口设有限位部0113。
具体地,限位部0113用于防止第二止推件0122自壳体0110脱落。由此,第一止推件0121、弹性作用组件0123等亦免于脱落,保证打窝器0100的使用安全。
更进一步,限位部0113为可拆卸结构。
具体地,限位部0113可自壳体0110的开口卸下,使第二止推件0122得以脱出壳体0110,以便垂钓者对闭合仓0120进行饵料填充,亦利于对打窝器0100的元件进行维护或更换。
优选地,壳体0110的过线孔设于流线型端部0111上。鱼线0130依次穿过壳体0110、第一止推件0121与第二止推件0122的过线孔,而连接钓竿与鱼钩0200。
优选地,第一止推件0121或第二止推件0122或壳体0110上设有进水孔0124。
具体地,上述三者至少有一者上设有进水孔0124,保证水流得以进入闭合仓0120。
优选地,打窝器0100上设有至少一个夜光珠0140。
具体地,夜光珠0140是指可于黑暗环境中自行发光的物体。水下环境亮度较低,夜光珠0140发出荧光可极大地引起鱼类的注意,吸引鱼类前来觅食咬钩,提高垂钓效率。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打窝器0100两端均设有夜光珠0140。夜光珠0140系于自打窝器0100两端穿出的鱼线0130上,可随鱼线0130而移动。
请参阅图2,打窝钓鱼装置1000包括以上所述的打窝器0100与鱼钩0200,鱼钩0200设于鱼线0130上。
具体地,鱼钩0200设于圆环柱状本体0112远离流线型端部0111的一端开口处,并连接于鱼线0130上。
优选地,鱼钩0200可为多个,以进一步提高垂钓效率。其中,当鱼钩0200为两个时,两个鱼钩0200之间以八字环连接。
优选地,打窝钓鱼装置1000还包括端盖。
具体地,端盖用于封闭圆环柱状本体0112远离流线型端部0111的一端开口。在非工作状态下,鱼钩0200可安全地存放于打窝器0100内,便于打窝钓鱼装置1000的携带运输。而需要使用时,仅需将端盖取下,即可使鱼钩0200自壳体0110内露出。
应用时,打窝器0100的封闭仓内填充饵料。打窝钓鱼装置1000随之投入水中,饵料在水下受湿而膨胀,对周围鱼类产生引诱作用。
鱼类觅食而容易咬钩,咬钩后,鱼类受到封闭仓的弹性作用力而被钩紧,进一步提高打窝钓鱼装置1000的垂钓效率。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打窝器,包括壳体与贯穿所述壳体的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可弹性变形的闭合仓,所述闭合仓之周壁设有进水孔,所述闭合仓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鱼线用于驱动所述闭合仓发生变形与滑动,所述鱼线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钓竿与鱼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仓包括第一止推件、第二止推件与弹性作用组件:
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包围而成所述闭合仓,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作用组件连接;
所述弹性作用组件用于发生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与所述第一止推件或所述第二止推件连接,并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第二止推件或所述第一止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作用组件包括配重块与弹性元件:
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第一止推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推件的一侧,并与所述鱼线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推件与所述第二止推件上分别设有过线孔,所述鱼线可滑动地穿过所述过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具有一处流线型端部,所述流线型端部与所述第二止推件分居所述第一止推件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圆环柱状本体与设于所述圆环柱状本体一端的所述流线型端部,所述圆环柱状本体远离所述流线型端部的一端开口设有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推件或所述第二止推件或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进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窝器上设有至少一个夜光珠。
10.一种打窝钓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打窝器与鱼钩,所述鱼钩设于所述鱼线上。
CN201720218783.XU 2017-03-07 2017-03-07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33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8783.XU CN206533965U (zh) 2017-03-07 2017-03-07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8783.XU CN206533965U (zh) 2017-03-07 2017-03-07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3965U true CN206533965U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41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187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33965U (zh) 2017-03-07 2017-03-07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39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0188A (zh) * 2018-11-23 2019-03-08 周继洲 一种自动浮钓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0188A (zh) * 2018-11-23 2019-03-08 周继洲 一种自动浮钓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0081A (zh) 一种反力垂钓组合
CN206061901U (zh) 自动弹射鱼钩
CN206533965U (zh) 打窝器与打窝钓鱼装置
CN101836622B (zh) 伸缩式鱿钓钩设计方法
CN108496908A (zh) 一种钓浮自动钓鱼器
CN204168913U (zh) 一种带系鱼钩收纳装置
CN205005756U (zh) 自动内爆鱼钩
KR200467070Y1 (ko) 낚시바늘이 없는 두족류 주낙용 어구
CN105900950B (zh) 一种自动拽线报警抛竿
CN202190653U (zh) 一款抓虾笼
CN210382328U (zh) 自动钓鱼器磁性触发装置
CN205667274U (zh) 一种自动拽线报警抛竿
CN203435567U (zh) 拉力缓冲调节鱼竿
CN202857611U (zh) 水底摘钩断线器
CN104904684A (zh) 自动内爆鱼钩
CN205922565U (zh) 一种无饵自动提示爆炸钩
CN201219439Y (zh) 垂钓用水底诱饵盘
CN203105379U (zh) 水库专用捕鱼网箱
CN201617094U (zh) 章鱼暂养瓶
CN204811581U (zh) 水底自动钓鱼器
CN106070104B (zh) 一种无饵自动提示爆炸钩
CN202664050U (zh) 一种囊式钓鱼诱鱼器
CN205196765U (zh) 一种新型仿生鱼饵
CN208462761U (zh) 一种钓鱼用多功能远投浮漂
CN220654499U (zh) 趣味捕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