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4446U - 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 Google Patents
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14446U CN206514446U CN201621427321.0U CN201621427321U CN206514446U CN 206514446 U CN206514446 U CN 206514446U CN 201621427321 U CN201621427321 U CN 201621427321U CN 206514446 U CN206514446 U CN 2065144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oling
- heat exchanger
- cold
- type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包括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和换热装置,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出口分别与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却水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将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的冷量充分利用,将换热装置的进冷水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进冷水进行并联,优化匹配的原则,实现了冷量最大化的释放,避免冷量浪费,本实用新型使用户的空调性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次侧冷水系统可以实现闭式运行,避免了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水质不高造成的用户盘管堵塞的安全隐患,并实现“高温对高温,低温对低温”的换热形式,末端换热装置的结构尺寸减小,制冷量大,节能性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性能随着进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而发生变化,在干热地区,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温度一般比较低,但直接作为冷水供给用户使用时,温度又偏高,而作为冷却水按5℃温差释放冷量后,冷却水的回水温度依然比较低,如果这部分冷却水直接回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继续循环降温,则冷却水的冷量释放不充分,难免造成冷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却水的回水冷量释放不充分易造成冷量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和换热装置,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出口分别与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却水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相连通,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进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换热装置的出水口与第四管线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线的另一端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或第二管线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还包括第一用户,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内设置有有一次水通道和二次水通道,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出口与一次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一次水通道的出水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或第二管线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二次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一用户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第一用户的出水口与二次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
上述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还包括第二用户,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水出口与第二用户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第二用户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水进口相连通。
上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与第二管线相连通。
上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之间的第二管线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六管线,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与第六管线相连通。
上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两台表面式换热器,每台表面式换热器内均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每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均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第二管线与其中一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相连通,第三管线与另一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相连通。
上述换热装置为用户或板式换热器或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将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的冷量充分利用,将换热装置的进冷水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进冷水进行并联,优化匹配的原则,实现了冷量最大化的释放,避免冷量浪费,本实用新型使用户的空调性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次侧冷水系统可以实现闭式运行,避免了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水质不高造成的用户盘管堵塞的安全隐患,并实现“高温对高温,低温对低温”的换热形式,末端换热装置的结构尺寸减小,制冷量大,节能性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实施例4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实施例4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2为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3为换热装置,4为第一管线,5为第二管线,6为第三管线,7为第四管线,8为节流阀,9为第一用户,10为板式换热器,11为第二用户,12为表面式换热器,13为第六管线,14为蒸发器,15为冷凝器,16为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该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和换热装置3,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冷水出口分别与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和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却水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4和第二管线5相连通,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却水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冷水进口通过第三管线6相连通,换热装置3的出水口与第四管线7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线的另一端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进水口或第二管线5相连通。
根据实际需要,换热装置可以为用户或板式换热器或其他类型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需要,可以在各管线上设置合理的阀门,用于调节管线水量平衡和阻力平衡。
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装置,其包含有水通道和风通道,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为现有常规技术中的水冷式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通常包括蒸发器14、冷凝器15、压缩机16和节流阀8,蒸发器14内设置有冷媒通道和冷水通道,冷凝器15内设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却水通道,蒸发器14的冷媒通道出口与冷凝器15的冷媒通道进口通过压缩机16相连通,蒸发器14的冷媒通道进口与冷凝器15的冷媒通道出口通过节流阀8相连通。
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制取的冷水一部分用于为换热装置3提供冷量,另一部分为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凝器15提供冷量,由图1所示,由换热装置3出来的高温冷水与由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出来的冷水汇合后一起进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或者,由图2所示,由换热装置3出来的高温冷水与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高温冷水与其合并后再继续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为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凝器15提供冷量,本实施例能够在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提供较足够的冷量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制取的冷水的冷量能够被充分利用,避免冷量的浪费。
换热装置3可以为高温末端,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在获取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提供的冷量后,可以继续为低温末端提供冷量。
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是直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或间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当为间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时,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可以为表冷器、间接蒸发冷却器、管式、板式或者板翅式换热器,通过采用不同的水循环流程,使得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温度更低,其中直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温度极限值是进风湿球温度,间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温度极限值是进风露点温度。
实施例2,作为实施1的优化,如图2、图3所示,该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还包括第一用户9,换热装置3为板式换热器10,板式换热器10内设置有有一次水通道和二次水通道,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冷水出口与一次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4相连通,一次水通道的出水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进水口或第二管线5通过第四管线7相连通,二次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一用户9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第一用户9的出水口与二次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10的二次水通道和第一用户9形成了二次侧,增加板式换热器10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高温冷水还是为高温末端提供冷量,但二次侧水循环分别实现闭式运行,避免了盘管堵塞造成的安全隐患,第一用户9和高温末端可以是新风机组表冷器和风机盘管末端或地板辐射末端。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图5、图6所示,该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还包括第二用户11,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水出口与第二用户11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第二用户11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水进口相连通。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图5、图6所示,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为冷却塔或间接蒸发冷水机组或冷却塔和间接蒸发冷水机组的组合。
实施例5,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优化,如图7、10所示,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12,表面式换热器12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水通道与第二管线5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水先进入表面式换热器12中,冷却进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的空气,通过表面式换热器12中的水再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凝器15中,带走冷凝器15的热量,最后回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与进入的经过表面式换热器12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制备冷水。
实施例6,如附图8所示,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12,表面式换热器12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之间的第二管线5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六管线13,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水通道与第六管线13相连通。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即将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水分成两股,一股先进入表面式换热器12中,冷却进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的空气,通过表面式换热器12中的水再回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另一股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凝器15中,带走冷凝器15的热量,最后回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与进入的经过表面式换热器12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制备冷水。
实施例7,如附图9所示,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进风口处设置有两台表面式换热器12,每台表面式换热器12内均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每台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风通道出口均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第二管线5与其中一台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水通道相连通,第三管线6与另一台表面式换热器12的冷水通道相连通。由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出来的高温冷水分成两股,其中一股先进入其中一台表面式换热器12中,冷却进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的空气,通过该台表面式换热器12中的水再进入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冷却水通道内,带走冷凝器15的热量,最后回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与进入的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制备冷水;由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出来的另外一股高温冷水先进入换热装置3中,带走换热装置3的热量走后再进入另一台表面式换热器12中,冷却进入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的空气,通过该台表面式换热器12中的水再回到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中,与经过表面式换热器12的空气进行换热,制取冷水。
本实用新型中,结合干空气能蒸发制冷技术和机械制冷技术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干空气能制取冷水,并且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制取的冷水的冷量能够充分的释放;将换热装置3的进冷水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进冷水进行并联,优化匹配的原则,实现了冷量最大化的释放;传统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制取的低温冷水,输送到第二用户11如室内末端,带走室内的热量,使用板式换热器10使二次侧第一用户9如空调用户用冷水实现闭式运行,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高温出水用于系统高温末端,传统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蒸发器14的低温出水用于系统低温末端,冷量合理利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的冷水的冷量充分利用,避免冷量浪费,蒸发制冷技术与机械制冷技术相结合为空调用户供冷,用户的空调性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二次侧冷水系统可以实现闭式运行,避免了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水质不高造成的用户盘管堵塞的安全隐患,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1为用户提供高温冷水,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2的蒸发器14为末端提供低温冷水,实现“高温对高温,低温对低温”的换热形式,末端换热装置的结构尺寸减小,制冷量大,节能性显著。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和换热装置,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出口分别与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却水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相连通,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进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换热装置的出水口与第四管线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线的另一端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或第二管线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用户,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内设置有一次水通道和二次水通道,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出口与一次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一次水通道的出水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或第二管线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二次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一用户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第一用户的出水口与二次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用户,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水出口与第二用户的进水口之间相连通,第二用户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的冷水进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与第二管线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与第二管线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之间的第二管线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六管线,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与第六管线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的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出水口与机械制冷供冷水机组之间的第二管线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六管线,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与第六管线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两台表面式换热器,每台表面式换热器内均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每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均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第二管线与其中一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相连通,第三管线与另一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两台表面式换热器,每台表面式换热器内均设置有冷风通道和冷水通道,每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风通道出口均与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的风通道进口相连通,第二管线与其中一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相连通,第三管线与另一台表面式换热器的冷水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7或9所述的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为用户或板式换热器或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27321.0U CN206514446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27321.0U CN206514446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14446U true CN206514446U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986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27321.0U Active CN206514446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1444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9357A (zh) * | 2018-08-01 | 2018-10-26 | 北京源数科技有限公司 | 水制冷系统 |
CN109764434A (zh) * | 2018-08-30 | 2019-05-17 |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半压入式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组及其空调装置 |
CN114489175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系统 |
-
2016
- 2016-12-23 CN CN201621427321.0U patent/CN2065144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9357A (zh) * | 2018-08-01 | 2018-10-26 | 北京源数科技有限公司 | 水制冷系统 |
CN109764434A (zh) * | 2018-08-30 | 2019-05-17 |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半压入式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组及其空调装置 |
CN114489175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13668B (zh) |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68389B (zh) |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半导体深度除湿机 | |
CN107575971B (zh) | 一种蒸发式冷水机组和控制方法 | |
CN205619611U (zh) | 一种采用蒸发式冷凝的风冷模块热泵机组 | |
CN102278795B (zh) | 采用双套冷却盘管的中央空调供风系统 | |
CN206238522U (zh) | 用于空调服的制冷系统 | |
CN106263134A (zh) | 用于空调服的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3411355B (zh) | 蒸发冷凝分离式集冷集热冷冻站 | |
CN109764434A (zh) | 半压入式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组及其空调装置 | |
CN109114718A (zh) | 机房用复合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514446U (zh) | 并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 |
CN205585355U (zh) | 基于微型制冷的穿戴式空调服 | |
CN104061641B (zh) |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 |
CN105455242A (zh) | 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的穿戴式空调服 | |
CN206572659U (zh) | 串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 |
CN104061638B (zh) | 免过滤全年运行空调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 |
CN206291391U (zh) | 基于双温冷水机组的空调装置 | |
CN104296286B (zh) | 一种带蓄冰蓄热功能的热源塔制冷供热节能设备 | |
CN208886980U (zh) | 复合闭式空调装置 | |
CN206959663U (zh) | 一种液态气体汽化冷量回收系统 | |
CN202452606U (zh) | 一种分体空调器 | |
CN105757852A (zh) | 大温差运行空调冷却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225850B (zh) |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 |
CN207599921U (zh) | 低温供水大温差冷源及空调系统 | |
CN205425258U (zh) | 大温差运行空调冷却水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