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4407U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14407U CN206514407U CN201720126657.1U CN201720126657U CN206514407U CN 206514407 U CN206514407 U CN 206514407U CN 201720126657 U CN201720126657 U CN 201720126657U CN 206514407 U CN206514407 U CN 2065144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indoor set
- housing
- seal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可升降设置在壳体上的出风口,具体的,当出风口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出风口的出风侧与壳体之间密封。通过将出风口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保证出风口的出风侧与壳体之间密封,可保证风流路仅经过出风口的出风格栅排出,而不会从出风口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排出,实现了对风流路的调节。此外,由于出风口的出风侧与壳体之间密封,可保证风始终从出风格栅排出,容易实现吹着人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背景技术
对于出风口是可升降的空调器而言,由于出风口需要上下运动,因此,出风口的出风侧(具有出风格栅的一侧)与外壳之间设置有运动间隙,而运动间隙的存在使空调器的前端会存在一定的缝隙,导致出风口的风流路较难控制。
特别是有些用户希望吹冷风时吹不到人,而吹热风时可以对着人吹。
因此,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对出风口的风流路进行调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对出风口的风流路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室内机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可升降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其中,当所述出风口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出风口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出风口运动的最高位置。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出风口运动的最高位置以下预设距离。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组件密封。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和所述壳体任一者上的挡板和固定在另一者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挡板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贴合密封。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的底端。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挡板为密封套设在所述出风口底端外侧的弧面板。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包括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自所述倾斜面的顶端至所述倾斜面的底端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倾斜。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挡板上与所述倾斜面相对的外侧面与所述倾斜面平行,且所述密封件能够与所述外侧面重叠贴合密封。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垫。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密封件通过密封件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密封件通过压板固定在所述密封件支架上。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贴合密封。
优选的,上述的室内机中,当所述出风口升至最高位置时所述出风口的周向与所述壳体之间均密封。
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其中,所述室内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可升降设置在壳体上的出风口,具体的,当出风口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出风口的出风侧与壳体之间密封。通过将出风口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保证出风口的出风侧与壳体之间密封,可保证风流路仅经过出风口的出风格栅排出,而不会从出风口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排出,实现了对风流路的调节。
此外,由于出风口的出风侧与壳体之间密封,可保证风始终从出风格栅排出,容易实现吹着人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关闭状态整机正面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关闭状态整机侧面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打开状态整机侧面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打开状态整机侧面局部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出风口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出风口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密封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密封件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出风口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吹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不吹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对出风口的风流路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室内机的空调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6和可升降设置在壳体6上的出风口1,具体的,当出风口1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壳体6之间密封。通过将出风口1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保证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壳体6之间密封,可保证风流路仅经过出风口`的出风格栅排出,而不会从出风口1与壳体6之间的缝隙排出,实现了对风流路的调节。
此外,由于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壳体6之间密封,可保证风始终从出风格栅排出,容易实现吹着人的需求。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出风口1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壳体6之间具有间隙。当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壳体6之间具有间隙时,风会有一部分通过该间隙竖直向上吹出,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出风格栅水平吹出,竖直吹出的风和水平吹出的风会汇集,而汇集后两者的方向均发生改变,而变成斜向上吹出,实现了风不吹人的需求。
本申请中的第一预设位置为出风口1运动的最高位置,而第二预设位置为最高位置以下预设距离。在实际中,也可将第二预设位置设置为出风口1运动的最高位置,而将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最高位置以下预设距离。对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壳体6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组件进行密封。本申请可以在现有的出风口1与壳体6的结构上以增加密封组件的方式对出风口1的出风侧和壳体6之间进行密封,以达到对风流控制的目的。在实际中也可采用将出风口1和壳体6自身结构进行改进,改进的核心在于,出风口1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壳体6与出风口1的出风侧贴合,从而实现密封。
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挡板2和密封件3,其中,挡板2和密封件3中一者固定在出风口1的出风侧上,另一者固定在壳体6上,当出风口1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密封件3和挡板2贴合密封。由于挡板2和密封件3中一者固定在出风口1上另一者固定在壳体6上,在出风口1运动时,挡板2和密封件3产生相对运动,直至当出风口1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两者贴合密封。此处仅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密封组件的结构,在实际中也可采用其他密封方式实现密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将挡板2设置在出风口1的出风侧,将密封件3设置在壳体6上,对于挡板2和密封件3的安装方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只需要保证在出风口1做升降运动时,挡板2随出风口1同步运动,以实现挡板2与密封件3的接触密封。
上述的挡板2设置在出风口1的出风侧的底端。此处仅提供了一种出风侧的具体安装位置,将出风口1安装在底端,并设定在出风口1上升至最高位置时,挡板2与密封件3接触密封。将挡板2设置在底端可提高出风口1的上升高度。若将挡板2固定在出风口1的中间部分可能会挡住出风格栅,影响出风格栅的出风量。
本申请中的挡板2为套设在出风口1底端外侧的弧面板,具体地,该弧面板能够与出风口1的底端密封贴合安装,以防止在挡板2和出风口1之间具有缝隙。对于挡板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中的挡板2的核心在于能够与出风口1密封贴合,并且在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能够与密封件3密封贴合。
为了对风流进行导向,优选的实施例中,挡板2远离壳体6的一侧包括倾斜面,并且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自倾斜面的顶端至倾斜面的底端向靠近壳体6的方向倾斜(本申请中的倾斜面的顶端为正常放置时挡板位置较高的一端,底端则为较低的一端)。通过设置倾斜面,在风吹向倾斜面时,由于倾斜面的导向作用可将吹向挡板2的风向后侧(远离壳体6的方向)吹,并最终使风从出风格栅吹出。对于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均在保护范围内。
在不考虑风从出风格栅排出前的流向时,也可将挡板2设置平板,虽然风流向不稳定,但是经过出风格栅的导向可对排出的风进行导向,达到调节风流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挡板2上与倾斜面相对的外侧面设置为与倾斜面平行,即挡板2包括一段倾斜段,挡板2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倾斜的外侧面与密封件3重叠贴合密封,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在实际中,也可仅将密封件3和挡板2两者的端部接触实现密封间隙的目的。对于倾斜面和密封件3的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定。
为了实现密封件3与挡板2的重叠贴合,本申请中的密封件3包括与挡板2的倾斜段平行密封件倾斜段。
本申请中公开的密封件3为橡胶垫。采用橡胶垫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密封效果好。
在实际中,对于密封件3的安装可将密封件3直接固定在壳体6上,例如通过胶粘或者螺钉固定在壳体6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3通过密封件支架5固定在壳体6上。对于密封件支架5的结构本申请也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要保证密封件支架5与壳体6之间没有间隙,密封件3与密封件支架5之间没有间隙,对于密封件支架5与壳体6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密封件3通过压板4固定在密封件支架5上,也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密封件支架5上,只要能够实现密封件3的安装的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中公开的结构中,在使用时,当开启正常模式时:
出风口1则升至最高点,此时出风口1上的挡板2与密封件3进行过盈配合,实现密封效果。因为挡板2周圈采用斜边设计,密封件3也设计成相应的斜边,挡板2与密封件3过盈密封时,风吹此处时,通过两个零件的斜边导向,流往后部,与后部的风汇集再从出风口吹出,风向垂直向前。
当开启无风模式时:
出风口1则下降一段距离,使挡板2与密封件3分离,留出一段空隙,当底部的风流上来时,特别是前端的风,则会通过前面的空隙向上吹,而后部向前的风在出风口1时与前端的风汇集,因为两股风的风向不一样,汇集后则两两发生改变,变成斜向上吹出,用户正常使用是看不出如何改变了风向,方形柜机是可以看到导风板的动作,所以将此模式称为无风模式。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出风口1升至最高位置时出风口1的周向与壳体6之间均密封,以进一步对风流进行调节。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其中,该室内机为如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室内机,因此,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也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6)和可升降安装在所述壳体(6)上的出风口(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风口(1)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6)之间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6)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出风口(1)运动的最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出风口(1)运动的最高位置以下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6)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组件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和所述壳体(6)任一者上的挡板(2)和固定在另一者上的密封件(3),所述密封件(3)和所述挡板(2)在所述出风口(1)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贴合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所述密封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为密封套设在所述出风口(1)底端外侧的弧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远离所述壳体(6)的一侧包括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自所述倾斜面的顶端至所述倾斜面的底端向靠近所述壳体(6)的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上与所述倾斜面相对的外侧面与所述倾斜面平行,且所述密封件(3)能够与所述外侧面重叠贴合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为橡胶垫。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通过密封件支架(5)固定在所述壳体(6)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通过压板(4)固定在所述密封件支架(5)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的出风侧与所述壳体(6)贴合密封。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风口(1)升至最高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的周向与所述壳体(6)之间均密封。
17.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为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26657.1U CN206514407U (zh) | 2017-02-10 | 2017-02-10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26657.1U CN206514407U (zh) | 2017-02-10 | 2017-02-10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14407U true CN206514407U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986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26657.1U Active CN206514407U (zh) | 2017-02-10 | 2017-02-10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144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5607A (zh) * | 2017-02-10 | 2017-05-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
2017
- 2017-02-10 CN CN201720126657.1U patent/CN2065144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5607A (zh) * | 2017-02-10 | 2017-05-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WO2018145484A1 (zh) * | 2017-02-10 | 2018-08-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6765607B (zh) * | 2017-02-10 | 2020-01-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65607A (zh)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
JP5590004B2 (ja) |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用整流架台 | |
CN205783628U (zh) | 一种出风口安装有可拆卸式流道顺风装置的空调 | |
CN104236038B (zh) |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 |
CN106403230B (zh) |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EP2933574B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06514407U (zh)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
CN104236041A (zh) |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 |
CN104074777B (zh) | 换气扇 | |
CN204994198U (zh) | 自动化电气箱 | |
CN106705225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 |
CN205980012U (zh) | 一种风机盘管及电控盒 | |
CN203231411U (zh) | 空调机室内机 | |
CN108826637A (zh) | 导风结构、风口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5859646U (zh)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 | |
CN209944513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4718050U (zh) | 一种多功能高大空间空调循环机组 | |
CN208462206U (zh) | 通风防尘装置及机柜 | |
CN206907385U (zh) | 一种led背光模组背板 | |
CN206317651U (zh) | 一种单冷模式的汽车后排空调总成 | |
CN2823879Y (zh) | 可减少送风夹带水滴的蒸发式空调 | |
CN205586700U (zh) | 通风过滤栅板 | |
CN209180121U (zh) | 一种风轮蜗壳及室内机 | |
CN209540362U (zh) | 一种用于安防的终端装置 | |
CN203896656U (zh) | 电气控制柜的节能型散热风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