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7387U - 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7387U
CN206497387U CN201621258015.9U CN201621258015U CN206497387U CN 206497387 U CN206497387 U CN 206497387U CN 201621258015 U CN201621258015 U CN 201621258015U CN 206497387 U CN206497387 U CN 206497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erforate
keeper
box
integrate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580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7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7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成盒,其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电子装置包括设有开孔的本体,集成盒包括盒体及连接端子,盒体包括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表面,第二端板设置于第一端板内表面并能相对开孔转出或转入,连接端子固定在第二端板上,第二端板转出开孔时,连接端子外露于开孔外,第二端板与开孔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收纳空间;第二端板转入开孔时,连接端子隐藏于开孔内。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装置的集成盒可翻转地设置于开孔内,当盒体相对本体打开时,盒体与本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用于放置如硬盘等较重的外接设备;当盒体相对本体盖合时,可将连接端子隐藏于开孔内,以保护连接端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商务显示器整机的前置USB接口等连接端子以及按键往往都是独立并排设置在显示器正面,这样的设置不仅导致显示器正面外观冗余感强,而且前置USB接口等连接端子只能插入一些U盘类较小的器件,像移动硬盘类较重的外接设备在与USB接口连接后,因没有支撑使得显示器整机的重心前移,并有向外倾倒的趋势。另外,USB接口属于非常用的接口,若长时间外露,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根据使用需要实现连接端子外露或隐藏且还具有收纳硬盘等较重外接设备空间的集成盒。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一种集成盒,其设置于电子装置上,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设有开孔的本体,所述集成盒包括:
盒体,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开孔内并以其与所述本体的枢接点为轴相对所述开孔打开或盖合;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端板及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的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包括外露于所述开孔的外表面及背向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的所述内表面,并分别在所述盒体打开或盖合时相对所述开孔转出或转入;
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的所述外表面;
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板上,所述第二端板转出所述开孔时,所述连接端子外露于所述开孔外,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开孔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收纳空间;所述第二端板转入所述开孔时,所述连接端子隐藏于所述开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盒体与所述本体枢接的一端形成与所述开孔连通的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盒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在所述盒体打开时转入所述开孔内的一端并在所述盒体相对所述本体打开时抵制于所述开孔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盒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孔内的架体及由所述架体一侧的边缘延伸形成的翻边,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盒体的转动路径上并与所述盒体转动方向垂直;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板在所述盒体打开时转入所述开孔的一端,并凸出于所述第二端板外;所述第二定位件可选择地抵顶于所述翻边相背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伸缩方向设置于所述架体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开设有收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沿伸缩方向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端抵压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可伸缩的凸出于所述收容孔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杆体及设置于所述杆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设置于所述杆体面向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一侧,并均向靠近所述第一定位件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为沿垂直所述本体表面可按压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按钮,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端板外,所述第一定位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板抵压于所述第二导向面上;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移动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盒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为设置于所述盒体延长方向两端的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凸出形成有所述转轴,所述盒体与所述转轴对应位置设置有的轴孔。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集成盒,所述集成盒为所述的集成盒。
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装置的集成盒集成按键与连接端子两者,使整机外观简洁美观,且集成盒可翻转地设置于开孔内,当盒体相对本体打开时,盒体与本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用于放置如硬盘等较重的外接设备;当盒体相对本体盖合时,可将连接端子隐藏于开孔内,以保护连接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中集成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中集成盒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中集成盒盖合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电子装置中集成盒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集成盒相对本体盖合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集成盒相对本体打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本体10及设置于本体10上的集成盒30。其中,电子装置10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为显示器,本体10为显示器外框,集成盒30为设置于显示器外框上集成按键与USB接口的集成模块。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为电脑主机等其它装置,本体10则对应为电脑主体的壳体,集成盒30可为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USB接口的模块,在此不作限定。
本体10上开设有开孔11(如图2所示),开孔11与本体10面向使用者的正面连通,集成盒30收容于开孔11内,并外露于本体10的正面外,方便用户操作。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开孔11大体为长方形状,其设置于显示器外框面向使用者正面的下方。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开孔11的位置及形状均可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2及图3,集成盒30包括盒体31、设置于盒体31上的连接端子32以及按键33。盒体31可翻转地设置于开孔11内并以其与本体10的连接处为轴相对本体10打开或盖合。其中,当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时,盒体31与开孔11之间让位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收纳空间310,连接端子32外露于开孔11外。此时,使用者可将U盘等较小的外接设备直接与外露的连接端子32电连接,而当需要连接硬盘等较重的外接设备时,硬盘可被支撑于开孔11底壁上并收纳于收纳空间310内,避免因硬盘等太重的原因导致显示器整体有向外倾倒的趋势。当盒体31相对本体10盖合时,连接端子32隐藏于开孔11内,避免连接端子32长时间外露而损坏。
具体地,盒体31包括第一端板311及第二端板312。第一端板311包括外露于开孔11的外表面及背向外表面的内表面,按键33设置第一端板311的外表面,以在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或盖合时始终外露于开孔11外,以便使用者经常使用与操作。第二端板312设置于第一端板311的内表面并在盒体31打开或盖合时相对开孔11对应的转出或转入。连接端子32固定在第二端板312上,第二端板312转出开孔11时,连接端子32外露于开孔11外,第二端板312与开孔11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收纳空间310;第二端板312转入开孔11时,连接端子32隐藏于开孔11内。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板311与第二端板312相互垂直,且两者远离盒体31与本体10枢接的一端形成有与开孔11连通的缺口313,即两者之间的直角。连接端子32设置于第二端板312面向缺口口313的表面,且数量为并列设置的多个。可以理解地,第一端板311与第二端板31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且连接端子32可设置于第二端板312与第一端板311相对的底部亦可,只需要保证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设置于第二端板312上的连接端子32能外露并便于用户插接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集成盒30还包括固定支架34、定位组件35以及第一弹性件36。固定支架34设置于开孔11内,定位组件35设置于盒体31上,用于当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或盖合时,将盒体31相对本体10固定。第一弹性件36设置于固定支架34与盒体31之间,用于提供预紧张力。
具体地,固定支架34包括架体340及由架体340的一侧延伸形成的翻边342。具体地,架体340设置于开孔11顶壁上,翻边342由架体340靠近盒体31一侧的边缘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且翻边342设置于盒体31相对本体10的转动路径上并与盒体31转动方向垂直。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34可与本体10一体成型,或由开孔11顶壁直接凸出形成翻边342亦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4及图5,定位组件35包括第一定位件350、第二定位件352以及第二弹性件354。第一定位件350凸出设置于第一端板311在盒体31打开时转入开孔11内的一端,并在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时抵制于开孔11顶部,以使第一端板311相对本体10打开呈预设角度。
第二定位件352设置于第二端板312在盒体31打开时转入开孔11的一端,并凸出于第二端板312外。且第二定位件352可选择地抵顶于翻边342相背的两侧,即第二定位件352在盒体31相对本体10盖合时抵顶于翻边342靠近盒体31的一侧,将盒体31相对本体10固定,以防止盒体31回翻;第二定位件352还可在外力作用下压缩第二弹性件354以向远离翻边342的方向移动,并在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时转动至翻边342的另一侧,解除盒体31与本体10的固定状态。
具体地,第二定位件352包括杆体3521及设置于杆体3521相对两端的第一导向面3522和第二导向面3523。第一导向面3522和第二导向面3523设置于杆体3521面向第一定位件350的一侧,并均由开孔11顶壁向底壁方向向下倾斜。
第二端板312靠近固定支架34的一端开设有收容孔314,第二弹性件354沿伸缩方向收容于收容孔314内,第二定位件352的一端抵压第二弹性件354,另一端可伸缩的凸出于收容孔314外。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350为沿垂直于本体10表面可按压地设置于第一端板311上的按钮。第一定位件350的一端凸出于第一端板311外,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第一定位件35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端板311抵压于第二定位件352的第二导向面3523上,以在外力按压下驱动第二定位件352向远离翻边342的方向移动,解除盒体31与本体10的固定状态。其中,第一定位件350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端板311垂直,第二定位件35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端板311平行。
第一弹性件36沿伸缩方向设置于架体340与第二端板312之间,用以当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时,为盒体31保持在预设角度提供张力。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6和第二弹性件354均为张力弹簧。
请再次参看图2,进一步地,集成盒30包括安装支架37,安装支架37为设置于盒体31延长方向两端的两个。安装支架37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凸出形成有转轴370,盒体31与转轴370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转轴370配合的轴孔315。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7可与本体10一体成型,即可将转轴370直接设置于开孔11的孔壁上,或者将转轴370与轴孔315互换亦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组装时,将固定支架34收容于开孔11内并将其固定于开孔11的顶壁,使翻边342位于开孔11的外侧并由开孔11顶壁向底壁方向延伸;将两个安装支架37固定于开孔11相对的两个侧壁,并使转轴370相对;将盒体31收容于开孔11内并通过轴孔315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37上,使第一端板311设置有按键33的一面露出于开孔11外;将第一弹性件36固定并抵接于第二端板312与固定支架34之间。
下面以盒体31相对本体10盖合时为初始状态,对集成盒30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看图6,初始状态时,第一端板311收容于开孔11内并与本体10的正面齐平,按键33外露于开孔11外,以保证使用者可正常使用按键33以控制电子装置100。第二定位件352抵顶于翻边342靠近盒体31的一侧,并在第二弹性件354张力的作用下与翻边342靠紧。
请参看图7,当需要使用集成盒30上的连接端子32时,按压第一定位件350,使第一定位件350向靠近第二定位件352方向移动并抵压于第二导向面3523上,第一定位件350顺着第一导向面3521向下移动,并对第二定位件352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二定位件352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354,并绕过翻边342使盒体31可绕转轴370转动;当盒体31一直转动至第一定位件350卡制于开孔11顶壁上时,盒体31相对本体10固定,且第一弹性件36亦为盒体31提供向外张开的张力,以确保盒体31更稳定的保持在打开的状态。此时,位于第二端板312上的连接端子32外露于开孔11外,且第一端板311和第二端板312之间的缺口口313与开孔11的底壁之间预留形成收纳空间310,使连接端子32可以外接U盘或硬盘等,并在外接硬盘时可将硬盘放置于收纳空间310内。
请再次参看图6,当使用完成后,按压第一端板311转出于开孔11外的一端,第一定位件350脱离与开孔11顶壁的卡制并向外移动,第二定位件352向靠近翻边342的方向转动并使第二导向面3523紧贴翻边342,此时第二定位件352随着盒体31的转动并在第二导向面3523的引导下转动至翻边342靠近盒体31的一侧,第一端板311同时正好卡设收容于开孔11内;第一弹性件36被压缩于第二端板312与固定架34之间,用于为盒体31提供向下的张力。至此,盒体31相对开孔11盖合,连接端子32隐藏于开孔11内。
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装置100的集成盒30集成有连接端子32和按键33,使电子装置100整机外观简洁且美观。同时,集成盒30可翻转地设置于开孔11内,当盒体31相对本体10打开时,盒体31与本体10之间形成收纳空间310,用于放置如硬盘等较重的外接设备;当盒体31相对本体10盖合时,可将连接端子32隐藏于开孔11内,以对连接端子32进行防尘,避免连接端子32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以保护连接端子32,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盒,其设置于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设有开孔的本体,所述集成盒包括:
盒体,能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开孔内并以其与所述本体的枢接点为轴相对所述开孔打开或盖合;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包括外露于所述开孔的外表面及背向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的所述内表面,并在所述盒体打开或盖合时相对所述开孔对应的转出或转入;
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的所述外表面;
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板上,所述第二端板转出所述开孔时,所述连接端子外露于所述开孔外,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开孔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收纳空间;所述第二端板转入所述开孔时,所述连接端子隐藏于所述开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盒体与所述本体枢接的一端形成与所述开孔连通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盒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在所述盒体打开时转入所述开孔内的一端并在所述盒体相对所述本体打开时抵制于所述开孔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盒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孔内的架体及由所述架体一侧的边缘延伸形成的翻边,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盒体的转动路径上并与所述盒体转动方向垂直;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板在所述盒体打开时转入所述开孔的一端,并凸出于所述第二端板外;所述第二定位件可选择地抵顶于所述翻边相背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伸缩方向设置于所述架体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开设有收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沿伸缩方向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端抵压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可伸缩的凸出于所述收容孔外。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杆体及设置于所述杆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设置于所述杆体面向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一侧,并均向靠近所述第一定位件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沿垂直所述本体表面可按压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按钮,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端板外,所述第一定位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板抵压于所述第二导向面上;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移动方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盒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为设置于所述盒体延长方向两端的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凸出形成有转轴,所述盒体与所述转轴对应位置设置有的轴孔。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集成盒,所述集成盒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盒。
CN201621258015.9U 2016-10-17 2016-11-18 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2064973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3532 2016-10-17
CN2016211335323 2016-10-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7387U true CN206497387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01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58015.9U Active CN206497387U (zh) 2016-10-17 2016-11-18 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7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0332C (zh) 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接口连接器盖子打开和关闭设备
CN104053323A (zh)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体结构
TW201511642A (zh)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防水殼體結構及用於電子平板的防水殼體結構
CN102843945A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一体化的袋口盖和提手
CN206497387U (zh) 集成盒及带有该集成盒的电子装置
CN202799459U (zh) 具可翻转盖体的可携式存储储存装置
CN211530788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座
CN201898267U (zh) 多功能集成接线装置
CN209562841U (zh) 一种灯光联动控制器
CN206894737U (zh) 保护壳
KR200478697Y1 (ko) 휴대 전자기기용 플립형 케이스
USD525112S1 (en) Hinged protective cover with resilient receiving pads for padlock
JP3204316U (ja) カバー付きusbコネクタ
KR200381968Y1 (ko) 스피커가 부착된 패키지
CN208956370U (zh) 电子装置及其连接机构
CN201622773U (zh) 数码相框
CN20263216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01430174Y (zh) 电池固定结构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TWI454205B (zh) 電子設備
JP2005052448A5 (zh)
CN219288930U (zh) 隐藏式旋钮首饰盒
CN2572451Y (zh) 一体化台式微型计算机
CN217063954U (zh) 一种耳机仓
CN209748792U (zh) 一种便携式迷你音箱
CN214659398U (zh) 一种智能锁锁芯盖装置及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