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9096U - 安全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安全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9096U
CN206489096U CN201621436415.4U CN201621436415U CN206489096U CN 206489096 U CN206489096 U CN 206489096U CN 201621436415 U CN201621436415 U CN 201621436415U CN 206489096 U CN206489096 U CN 206489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transmission component
detecting system
component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64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裘伟东
张颜民
丛鹏
向新程
李立涛
王振涛
黄毅斌
童建民
谈春明
郭肖静
王立强
郑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14364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89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9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9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检测系统,包括射线源、检测框架和拖动装置,射线源和检测框架之间形成检测区域,拖动装置连接并拖动检测框架沿预定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检测框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分别设在检测区域的两侧,拖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和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立柱对应设置并连接,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二立柱对应设置并连接,所有第一传动组件与所有第二传动组件由同一个驱动组件同步驱动,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同步带动检测框架由待测物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该系统运行平稳、振动小、检测效率高,有效避免了检测噪声大影响检测成像的问题。

Description

安全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的安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集装箱货车辐射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集装箱式安全检测设备已被广泛应用,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主要有固定式、组合式和车载式检测系统。固定式检测系统是指射线源装置和探测器装置不动,通过拖动装置将待检测车辆拖过检测通道,采用这种检测方式检测,获取的系统图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其检测效率低,检测系统占用空间大,所以适用性差。组合式检测系统以龙门框架上安装射线源装置和探测器装置,通过拖动装置使龙门框架能够实现围绕待检测车辆直线往复运动,完成对被检货车扫描检测,与固定式相比,组合式将拖动60-80吨的待检测车辆改为拖动不足10吨的检测设备,通过龙门框架的往复运动可以进行两次扫描检测,因此,组合式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高,占用空间小。
现有技术中,组合式检测系统的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通常由不同驱动装置带动其沿轨道滑动,从而实现龙门框架可移动地对待检测车辆进行扫描检测。由于,两个立柱分别被单独驱动,两侧立柱底部的滑座钢轮在轨道上滑动的过程中,两侧轮组受到的阻力不同,会使两侧的立柱出现运动不同步的情况,加之轮轨之间振动导致获取的检测信号噪声大,影响检测成像质量,同时也容易损坏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检测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组合式安全检测系统由于检测框架两侧的立柱由不同电机驱动, 使检测框架的两侧立柱不能同步运动及检测框架在轨道上产生振动,导致由检测框架上获得的检测信号噪声大,影响检测成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检测系统,包括射线源、检测框架和拖动装置,所述射线源和检测框架之间形成检测区域,所述拖动装置连接并拖动所述检测框架沿预定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框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设在所述检测区域的两侧;所述拖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和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其中,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应设置并连接,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应设置并连接,所有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有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由同一个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使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同步带动所述检测框架由所述待测物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传动构件,在所述检测区域的一侧连接并带动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一转动组件,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另一侧连接并带动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并由所述驱动组件进行驱动,以使所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同步齿形带轮和同步齿形带,所述同步齿形带轮驱动所述同步齿形带沿所述预定轨迹运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同步齿形带上;所述传动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同步齿形带轮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同步齿形带轮均分别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同步齿形带轮同步转动,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沿所述预定轨迹同步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支承滑块,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支承滑块连接在相应的所述同步齿形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安装轨道,所述安装轨道沿所述预定轨迹方向铺设,所述支承滑块活动安装在相应的所述安装轨道上,并沿所述安装轨道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滑块具有凹槽,所述安装轨道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相应所述支承滑块上设有滑块安装板,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滑块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安装轨道固定设在轨道安装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上安装有所述射线源,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构件的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同的构件,所述传动构件的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的相应同步齿形带轮,使所述第一射线源与所述检测框架沿所述安装轨道同步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传动轴包括多段可拆卸连接的轴体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支撑并使所述传动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电机同时驱动两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两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检测框架上设有阵列探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检测框架上还装有第二射线源,所述第二射线源与所述阵列探测器相对应设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监测系统中,检测框架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设置检测区域的两侧,拖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对应连接并驱动第一立柱,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对应连接并驱动第二立柱,通过同一个驱动组件连接并 同步驱动所有的第一传动组件和所有的第二传动组件,从而带动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上相应安装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同步运动,能使检测框架平稳的运行,有效的解决了因检测框架两侧立柱不同步运动而导致获取的检测信号噪声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检测系统安装总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立柱与传动组件在B处安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射线源;3:探测器;4:传动轴;5:同步齿形带轮;6:同步齿形带;7:支承滑块;8:滑块安装板;9:车道;10:安装轨道;11:轨道安装板;12:检测框架;121:第一立柱;122:第二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检测系统的安装总成。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检测系统组装成安检设备总成,可用于对固定的待检测物体进行往复式扫描检测。
参考图1和图2,以集装箱货车安全检测设备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检测系统包括射线源2、检测框架12和拖动装置,射线源2和检测框架12之间形成检测区域,拖动装置连接并拖动检测框架12沿预定轨迹运动,检测框架12包括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分别设在检测区域的两侧,拖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和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立柱121对应设置并连接,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二立柱122对应设置并连接,所有的第一传动组件与所有的第二传动组件由同一个驱动组件同步驱动,使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同步带动检测框架12由待测货车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其中,射线源2用于发射穿过待检测物体的检测信号,检测框架12上装有与射线源2相对应的探测器3,用于接收来自射线源2发射的检测射线,并能处理检测信号,发出反馈信号,从而能实现对待检测货车的安全检测。
操作时,按照检测框架12的预定轨迹铺设出车道9,待检测的货车停在车道9上,在车道9的两侧分别架设检测框架12的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通过由同一个驱动组件同步驱动与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对应的所有传动组件,能同步带动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从而带动检测框架12沿预定轨迹稳步运动,使检测框架12能接收到稳定的检测信号,有效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框架12在沿预定轨迹移动过程中两侧的立柱运动不同步或导向不准而影响检测成像的问题,具体地,驱动组件可设在第一传动组件的一侧或者设在第二传动组件的一侧,也可设在两者之间,只要符合能同步驱动所有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检测框架12采用龙门架的结构形式,具体的,该检测框架1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组装成型,也可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设计框架的结构形式,并且,框架结构也可根据具体待检测对象在高度或宽度方向上可调。
因此,由同一个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检测区域两侧的传动组件从而带动两个立柱(指121和122,下同)沿轨道同步运动,实现了检测框架12的平稳运行,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振动和运行噪声,从而获得稳定的检测信号及检测成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此外,该系统还包括传动构件,在检测区域的一侧连接并带动一组或多组第一转动组件,在检测区域的另一侧连接并带动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并由驱动组件进行驱动,以使所有的第一传动组件和所有的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驱动组件通过该传动组件,能同时驱动检测区域两侧的所有的第一传动组件和所有的第二传动组件,从而能带动检测区域两侧的立柱做同步运行,实现了检测框架12的整体平稳运行。
其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构件,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型号的电机,在此不做限制,只要电机1能同时驱动该系统中的所有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同步运动即可。
请一并参考图3所示,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同步齿形带轮5和同步齿形带6,同步齿形带轮5驱动同步齿形带6沿预定轨迹运动,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分别设在相应的同步齿形带6上;其中,传动构件包括传动轴4,第一传动组件的同步齿形带轮5和第二传动组件的同步齿形带轮5均分别连接传动轴4,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4驱动同步轮5同步转动,同步齿形带6带动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沿预定轨迹同步运动。通过同步齿形带轮5和同步齿形带6之间的齿形啮合传动取代了现有安检设备用的轮轨式传动,齿形啮合的带轮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及传动平稳的优点,省去了钢制轮子的超3米长近2吨的滑座,既降低了拖动装置负载,又减小了占地面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检设备的总成本。
此外,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支承滑块7,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分别通过相应的支承滑块7连接在相应的同步齿形带6上。滑块7起连接固定的作用,两个立柱在底部通过支撑滑块7与相应的带轮(指5和6,下同)连接,从而使立柱相对于带轮固定,当电机1驱 动检测区域两侧的同步齿形带轮5和同步齿形带6同步运动时,两个立柱也随相应带轮沿轨道同步运行,从而使检测框架12稳定运行。
另外,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安装轨道10,安装轨道10沿预定轨迹方向铺设,支承滑块7活动安装在相应的安装轨道10上,并沿安装轨道10运动。安装轨道10相对于地面固定,支承滑块7与安装轨道10之间形成活动连接关系,在检测区域两侧,通过齿形带6带动支承滑块7相对于安装轨道10运动,能够实现两侧立柱同步平稳的运动。
进一步地,安装轨道10上设有凹槽,支承滑块7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通过相匹配的凹槽和凸起的活动连接关系,支承滑块7可沿安装轨道10的凹槽实现往复式运动。
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相应支承滑块7上设有滑块安装板8,第一立柱121与第二立柱122分别与相应的滑块安装板8可拆卸连接。滑块安装板8设在各个立柱的底部,立柱通过滑块安装板8与支承滑块7形成固定连接的结构关系,同时便于安装和拆卸,支撑滑块7相对于安装轨道10往复运行时,也就使两个立柱相对于安装轨道10往复运行。
同时,安装轨道10固定设在轨道安装板11上。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安装环境的土质松软程度不一,因此,需设轨道安装板11,将安装轨道10通过轨道安装板11安装在地面上,使安装轨道10保持水平笔直状态,进一步能使检测框架12平稳运行。
此外,还包括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上安装有第一射线源2,电机1通过传动构件的传动轴4连接并驱动第三传动组件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在第三传动组件上安装射线源2,由电机1通过传动轴4连接并驱动所有的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及第三传动组件,使射线源2与检测框架12同步平稳的运动。
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一传动组件和/或第二传动组件相同的构件,传动构件的传动轴4连接并驱动第三传动组件的相应同步齿形带轮5,使第一射线源2与检测框架12沿安装轨道10同步运动。安装第一射线源2的第三传动组件与安装两个立柱的第一传动组件和/或第二传动组件结构相同,更有利于实现射线源2与检测框架12的同步运行。同时,便于生产的批 量化加工制造与安装,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动轴4包括多段可拆卸连接的轴体部分,该安全检测系统还包括轴承组件,轴承组件支撑并使传动轴4转动。根据检测设备的需求,传动轴4设成多段可拆卸连接的轴体部分便于安装拆卸,也避免了传动轴4因太长产生而过大的扭矩影响传动效果。
检测框架12上设有阵列探测器3,能够用于接收信号并存储和处理信号数据。进一步地,检测框架12上安装有第二射线源2,使其与阵列探测器3相对应设置。具体地,检测框架12上的第二射线源2与阵列探测器3可形成检测框架12,在检测框架12相对于待检的货车沿轨道往复式运行时,实现了对待检货车的扫描式检测,检测框架12上同时设置射线源2与阵列探测器3,只要检测框架12移动,就能实现射线源2与阵列探测器3的同步运行,能使检测区域更稳定,同时,结合第一射线源2,构成多射线源的安检设备,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检测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安全检测系统中由电机1连接并驱动2组第一传动组件和2组第二转动组件同步运动,其中,2组第一传动组件设在检测区域的一侧带动第一立柱运行,2组第二传动组件设在检测区域的另一侧带动第二立柱运行。设置各2组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效率最佳,兼顾了运行的平稳性和成本的经济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监测系统,通过由同一个电机1驱动检测区域两侧的所有传动组件同步运行并相应带动两侧的立柱(121和122)同步运行,使射线源2与探测器3形成的检测区域可相对于待检货车进行平稳的往复式扫描检测,有效解决了因检测框架12两侧的立柱由不同电机驱动而造成导向不准和噪声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成像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紧凑,采用同步齿形带轮5和同步齿形带6的传动方式,传动效率高且减轻了拖动装置的重量,减小了占地面积,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 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安全检测系统,包括射线源、检测框架和拖动装置,所述射线源和检测框架之间形成检测区域,所述拖动装置连接并拖动所述检测框架沿预定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框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设在所述检测区域的两侧;
所述拖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和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
其中,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应设置并连接,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应设置并连接,所有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有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由同一个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使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同步带动所述检测框架由所述待测物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构件,在所述检测区域的一侧连接并带动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一转动组件,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另一侧连接并带动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并由所述驱动组件进行驱动,以使所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同步齿形带轮和同步齿形带,所述同步齿形带轮驱动所述同步齿形带沿所述预定轨迹运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同步齿形带上;
所述传动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同步齿形带轮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同步齿形带轮均分别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同步齿形带轮同步转动,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 立柱沿所述预定轨迹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支承滑块,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支承滑块连接在相应的所述同步齿形带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安装轨道,所述安装轨道沿所述预定轨迹方向铺设,所述支承滑块活动安装在相应的所述安装轨道上,并沿所述安装轨道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滑块具有凹槽,所述安装轨道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相应所述支承滑块上设有滑块安装板,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滑块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轨道固定设在轨道安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上安装有第一射线源,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构件的所述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同的构件,所述传动构件的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的相应同步齿形带轮,使所述第一射线源与所述检测框架沿所述安装轨道同步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5-11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包括多段可拆卸连接的轴体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支撑并使所述传动轴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同时驱动两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两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框架上设有阵列探测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框架上还装有第二射线源,所述第二射线源与所述阵列探测器相对应设置。
CN201621436415.4U 2016-12-23 2016-12-23 安全检测系统 Active CN206489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6415.4U CN206489096U (zh) 2016-12-23 2016-12-23 安全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6415.4U CN206489096U (zh) 2016-12-23 2016-12-23 安全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9096U true CN206489096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6415.4U Active CN206489096U (zh) 2016-12-23 2016-12-23 安全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90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6599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清华大学 安全检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6599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清华大学 安全检测系统
CN106596599B (zh) * 2016-12-23 2023-09-26 清华大学 安全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6599A (zh) 安全检测系统
CN101011251B (zh) 用于产生相位对比图像的放射装置的焦点/检测器系统
CN1643371B (zh) 带有跟随数轴x射线源移动的探测器的计算机x光断层摄影装置
CN101163367B (zh) 用于高转速扫描器的方法与仪器
CN103169492B (zh) 放射线断层摄影装置、检测装置和空间分辨率切换方法
US20070143921A1 (en) Bed apparatus and MRI apparatus
GB2420682A (en) Shipping container inspection system with CT scanning function
CN106510747B (zh) 一种双源双探测器锥形束ct系统
CN206489096U (zh) 安全检测系统
CN103096607A (zh) 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机架的直线调节装置和有关成像设备
JP2955165B2 (ja) 断層撮影装置
CN104079118B (zh) 一种模拟气隙偏心故障的动模发电机组和模拟方法
CN102871731A (zh) 用于组合式mri-pet成像仪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45288A (zh) 一种新型组合移动式检查系统
CN104939858B (zh) 一种结合X-ray和荧光的多模态断层成像系统和方法
CN208188012U (zh) 射线检测系统及其射线检测设备、探测器安装架
CN104382609A (zh) 一种准直器、扫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3479378A (zh) 一种pet-ct探测器及其棒源装置
CN106659454B (zh) X射线ct装置以及x射线ct图像的拍摄方法
CN205861580U (zh) 射线检查系统
CN102393528B (zh)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非对称减少的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8037145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的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CN210408449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锥束ct
CN208736819U (zh) 射线检测系统、射线检测设备及其安装架、探测器安装臂
JP2007333509A (ja) 放射線を用いた断層撮影装置及び断層撮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