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7464U -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7464U
CN206477464U CN201720037289.3U CN201720037289U CN206477464U CN 206477464 U CN206477464 U CN 206477464U CN 201720037289 U CN201720037289 U CN 201720037289U CN 206477464 U CN206477464 U CN 206477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barrel
tension
compression bar
bar seg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372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然
舒赣平
刘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0372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7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7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74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包括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外筒段五(5)、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拉压杆段三(8)、拉压杆段四(9)、中间板一(12)、中间板二(13)和超弹性SMA丝(14)。外筒段一、外筒段二、外筒段三、外筒段四和外筒段五通过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圆筒,拉压杆段一、拉压杆段二和拉压杆段三通过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拉压杆,整体拉压杆设置于整体圆筒内。中间板一和中间板二设置于整体圆筒内,超弹性SMA丝缠绕在中间板一和中间板二上。本实用新型兼具耗能型阻尼装置的耗能性能与复位型阻尼装置的复位性能,构造简单,易于拼装,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结构抗风、抗震、消能减震领域,涉及一种耗能减震装置,具体是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背景技术
建筑物在风载作用下会发生振动,强风作用下还会引起建筑物内人员的不舒适感;强震作用下建筑物会发生较大的残余变形,严重影响结构的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强震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余震,这对于在强震下产生残余变形的建筑物尤为不利。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将阻尼装置加入到结构中去,常见的阻尼装置类型包括耗能型与复位型。前者可以利用饱满的滞回环耗能减小结构的振动,后者卸载后可以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具有超弹性性能和形状记忆效应。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性能表现为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变形,撤去外力后材料会回复到其初始形状,随着外力的施加与撤销,形状记忆合金参与耗能并形成较饱满的滞回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这一优越的特性,可以将耗能型阻尼装置与复位型阻尼装置的功能合二为一,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减小结构振动,荷载过后其自复位性能又能减小结构或构件的残余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该装置具有良好的耗能减振性能与自复位功能,构造简单,易于拼装,安全可靠,易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包括传力构件、耗能自复位构件和构造件,所述传力构件包括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外筒段五(5)、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拉压杆段三(8)、拉压杆段四(9)、端板二(11)、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
所述耗能自复位构件包括超弹性SMA丝(14);
所述构造件包括端板一(10)、限位条一(15)、限位条二(16)、连接头一(17)和连接头二(18);
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均为中空圆筒,且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外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小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大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外径大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圆筒;
所述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均为中空圆筒,所述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拉压杆段二(7)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相等,且所述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相等;所述拉压杆段二(7)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拉压杆段二(7)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且所述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所述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拉压杆,所述整体拉压杆置于整体圆筒内,且所述整体拉压杆的中心轴与整体圆筒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中间板一(12)为圆环板,所述中间板一(12)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一(1)的内径,且所述中间板一(12)的外径大于外筒段二(2)的内径,所述中间板一(12)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的外径,且所述中间板一(12)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所述中间板一(12)套在拉压杆段一(6)上;
所述限位条一(15)为圆环,所述限位条一(15)的外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外径,所述限位条一(15)的内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内径;
所述端板一(10)为圆环板,所述端板一(10)的外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外径,所述端板一(10)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的外径,且所述端板一(10)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为一个整体,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套在拉压杆段一(6)上,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均开设有外螺纹,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通过螺纹与外筒段一(1)上远离外筒段二(2)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端板一(10)位于整体圆筒的最外侧;
所述中间板二(13)为圆环板,所述中间板二(13)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五(5)的内径,且所述中间板二(13)的外径大于外筒段四(4)的内径,所述中间板二(13)设置在整体圆筒内远离中间板一(12)的一端,且所述中间板二(13)位于外筒段四(4)的端部;
所述限位条二(16)为圆环,所述限位条二(16)的外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限位条二(16)的内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内径;
所述端板二(11)为圆环板,所述端板二(11)的外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端板二(11)的内径等于拉压杆段四(9)的外径,所述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为一个整体,所述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均开设外螺纹,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通过螺纹与外筒段五(5)上远离外筒段四(4)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端板二(11)位于整体圆筒的最外侧,所述拉压杆段四(9)为圆钢管,所述拉压杆段四(9)固定于端板二(11)的内环中;
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上均开设有绕线口(50),所述超弹性SMA丝(14)通过绕线口(50)缠绕在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一(17)与拉压杆段四(9)上远离整体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二(18)与拉压杆段一(6)上远离整体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压杆段三(8)远离拉压杆段二(7)的端部开设有凹槽(20)。
进一步的,中间板二(13)上的通孔(19)的直径等于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且所述通孔(19)的直径大于凹槽(20)的高度,所述通孔(19)与凹槽(20)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耗能型阻尼装置的耗能性能与复位型阻尼装置的复位性能合二为一组成一种新型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同时具有良好的耗能减振性能与自复位功能,具有构造简单,易于拼装,安全可靠,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的纵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筒段一左视示意图或外筒段五右视示意图及A-A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外筒段二左视示意图或外筒段四右视示意图及B-B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外筒段三的左视示意图及C-C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拉压杆段一及连接头二的整体左视示意图及D-D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拉压杆段二的左视示意图及E-E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拉压杆段三的左视示意图及F-F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中间板一的左视示意图及G-G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中中间板二的左视示意图及H-H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端板一、限位条一的组合整体左视示意图及I-I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端板二、限位条二的组合整体左视示意图及J-J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拉压杆段四与连接头一的整体左视示意图及K-K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筒段一、2-外筒段二、3-外筒段三、4-外筒段四、5-外筒段五、6-拉压杆段一、7-拉压杆段二、8-拉压杆段三、9-拉压杆段四、10-端板一、11-端板二、12-中间板一、13-中间板二、14-超弹性SMA丝、15-限位条一、16-限位条二、17-连接头一、18-连接头二、19-通孔、20-凹槽、50-绕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包括传力构件、耗能自复位构件和构造件。传力构件包括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外筒段五5、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拉压杆段三8、拉压杆段四9、端板二11、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
耗能自复位构件包括超弹性SMA丝14。
构造件包括端板一10、限位条一15、限位条二16、连接头一17和连接头二18。
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均为中空圆筒,且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筒口两端均开设有内螺纹,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筒口两端均开设有外螺纹。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均相等,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外径均相等。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均相等,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均相等。由于内螺纹与外螺纹的开设,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稍小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大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外径大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圆筒。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可由圆钢管切割而成。
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均为中空圆筒,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拉压杆。拉压杆段二7的两端均开设有内螺纹,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三8与拉压杆段二7相连接的端部均开设外螺纹。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相等,且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相等。由于内螺纹与外螺纹的开设,拉压杆段二7的内径稍小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拉压杆段二7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且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整体拉压杆置于整体圆筒内,拉压杆段三8不超出外筒段四4,拉压杆段一6部分伸出外筒段一1,整体拉压杆的中心轴与整体圆筒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拉压杆段三8、拉压杆段四9由圆钢管切割而成。
中间板一12为圆环板,中间板一12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一1的内径,且中间板一12的外径大于外筒段二2的内径,中间板一12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的外径,中间板一12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中间板一12套在拉压杆段一6上。中间板一12与外筒段二2、拉压杆段二7之间无间隙,且中间板一12与拉压杆段一6、外筒段一1之间均存在间隙。
限位条一15为圆环,限位条一15的外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外径,限位条一15的内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内径。
端板一10为圆环板,端板一10的外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外径,端板一10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的外径,且端板一10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由钢块铣削加工成一整体,端板一10和限位条一15套拉压杆段一6上。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上均开设有外螺纹,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通过螺纹与外筒段一1上远离外筒段二2的端部连接,即整体圆筒的一端端口,端板一10位于整体圆筒的最外侧。端板一10与拉压杆段一6之间存在间隙。
中间板二13为圆环板,中间板二13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五5的内径,且中间板二13的外径大于外筒段四4的内径,中间板二13设置在整体圆筒内远离中间板一12的一端,且中间板二13位于外筒段四4的端部。拉压杆段三8远离拉压杆段二7的端部开设有凹槽20,中间板二13中心处的通孔19的直径等于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且通孔19的直径大于凹槽20的直径,通孔19与凹槽20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在装配时,可通过通孔19与凹槽20旋转拉压杆段三8调整SMA丝的预紧力。中间板二13与拉压杆段三8、外筒段四4之间无间隙,且中间板二13与外筒段五5之间存在间隙。
限位条二16为圆环,限位条二16的外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外径,限位条二16的内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内径。
端板二11为圆环板,端板二11的外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外径,端板二11的内径等于拉压杆段四9的外径,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由钢块铣削加工成一整体,且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均开设有外螺纹,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通过螺纹与外筒段五5上远离外筒段四4的端部连接,即整体圆筒的另一端端口,端板二11位于整体圆筒的最外侧。拉压杆段四9焊接于端板二11的内环中。
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上均开设有绕线口50,超弹性SMA丝14通过绕线口50缠绕在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之间。
连接头一17焊接在拉压杆段四9上远离整体圆筒的端部,连接头二18焊接在拉压杆段一6上远离整体圆筒的端部。
本装置在受拉压的过程中超弹性SMA丝14会被拉长,为了限制超弹性SMA丝14的伸长量而设定了限位条一15和限位条二16,主要是防止超弹性SMA丝14被拉断。
下面阐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法步骤: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将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圆筒,将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将中间板一12穿过拉压杆段一6,将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穿过整体圆筒,并且中间板一12贴近外筒段二2和拉压杆段二7的端部。将中间板二13置入外筒段五5内并贴近外筒段四4。将超弹性SMA丝穿过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的绕线口50进行缠绕形成SMA丝束并且固定。
端板一10和限位条一15由钢块铣削加工成一整体,且端板一10和限位条一15加工成的整体与外筒段一1通过螺纹连接,封盖在整体圆筒的端口。连接头二18焊接在拉压杆段一6伸出外筒段一1的端部。端板二11和限位条二16由钢块铣削加工成一整体,且端板二11和限位条二16加工成的整体与外筒段五5通过螺纹连接,封盖在整体圆筒的另一个端口。拉压杆段四9焊接在端板二11上,且连接头一17焊接在拉压杆段四9上远离外筒段五5的端部。
通过调整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四4之间螺纹的旋合长度以及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之间螺纹的旋合长度来调整SMA丝束的预紧力,达到预期设计,完成整个装配过程。
参照图1,固定连接头一17,当连接头二18受到拉力时,连接头二18带动拉压杆段一6向左移动,从而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构成的整体拉压杆受到向左的拉力。当整体拉压杆开始向左移动时,整体拉压杆推动中间板一12向左移动,由于超弹性SMA丝14连接在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上,当中间板一12向左移动时,超弹性SMA丝14受到中间板一12的拉力,中间板二13受到超弹性SMA丝14的拉力,而中间板二13受到外筒段四4的限制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中间板一12继续向左移动进一步拉伸超弹性SMA丝14。直到中间板一12抵达限位条15时,中间板一12不再移动。解除连接头二18受到的拉力,超弹性SMA丝14进行复位,超弹性SMA丝14复位产生的力带动中间板一12回到初始位置。
固定连接头一17,当连接头二18受到压力时,连接头二18带动拉压杆段一6向右移动,从而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构成的整体拉压杆受到向右的压力。当整体拉压杆向右移动时,整体拉压杆推动中间板二13向右移动,由于超弹性SMA丝14连接在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上,当中间板二13向右移动时,超弹性SMA丝14受到中间板二13的拉力,中间板一12受到超弹性SMA丝14的拉力,而中间板一12受到外筒段二2的限制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中间板二13继续向右移动进一步拉伸超弹性SMA丝14。直到中间板二13抵达限位条16时,中间板二13不再移动。解除连接头二18受到的压力,超弹性SMA丝14进行复位,超弹性SMA丝14复位产生的力带动中间板二13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构件、耗能自复位构件和构造件,所述传力构件包括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外筒段五(5)、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拉压杆段三(8)、拉压杆段四(9)、端板二(11)、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
所述耗能自复位构件包括超弹性SMA丝(14);
所述构造件包括端板一(10)、限位条一(15)、限位条二(16)、连接头一(17)和连接头二(18);
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均为中空圆筒,且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外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均相等;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小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内径大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三(3)和外筒段五(5)的外径大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外筒段一(1)、外筒段二(2)、外筒段三(3)、外筒段四(4)和外筒段五(5)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圆筒;
所述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均为中空圆筒,所述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拉压杆段二(7)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相等,且所述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相等;所述拉压杆段二(7)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拉压杆段二(7)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和拉压杆段三(8)的外径,且所述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二(2)和外筒段四(4)的内径;所述拉压杆段一(6)、拉压杆段二(7)和拉压杆段三(8)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连接形成整体拉压杆,所述整体拉压杆置于整体圆筒内,且所述整体拉压杆的中心轴与整体圆筒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中间板一(12)为圆环板,所述中间板一(12)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一(1)的内径,且所述中间板一(12)的外径大于外筒段二(2)的内径,所述中间板一(12)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的外径,且所述中间板一(12)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所述中间板一(12)套在拉压杆段一(6)上;
所述限位条一(15)为圆环,所述限位条一(15)的外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外径,所述限位条一(15)的内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内径;
所述端板一(10)为圆环板,所述端板一(10)的外径等于外筒段二(2)的外径,所述端板一(10)的内径大于拉压杆段一(6)的外径,且所述端板一(10)的内径小于拉压杆段二(7)的外径,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为一个整体,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套在拉压杆段一(6)上,所述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均开设有外螺纹,端板一(10)与限位条一(15)通过螺纹与外筒段一(1)上远离外筒段二(2)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端板一(10)位于整体圆筒的最外侧;
所述中间板二(13)为圆环板,所述中间板二(13)的外径小于外筒段五(5)的内径,且所述中间板二(13)的外径大于外筒段四(4)的内径,所述中间板二(13)设置在整体圆筒内远离中间板一(12)的一端,且所述中间板二(13)位于外筒段四(4)的端部;
所述限位条二(16)为圆环,所述限位条二(16)的外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限位条二(16)的内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内径;
所述端板二(11)为圆环板,所述端板二(11)的外径等于外筒段四(4)的外径,所述端板二(11)的内径等于拉压杆段四(9)的外径,所述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为一个整体,所述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均开设外螺纹,端板二(11)与限位条二(16)通过螺纹与外筒段五(5)上远离外筒段四(4)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端板二(11)位于整体圆筒的最外侧,所述拉压杆段四(9)为圆钢管,所述拉压杆段四(9)固定于端板二(11)的内环中;
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上均开设有绕线口(50),所述超弹性SMA丝(14)通过绕线口(50)缠绕在中间板一(12)和中间板二(1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一(17)与拉压杆段四(9)上远离整体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二(18)与拉压杆段一(6)上远离整体圆筒的端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压杆段三(8)远离拉压杆段二(7)的端部开设有凹槽(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中间板二(13)上的通孔(19)的直径等于拉压杆段三(8)的内径,且所述通孔(19)的直径大于凹槽(20)的高度,所述通孔(19)与凹槽(20)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CN201720037289.3U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7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7289.3U CN206477464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7289.3U CN206477464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7464U true CN206477464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5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3728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7464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74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640A (zh) * 2020-09-29 2021-01-0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输电塔结构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耗能摇摆支座
CN113123477A (zh) * 2021-03-09 2021-07-1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全钢sma自复位耗能器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640A (zh) * 2020-09-29 2021-01-0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输电塔结构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耗能摇摆支座
CN113123477A (zh) * 2021-03-09 2021-07-1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全钢sma自复位耗能器及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7464U (zh) 一种sma自复位耗能阻尼器
CN107386479A (zh) 一种多次屈服型减震支撑构件
CN206140455U (zh) 用于电力维修的便携式半自动化工具箱
CN206792881U (zh) 具有自锁跳绳线功能的跳绳头
CN208748867U (zh) 一种滑动筒式sma复合型阻尼器
CN207279070U (zh) 新一代花园伸缩水管
CN108824680A (zh) 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抗风件
CN109024963B (zh) 一种滑动筒式sma复合型阻尼器
CN207111798U (zh) 拉簧
CN206494586U (zh) 一种可伸长缩短的便携式耳机线笔
CN207392781U (zh) 方便与脚手架固定的防护网
CN206455618U (zh) 一种vs1‑12型断路器储能弹簧的拆装专用工具
CN207160805U (zh) 一种多重缓冲门吸
CN104925373B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捆绑器
CN206592536U (zh) 一种建筑机械防脱垫片
CN107324176A (zh) 一种电梯用气压缓冲器
CN206419410U (zh) 一种长度可调式粘滞阻尼器装置
CN207072728U (zh) 电梯用气压缓冲器
CN207527100U (zh) 一种水嘴
CN206466402U (zh) 一种基于螺纹配合的塑料袋束口器
CN207814290U (zh) 一种鹅卵形尾端连接的弧形组合弹簧
CN107676645A (zh) 背带的软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
CN207934475U (zh) 一种新型安全网结构
CN206010987U (zh) 一种安全减震锤
CN205498437U (zh) 一种可调节松紧的修正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