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5841U -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5841U
CN206475841U CN201621387382.9U CN201621387382U CN206475841U CN 206475841 U CN206475841 U CN 206475841U CN 201621387382 U CN201621387382 U CN 201621387382U CN 206475841 U CN206475841 U CN 206475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collision
driver
beam segments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873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刚
崔崇桢
孙明英
武帅京
李建平
管国朋
关晓洁
张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873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5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5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5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车架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架还包括高于驾驶室底盘的前防撞横梁,所述前防撞横梁包括中间横梁段以及设置于中间横梁段两端的且朝后延伸的并连接在车架上的端部横梁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前防撞横梁高于驾驶室底盘设置,当与底盘比较高的汽车发生碰撞时,前防撞横梁受到撞击,由前防撞横梁提供防护作用,其中正面碰撞时,由中间横梁段提供防护作用,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时,由端部横梁段提供防护作用,从而提供了非常好的全面防护作用,能够应对各种碰撞工况,且端部横梁段是连接在车架上的,提高了端部横梁段承受碰撞的能力,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的生存空间不受到侵入,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正面碰撞发生的概率最高,为了确保正面碰撞时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不被侵入,要求在汽车的前部必须设置碰撞防护结构,该碰撞防护结构一般包括前防撞梁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后侧的吸能盒,其中前防撞梁位于保险杠的后边、车架的前边,主要承担着抵御碰撞变形,分散碰撞能量的作用,吸能盒的后端与底盘车架相连,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溃缩变形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从而对底盘车架进行保护,最大限度地保障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授权公告号为CN204488704U,授权公告日为2015.07.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防撞梁吸能盒,该吸能盒的前端与前防撞梁固定相连、后端与底盘的车架纵梁固定相连,车架纵梁、吸能盒以及前防撞梁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面内。
这种由前防撞梁以及吸能盒所组成的碰撞防护结构是现有技术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碰撞防护结构,该结构应用在客车(一层半公路车、公交车)上时,由于客车体型较大、车架前段驾驶室底盘位置较低,导致整个碰撞防护结构的设置位置是比较低的,当客车与底盘比较高的货车或者SUV等乘用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货车或者SUV等乘用车的车头会撞击客车底盘以上的部位,这样与客车底盘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碰撞防护结构就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此时位于底盘以上的驾驶室内仪表台、转向管柱等设备会遭到破坏,驾驶员的生存空间会受到侵入,严重威胁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驾驶室形成很好防护作用的车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架,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架还包括高于驾驶室底盘的前防撞横梁,所述前防撞横梁包括中间横梁段以及设置于中间横梁段两端的且朝后延伸的并连接在车架上的端部横梁段。
车架还包括多个垂直于驾驶室底盘设置的车架立柱,所述端部横梁段与位置最靠前的车架立柱焊接固定。
端部横梁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与车架立柱棱角卡接配合的直角槽。
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驾驶室,车架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架还包括高于驾驶室底盘的前防撞横梁,所述前防撞横梁包括中间横梁段以及设置于中间横梁段两端的且朝后延伸的并连接在车架上的端部横梁段。
车架还包括多个垂直于驾驶室底盘设置的车架立柱,所述端部横梁段与位置最靠前的车架立柱焊接固定。
端部横梁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与车架立柱棱角卡接配合的直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前防撞横梁高于驾驶室底盘设置,这样当汽车与底盘比较高的货车或者SUV等乘用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前防撞横梁受到撞击,由前防撞横梁提供防护作用,其中当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中间横梁段提供防护作用,当发生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时,由端部横梁段提供防护作用,从而提供了非常好的全面防护作用,能够应对各种碰撞工况,而且端部横梁段是连接在车架上的,这样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的碰撞能量就可以通过端部横梁段传递至车架上,从而提高了端部横梁段承受碰撞的能力,并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使驾驶室免于遭到破坏,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的生存空间不受到侵入,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车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前防撞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间横梁段;2.端部横梁段;21.直角槽;3.吸能盒;4.驾驶室底盘;5.车架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汽车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该汽车是一种客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驾驶室,车架包括驾驶室底盘4、四个垂直于驾驶室底盘4设置的车架立柱5,车架还包括高于驾驶室底盘4的前防撞横梁,该前防撞横梁包括中间横梁段1以及设置于中间横梁段1两端的且朝后延伸的并连接在车架立柱5上的端部横梁段2。
端部横梁段2与位置最靠前的车架立柱5焊接固定,端部横梁段2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与车架立柱棱角卡接配合的直角槽21,这样端部横梁段2就可以先通过直角槽21与车架立柱5的棱角卡接、然后再焊接固定,这样不但方便了焊接操作、焊接工艺性好,而且焊接质量高、连接强度大,使得端部横梁段2在承受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时,其连接部位不易被破坏,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碰撞变形,提高了汽车的碰撞防护效果。
中间横梁段1包括设置在中间横梁段1左右两端的吸能盒3,吸能盒3的一个侧面与中间横梁段1焊接固定,吸能盒3的另外一个相对侧面与端部横梁段2焊接固定。吸能盒3是由一个呈“Z”字形结构的传力吸能部以及焊接在传力吸能部后侧的本体吸能部构成,本体吸能部的后端与驾驶室底盘4焊接固定,传力吸能部的特殊结构抬高了前防撞横梁的高度,使得汽车与底盘比较高的货车或者SUV等乘用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前防撞横梁受到撞击,由前防撞横梁提供防护作用。
其中当发生正面碰撞时,主要由中间横梁段1提供防护作用,当发生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时,主要由端部横梁段2提供防护作用,从而提供了非常好的全面防护作用,能够应对各种碰撞工况,而且端部横梁段2是直接连接在车架立柱5上的,这样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的碰撞能量就可以通过端部横梁段2传递至车架立柱5上,再通过车架立柱5传递到车架上,从而提高了端部横梁段2承受碰撞的能力,并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使驾驶室免于遭到破坏,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的生存空间不受到侵入,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由于中间横梁段1和端部横梁段2是相连的,因此不管是正面碰撞还是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碰撞能量总是能够通过中间横梁段1和端部横梁段2传递到车架上,从而使加强了前防撞横梁的防护能力,使得碰撞能量能够迅速传递至车架上,形成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横梁段的吸能盒也可以设置在中间横梁段的后侧;端部横梁段的端部可以不设置直角槽,而是设置直接与车架立柱的侧面焊接相连的平面;端部横梁段可以不是与车架立柱焊接固定,比如端部横梁段呈L形,其端部直接焊接到驾驶室底盘上,或者驾驶室底盘上另外焊接一个向上延伸的短梁,端部横梁段与该短梁焊接固定。
车架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车架的具体结构与上述汽车实施例中所述的车架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Claims (6)

1.一种车架,包括驾驶室底盘,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高于驾驶室底盘的前防撞横梁,所述前防撞横梁包括中间横梁段以及设置于中间横梁段两端的且朝后延伸的并连接在车架上的端部横梁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多个垂直于驾驶室底盘设置的车架立柱,所述端部横梁段与位置最靠前的车架立柱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端部横梁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与车架立柱棱角卡接配合的直角槽。
4.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驾驶室,车架包括驾驶室底盘,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高于驾驶室底盘的前防撞横梁,所述前防撞横梁包括中间横梁段以及设置于中间横梁段两端的且朝后延伸的并连接在车架上的端部横梁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多个垂直于驾驶室底盘设置的车架立柱,所述端部横梁段与位置最靠前的车架立柱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端部横梁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与车架立柱棱角卡接配合的直角槽。
CN201621387382.9U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Active CN206475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7382.9U CN206475841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7382.9U CN206475841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5841U true CN206475841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4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87382.9U Active CN206475841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58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867A (zh) * 2019-07-26 2019-09-27 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车头防撞内横梁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867A (zh) * 2019-07-26 2019-09-27 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车头防撞内横梁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5830B2 (ja) 車両用衝撃低減前部バンパ装置
CN203402258U (zh) 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CN201165250Y (zh) 汽车车身的下部框架结构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WO2002081264A1 (en) Arrangement for underrun protection in vehicles
CN105263781B (zh) 带有变形区的轨道车辆
CN201437374U (zh) 汽车车架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201343009Y (zh) 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CN102849121A (zh) 一种乘员舱形状保持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06475841U (zh) 一种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汽车
CN209719505U (zh)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CN205022701U (zh) 前轮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03473023U (zh) 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
CN206954313U (zh) 一种汽车的前纵梁结构
CN103802887B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CN205468916U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109094655B (zh)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107472176B (zh) 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0416489U (zh) 汽车前段防撞吸能结构
CN203580659U (zh) 一种仪表板支架总成及汽车
JP4810250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7594887U (zh) 一种防撞汽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