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3462U -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3462U
CN206473462U CN201621208333.4U CN201621208333U CN206473462U CN 206473462 U CN206473462 U CN 206473462U CN 201621208333 U CN201621208333 U CN 201621208333U CN 206473462 U CN206473462 U CN 206473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lug
magnetic resonance
nuclear magnetic
noise
microwe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83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hao N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2083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3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3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346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可用于塞入人体耳道的耳塞及用于收纳耳塞的耳塞盒,在所述耳塞盒内设有卷线装置,所述耳塞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卷线装置连接,在所述耳塞盒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连接线自动收卷的控制按钮,在所述耳塞盒的外侧设有由硅胶材质制成的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在不需使用消音耳机时将所述耳塞盒吸附在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上,所述耳塞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消音结构及半包覆在壳体外的可更换的耳塞套,所述耳塞、卷线装置、控制按钮、耳塞盒及连接线分别由非铁磁性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可用于核磁共振检查,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危险,可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Description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因为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水,不同的组织,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核磁共振(MRI) 检查机器设备是在垂直于主磁场方向会提供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度磁场,这样在人体内磁场的分布就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位置都会有一个强度不同、方向不同的磁场,这样,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氢原子就会对不同的射频场信号产生反应,通过记录这一反应,并通过计算机运算处理,就可以获得水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信息,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检查过程中,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此外,检查过程中,也严禁患者留存金属物件,如项链、钥匙等金属物件,也必须除去,否则不仅容易对患者造成安全事故,而且金属物件还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中,对价格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检车设备造成破坏。
在核磁共振检查中,检查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该巨大的噪音是检查设备中梯度磁场线圈中的电流高速开关造成的。核磁共振时,为了产生梯度磁场(对成像对象内部的质子进行定位),线圈中需要通过电流,由于线圈本身处于磁场中,所以一旦通电后线圈就会受力(洛伦兹力,原理和电动机一模一样),而MRI的工作要求这些线圈中的电流以极高的速度(临床用的sequence通常几十毫秒到上百毫秒一个周期,意味着一秒钟要开关几十次)开启和关闭,因此会造成线圈的高频振动,该高频振动便使患者感受到巨大的噪音。而噪音过大,则容易使患者脑部出现异常的激活区,影响检查者及临床医生对治疗或科研行为的判断,因此,为提高检查精确性,应尽量降低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由于该噪音是由核磁共振检查设备造成的,而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价格高昂,因而在不更换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情况下,检查时的噪音便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尽量降低噪音,则只能通过外部辅助措施来降低患者感受到的噪音,改善检查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制作方便,佩戴舒适,消音效果好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可用于塞入人体耳道的耳塞及用于收纳耳塞的耳塞盒,在所述耳塞盒内设有卷线装置,所述耳塞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卷线装置连接,在所述耳塞盒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连接线自动收卷的控制按钮,在所述耳塞盒的外侧设有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耳塞盒吸盘,所述耳塞盒吸盘用于在不需使用消音耳机时将所述耳塞盒吸附在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上,所述耳塞、卷线装置、控制按钮、耳塞盒及连接线分别由非铁磁性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耳塞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消音结构及半包覆在壳体外的可更换的耳塞套,所述壳体由塑料制成,所述耳塞套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消音结构包括第一微孔板、第二微孔板、声道折射板、第一压电陶瓷片、第二压电陶瓷片及声阻片,所述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由塑料制成,在该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上设有用于吸音的微孔,所述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相间隔而形成可用于共振消音的共振腔,所述声道折射板由塑料制成,其上设有若干个气道,所述气道贯通而形成可用于抗性消声的迷宫道,在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和第二压电陶瓷片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边缘由钛金属材料包覆,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和第二压电陶瓷片的谐振频率不同,所述声阻片由硅胶制成,其上设有用于降噪的锥形通孔。
所述第一微孔板的厚度为0.1~0.5毫米,所述第二微孔板的厚度为第一微孔板厚度的两倍,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上的微孔直径为 0.5~1毫米。
所述共振腔的厚度为1~5毫米,其内填充有多孔性岩棉材料。
所述声道折射板上的气道尺寸不完全相同。
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和第二压电陶瓷片的谐振频率不同,其厚度为 0.1~0.3毫米,其上透气孔的直径为1~1.5毫米。
所述壳体被构造成包括与耳道相背离的外平板部和用于套接耳塞套的连接部,所述外平板部由塑料制成,在所述平板部的外侧表面各设有一个耳塞吸盘,位于两个耳塞外平板部上的耳塞吸盘的位置相互错落开,其使得两个耳塞的外平板部相对时,所述耳塞吸盘可吸附在与之相对的另一耳塞的外平板部的表面上;所述连接部呈圆盘状,其大小使得其可塞入耳道外孔,所述耳塞套可分离的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所述耳塞套为中空结构,其被构造成包括一个可塞入耳道内的耳道塞入部和用于防止耳塞从耳道处松脱的限制部,所述耳道塞入部和所述限制部一体成型,其由硅胶制成。
在所述耳塞的壳体内侧表面均匀包覆有一层用于消音的消音体,所述消音体由硅胶材料制成,在所述消音体围合而成的内部空腔内设有所述消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非铁磁性材料制成的耳塞和耳塞盒,从而使得其可用于核磁共振检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危险,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塞内部设置依靠多种消音原理进行消音的消音结构,大大提高了其消音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利用了吸音材料的阻性吸音,而且利用了声抗值突变实现抗性消音,因而可大大提高耳塞的消音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消音结构中,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的厚度不同、孔径不同、孔率不同,因而可扩大吸声频带的宽度,实现更好的消音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使用方便、消音效果好、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耳塞对合吸附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耳塞和耳塞套的分解局部剖视图。
其中,耳塞1、壳体11、外平板部111、连接部112、消音结构12、第一微孔板121、第二微孔板122、声道折射板123、气道1231、第一压电陶瓷片124、第二压电陶瓷片125及声阻片126、锥形通孔1261、共振腔127、耳塞套13、耳道塞入部131、限制部132、耳塞吸盘14、消音体15、耳塞盒2、耳塞盒吸盘21、控制按钮22、容置腔23、连接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包括耳塞1及用于收纳耳塞1的耳塞盒2。
所述耳塞盒2的外形可根据美观需要而设置,其可设置成圆盒状,方盒状或卡通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塞盒2构造成方盒状。为提高使用安全性,所述耳塞盒2由非铁磁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塞盒2由塑料制成。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价格高昂,为配合已有的核磁共振检查设备配套使用,并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耳塞盒2的外侧表面设有一个耳塞盒吸盘21,所述耳塞盒吸盘21由硅胶材料制成。使用时,可将所述耳塞盒2取下来,不使用时,可将所述耳塞盒2吸附在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表面上,从而防止遗失。
为防止单个的耳塞1在使用过程掉落或遗失,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耳塞 1通过连接线3相连而连接在一起。为便于收纳,在所述耳塞盒2的内部设有卷线装置,所述耳塞1分别通过连接线3与所述卷线装置连接,从需使用时,可抽拉耳塞1而延长连接线3的长度,当不需使用时,所述卷线装置可自动将连接线3收卷。为方便自动收卷,在所述耳塞盒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自动收卷的控制按钮22。所述卷线装置及控制按钮22的设置可参看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不具体介绍。
所述耳塞盒2被构造成具有容置所述两个耳塞1的容置腔23,为方便收纳放置,在所述耳塞盒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缺口24,所述缺口24与容置腔23贯通,其使得连接线3可卡入缺口24内,而方便将耳塞1放入耳塞盒2 的容置腔23内。所述耳塞盒2可采用公知的翻盖结构,使用时,可打开翻盖取出耳塞1,不使用时,闭合所述翻盖而将耳塞1收纳在容置腔23内。
所述耳塞1用于消音,降低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噪音的干扰,其包括壳体11、消音结构12及耳塞套13。所述消音结构12用于消音,其设于所述壳体11的内部。所述耳塞套13半包覆的套设在所述壳体11上,并可与所述壳体11分离。所述耳塞套13用于提高耳塞1的佩戴舒适性,并便于不同的患者更换佩戴而保证使用卫生。
所述壳体11被构造成封闭状,其内部设有空腔,用于设置所述消音结构12。为方便不佩戴耳塞1时,耳塞1不会掉落,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11的外侧表面分别设有一个耳塞吸盘14,其用于使两个耳塞1对合吸附在一起而套在脖子上,防止耳塞1脱落。具体的,所述壳体11被构造成包括与耳道相背离的外平板部111和用于套装耳塞套13的连接部112。所述外平板部111的外表面呈光滑的平面状,其用于使耳塞吸盘14可吸附在其上。所述外平板部111由塑料制成。两个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形状相同,位于两个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上的耳塞吸盘14的位置相互错落开,从而使得两个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相对时,所述耳塞吸盘14可吸附在与之相对的另一个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的表面上。所述外平板部111的尺寸使得其上可设置至少两个耳塞吸盘14。所述连接部112用于套设耳塞套13,呈圆盘状,其大小使得其可塞入耳道外孔,隔绝耳道与外界声源。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2由塑料材质制成。
所述耳塞套13用于套设在耳塞1的连接部112上,其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耳塞套13为中空结构,从而可适应不同形状及不同大小的耳道。为提高佩戴舒适性,所述耳塞套13被构造成包括一个耳道塞入部131和一个用于防止耳塞1从耳道处松脱的限制部132。所述耳道塞入部131可塞入至耳道深处,由于耳塞套13为中空的硅胶结构,因而所述耳道塞入部131塞入患者耳道深处时,其可适应耳道的形状而与耳道贴合,从而提高佩戴舒适性。所述限制部132用于衔在耳廓处,从而防止耳塞1松脱。所述限制部 132与所述耳塞套13一体成型,其均由硅胶材料制成。
所述消音结构12包括第一微孔板121、第二微孔板122、声道折射板 123、第一压电陶瓷片124、第二压电陶瓷片125及声阻片126。
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由塑料制成,其表面光滑,有利于声波的反射。所述第一微孔板121的厚度为0.1~0.5毫米,所述第二微孔板122的厚度为第一微孔板121厚度的两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121的厚度优选0.3毫米,所述第二微孔板122的厚度优选0.6毫米。在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微孔,所述微孔的直径为为0.5~1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上的微孔直径不同,孔率不同,从而便于扩大消音频段;所述第一微孔板121的微孔直径优选为0.5毫米,第二微孔板122上的微孔直径优选为0.8毫米。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可用于共振消音的共振腔127。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之间间隔的距离为1~5 毫米,优选为2毫米。此外,为进一步提高降噪消音目的,可在所述共振腔127内填充多孔性岩棉材料,利用多空性岩棉材料的阻性声。所述多孔性岩棉材料的吸声系数高,吸收频带宽,压力损失小,气流再生噪音低,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
所述声道折射板123用于加强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并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抗性消音。所声道折射板123由塑料制成,其上设有若干个气道1231,所述气道1231贯通而形成迷宫道。所述气道1231 的尺寸不完全相同,当声波传播时,由于气道1231的尺寸发生改变,气道1231的流通方向发生改变,某些频率的声波便会在声阻抗突变的界面发生发射、折射、干涉等现象,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
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124和第二压电陶瓷片125的谐振频率不同,其中,第一压电陶瓷片124的谐振频率为2.5kHz,其厚度为0.1~0.3 毫米,优选为0.2毫米。所述第二压电陶瓷片125的谐振频率为5kHz,其厚度为0.1~0.3毫米,优选为0.2毫米。在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 124和第二压电陶瓷片125上分别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 1~1.5毫米,优选为1毫米。所述透气孔的边缘由塑料包覆。当声波通过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124和第二压电陶瓷片125时,压电陶瓷片将吸收的声能转换成电压,并通过透气孔的边缘在压电陶瓷片上形成的正负极短接,从而消耗声波能量,达到降噪的目的。
所述声阻片126用于进一步消耗声波能量而降噪消音,所述声阻片 126由硅胶材料制成,其上设有若干个锥形通孔1261。硅胶材料本身可用于吸音,而其上设置的锥形通孔1261,有利于声抗值的改变,使声波在声抗值突变的锥形通孔1261界面发生发射、折射、干涉等现象,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
为进一步整体加强消音效果,在所述壳体11与所述消音结构12之间填充有消音体15,所消音体15由硅胶材料制成。
籍此,便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由于该耳机的各部件均是由非铁磁性材料制成,因而其可用于核磁共振检查中,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消除噪音,为脑部功能疾病的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利于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而舒缓患者的情绪。不使用时,所述耳塞1收纳于耳塞盒2的容置腔23内,连接线3卷收在耳塞盒2的内部,耳塞盒2吸附在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表面,从而方便使用时拿取。当需使用时,取下所述耳塞盒2,拿取出耳塞1,并将连接线3抽拉至所需的长度,然后套在脖子后方,在未进入核磁共振检查设备时,为防止耳塞1或耳塞盒2 掉落,可将两个耳塞1对合吸附在一起,使之呈环性套在脖子上。当进入核磁共振检查设备时,分离两个耳塞1,然后将耳塞1的耳塞套 13插入耳道中,使耳塞套13的耳道塞入部131插入至耳道深部,耳塞套13的限制部132限制在耳廓处,避免耳塞1松脱。当使用完后,取下所述耳塞1,并丢弃掉所述耳塞套13或进行清洁,然后将在将耳塞1置入耳塞盒2中,将耳塞盒2吸附在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相应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可方便固定在现有的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中,与核磁共振检查设备配套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是由非铁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因而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危险,可用于核磁共振检查。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消音结构12,不仅利用了吸音材料的阻性吸音,而且利用了声抗值突变实现抗性消音,因而可大大提高耳塞1的消音效果,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本实用新型中的消音结构12中,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的厚度不同、孔径不同、孔率不同,因而可扩大吸声频带的宽度,实现更好的消音效果。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9)

1.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可用于塞入人体耳道的耳塞(1)及用于收纳耳塞(1)的耳塞盒(2),在所述耳塞盒(2)内设有卷线装置,所述耳塞(1)分别通过连接线(3)与所述卷线装置连接,在所述耳塞盒(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连接线(3)自动收卷的控制按钮(22),在所述耳塞盒(2)的外侧设有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耳塞盒吸盘(21),所述耳塞盒吸盘(21)用于在不需使用消音耳机时将所述耳塞盒(2)吸附在核磁共振检查设备上,所述耳塞(1)、卷线装置、控制按钮(22)、耳塞盒(2)及连接线(3)分别由非铁磁性材料制作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1)包括壳体(11)、设于壳体(11)内的消音结构(12)及半包覆在壳体(11)外的可更换的耳塞套(13),所述壳体(11)由塑料制成,所述耳塞套(13)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消音结构(12)包括第一微孔板(121)、第二微孔板(122)、声道折射板(123)、第一压电陶瓷片(124)、第二压电陶瓷片(125)及声阻片(126),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由塑料而成,在该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上设有用于吸音的微孔,所述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相间隔而形成可用于共振消音的共振腔(127),所述声道折射板(123)由塑料制成,其上设有若干个气道(1231),所述气道(1231)贯通而形成可用于抗性消声的迷宫道,在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124)和第二压电陶瓷片(125)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边缘由钛金属材料包覆,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124)和第二压电陶瓷片(125)的谐振频率不同,所述声阻片(126)由硅胶制成,其上设有用于降噪的锥形通孔(126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板(121)的厚度为0.1~0.5毫米,所述第二微孔板(122)的厚度为第一微孔板(121)厚度的两倍,第一微孔板(121)和第二微孔板(122)上的微孔直径为0.5~1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127)的厚度为1~5毫米,其内填充有多孔性岩棉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道折射板(123)上的气道(1231)尺寸不完全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片(124)和第二压电陶瓷片(125)的谐振频率不同,其厚度为0.1~0.3毫米,其上透气孔的直径为1~1.5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被构造成包括与耳道相背离的外平板部(111)和用于套接耳塞套(13)的连接部(112),所述外平板部(111)由塑料制成,在所述平板部的外侧表面各设有一个耳塞吸盘(14),位于两个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上的耳塞吸盘(14)的位置相互错落开,其使得两个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相对时,所述耳塞吸盘(14)可吸附在与之相对的另一耳塞(1)的外平板部(111)的表面上;所述连接部(112)呈圆盘状,其大小使得其可塞入耳道外孔,所述耳塞套(13)可分离的套设于所述连接部(11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套(13)为中空结构,其被构造成包括一个可塞入耳道内的耳道塞入部(131)和用于防止耳塞(1)从耳道处松脱的限制部(132),所述耳道塞入部(131)和所述限制部(132)一体成型,其由硅胶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塞(1)的壳体(11)内侧表面均匀包覆有一层用于消音的消音体(15),所述消音体(15)由硅胶材料制成,在所述消音体(15)围合而成的内部空腔内设有所述消音结构(12)。
CN201621208333.4U 2016-10-31 2016-10-31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73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8333.4U CN206473462U (zh) 2016-10-31 2016-10-31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8333.4U CN206473462U (zh) 2016-10-31 2016-10-31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3462U true CN206473462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6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833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73462U (zh) 2016-10-31 2016-10-31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34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4577A (zh) * 2016-10-31 2017-11-10 赵宁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4577A (zh) * 2016-10-31 2017-11-10 赵宁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4854B2 (en) Noise reduction assembly for auscultation of a body
USRE43595E1 (en) Noise attenuating headset
CN102473407B (zh) 前馈anr设备声学
WO2016187869A1 (zh) 一种带有心率测试功能的骨传导耳机装置
US200301913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frequency vibrations therapeutically
ES2066403T3 (es)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l sonido con filtrado selectivo, destinado a ser colocado en el conducto auditivo externo y su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KR20110107833A (ko) 이어피스를 위한 음향의 인­이어 검출
ES2380881T8 (es) Aparato y método de monitorización auditiva del corazón
US20230224647A1 (en)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on of ear devices
CN206473462U (zh)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CN107334577A (zh) 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消音耳机
CN110200749A (zh) 一种用于外耳道耵聍的软化冲洗装置及方法
CN107277664A (zh) 噪音滤波器及包括其的耳塞
EP3432800A1 (en) Noise reduction assembly for auscultation of a body
CN103431945A (zh) 新型防噪声耳罩
CN208959137U (zh) 声电联合刺激系统体外设备
CN215017383U (zh)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防噪耳塞
CN210494101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便携式听诊器
CN206596230U (zh) 一种会议扩音装置
CN106388854A (zh) 一种电子听诊系统
CN208210231U (zh) 骨传导模组及骨传导耳机
CN110636426B (zh) 一种基于电子皮肤技术的听力障碍者辅助用具
CN110267137A (zh) 传导设备以及医学系统
CN106730194A (zh) 具有降噪功能的呼吸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75192B (zh) 一种玻璃杯共振破碎演示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7

Address after: 518000 No. 89 Taoyuan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Zhao Ni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Dong Bin Lu Hui Ming Ge Huibin square 14D

Patentee before: Zhao N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