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7100U -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67100U
CN206467100U CN201621419160.0U CN201621419160U CN206467100U CN 206467100 U CN206467100 U CN 206467100U CN 201621419160 U CN201621419160 U CN 201621419160U CN 206467100 U CN206467100 U CN 206467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iquid level
suspension structure
housing
treatment facil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191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勤
李建超
胡龙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kangda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Kang Dri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Kang Dri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Kang Dri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191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67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67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67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结构及采用该悬浮结构的原位水处理装置,该悬浮结构包括封闭式的液位控制仓,液位控制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控水孔,液位控制仓顶部设有控气孔,控气孔及各控水孔均与液位控制仓的内腔连通;控气孔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上设有开关部件;液位控制仓具有用于与待悬浮的水处理装置连接的连接部。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结构与水处理装置装配,通过该悬浮结构使得水处理装置可悬浮于养殖水体中,从而实现原位水处理,不需要额外的工程及设备投入,投资较小,而且不占用额外的场地资源,有效降低养殖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结构及采用该悬浮结构的原位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的积累,通常很快就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水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通常的净化方式有换水和循环水处理,前者使用清洁水源对养殖池进行换水,将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排出,既浪费水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在当前的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工艺中,物理过滤和生物膜处理环节通常独立于养殖池外,设备本身和运行耗资巨大且占有较大的土地面积,同时管理起来也比较复杂,对于循环水养殖工艺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悬浮结构及采用该悬浮结构的原位水处理装置,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悬浮结构,包括封闭式的液位控制仓,所述液位控制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控水孔,所述液位控制仓顶部设有控气孔,所述控气孔及各所述控水孔均与所述液位控制仓的内腔连通;所述控气孔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导气管通断的开关部件;所述液位控制仓具有用于与待悬浮的水处理装置连接的连接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液位控制仓为环形结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液位控制仓的内环壁面上。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各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液位控制仓的内环壁面环形布置;各所述第一连接件被配置为与设于所述待悬浮装置上的多个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第一连接件均为卡槽或卡扣。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开关部件为塞设于所述导气管外端的气流控制塞。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导气管为橡胶软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原位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质净化单元和使所述水质净化单元悬浮于养殖池水体中的悬浮单元,所述悬浮单元采用如上所述的悬浮结构;所述水质净化单元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水处理机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水处理机构包括用于截留养殖水体 中的固体颗粒物的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设于所述壳体底部且至少覆盖所述进水通道。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水处理机构还包括用于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处理的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填料层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结构与水处理装置装配,通过该悬浮结构使得水处理装置可悬浮于养殖水体中,从而实现原位水处理,不需要额外的工程及设备投入,投资较小,而且不占用额外的场地资源,有效降低养殖生产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单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容易为广大普通养殖户接受。本实施例提供的原位水处理装置灵活性高,能够方便停放于养殖池中的任何位置且可随时迁移,可全面处理养殖水体,有效提高养殖水体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悬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悬浮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水质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结构,包括封闭式的液位控制仓101,所述液位控制仓10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控水孔103,所述液位控制仓101顶部设有控气孔104,所述控气孔104及各所述控水孔103均与所述液位控制仓101的内腔连通;所述控气孔104连接有导气管105,所述导气管105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导气管105通断的开关部件106。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结构主要用于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中作为悬浮单元使用,以使得水质净化单元可以悬浮于养殖水体中,即液位控制仓101具有用于与待悬浮的水处理装置连接的连接部;其中,上述的液位控制仓10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计,如采用长方体状、正方体状、圆柱体状等,对于上述形状的仓体结构,优选为采用多个上述的液位控制仓101且 环绕水质净化单元设置,以保证水质净化单元受到的浮力的均衡性,避免其在养殖池中倾斜。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液位控制仓101为环形结构,进一步优选为将水质净化单元包围于其内环中,即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液位控制仓101的内环壁面上,可保证水质净化单元受到的浮力的均衡性。该环形的液位控制仓101的形状根据水质净化单元的形状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水质净化单元受到的浮力的均衡性;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水质净化单元包括壳体,上述的液位控制仓101的内环形状优选为该壳体的形状适配,从而二者实现紧密贴合连接,进一步地,该壳体优选为采用圆柱体形的壳体,则上述液位控制仓101优选为采用圆柱环形结构,方便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在养殖池中漂移,以便持续地对养殖池中不同部位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优选地实施例之一,上述的液位控制仓101与水质净化单元之间优选为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安装、拆卸及储存运输等,同时,使得本悬浮结构可适用于不同的水质净化单元。对应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102,各所述第一连接件102沿所述液位控制仓101的内环壁面环形布置;各所述第一连接件102被配置为与设于所述待悬浮装置上的多个第二连接件(未图示)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上述的第一连接件102与第二连接件可通过现有常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如卡接、螺接或采用磁性连接方式等,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连接件102均为卡槽或卡扣,则各第二连接件对应为卡扣或卡槽。上述各第一连接件102优选为设于液位控制仓101底部,各第二连接件对应设于水质净化单元的壳体的顶部,使用时,水质净化单元至少部分的浸入养殖池中,并通过本悬浮结构悬浮于养殖水体中。
进一步优化上述结构,所述开关部件106优选为采用塞设于所述导气管105外端的气流控制塞106;当然,也可采用阀类控制开关等,或者,对于采用橡胶软管的导气管105,可采用夹子等实现该导气管105的通断。控气孔104与导气管105连接处优选为密封处理,如通过玻璃胶或类似物填充粘贴二者接合部位,可起到密封和固定作用。另外,上述控气孔104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设置多个时,每个控气孔104可分别连接一导气管105,或各控气孔104由一根导气管105控制。控水孔103则优选为设置多个,均匀分布在液位控制仓101的底部。
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液位控制仓101优选为采用塑料仓体,一方面,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其在水体中的可悬浮性,同时,减轻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重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结构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水质净化单元与液位控制仓101装配后放入养殖水体中,打开气流控制塞106,养殖池中的水从控水孔103进入液位控制仓101,液位控制仓101中的水位上升,将仓体内的空气 从控气孔104排出,气流沿着导气管105流出,原位水质净化装置随着液位控制仓101水位的下降而下沉,当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下沉到预期位置时,关闭气流控制塞106,空气停止流通,水流不再进入液位控制仓101,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也不再下沉;
当原位水质净化装置某部分下沉低于预期水位或需要排空液位控制仓101内的水时,打开气流控制塞106,将原位水质净化装置提起,或用导气管105接通气源进行充气,迫使液位控制仓101中的水从控水孔103流出,空气沿着导气管105充入液位控制仓101中,液位控制仓101内的水位下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随之上浮,达到预期水位或排空液位控制仓101内的水时关闭气流控制塞106,完成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原位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质净化单元和悬浮单元,该水质净化单元包括水质净化机构和水流驱动机构,水质净化机构用于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水流驱动机构则用于将净化后的水体引导回流至养殖池内,也即用于在养殖池内形成内部水流循环,实现养殖池内水体循环处理;悬浮单元则用于使所述水质净化单元悬浮于养殖水体中,实现原位水质净化的目的。其中,悬浮单元优选为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悬浮结构,该悬浮结构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述水质净化机构包括第一壳体201及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1内的水处理结构,所述第一壳体201上设有进水通道205并于所述第一壳体201内形成有净化水体容腔,沿竖直方向所述进水通道205和所述净化水体容腔(已图示,未标注)分别位于所述水处理结构两侧;所述水流驱动机构包括出水管207,所述出水管207入口端与所述净化水体容腔连通,所述出水管207内设有曝气装置206。养殖水体由上述进水通道205进入第一壳体201内,经过水处理结构净化处理后,进入到上述的净化水体容腔中,在上述水流驱动机构的持续作用下,净化后的水体被导引回流至养殖池内,供养殖生物生活所用。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气驱式动力,通过气泡携带水体形成水流,实现在养殖池内形成水流的微循环,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有效降低养殖水处理的能耗,同时可避免对养殖动物造成干扰。本实施例可实现养殖水原位净化处理,不需要额外的工程及设备投入,投资较小,而且不占用额外的场地资源,有效降低养殖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采用后置式的气驱设置,也即沿水流方向将出水管207及曝气装置206设于水处理结构之后,气源只参与水流的驱动,而不参与水质净化作用,因而所需要的气源要求不高,适用于广大的普通养殖户。
接续上述原位水处理装置的结构,上述出水管207可直接穿设于第一壳体201上并与上述净化水体容腔连通,也可采取如下的优选结构:
如图3,所述第一壳体201上设有出水通道208;所述水流驱动机构包括中空的第二壳体 202,所述第二壳体202具有进水口208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208与所述出水通道208连通,所述出水管207穿设于所述出水口上。上述的第二壳体202可以通过一水管与第一壳体201连接,但由于本原位水处理装置需放置于养殖水体中,因此,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201与所述第二壳体202拼接构成一整体式的筒体,以保证二者具有稳定的连接结构,在养殖池中不发生相互位置移动,以免影响净化水体在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间的流通;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拼接形成一分隔两壳体内腔的拼接隔板,于所述拼接隔板上开设一通孔形成所述出水通道208及所述进水口208。其中,上述的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拼接方式可以采取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卡接等),也可为不可拆卸连接方式(如焊接等),本实施例中,则优选为采取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一体成型的方式。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第一壳体201与所述第二壳体202采取左右相对位置拼接的方式,即上述第一壳体201的其中一侧边部与第二壳体202的其中一侧边部拼接,左右相对位置拼接的方式相对与上下相对位置拼接的方式,更易于净化水体由第一壳体201流通至第二壳体202中。本实施例将气驱装置设于第二壳体202中,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形成分隔的功能区,二者互不干涉,方便生产和操作。
接续上述原位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述出水管207包括入口段(已图示,未标注)和出口段(已图示,未标注),所述入口段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02内且入口端邻近于所述第二壳体202底端设置,所述出口段穿设于所述出水口上。入口段的入口端也即其底端位于第二壳体202底端上方,且邻近于第二壳体202的底端设置,方便将第二壳体202底部的水体排出,避免净化水体中的部分物质在第二壳体202底部沉积造成第二壳体202中的水质变化,或避免第二壳体202中的净化水体出现分层等现象。一般地,上述第一壳体201的进水通道205优选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01底部,上述的净化水体容腔即位于第一壳体201上部;相应地,上述第二壳体202的进水口208优选为布置于该第二壳体202的上部,则该进水口208与出水管207的入口端分别位于第二壳体202的上部和下部,可引导净化水体在第二壳体202内形成水流。上述出口段的出口端出水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也可以向下或向上倾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设置为水平方向,即上述出口段水平设置;上述入口段优选为竖直设置,入口段与出口段可通过弯管段连接导通。实际使用时,通过上述悬浮单元调节本原位水处理装置在养殖池中的深度,优选为使得上述出口段出口端的最低处略低于养殖水体水面,出水的阻力较小,可获得较大的出水水流(当然,出口段出口端的最低处高于养殖水体水面或出口段出口端的最高处位于养殖水体水面以下都可以,但出水阻力相对增大);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使得出口段出口端的最低处在养殖水体水面以下1~2cm,可获得最大的出水水流,与养殖池形成水体交换。
接续上述原位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述水处理结构包括用于截留养殖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物的第一填料层203,所述第一填料层203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2底部且至少覆盖所述进水通道205。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水通道205为开设于第一壳体201底部的多个进水孔205,作为优选,在第一壳体201的底板上均匀密布上述进水孔205,以保证净化效率;上述的第一填料层203则优选为覆盖第一壳体201的整个底部横截面,即与第一壳体201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均相同。上述的第一填料层203直接设置于第一壳体201底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料层203中的填料优选为采用藤棉,为保证处理效果,该第一填料层203厚度为2~5cm。
进一步地,所述水处理结构还包括用于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处理的第二填料层204,所述第二填料层204位于所述第一填料层203上方。上述的第二填料层204主要用于处理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性有害物;上述第二填料层204中的填料优选为采用生物球,将其堆积于第一壳体201中,本实施例中,将上述生物球堆积于上述的第一填料层203顶部;同样地,上述的第二填料层204优选为覆盖第一壳体201的整个横截面,即与第一壳体201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均相同,保证处理效果。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处理效果,该第二填料层204的体积占第一壳体201内腔体积的1/2~2/3。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形成筒体式的结构,该筒体即与上述悬浮结构的液位控制仓101连接。优选为在该筒体的顶部设置多个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与液位控制仓10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件102对应可拆卸连接,实现水质净化单元与悬浮单元的装配。
另外,为减轻本原位水处理装置的重量,及提高其使用寿命,上述的筒体优选为采用PE材料;上述的出水管207优选为采用PVC材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曝气装置206可根据所需的气流流量进行选择,当所需的气流流量较小时,可采用气石等;当所需的气流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外接气源如气泵等方式。其中,所需的气流流量根据所需的循环水流流量确定,循环水流流量则根据养殖池的规模、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等因素确定;本实施例中,气流流量为水流流量的0.2~0.25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式的液位控制仓,所述液位控制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控水孔,所述液位控制仓顶部设有控气孔,所述控气孔及各所述控水孔均与所述液位控制仓的内腔连通;所述控气孔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导气管通断的开关部件;
所述液位控制仓具有用于与待悬浮的水处理装置连接的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仓为环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液位控制仓的内环壁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各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液位控制仓的内环壁面环形布置;各所述第一连接件被配置为与设于所述待悬浮装置上的多个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件均为卡槽或卡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件为塞设于所述导气管外端的气流控制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为橡胶软管。
8.一种原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质净化单元和使所述水质净化单元悬浮于养殖池水体中的悬浮单元,所述悬浮单元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浮结构;
所述水质净化单元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水处理机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水处理机构包括用于截留养殖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物的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设于所述壳体底部且至少覆盖所述进水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原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机构还包括用于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处理的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填料层上方。
CN201621419160.0U 2016-12-22 2016-12-22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6467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9160.0U CN206467100U (zh) 2016-12-22 2016-12-22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9160.0U CN206467100U (zh) 2016-12-22 2016-12-22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67100U true CN206467100U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1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19160.0U Active CN206467100U (zh) 2016-12-22 2016-12-22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67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8604A (zh) 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方法
CN104145858B (zh) 一种规模化牡蛎苗种高密度培育系统
CN105850838A (zh) 一种高效循环水环保养殖系统
CN107466935A (zh) 一种乌贼养殖用新型室内养殖池
CN107410160A (zh) 智能控制循环水处理利用集成系统
CN206260565U (zh) 一种高效养鱼的生态养鱼池
CN205585086U (zh) 一种用于养殖水体絮凝悬浮颗粒去除装置
CN109220965B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容器及养殖系统
CN207978722U (zh) 一种光唇鱼环形流水养殖装置
CN206467100U (zh) 悬浮结构及原位水处理装置
CN107223620A (zh) 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CN110036967B (zh) 双鱼塘循环水生态养鱼系统
CN209861987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容器及养殖系统
CN204499129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池
CN207125156U (zh) 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CN203327747U (zh) 鱼池景观水生化过滤器
CN207589858U (zh) 水净化处理环保养殖网箱
CN109879341A (zh) 一种污染水源治理设备及治理方法
CN206963718U (zh) 一种水生萤火虫养殖装置
CN104351097A (zh) 一种新型流水式贝类苗种繁育系统
CN106259143B (zh) 一种水族箱
CN206476764U (zh) 一种气液混流灭藻装置
CN105284703B (zh) 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
CN206467048U (zh) 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其进水单元
CN107494391A (zh) 流水养殖废水循环再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7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517 Luoshi South Road,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29 room 1008, No. 999 (software R & D building), gaolang East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Room 304, 3rd Floor, Building 30, No. 111 Kangqiao East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1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ikangda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517 Luoshi South Road,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