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3013U -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63013U
CN206463013U CN201620846788.2U CN201620846788U CN206463013U CN 206463013 U CN206463013 U CN 206463013U CN 201620846788 U CN201620846788 U CN 201620846788U CN 206463013 U CN206463013 U CN 206463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hole
movable part
driving section
rotary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67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昭
杨长青
郜博闻
李杭
祁小龙
黄陈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08467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63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63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63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该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包括:握持部、钳体、带有钳头的头部、钳头驱动机构以及头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头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操控部、第一传动部以及摆动组件;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传动部位于第一通孔中;其中,摆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二活动部与头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操控部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或反向的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活动部进行旋转,头部随着第二活动部的旋转进行来回的摆动。有效解决了取样“盲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胃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医学的日益发展并没有下降,反而因为饮食结构、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呈现攀升之势。对于这些疾病的早起诊断、早期治疗是避免癌症转移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最佳途径,如:早期胃癌在有效的外科手段以及放化疗辅助下可以达到痊愈的目的,如果因早期未被发现而进展到晚期,其5年存活率将大大下降。另外,根据美国ASC(American Cancer Society)在2005年公布的研究结果,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在过去25年中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善,而胃肠道息肉作为一种公认的胃癌、大肠癌等疾病的癌前病变,提前对胃肠道息肉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早期发现胃肠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被大量应用,它是医生对消化疾病进行病理诊断的必备工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的头部不可灵活旋转,往往存在取样的“盲区”,进而导致部分被测组织无法取样。
综上所述,我们亟需提供一种头部可旋转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使得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的头部可以灵活的旋转,解决了取样“盲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包括:握持部、与握持部固定连接的钳体、带有钳头且与钳体连接的头部、用于控制钳头打开或闭合的钳头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头部摆动的头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头部驱动机构包括套装于握持部上的第一操控部、与第一操控部连接的第一传动部以及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的摆动组件;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传动部位于钳体内开设的第一通孔中;
其中,摆动组件包括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一活动部传动配合的第二活动部,第二活动部与头部连接;
第一操控部绕握持部的轴线正向或反向的旋转后,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活动部进行旋转,头部随着第二活动部的旋转进行摆动;
第一操控部相对于握持部旋转的度数与头部摆动的角度之间呈一预设比例关系。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第一操控部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或反向的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活动部进行旋转,头部随着第二活动部的旋转进行来回的摆动。从而有效解决取样“盲区”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使钳头能够在钳头驱动机构实现打开或闭合,头部包括与钳体连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连接的钳头以及与钳头连接的限位滑块,支撑架上开设有限位孔;钳头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装配于握持部的第二操控部、与第二操控部连接的第二传动部以及与第二传动部连接的限位滑块;第二传动部位于第二通孔内;其中,限位滑块在第二操控部的带动下在限位孔中滑动,钳头随着限位滑块的滑动进行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为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部为蜗轮;第二活动部为与第一活动部啮合的蜗杆。
进一步地,为使钳体能够随着头部的摆动而摆动,钳体为柔性外管。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地,握持部呈圆柱形,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便于活钳体使用者的握持。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为钢索。
进一步地,为使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使用者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的大小,限位孔为条状限位孔,限位孔两侧设置刻度线,限位滑块所指刻度的范围与钳头的开合角度之间呈一预设的比例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架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架靠近旋转关节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D-D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如图1~9所示,该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包括:握持部、与握持部固定连接的钳体4、带有钳头11且与钳体4连接的头部1、用于控制钳头11打开或闭合的钳头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头部1摆动的头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头部驱动机构包括套装于握持部上的第一操控部6、与第一操控部6连接的第一传动部2以及与第一传动部2连接的摆动组件;钳体4内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传动部2位于钳体4内开设的第一通孔中。其中,摆动组件包括与第一传动部2连接的第一活动部72、与第一活动部72传动配合的第二活动部71,第二活动部71与头部1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第一操控部6、第一传动部2、第一活动部72以及第二活动部71组成了一个传动机构,具体传动的原理如下:外部操控第一操控部6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或反向的旋转,即第一操控部6套装在握持部的外表面,且可以绕握持部做圆周运动,至于具体绕握持部是做正向还是反向的圆周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操作第一操控部6的旋转方向。比如说:如果第一操控部6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的旋转时,便会带动第一传动部2做正向的旋转,第一活动部72在第一传动部2的带动下也做正向的旋转,第二活动部71配合第一传动部2的正向旋转而做旋转运动,头部1会随着第二活动部71的旋转进行摆动。
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头部摆动的角度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控部6相对于握持部旋转的度数与头部1摆动的角度之间的比例为5:2。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第一操控部6相对于握持部旋转的度数与头部1摆动的角度之间的比例也可以是其他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钳体4与头部1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制。
另外,头部1包括与钳体4连接的支撑架12、与支撑架12连接的钳头11以及与钳头11连接的限位滑块13,支撑架12上开设有限位孔121;限位滑块13可以在限位孔121中做前后往复的运动。钳头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装配于握持部的第二操控部5、与第二操控部5连接的第二传动部3以及与第二传动部3刚性连接的限位滑块13;第二传动部3位于所述钳体4中开设的第二通孔内。其中,限位滑块13在第二操控部5的带动下在限位孔121中可以做前后滑动,钳头11随着限位滑块13的滑动进行打开或闭合。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1和钳体4之间还设置有固定臂73,固定臂73的一端与钳体4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支撑架12上还开设与固定臂73连接的固定轴孔122、钳头11与支撑架12连接的钳头轴孔123、第一传动部2与所述支撑架12连接的第一传动部2轴孔124、第二活动部71固定轴孔125。在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的组装过程中,第一传动部2通过第一传动部2轴孔124,从旋转关节7进入支撑架12连接,并与钳头11以及限位滑块13连接。为保证第二活动部71绕固定轴孔125的轴线转动时支撑架12随固定臂轴孔122的轴线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臂轴孔122与固定轴孔125可以在同一轴线上。
为使钳体4能够随着头部1的摆动而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钳体4可以是柔性外管,由于钳体4中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以是圆形通孔。但是,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通孔,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避免放置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的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互相干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以设置成相互平行。另外,为了方便握持部的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靠近第二操控部5和第一操控部6时会变大。即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呈一端宽一端窄的形状,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为方便限位滑块13在限位孔121做前后的往复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孔121可以是条形限位孔,当然,限位孔12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限位孔,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为使该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能准确的检测到被测组织的大小,使用者可以通过限位滑块13在限位孔121中滑动的距离直接读取到被测组织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孔121两侧可以设置刻度线,钳头11的开合角度的大小与限位滑块13在限位孔121上所指的刻度的范围之间呈一预设的比例关系。
举例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滑块13在限位孔121中滑动所指刻度的范围可以和钳头11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120°呈一个预设比例关系,该预设比例关系可以为:5:1。值得注意的是,限位孔121两侧设置的刻度线应该是要和被测组织的大小对应的,可以适当的大于被测组织的大小。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限位滑块13在限位孔121中滑动所指刻度的范围也可以是和钳头11的开合角度范围为30°~160°呈一个预设的比例关系,该预设比例关系可以为:6:1。本实施不应以此角度范围、预设比例关系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钳头11的开合角度的范围以及预设比例关系。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限位滑块13在限位孔121中滑动所指刻度的范围可以和钳头11的开合角度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是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的重要部件,那么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在使用过程中特别容易磨损,使用寿命比较短,为了延长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可以是钢索。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第一传动部2、第二传动部3的材质。
为了满足人体工学设计,便于使用者的握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握持部可以呈为圆柱体形状,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握持部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部2可以是小锥齿轮,第二活动部3可以是与第一活动部2啮合的大锥齿轮,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第一活动部2、第二活动部3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传动配合。本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举例。
在实际使用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旋转第一操控部6来实现头部1摆动,从而更方便取样,解决取样“盲区”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操控部5来实现钳头11的开合,从而能准确地夹住被测组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操控部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或反向的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活动部进行旋转,头部随着第二活动部的旋转进行来回的摆动。从而有效解决取样“盲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该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包括:握持部、与握持部固定连接的钳体、带有钳头且与钳体连接的头部、用于控制钳头打开或闭合的钳头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头部摆动的头部驱动机构,头部驱动机构包括套装于握持部上的第一操控部、与第一操控部连接的第一传动部以及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的摆动组件;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传动部位于钳体内开设的第一通孔中。其中,摆动组件包括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一活动部传动配合的第二活动部,第二活动部与头部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第一操控部、第一传动部、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活动部组成了一个传动机构,具体传动的原理如下:外部操控第一操控部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或反向的旋转,即第一操控部套装在握持部的外表面,且可以绕握持部做圆周运动,至于具体绕握持部是做正向还是反向的圆周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操作第一操控部的旋转方向。比如说:如果第一操控部绕握持部的轴线做正向的旋转时,便会带动第一传动部做正向的旋转,第一活动部在第一传动部的带动下也做正向的旋转,第二活动部配合第一传动部的正向旋转而做旋转运动,头部会随着第二活动部的旋转进行摆动。
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头部摆动的角度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控部相对于握持部旋转的度数与头部摆动的角度之间的比例为:2:1。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第一操控部相对于握持部旋转的度数与头部摆动的角度之间的比例也可以是其他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钳体与头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制。
另外,头部包括与钳体连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连接的钳头以及与钳头连接的限位滑块,支撑架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滑块可以在限位孔中做前后往复的运动。钳头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装配于握持部的第二操控部、与第二操控部连接的第二传动部以及与第二传动部连接的限位滑块;第二传动部位于所述钳体中开设的第二通孔内。其中,限位滑块在第二操控部的带动下在限位孔中可以做前后滑动,钳头随着限位滑块的滑动进行打开或闭合。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和钳体之间还设置有固定臂,固定臂的一端与钳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支撑架上还开设与固定臂连接的固定轴孔、钳头与支撑架连接的钳头轴孔、第一传动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第一传动部轴孔、第二活动部固定轴孔。在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的组装过程中,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传动部轴孔,从旋转关节进入支撑架连接,并与钳头以及限位滑块连接。为保证第二活动部绕固定轴孔的轴线转动时支撑架随固定臂轴孔的轴线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臂轴孔与固定轴孔可以在同一轴线上。
为使钳体能够随着头部的摆动而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钳体可以是柔性外管,由于钳体中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以是圆形通孔。但是,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通孔,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避免放置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的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互相干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以设置成相互平行。另外,为了方便握持部的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靠近第二操控部和第一操控部时会变大。即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呈一端宽一端窄的形状,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部与限位滑块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为方便限位滑块在限位孔做前后的往复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孔可以是条形限位孔,当然,限位孔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限位孔,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为使该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能准确的检测到被测组织的大小,使用者可以通过限位滑块在限位孔中滑动的距离直接读取到被测组织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孔两侧可以设置刻度线,钳头的开合角度的大小与限位滑块在限位孔上所指的刻度的范围之间呈一预设的比例关系。
举例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滑块在限位孔中滑动所指刻度的范围可以和钳头11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120°呈一个预设比例关系,该预设比例关系可以为:5:1。值得注意的是,限位孔两侧设置的刻度线应该是要和被测组织的大小对应的,可以适当的大于被测组织的大小。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限位滑块在限位孔中滑动所指刻度的范围也可以是和钳头的开合角度范围为30°~160°呈一个预设的比例关系,该预设比例关系可以为:6:1。本实施不应以此角度范围、预设比例关系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钳头的开合角度的范围以及预设比例关系。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限位滑块在限位孔中滑动所指刻度的范围可以和钳头的开合角度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是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的重要部件,那么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在使用过程中特别容易磨损,使用寿命比较短,为了延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可以是钢索。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的材质。
为了满足人体工学设计,便于使用者的握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握持部可以呈为圆柱体形状,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握持部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部可以是蜗轮,第二活动部可以是与第一活动部啮合的蜗杆,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
在实际使用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旋转第一操控部来实现头部摆动,从而更方便取样,解决取样“盲区”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操控部来实现钳头的开合,从而能准确地夹住被测组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包括: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的钳体、带有钳头且与所述钳体连接的头部、用于控制钳头打开或闭合的钳头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头部摆动的头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驱动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握持部上的第一操控部、与所述第一操控部连接的第一传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的摆动组件;所述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传动部位于所述钳体内开设的第一通孔中;
其中,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的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活动部传动配合的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头部连接;
所述第一操控部绕所述握持部的轴线正向或反向的旋转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活动部进行旋转,所述头部随着所述第二活动部的旋转进行摆动;
所述第一操控部相对于所述握持部旋转的度数与所述头部摆动的角度之间呈一预设比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与所述钳体连接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钳头以及与所述钳头连接的限位滑块,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钳头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握持部的第二操控部、与所述第二操控部连接的第二传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传动部连接的限位滑块;所述第二传动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其中,所述限位滑块在所述第二操控部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孔中滑动,所述钳头随着所述限位滑块的滑动进行打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为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为蜗轮;所述第二活动部为与所述第一活动部啮合的蜗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为柔性外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呈圆柱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为钢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为条状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两侧设置刻度线,所述限位滑块所指刻度的范围与所述钳头的开合角度之间呈一预设的比例关系。
CN201620846788.2U 2016-08-06 2016-08-06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Active CN206463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6788.2U CN206463013U (zh) 2016-08-06 2016-08-06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6788.2U CN206463013U (zh) 2016-08-06 2016-08-06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63013U true CN206463013U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0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6788.2U Active CN206463013U (zh) 2016-08-06 2016-08-06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630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272A (zh) * 2016-08-06 2016-11-23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CN112472152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摆杆机构的活体取样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272A (zh) * 2016-08-06 2016-11-23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CN106137272B (zh) * 2016-08-06 2023-11-03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CN112472152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摆杆机构的活体取样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7884A1 (en) Surgical tool and medical manipulator system
EP2789300A3 (en)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 procedures
JP2016104205A (ja) 内視鏡的超音波細針吸引デバイス
CN203953712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活体组织取样钳
CN206463013U (zh)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CN206228372U (zh) 一种可读数内窥镜活检钳
CN201719273U (zh) 带有测量功能的一次性活检钳
CN106137272A (zh) 一种头部可旋转式活检钳
CN104771195B (zh) 一种机械臂式内窥镜活检钳
CN204618303U (zh) 一种含钳头的内镜取物器
US10143453B2 (en) Surgical tool and medical manipulator
CN204520876U (zh) 一种微创可变方向咬骨钳
CN211723173U (zh) 内镜下病变测量器
CN106137273A (zh) 一种可读数内窥镜活检钳
CN204600548U (zh) 便于操作的一次性内窥镜活体取样钳
CN209863912U (zh) 活体取样钳可变抓取角度机构
CN206453792U (zh) 一种可拆卸式内窥镜活检钳
CN107198548A (zh) 外科穿刺术下的可旋转弯头活检钳
CN204744257U (zh) 一种带有测量件的活检钳
CN110025340A (zh) 一种膝关节撑开器
CN204581402U (zh) 骨科刮刀
CN211796485U (zh) 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
CN104970838B (zh) 一种带有测量件的活检钳
CN109893211B (zh) 一种微创腹腔手术器材的钳合装置
CN208892723U (zh) 多头手术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