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7321U -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7321U
CN206457321U CN201720107292.8U CN201720107292U CN206457321U CN 206457321 U CN206457321 U CN 206457321U CN 201720107292 U CN201720107292 U CN 201720107292U CN 206457321 U CN206457321 U CN 206457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water
energy
swampy areas
dissip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72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煜楠
安陆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an Yua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an Yua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an Yua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an Yua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072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7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7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73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包括进水管、消能设施、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堤岸和出水装置;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有消能设施,所述消能设施设置在前置塘边缘,所述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通过设置在湿地内的隆起部分划分成三种区域,所述出水装置设置在出水池一侧,所述堤岸设置在湿地的周边;所述出水装置包括溢水部分和放水部分,所述溢水部分包括格栅、溢洪竖管和溢洪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能够快速排空,同时可有效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背景技术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起到控制外排水量的作用,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使之兼具峰值流量控制的功能。
雨水湿地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
雨水湿地适用于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
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小区、城市绿地和滨水带开始采用这类人造的雨水湿地,但是由于雨水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纯的外观和功能区的拼凑难以发挥雨水湿地真正的作用,目前,人造雨水湿地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进水口和溢流水口的消能设施配置不完备,导致水流冲刷严重或者边缘陆地受到侵蚀;人造湿地没有缓冲的前置塘,对径流的雨水等不经过前处理就直接进入到沼泽区;沼泽区的水深范围设置不合理,水生植物的种类单一;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受季节和降雨的影响大,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排空,或者是长时间处于枯竭状态;出水池的设计水深过浅,导致沉淀物再悬浮等。
因此,一种可标准化建造的人造雨水湿地有待于开发,其具有完整的功能区和合理的参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人造雨水湿地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人造雨水湿地进水口和溢流水口的消能设施配置不完备,人造湿地没有缓冲的前置塘;沼泽区的水深范围设置不合理,水生植物的种类单一;雨水湿地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排空;出水池的设计水深过浅,导致沉淀物再悬浮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能够快速排空,同时可有效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
为实现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包括进水管、消能设施、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堤岸和出水装置;
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有消能设施,所述消能设施设置在前置塘边缘,所述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通过设置在湿地内的隆起部分划分成三种区域,所述出水装置设置在出水池一侧,所述堤岸设置在湿地的周边;
所述出水装置包括溢水部分和放水部分,所述溢水部分包括格栅、溢洪竖管和溢洪道,所述格栅设置在出水池边,所述溢洪竖管设置在出水池和堤岸相接处,所述溢洪道设置在堤岸上;所述放水部分包括阀门和放空管,所述阀门设置在放空管上,所述放空管设置在出水池的底部,所述放空管和溢洪竖管相连通,所述溢洪竖管和放空管连通后合为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末端设置有消能设施。
更进一步地,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所述前置塘和沼泽区之间的隆起部分上设置有配水石笼。
更进一步地,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所述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所述沼泽区池底隆起部分构成浅沼泽区,所述沼泽区池底凹陷部分为深沼泽区,所述沼泽区种植有植物。
更进一步地,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湿地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构成为50%的沙、20%的腐殖层和30%的土,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5-15cm。
更进一步地,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所述消能设施为碎石,所述碎石通过可渗透的混凝土固定。
更进一步地,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所述前置塘边缘种植有耐冲刷的水生植物,所述沼泽区种植有耐水湿植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0.3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3-0.5m,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0.8-1.2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能够快速排空,同时可有效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功能流程图。
图中,进水管1、消能设施2、前置塘3、沼泽区4、出水池5、堤岸6、出水装置7、排水管8、过滤层9、水位线10、配水石笼34、浅沼泽区41、深沼泽区42、植物43、溢水部分71、放水部分72、格栅711、溢洪竖管712、溢洪道713、阀门721、放空管7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包括进水管1、消能设施2、前置塘3、沼泽区4、出水池5、堤岸6和出水装置7;
所述进水管1下方设置有消能设施2,所述消能设施2设置在前置塘3边缘,所述前置塘3、沼泽区4、出水池5通过设置在湿地内的隆起部分划分成三种区域,所述出水装置7设置在出水池5一侧,所述堤岸6设置在湿地的周边;
所述出水装置7包括溢水部分71和放水部分72,所述溢水部分71包括格栅711、溢洪竖管712和溢洪道713,所述格栅711设置在出水池5边,所述溢洪竖管712设置在出水池5和堤岸6相接处,所述溢洪道713设置在堤岸6上;所述放水部分72包括阀门721和放空管722,所述阀门721设置在放空管722上,所述放空管722设置在出水池5的底部,所述放空管722和溢洪竖管712相连通,所述溢洪竖管712和放空管722连通后合为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末端设置有消能设施2。
所述前置塘3和沼泽区4之间的隆起部分上设置有配水石笼34。
所述沼泽区4包括浅沼泽区41和深沼泽区42,所述沼泽区4池底隆起部分构成浅沼泽区41,所述沼泽区4池底凹陷部分为深沼泽区42,所述沼泽区4种植有植物43。
湿地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9,所述过滤层9的构成为50%的沙、20%的腐殖层和30%的土,所述过滤层9的厚度为15cm。
所述消能设施2为碎石,所述碎石通过可渗透的混凝土固定。
所述前置塘3边缘种植有耐冲刷的水生植物,所述沼泽区4种植有耐水湿植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3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5m,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1.2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0%。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能够快速排空,同时可有效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

Claims (6)

1.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消能设施、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堤岸和出水装置;
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有消能设施,所述消能设施设置在前置塘边缘,所述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通过设置在湿地内的隆起部分划分成三种区域,所述出水装置设置在出水池一侧,所述堤岸设置在湿地的周边;
所述出水装置包括溢水部分和放水部分,所述溢水部分包括格栅、溢洪竖管和溢洪道,所述格栅设置在出水池边,所述溢洪竖管设置在出水池和堤岸相接处,所述溢洪道设置在堤岸上;所述放水部分包括阀门和放空管,所述阀门设置在放空管上,所述放空管设置在出水池的底部,所述放空管和溢洪竖管相连通,所述溢洪竖管和放空管连通后合为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末端设置有消能设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和沼泽区之间的隆起部分上设置有配水石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所述沼泽区池底隆起部分构成浅沼泽区,所述沼泽区池底凹陷部分为深沼泽区,所述沼泽区种植有植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其特征在于:湿地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构成为50%的沙、20%的腐殖层和30%的土,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5-1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设施为碎石,所述碎石通过可渗透的混凝土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雨水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边缘种植有耐冲刷的水生植物,所述沼泽区种植有耐水湿植物。
CN201720107292.8U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57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7292.8U CN206457321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7292.8U CN206457321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7321U true CN206457321U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9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729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57321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73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448A (zh) * 2020-12-14 2021-04-2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适用于雨水调蓄及水位自动控制的过滤型雨水塘
CN114108547A (zh) * 2021-11-19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河岸植被缓冲带及构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448A (zh) * 2020-12-14 2021-04-2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适用于雨水调蓄及水位自动控制的过滤型雨水塘
CN114108547A (zh) * 2021-11-19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河岸植被缓冲带及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6225A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701739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湿地系统
CN207567889U (zh)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WO2022217749A1 (zh) 一种雨水过滤花园
CN20734813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
CN105839582A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控缓流截污循环模块系统
CN111646574A (zh) 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法
CN206433417U (zh) 海绵城市生态植草沟
CN201722210U (zh) 多功能桥面径流串联处理装置
CN102926362B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206457321U (zh)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7435159U (zh) 一种生态防护系统
CN106245736A (zh)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系统
CN206289586U (zh)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12227459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
CN201874083U (zh) 基于节地节能的下挖通道调蓄式泵站排水装置
CN207277483U (zh) 一种集雨水收集、调蓄、净化于一体的湿地系统
CN206693154U (zh) 一种城乡河道护坡体系
CN108147618A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
CN207243686U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处理系统
CN112942245A (zh) 一种陡坡硬质岸边带的梯级降雨径流生态缓冲净化系统
CN112112172A (zh) 一种分段式拦截净水生态护坡系统
CN206245322U (zh) 园林生态坡处理系统
CN205024044U (zh) 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