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1881U -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 Google Patents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1881U
CN206451881U CN201720172693.1U CN201720172693U CN206451881U CN 206451881 U CN206451881 U CN 206451881U CN 201720172693 U CN201720172693 U CN 201720172693U CN 206451881 U CN206451881 U CN 206451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strip
jack
protection door
casing assembl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26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锡强
陈郁葱
聂俊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tina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tina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tina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tina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26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1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1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1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包括外壳组件、接电导电片和旋转面板,接电导电片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外壳组件上对应接电导电片设有第一插孔,旋转面板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设置有第一插孔的表面上,旋转面板对应第一插孔设有第二插孔;还包括保护门,保护门滑动设置在旋转面板与接电导电片之间,保护门顶部设有引导斜面。此款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中:旋转面板和保护门对接电导电片形成两重保护,即使通过转动旋转面板至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正对,但由于保护门的作用,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仍然不能与接电导电片所在位置连通,起到进一步的安全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是一种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该防水插座可以应用到防水排插上。
背景技术
参见图7所示,现有的防水插座包括外壳组件、接电导电片和旋转面板,接电导电片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外壳组件上对应接电导电片设有第一插孔,旋转面板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设置有第一插孔的表面上,旋转面板对应第一插孔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壳和顶盖,底壳内设有导电片容纳腔,接电导电片设置在导电片容纳腔内;所述顶盖设置在底壳上方,所述第一插孔设置在顶盖上,旋转面板转动设置在顶盖上。该结构常态下,旋转面板的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完全错开,从而实现选抓面板遮盖第一插孔,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同时,即使采用导电物件直接插入第二插孔也不能与接电导电片接触。但是,由于旋转面板外露,所以很容易就能控制旋转转动,并使得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对正,而在这种状态下,细长的导电物件即能依次通过第二插孔、第一插孔伸入外壳组件内与接电导电片接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除了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水功能外,还可以防止单根细长导电物件与其内部接电导电片接触,安全可靠的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包括外壳组件、接电导电片和旋转面板,接电导电片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外壳组件上对应接电导电片设有第一插孔,旋转面板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设置有第一插孔的表面上,旋转面板对应第一插孔设有第二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门,保护门滑动设置在旋转面板与接电导电片之间,保护门顶部设有引导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保护门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保护门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保护门具有处于关门(遮挡第一插孔)的趋势。
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壳、隔板和顶盖,底壳内设有导电片容纳腔,接电导电片设置在导电片容纳腔内;所述隔板和顶盖依次设置在底壳上方,隔板位于导电片容纳腔正上方,隔板顶部设有滑槽,滑槽底部对应接电导电片设有让位孔,保护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保护门一侧与滑槽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插孔设置在顶盖上,第一插孔与让位孔正对设置,旋转面板转动设置在顶盖上。
所述底壳顶面对应隔板设有凹槽,隔板定位承接在凹槽上,使得插座的整体高度不会增加。
所述导电片容纳腔底部设有排水槽,接电导电片与导电片容纳腔底部离开。当水滴进入导电片容纳腔后,水滴将沿排水槽排走,而避免积水过多带来的漏电事故发生。
所述外壳组件内还设有接地导电片,外壳组件及旋转面板均对应接地导电片设有孔位。
所述旋转面板与顶盖之间还设有扭簧。在扭簧作用下,常态时,旋转面板的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完全错开,从而实现选抓面板遮盖第一插孔,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使用时,将插头的插脚插入第二插孔后,即可通过插头带动旋转面板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正对,继而让插脚插入外壳组件内。
所述接电导电片设有左右两块,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设有左右两个,保护门遮盖着左右两个第一插孔、并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插孔设有引导斜面;复位弹簧位于保护门后侧的左右平分线上。通过单根细长物顶压保护门一侧的引导斜面时,由于受力不平衡,以致保护门不能滑动打开;但通过插头的两根导电插脚与保护门的两侧引导斜面顶压时,保护门则能滑动打开,实现插头取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此款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中:旋转面板和保护门对接电导电片形成两重保护,初始状态下,旋转面板的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完全错开,从而实现选抓面板遮盖第一插孔,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另外,即使通过转动旋转面板至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正对,但由于保护门的作用,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仍然不能与接电导电片所在位置连通,起到进一步的安全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装配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到排插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包括外壳组件、接电导电片2和旋转面板8,接电导电片2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外壳组件上对应接电导电片2设有第一插孔62,旋转面板8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设置有第一插孔62的表面上,旋转面板8对应第一插孔62设有第二插孔81。所述防水插座还包括保护门4,保护门4滑动设置在旋转面板8与接电导电片2之间,保护门4顶部设有引导斜面。
所述保护门4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保护门4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
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壳1、隔板3和顶盖6,底壳1内设有导电片容纳腔11,接电导电片2设置在导电片容纳腔11内。
所述隔板3和顶盖6依次设置在底壳1上方,隔板3位于导电片容纳腔11正上方,隔板3顶部设有滑槽31,滑槽31底部对应接电导电片2设有让位孔32,保护门4滑动设置在滑槽31内,保护门4一侧与滑槽31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弹簧5。所述顶盖6底部两侧设有扣板61,底壳1侧壁对应扣板61设有扣位12,扣板61与扣位12扣接。
所述第一插孔62设置在顶盖6上,第一插孔62与让位孔32正对设置,旋转面板8转动设置在顶盖6上。所述旋转面板8与顶盖6之间还设有扭簧7。
所述底壳1顶面对应隔板3设有凹槽14,隔板3定位承接在凹槽14上。所述导电片容纳腔11底部设有排水槽13,接电导电片2与导电片容纳腔11底部离开。
所述接电导电片2设有左右两块,第一插孔62和第二插孔81均设有左右两个,保护门4遮盖着左右两个第一插孔62、并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插孔62设有引导斜面;复位弹簧5位于保护门4后侧的左右平分线上。
上述实施例一中插座为二极插座。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4至图5所示,所述外壳组件内还设有接地导电片9,外壳组件及旋转面板8均对应接地导电片9设有孔位。
上述实施例二中插座为带接地功能的三极插座。
结合图6所示,实施例一和二中插座均可以应用到排插10(普通排插或防水排插)上。

Claims (8)

1.一种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包括外壳组件、接电导电片(2)和旋转面板(8),接电导电片(2)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外壳组件上对应接电导电片(2)设有第一插孔(62),旋转面板(8)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设置有第一插孔(62)的表面上,旋转面板(8)对应第一插孔(62)设有第二插孔(8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门(4),保护门(4)滑动设置在旋转面板(8)与接电导电片(2)之间,保护门(4)顶部设有引导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4)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保护门(4)与外壳组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壳(1)、隔板(3)和顶盖(6),底壳(1)内设有导电片容纳腔(11),接电导电片(2)设置在导电片容纳腔(11)内;
所述隔板(3)和顶盖(6)依次设置在底壳(1)上方,隔板(3)位于导电片容纳腔(11)正上方,隔板(3)顶部设有滑槽(31),滑槽(31)底部对应接电导电片(2)设有让位孔(32),保护门(4)滑动设置在滑槽(31)内,保护门(4)一侧与滑槽(31)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弹簧(5);
所述第一插孔(62)设置在顶盖(6)上,第一插孔(62)与让位孔(32)正对设置,旋转面板(8)转动设置在顶盖(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顶面对应隔板(3)设有凹槽(14),隔板(3)定位承接在凹槽(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容纳腔(11)底部设有排水槽(13),接电导电片(2)与导电片容纳腔(11)底部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内还设有接地导电片(9),外壳组件及旋转面板(8)均对应接地导电片(9)设有孔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面板(8)与顶盖(6)之间还设有扭簧(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导电片(2)设有左右两块,第一插孔(62)和第二插孔(81)均设有左右两个,保护门(4)遮盖着左右两个第一插孔(62)、并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插孔(62)设有引导斜面;复位弹簧(5)位于保护门(4)后侧的左右平分线上。
CN201720172693.1U 2017-02-25 2017-02-25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Active CN206451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693.1U CN206451881U (zh) 2017-02-25 2017-02-25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693.1U CN206451881U (zh) 2017-02-25 2017-02-25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1881U true CN206451881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6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2693.1U Active CN206451881U (zh) 2017-02-25 2017-02-25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188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8002A (zh) * 2018-07-10 2018-12-11 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插座用的机械自锁保护装置
CN109301574A (zh) * 2018-10-30 2019-02-01 蒋星 双层伸缩式插座
CN109411933A (zh) * 2018-12-16 2019-03-01 荣成富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房车插头与插座
CN110838636A (zh) * 2018-08-16 2020-02-25 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触电转盖式五孔插座
CN110838646A (zh) * 2018-08-16 2020-02-25 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转盘封闭式排插
CN111315172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泉州早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汛功能的5g通信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8002A (zh) * 2018-07-10 2018-12-11 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插座用的机械自锁保护装置
CN110838636A (zh) * 2018-08-16 2020-02-25 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触电转盖式五孔插座
CN110838646A (zh) * 2018-08-16 2020-02-25 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转盘封闭式排插
CN109301574A (zh) * 2018-10-30 2019-02-01 蒋星 双层伸缩式插座
CN109411933A (zh) * 2018-12-16 2019-03-01 荣成富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房车插头与插座
CN111315172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泉州早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汛功能的5g通信设备
CN111315172B (zh) * 2020-04-02 2020-12-11 张金龙 一种具有防汛功能的5g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51881U (zh) 带双重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CN105742867B (zh) 互动式无孔插座
CN103199374B (zh) 分导式无孔插座
CN208284696U (zh) 一种一体式立体插座
CN203192994U (zh) 设有旋转防触电装置的插座
CN203103604U (zh) 一种带有安全开关的地面插座
CN206992392U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力插座
CN206353628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CN208127591U (zh) 一种自锁式插头
CN208508166U (zh) 一种防脱落插头
CN107257065A (zh) 一种用电插合组件
CN207834709U (zh) 一种电表与导线插接的电表箱
CN105932477B (zh) 防水排插
CN207217931U (zh) 一种开关插座盒
CN201490424U (zh) 防触电保护装置
CN204030099U (zh) 插座保护门结构
CN209298462U (zh) 一种基于180°旋转的集成插座
CN205051081U (zh) 一种新型插头组件结构
CN204257896U (zh) 一种翻插式展位插座箱
CN113948904A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208508099U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力插座
CN203367616U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功能的母插头连接器
CN201994482U (zh) 一种可转换插脚的旅行插座
CN208580914U (zh) 一种活动面板可伸缩式118型固定插排
CN208062373U (zh) 一种移动电源防水插口及用于插口的密封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