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3257U -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 Google Patents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3257U
CN206443257U CN201720093451.3U CN201720093451U CN206443257U CN 206443257 U CN206443257 U CN 206443257U CN 201720093451 U CN201720093451 U CN 201720093451U CN 206443257 U CN206443257 U CN 206443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urved regions
main body
layer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34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翼明
梁峻荣
龚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shunrong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cheng Ac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cheng Ac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cheng Ac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34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3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3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3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的领域,提供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包括嘴巴曲面区,嘴巴曲面区的上侧形成有鼻梁曲面区,嘴巴曲面区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嘴角曲面区,鼻梁曲面区与嘴角曲面区之间还连接有颧前曲面区,嘴巴曲面区的下侧形成有下颏曲面区。佩戴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时,其嘴巴曲面区与人脸嘴巴贴合,鼻梁曲面区与人脸鼻子贴合,嘴角曲面区与人脸的嘴角凸起部份贴合,颧前曲面区与人脸的颧前区贴合,下颏曲面区与人脸的下颏区贴合,这样,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不需要过大的带子拉力,便可保证口罩主体与人脸的紧密贴合,密封性良好,过滤效果佳,且不需过大的带子拉力而使佩戴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主体一般为平面型,佩戴时,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曲线轮廓,口罩与人脸接触部位会存在一定空隙,而为了使得平面型的口罩与人脸的接触更为紧密,只能通过调节口罩带子的拉力来实现口罩与人脸接触部位的密封性,但是,不管如何调节带子的拉力,都不能很好地保证平面型的口罩与人脸接触部位密封性,而且,过大的带子拉力也会造成佩戴不适,这种平面型的口罩只能满足一般的环境要求,而对于特殊或恶劣环境(如粉尘、雾霾环境),其很难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旨在解决现有的平面型口罩佩戴时密封性不佳、舒适性不佳以及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包括与人脸嘴巴形状相适的嘴巴曲面区,所述嘴巴曲面区的上侧形成有与人脸鼻子形状相适的鼻梁曲面区,所述嘴巴曲面区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人脸嘴角区形状相适的嘴角曲面区,所述鼻梁曲面区与所述嘴角曲面区之间还连接有与人脸颧前区形状相适的颧前曲面区,所述嘴巴曲面区的下侧形成有与人脸下颏区形状相适的下颏曲面区。
进一步地,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外保护装饰层、热成型层、吸附层以及内保护装饰层,所述吸附层的数量设为至少一,每相邻两层复合口罩材料之间设有热熔网胶。
进一步地,所述外保护装饰层、所述热成型层、所述吸附层和所述内保护装饰层均与所述热熔网胶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为静电棉、熔喷布、活性炭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的层数设为三,三层所述吸附层分别为依序堆叠的静电棉、熔喷布和活性炭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保护装饰层为涤纶布、锦纶布和无纺布中的任一种,所述内保护装饰层为涤纶布、锦纶布和无纺布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热成型层为热成型布或热成型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的有益效果:
由于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具有嘴巴曲面区、鼻梁曲面区、嘴角曲面区、颧前曲面区和下颏曲面区,当将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佩戴于人脸时,其嘴巴曲面区与人脸嘴巴贴合,鼻梁曲面区与人脸鼻子贴合,嘴角曲面区与人脸的嘴角凸起部份贴合,颧前曲面区与人脸的颧前区贴合,下颏曲面区与人脸的下颏区贴合,这样,实现了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与人脸的紧密贴合。相比较现有平面型口罩而言,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不需要过大的带子拉力,便可保证口罩主体与人脸的紧密贴合,密封性良好,过滤效果佳,且不需过大的带子拉力而使佩戴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所获取的人脸的主要关键轮廓点的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包括与人脸嘴巴形状相适的嘴巴曲面区201,嘴巴曲面区201的上侧形成有与人脸鼻子形状相适的鼻梁曲面区202,嘴巴曲面区20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人脸嘴角区形状相适的嘴角曲面区203,鼻梁曲面区202与嘴角曲面区203之间还连接有与人脸颧前区形状相适的颧前曲面区204,嘴巴曲面区201的下侧形成有与人脸下颏区形状相适的下颏曲面区205。
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具有嘴巴曲面区201、鼻梁曲面区202、嘴角曲面区203、颧前曲面区204和下颏曲面区205,当将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佩戴于人脸时,其嘴巴曲面区201与人脸嘴巴贴合,鼻梁曲面区202与人脸鼻子贴合,嘴角曲面区203与人脸的嘴角凸起部份贴合,颧前曲面区204与人脸的颧前区贴合,下颏曲面区205与人脸的下颏区贴合,这样,实现了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与人脸的紧密贴合。相比较现有平面型口罩而言,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不需要过大的带子拉力,便可保证口罩主体与人脸的紧密贴合,密封性良好,过滤效果佳,且不需过大的带子拉力而使佩戴更加舒适。
细化地,由于人脸的形态各异,为了使得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能够与大多数人的脸部曲线匹配,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协助完成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的各个曲面区的设计,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如图2所示,我们采集不同人脸的主要关键轮廓点A、B1、B2、C1、C2、D1、D2、E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归类分析,计算出各点的平均数值,并将各点的平均数值连成曲线,再将曲线的数据导入口罩主体的设计。其次,在完成口罩主体的设计后,采用模拟装配的方法,成型口罩主体,并找出缺陷点加以改进。最后,在不断的重复上述步骤后,得到一个理想值,并以此理想值为基础,完成口罩主体贴脸部分曲线的设计,从而使产品达到预期要求。
上述方法中,关键轮廓点A为鼻梁曲面区202的顶点、B1和B2为鼻梁曲面区202的低点,C1和C2为颧前曲面区204的顶点,D1和D2为嘴角曲面区203的凸起点,E下颏曲面区205的颏丘点。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使得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能够更好地与人脸贴合,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外保护装饰层21、热成型层22、吸附层24以及内保护装饰层23,吸附层24的数量设为至少一,每相邻两层复合口罩材料之间设有热熔网胶25。这样,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其各层复合口罩材料之间通过热熔网胶25贴合,实现了各种特殊材料之间的复合,同时,其热成型层22与内保护装饰层23之间设有至少一层吸附层24,至少一层吸附层24能够较好地吸附空气的固体颗粒物、细菌和水分等,过滤效果优越,能较好地实现防尘、防霾等功能;而且,其外保护装饰层21与吸附层24之间设有热成型层22,其热成型层22通过热压工艺能够较好地实现成型具有特殊结构的口罩,如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的嘴巴曲面区201、鼻梁曲面区202、嘴角曲面区203、颧前曲面区204和下颏曲面区205。综上,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的上述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20,其易于实现仿人脸3D曲面设计,多个贴合人脸的曲面区,为口罩的气密性提供了第一个保障,并且,复合材料具有柔性,其与人脸的贴合,填补了不同使用者佩戴口罩时候的缝隙,尤其是口鼻嘴的位置,其为口罩的气密性提供了第二道保障。
细化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外保护装饰层21、热成型层22、吸附层24和内保护装饰层23均与热熔网胶25对齐。这样,各层复合口罩材料之间可实现全面紧密贴合,其实现了各种特殊材料之间的复合,并克服了现有技术通过超声波焊接、冲切或高周波加工各层材料之间的边缘,而使各层材料的边缘之外地方的并不紧密结合的问题;此外,各层复合口罩材料的之间的热熔网胶25具有网孔,其具有良好的透气作用,这样,热熔网胶25在保证各层复合口罩材料紧密贴合的同时,保证各层复合口罩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细化地,吸附层24为静电棉241、熔喷布242、活性炭层243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当然,本实施例中,吸附层24的材料选择并不限于此,任何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空气的固体颗粒物、细菌和水分的材料,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吸附层24上;此外,需要补充解释的是,静电棉241用于吸附空气中的直径较大的固体颗粒物,如PM10,而熔喷布242用于吸附空气中的直径较小的固体颗粒物,如PM2.5,活性炭层243用于吸附空气中的异味、水分等;当吸附层24的数量设为多层时,各吸附层24可选用同一种材料,或者,各吸附层24之间的采用均不同,各吸附层24的材料选择灵活多变,可根据上述吸附层24材料选择条件和具体使用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当吸附层24的数量设为三层时,该三层吸附层24的材料可不一样,如同时包括静电棉241、熔喷布242和活性炭层243,这样,在制备多层复合口罩材料20时,各吸附层24按由外向里的排列顺序可为:静电棉241、熔喷布242和活性炭层243,即该多层复合口罩材料20包括依序堆叠的外保护装饰层21、热熔网胶25、热成型层22、热熔网胶25、静电棉241、热熔网胶25、熔喷布242、热熔网胶25、活性炭层243、热熔网胶25及内保护装饰层23,因此,当吸附层24的数量设为多层,且各层吸附层24的材料不一样时,上述多层复合口罩材料20通过具有不同防护效果的材料相互配合使用,能达到较优的防护效果,当然,多层复合口罩材料20的总层数优选为3~15层,层数过多会影响到某些层的功能使用。
细化地,对于热熔网胶25的材料选择时,热熔网胶25的材料为TPU、PUR、EVA、PU和PA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TPU,英文名称为: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中文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PUR,中文名称为:聚氨酯,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EVA,英文名称: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中文名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U,英文名称:Polyurethane,中文名称:聚氨酯材料;PA,英文名称:Polyamide,中文名称:尼龙,聚酰胺。
细化地,对于热成型层22的材料选择时,热成型层22可为热成型布料或热成型棉料,热成型层22通过热压工艺,能够使口罩成型特殊结构,如成型具有立体曲面设计和异形结构设计,并于成型后,能较好地保形、定形。
细化地,对于外保护装饰层21和内保护装饰层23的材料准备时,外保护装饰层21为涤纶布、锦纶布和无纺布中的任一种,内保护装饰层23为涤纶布、锦纶布和无纺布中的任一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人脸嘴巴形状相适的嘴巴曲面区,所述嘴巴曲面区的上侧形成有与人脸鼻子形状相适的鼻梁曲面区,所述嘴巴曲面区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人脸嘴角区形状相适的嘴角曲面区,所述鼻梁曲面区与所述嘴角曲面区之间还连接有与人脸颧前区形状相适的颧前曲面区,所述嘴巴曲面区的下侧形成有与人脸下颏区形状相适的下颏曲面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外保护装饰层、热成型层、吸附层以及内保护装饰层,所述吸附层的数量设为至少一,每相邻两层复合口罩材料之间设有热熔网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装饰层、所述热成型层、所述吸附层和所述内保护装饰层均与所述热熔网胶对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静电棉、熔喷布、活性炭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的层数设为三,三层所述吸附层分别为依序堆叠的静电棉、熔喷布和活性炭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装饰层为涤纶布、锦纶布和无纺布中的任一种,所述内保护装饰层为涤纶布、锦纶布和无纺布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型层为热成型布或热成型棉。
CN201720093451.3U 2017-01-22 2017-01-22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Active CN206443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3451.3U CN206443257U (zh) 2017-01-22 2017-01-22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3451.3U CN206443257U (zh) 2017-01-22 2017-01-22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3257U true CN206443257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8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3451.3U Active CN206443257U (zh) 2017-01-22 2017-01-22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32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9705A (zh) * 2020-01-14 2020-05-08 湖州九安盾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合型口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9705A (zh) * 2020-01-14 2020-05-08 湖州九安盾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合型口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7427B2 (en) Brassiere
CN203873053U (zh) 一种带有e-PTFE微孔膜的口罩
US10834980B2 (en) Pleated filtering face piece respirator
US8827765B2 (en) Padded breast cup for a brassiere
CN201349551Y (zh) 立体口罩
CN109822955A (zh) 一种反重力平衡按摩式缓冲对流气囊垫及其生产工艺
CN206443257U (zh) 贴合脸部曲线的口罩主体
CN104432600A (zh) 一种内设佳美兜的文胸模杯及其制作方法
CN201782118U (zh) 一种鞋垫
CN110801059A (zh) 一种透气柔软的模杯及制作工艺
CN108338432A (zh) 多层复合口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2812A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充气文胸及其制作工艺
CN111642835A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环保无痕型口罩
CN212097819U (zh) 一种抗拉皮革
CN206576412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手表
CN205202334U (zh) 层贴合材料
CN204617081U (zh) 一种三明治中空复合结构罩杯
CN209843067U (zh) 定制成衣的二维码追踪装置
CN202283309U (zh) 一种弹性体切断式纸尿裤
CN102538588A (zh) 一种适合女性穿着的防弹衣
CN208558487U (zh) 一种tpu复合皮革
CN201001407Y (zh) 一种透气的胸罩罩杯
CN213961904U (zh) 一种无痕口罩
CN206413839U (zh) 一种无包边透气鞋垫
CN114222508B (zh) 衣物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30

Address after: No.202, No.35, Tongfu Road, Longxin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anshunrong Tra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CHENG HONGY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