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31374U -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31374U
CN206431374U CN201720010810.4U CN201720010810U CN206431374U CN 206431374 U CN206431374 U CN 206431374U CN 201720010810 U CN201720010810 U CN 201720010810U CN 206431374 U CN206431374 U CN 206431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es
guide rail
elevating mechanism
slide bar
eye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108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00108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31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31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313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镜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杆和卡扣件,第一导轨被固定在底座上,卡扣件与镜片固定连接,第一滑杆与卡扣件可分离地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显示装置A采用头戴式,对于平时戴近视眼镜的观影者来说,不会对其鼻梁和耳朵增加负担,从而可大大提高观影者的观影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3D显示装置中的镜片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要求的不断提高,3D电影开始大量出现在国内的各大小影院,受限于目前的3D成像技术,人们在观看3D电影时,需要佩戴专门的3D眼镜,否则,观影者看到的银幕将是模糊一片。
常见的,3D眼镜类似于传统眼镜结构的镜架式眼镜,此种眼镜在佩戴和摘下的过程均与传统的眼镜类似,因而,在影院中,此种眼镜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然而,对于患有近视眼的观影者来说,观影者必须佩戴近视眼镜,如果再在近视眼镜的外面戴上与近视眼镜重叠的3D眼镜,则观影者鼻梁和耳朵所承受的重量将进一步增加,最终严重降低观影者的观看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中的镜片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使得3D显示装置采用头戴式,而不是传统的镜架式,因而,大大提高观影者的观看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镜片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杆和卡扣件,第一导轨被固定在底座上,卡扣件与镜片固定连接,第一滑杆与卡扣件可分离地连接。
为防止第一滑杆在第一导轨中自由滑落,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一滑杆和第一导轨之间的限位装置,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滑杆和第一导轨上的齿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导轨以及可沿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导轨沿底座的周向布置,升降机构被第二滑杆支撑。
优选的,所述镜片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此时,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是设置在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的一对齿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显示装置A采用头戴式,对于平时戴近视眼镜的观影者来说,不会对其鼻梁和耳朵增加负担,从而可大大提高观影者的观影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不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镜片调节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镜片调节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3D眼镜回收利用流程图。
图10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3D眼镜回收方法后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戴式3D显示装置A包括显示部1和支撑装置B,所述显示部1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装置B上。当所述装置A不被使用时,所述显示部1被贴附在支撑装置B中;当需要使用装置A时,所述支撑装置B被支撑在观影者头上,显示部1被移动至与观影者的眼睛相对的位置,所述显示部1贴附在支撑装置B中包括显示部1隐藏在支撑装置B中以及显示部1位于支撑装置B的外围两种情况。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部1包括3D镜片10;所述支撑装置B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2和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还与3D镜片10连接,3D镜片10随着升降机构3的上升而被隐藏在底座2中,随着升降机构3的下降而伸出,为保护3D镜片,所述显示部还包括镜框15,3D镜片10被固定在镜框15中,此时,升降机构3与镜框15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导轨31、第一滑杆32以及卡扣件33,所述第一导轨31被固定在底座2上;第一滑杆32位于导轨31中,可沿着第一导轨31滑动,并与卡扣件33可分离地连接;当然,相应的,所述第一导轨31和第一滑杆32还可以相互调换,即第一滑杆32被固定在底座2上,第一导轨31与卡扣件33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卡扣件33被固定在镜框15上,当没有镜框15时,所述卡扣件33直接与3D镜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扣件33被固定在镜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当观影者将3D镜片10拉至与自己眼睛相对的位置时,在第一滑杆32的滑动方向上,整个升降机构3与观影者的鼻梁平行;
在装置A不被使用时,显示部1被第一滑杆32带动沿第一导轨31滑动至第一导轨31的顶端,从而使得显影部1隐藏在底座2内;当需要使用装置A时,观影者首先将底座2戴至头上,然后拉动显示部1,使得所述第一滑杆32沿第一导轨31向下滑动,最终将显示部1拉至与自己眼睛相对的位置。考虑到不同人的头部形状不同,各人的眼睛相对于自己的头顶的竖直距离也不同,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位于第一滑杆32和第一导轨31之间的限位装置,例如,所述限位装置可以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滑杆32和第一导轨31上的齿条,通过限定齿条的齿数来限制第一滑杆32在第一导轨31上的移动距离,在适应不同观影者头型的同时还可保证第一滑杆32不会从第一导轨31中脱落。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的立体图。为保持描述的连贯性,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
考虑到不同观影者的眼睛瞳孔距也可能不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3D镜片被设计成可左右调节。
如图4所示,所述头戴式3D显示装置A包括显示部1和支撑装置B,所述显示部1包括第一3D镜片11、第二3D镜片12和镜框15,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分别固定在镜框15中,且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分体设置;所述支撑装置B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2和升降机构3,同样的,所述升降机构3还与镜框15连接,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部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相应的,所述升降机构3也设置有两个;为实现上述3D镜片可左右调节,所述支撑装置B还包括平移机构4,如图所示,平移机构4包括第二导轨41以及可沿着第二导轨41滑动的第二滑杆42,所述第二导轨41沿底座2的周向布置,所述升降机构3被第二滑杆42支撑,因而,升降机构3可随着第二滑杆42沿第二导轨41滑动。
如上所述,当需要使用装置A时,观影者通过拉动显示部1将3D镜片拉至与自己眼睛相对的位置,然后,观影者再根据自己眼睛的瞳孔距拉动显示部1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微调,从而进一步提升观影者的观影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平移机构4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之间的一对齿条,所述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可以通过齿条连接,且不用设置所述第二导轨41和第二滑杆42。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不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头戴式3D显示装置A包括显示部1和支撑装置B,所述显示部1包括3D镜片10和镜框15,3D镜片被固定在镜框15中;所述支撑装置B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2和翻折件3’。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A在不使用时,3D镜片被翻折进底座2中,或者被翻折至底座2的外围,优选的,所述翻折件3’为合页,且合页为两个,进而可保证3D镜片运动的稳定性。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3D镜片的移动均是由观影者手动调节实现,然而,观影者的手上难免会出汗或者粘上水或油污,若此时观影者直接用手触碰3D镜片,将在3D镜片上留下手印,从而影响观影者的观看体验。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即在所述显示部1上设置握持部,当需要调节3D镜片的位置时,观影者只需捏住所述握持部即可。
具体的,如图4所示,3D镜片包括镜片体以及位于镜片体上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为设置在3D镜片上的凹陷13,所述凹陷13沿3D镜片的周向布置,优选的,所述凹陷13分别设置在左镜片的左下角和右镜片的右下角;相应的,所述握持部还可以是设置在3D镜片上的突出部,或者设置在镜框15上的突出部。
[实施例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镜片调节装置的框架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因而,本实施例的描述将参考图4。
本实施例中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A仍然包括显示部1和支撑装置B,所述显示部1包括分体设置的两个3D镜片10以及相应的两个镜框15,其中,3D镜片10被固定在镜框15中;所述支撑装置B包括底座2、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固定在底座2上,镜框15与升降机构3或者平移机构4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的运动将不通过观影者手动实现,而是通过电动实现,具体的,所述支撑装置B还包括设置在底座2上的镜片调节装置21,所述镜片调节装置21包括驱动件、与驱动件连接的控制件216、以及与控制件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驱动件与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且驱动件为两个,如图7所示,与升降机构3连接的是第一驱动件(第一电机)211,与平移机构4连接的是第二驱动件(第二电机)212,所述第一驱动件211和第二驱动件212接收来自控制件216的驱动信号;所述控制开关也为两个,如图7所示,第一控制开关214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211而控制升降机构3,第二控制开关215通过控制第二驱动件212而控制平移机构4。
为便于观影者进行控制,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14和第二控制开关215设置在底座2的外表面上,更优选的,为便于观影者通过触摸识别相应的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214竖向设置,第二控制开关215横向设置;观影者将装置A戴到头上后,通过操作所述控制开关214/215控制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的移动,进而控制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到达最适合自身观看的位置。
[实施例五]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镜片调节装置的框架示意图;上述实施例四中涉及的方案不用观影者以手动的方式直接调节升降机构3和/或平移机构4,但仍需要观影者通过手动操作控制开关以间接调节升降机构3和/或平移机构4。
为更进一步解放观影者的双手,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A为一种镜片可动式3D显示装置,所述装置A包括显示部1和支撑装置B,所述显示部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以及相应的镜框15,其中,3D镜片10被固定在镜框15中;所述支撑装置B包括底座2、升降机构3、平移机构4、分别与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连接的镜片调节装置21’;如图8所示,所述镜片调节装置21’包括第一驱动件211、第二驱动件212、第三驱动件213、控制件216和眼球跟踪装置217;所述第一驱动件211与升降机构3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机构3的升降动作;所述第二驱动件212和第三驱动件213均与平移机构4连接,用于控制平移机构4的平移动作,且第二驱动件212和第三驱动件213通过控制件216所接收到的来自眼球跟踪装置217发出的信号工作;所述第一驱动件211、第二驱动件212、第三驱动件213均与控制件216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件216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眼球跟踪装置217用于跟踪观影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并将跟踪结果反馈给控制件216,以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的上下运动和平移运动分别由升降机构3和平移机构4控制,当3D镜片需要调整上下方向的位置时,所述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的运动可同时实施;当3D镜片需要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时,如果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的运动也同时进行,将意味着这两片3D镜片将同时在观影者眼前左右移动,对于部分观影者来说,同时在其眼前运动的两片3D镜片可能会导致眩晕,从而影响观影者的观影体验;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镜片可动式3D显示装置采取延时运动的方式,使得两个3D镜片不同时进行平移运动,从而消除使观影者眩晕的隐患。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驱动件212和第三驱动件213均与平移机构4连接,并用于分别控制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的平移运动。当观影者戴上装置A后,所述眼球跟踪装置217跟踪观影者的其中一个眼球,当眼球跟踪装置217检测到该眼球在某一个位置停留的时间达到t,即向控制件216发出控制信号,由控制件控制相应的驱动件驱动3D镜片运动至与该眼球位置匹配的位置;然后眼球跟踪装置217再跟踪观影者的另一个眼球,重复上述同样的操作。
以上镜片调节装置21’中仅设置了一个眼球跟踪装置217,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眼球跟踪装置2171和第二眼球跟踪装置2172,其中第一眼球跟踪装置2171对应第一3D镜片11,第二眼球跟踪装置2172对应第二3D镜片12,当观影者戴上装置A后,首先由第一眼球跟踪装置2171检测其对应的眼球运动,当第一眼球跟踪装置2171检测到眼球在某一个位置停留的时间达到t后,即向控制件216发出第一控制信号,由控制件控制第二驱动件212驱动第一3D镜片11运动至与该眼球位置匹配的位置;然后,第二眼球跟踪装置2172检测其对应的眼球运动,当第二眼球跟踪装置2172检测到眼球在某一个位置停留的时间达到t后,即向控制件216发出第二控制信号,由控制件控制第三驱动件213驱动第二3D镜片12运动至于该眼球位置匹配的位置。
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3D镜片11和第二3D镜片12不同时进行平移运动,从而防止观影者眩晕。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3D眼镜的回收利用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回收的3D眼镜,通常,为方便观影者,影院会提供3D眼镜的租赁服务,然而,观影者在拿到3D眼镜后一般不会马上戴上,而是会用手拿着直到开始放映影片。在此过程中,观影者的手难免会碰到镜片,观影者观看电影前再用衣服或自带的纸巾擦拭镜片,这样会一定程度的造成镜片磨损,也会增加一次性纸巾的使用及浪费。镜片覆膜后不会留下指纹,不仅能够提高观影者的观影体验,而且也可以保护镜片,从而延长3D眼镜的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次数,同时也更加环保。
本实用新型人提出一种3D眼镜的回收利用方法,影院可采取以下方法对还回的3D眼镜进行回收,并保证观影者再次拿到该3D眼镜直到戴上该3D眼镜开始观看不会将手印留在镜片上。
图9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3D眼镜回收利用流程图;图10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3D眼镜回收方法后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侧视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人提出的3D眼镜回收方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S1.对3D镜片进行清洗;
S2.对清洗后的3D镜片进行干燥;
S3.对干燥后的3D镜片进行消毒;
S4.对消毒后的3D镜片进行覆膜。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戴式3D显示装置A,在进行步骤S1之前,还需要进行将显示部1与支撑装置B分离的步骤;其中,在步骤S4中,3D眼镜的镜片两面均覆上膜14,观影者需要使用3D眼镜时,只需要撕掉覆在3D镜片上的膜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减少观影者的操作步骤,所述3D眼镜两面所覆的膜14均有一个超过镜框15的拉扯部141,两个拉扯部141连为一体,当观影者可以通过连在一起的两个拉扯部141同时将膜14撕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显示装置A采用头戴式,对于平时戴近视眼镜的观影者来说,不会对其鼻梁和耳朵增加负担,从而可大大提高观影者的观影体验。

Claims (7)

1.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镜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杆和卡扣件,第一导轨被固定在底座上,卡扣件与镜片固定连接,第一滑杆与卡扣件可分离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一滑杆和第一导轨之间的限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滑杆和第一导轨上的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被平移机构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导轨以及可沿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导轨沿底座的周向布置,升降机构被第二滑杆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镜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是设置在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的一对齿条。
CN201720010810.4U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31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0810.4U CN206431374U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0810.4U CN206431374U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31374U true CN206431374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1081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31374U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313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05655A1 (zh) * 2018-04-24 2019-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眼镜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05655A1 (zh) * 2018-04-24 2019-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眼镜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44640U (zh) 一种护眼vr眼镜
CN207424383U (zh) Vr眼镜
CN106526897A (zh) 一种头戴式3d眼镜的回收利用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回收的头戴式3d眼镜
CN207440403U (zh) 头戴显示器及其瞳距调节装置
CN106066539A (zh) 光学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KR101948778B1 (ko) 클라우드 연동형 시기능 강화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WO2018120928A1 (zh) 一种基于眼球情况的智能虚拟眼镜控制方法
CN109288656A (zh) 眼球近视训练设备
CN208689280U (zh) 一种ar或vr设备
CN109330825A (zh) 一种手部康复镜像训练机器人
CN206431374U (zh) 一种镜片支撑装置
CN206431375U (zh) 一种头戴式3d显示装置
CN206431377U (zh) 一种镜片延时运动的3d显示装置
CN206777498U (zh) 具有可调节焦距透镜组的视力治疗镜
CN208319517U (zh) 一种弱视训练系统
CN104622610B (zh) 基于红外视距监控的坐姿矫正装置
CN107831594A (zh) 防纱窗效应的智能型vr头显装置
CN206431368U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CN205948004U (zh) 视力训练智能系统
CN106501962A (zh) 一种镜片延时运动的3d显示装置
CN108594472A (zh) 眼镜及其工作方法
CN103156759A (zh) 视功能手动训练仪
CN207704137U (zh) 防纱窗效应的智能型vr头显装置
CN207611201U (zh) 一种vr头戴设备壳体
CN211669457U (zh) 一种可调瞳距的便携眼镜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