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31363U -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31363U
CN206431363U CN201621119042.8U CN201621119042U CN206431363U CN 206431363 U CN206431363 U CN 206431363U CN 201621119042 U CN201621119042 U CN 201621119042U CN 206431363 U CN206431363 U CN 206431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ens barrel
screw mandrel
gear structu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90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霄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deal Zhime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190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31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31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31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结构和第二齿轮结构,所述第一齿轮结构和所述第二齿轮结构啮合,第一丝杆,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套设在所述第一镜筒上的第一显示屏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二镜筒上的第二显示屏支架,框架;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或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固定在所述框架下方的螺柱,所述第一丝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结构的中心通孔和所述螺柱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丝杆上具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柱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的第二螺纹。上述装置用于调节屈光度。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断涌现,其中,头戴显示设备可以像智能移动终端一样,通过对多媒体数据的有效整合,为使用者营造出具有真实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场景,从而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广泛青睐。
头戴显示设备一般都是将内容分屏,然后,两个分屏上显示的内容通过透镜实现叠加成像,使得佩戴者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物体。理想状态下,头戴显示设备的光学参数和人眼光学参数匹配,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其中,屈光度为人眼光学参数中的一种,然而,不同的人的人眼屈光度不同,如果头戴显示设备的屈光度是固定的,就会导致头戴显示设备的光屈光度和屈光度不匹配,使得视觉效果变差,画面不清晰,变形等。因此,如何调节头戴显示设备的屈光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用于调节头戴显示装置的屈光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结构1和第二齿轮结构2,所述第一齿轮结构1和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啮合,第一丝杆3,第一镜筒4,第二镜筒5,套设在所述第一镜筒4上的第一显示屏支架6,套设在所述第二镜筒5上的第二显示屏支架7,框架8;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或所述第一镜筒4和所述第二镜筒5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固定在所述框架8下方的螺柱9,所述第一丝杆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的中心通孔和所述螺柱9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丝杆3上具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柱9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的第二螺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
所述滑动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件10,固定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件11,固定在所述框架8两侧的第三限位件12和第四限位件13,一个或多个第一导轨14,所述第一导轨1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件12的盲孔内,所述第一导轨14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件10的中心通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件11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导轨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限位件13的盲孔内。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结构15和第四齿轮结构16,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和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啮合,第二丝杆17,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4上方的第一套接件18,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5上方的第二套接件19,所述第二丝杆17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套接件18的中心通孔、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二套接件19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丝杆17和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7上具有位于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两侧的第三螺纹171和第四螺纹172,所述第三螺纹171和所述第四螺纹172互为正反螺纹,所述第一套接件18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三螺纹171对应的第五螺纹,所述第二套接件19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四螺纹172对应的第六螺纹。
可选的,所述第一丝杆3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装置的壳体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结构1包括第一拨轮;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拨轮和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拨轮的拨轮轴线和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轴线平行。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8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套接件2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套接件21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导轨22与所述第一丝杆3平行。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结构23,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结构23套设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上。
可选的,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和与所述第二拨轮同轴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包括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线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线垂直;或
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拨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拨轮的拨轮轴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线平行。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4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第四套接件24,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5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第五套接件25,第三导轨26,所述第三导轨26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套接件24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五套接件25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三导轨26和所述第二丝杆17平行。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20和多个固定端27,所述多个固定端27位于所述第二丝杆17的两端和所述第三导轨26的两端,所述多个固定端27与所述壳体20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第一齿轮结构,使得与第一齿轮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结构转动,第二齿轮结构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由于第一丝杆上具有与螺柱内表面的第二螺纹匹配的第一螺纹,使得框架沿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显示屏支架和第二显示屏支架连接在框架上,或者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连接在框架上,因此,通过第一丝杆带动框架沿第一丝杆轴向方向运动,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屏支架和第二显示屏支架沿第一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或者使得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沿第一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改变显示屏与光学镜片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屈光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第三齿轮结构,使得与第三齿轮结构啮合的第四齿轮结构转动,第四齿轮结构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由于第二丝杆上具有正螺纹和反螺纹,分别与第一套接件内表面上的第五螺纹和第二套接件内表面上的第六螺纹对应,使得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进行相向运动(同时往内移动或者同时往外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瞳距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头戴显示装置能够对瞳距进行调节。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丝杆平行,从而通过第二导轨和第一丝杆限制框架沿第一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二丝杆平行的第三导轨(水平导轨),从而通过第二丝杆和第三导轨限制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在水平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屈光度调节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瞳距调节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能的齿轮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该头戴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结构1和第二齿轮结构2,所述第一齿轮结构1和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啮合,第一丝杆3,第一镜筒4,第二镜筒5,套设在所述第一镜筒4上的第一显示屏支架6,套设在所述第二镜筒5上的第二显示屏支架7,框架8;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或所述第一镜筒4和所述第二镜筒5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固定在所述框架8下方的螺柱9,所述第一丝杆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的中心通孔和所述螺柱9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丝杆3上具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柱9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的第二螺纹。
其中,第一显示屏支架6套设在第一镜筒4上,第二显示屏支架7套设在第二镜筒5上,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一镜筒4可以产生相对移动,以及第二显示屏支架7和第二镜筒5之间可以产生相对移动,由于螺柱9的内表面具有与第一丝杆3上的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因此,第一丝杆3转动,可以带动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或者带动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使得显示屏与光学镜片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以达到调节屈光度的目的。
具体来讲,第一显示屏支架6与头戴显示装置的一个显示屏连接,第二显示屏支架7与头戴显示装置的另一个显示屏连接;第一镜筒4与头戴显示装置的一组光学镜片连接,第二镜筒5与头戴显示装置的另一组光学镜片连接,光学镜片容置在所述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内。
则一种可能的情况为: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连接在框架8上,则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上的显示屏运动,从而改变显示屏与光学镜片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屈光度的目的,如图3和图4所示。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为: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连接在框架8上,则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连接在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上的光学镜片运动,从而改变显示屏与光学镜片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屈光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调节头戴显示装置的屈光度时,为了使得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根据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8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套接件2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套接件21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导轨22与所述第一丝杆3平行,因此,第二导轨22可以限制显示屏支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
举例来讲,如图2所示,在框架8上可以设置八个第三套接件21和四个第二导轨22(左侧图中未示出),其中,在框架8的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和右下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套接件21和一个第二导轨22,第二导轨22依次穿过两个第三套接件21的中心通孔。四个第二导轨22均与第一丝杆3平行,从而限制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
进一步,如图3所示,第二导轨22上还可以套设弹性结构23,所述弹性结构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第三套接件21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从而辅助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其中,弹性结构23可以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部件的稳定性,可以将第一丝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装置的壳体上;进一步,还可以将第二导轨2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装置的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连接在框架8上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可以固定连接在框架8上,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也可以滑动连接在框架8上。
在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滑动连接在框架8上时,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部件,所述滑动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件10,固定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件11,固定在所述框架8两侧的第三限位件12和第四限位件13,一个或多个第一导轨14,所述第一导轨1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件12的盲孔内,所述第一导轨14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件10的中心通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件11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导轨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限位件13的盲孔内。
举例来讲:滑动连接部件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导轨14,分别位于框架8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导轨14的设置方向与第一丝杆3的设置方向垂直,使得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能够滑动连接在框架8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滑动连接在框架8上,头戴显示装置还可以进行瞳距调节。根据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结构15和第四齿轮结构16,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和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啮合,第二丝杆17,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4上方的第一套接件18,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5上方的第二套接件19,所述第二丝杆17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套接件18的中心通孔、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二套接件19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丝杆17和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7上具有位于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两侧的第三螺纹171和第四螺纹172,所述第三螺纹171和所述第四螺纹172互为正反螺纹,所述第一套接件18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三螺纹171对应的第五螺纹,所述第二套接件19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四螺纹172对应的第六螺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假设第二丝杆左侧的第三螺纹171为正螺纹,则第二丝杆右侧的第四螺纹172为反螺纹,相应的,与所述第三螺纹171对应的第五螺纹为正螺纹,与所述第四螺纹172对应的第六螺纹为反螺纹,则第二丝杆17转动时,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同时向内移动,或者同时向外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瞳距的目的,如图5和图6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丝杆左侧的第三螺纹171也可以为反螺纹,以及第二丝杆右侧的第四螺纹172为正螺纹,相应的,与所述第三螺纹171对应的第五螺纹为反螺纹,与所述第四螺纹172对应的第六螺纹为正螺纹,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在水平方向移动,根据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4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第四套接件24,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5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第五套接件25,第三导轨26,所述第三导轨26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套接件24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五套接件25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三导轨26和所述第二丝杆17平行。由于第二丝杆17和第三导轨26水平设置,因此,第三导轨26可以限制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为了增加部件的稳定性,如图5所示,可以在第二丝杆17和第三导轨26的两端分别设置固定端27,固定端27与装置的壳体固定连接;对于第二丝杆17,固定端27可以套接在第二丝杆17上,使得第二丝杆17既可以稳固的与壳体连接,又可以在第四齿轮结构16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套接件18可以设置在第一镜筒4上,第二套接件19可以设置在第二镜筒5上,对应的,第四套接件24设置在第一镜筒4上,第五套接件25设置在第二镜筒5上,如图5所示,则第二丝杆17转动时,带动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一起左右移动;另外,第一套接件1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屏支架6上,第二套接件19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屏支架7上,对应的,第四套接件24设置在第一显示屏支架6上,第五套接件25设置在第二显示屏支架7上,则第二丝杆17转动时,带动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第二显示屏支架7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一起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头戴显示装置与佩戴者的脸部轮廓更加贴合,如图3所示,第三导轨26可以设置为分段式导轨,分段式导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头戴显示装置的壳体20上,以增加头戴显示装置的稳定性,以及,设置在框架8下方的第一导轨14也设置为分段式导轨,因此,在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之间,通过壳体20凹陷的空间为佩戴者的鼻梁预留足够空间,如图7所示,从而提高头戴显示装置的佩戴舒适度。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齿轮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齿轮结构1和第二齿轮结构2,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齿轮结构1包括第一拨轮;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拨轮与第一齿轮直接啮合,则转动第一拨轮,使得与第一拨轮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杆3转动。
第二种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齿轮结构1包括第一拨轮101,以及与第一拨轮101同轴的第三齿轮102,第二齿轮结构2包括第一齿轮,第三齿轮102与第一齿轮啮合,则转动第一拨轮101,带动第三齿轮102转动,使得与第三齿轮102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3转动;由于第三齿轮102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一拨轮101的直径,使得第一拨轮101与第一齿轮部分重叠,从而减小由于第一拨轮101和第一齿轮引起的装置厚度的增加。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通过第一齿轮结构1和第二齿轮结构2带动第一丝杆3转动,由于螺柱9的内表面具有与第一丝杆3上的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因此,第一丝杆3转动,可以带动框架8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带动固定在框架8上的显示屏或光学镜片沿第一丝杆3的轴向方向运动,使得显示屏与光学镜片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屈光度的目的。
对于第三齿轮结构15和第四齿轮结构16,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151和与所述第二拨轮151同轴的第一锥齿轮152;第四齿轮结构16包括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152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152的齿轮轴线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线垂直。其中,所述第二拨轮151和所述第一锥齿轮152固定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拨轮151和第一锥齿轮152可以同轴,或者第二拨轮151也可以直接套设在第一锥齿轮152上,第二拨轮151的拨轮轴线和第一锥齿轮152的齿轮轴线共线,进而通过转动第二拨轮151,带动第一锥齿轮152转动。
进一步,由于第一锥齿轮152和第二锥齿轮啮合,因此,第一锥齿轮152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并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丝杆17转动。
第二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拨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拨轮的拨轮轴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线平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种实现方式可能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二拨轮与第二齿轮直接啮合,则转动第二拨轮,使得与第二拨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17转动。
第二种情况:如图8所示,图中头戴显示装置的其它部分未示出,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151,以及与第二拨轮151同轴的第四齿轮153,第二拨轮151的拨轮轴线和第四齿轮153的齿轮轴线共线,第四齿轮153与第二齿轮啮合,则转动第二拨轮151,带动第四齿轮153转动,使得与第四齿轮153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17转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四齿轮153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二拨轮151的直径,使得第二拨轮151和第二齿轮部分重叠,从而减小由于第二拨轮151和第二齿轮引起的装置厚度的增加。
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通过转动第三齿轮结构15,带动第二丝杆17转动,转动的第二丝杆17带动第一套接件18内表面的第五螺纹和第二套接件19内表面的第六螺纹沿水平方向移动,由于第二丝杆17上的第三螺纹171和第四螺纹172互为正反螺纹,因此,能够使得第一镜筒4和第二镜筒5在相向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瞳距的目的。
请参考图7和图9,头戴显示装置的壳体20上还可以开设有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2,其中,第一通孔201开设在壳体20的下方,第二通孔202开设在壳体20的上方,第一拨轮101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01,第二拨轮151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02,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第一拨轮101的穿过所述通孔201的部分,进行屈光度调节,并通过第二拨轮151的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02的部分,进行瞳距调节,操作十分简单。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现屈光度调节和瞳距调节的结构简单,用户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头戴显示设备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头戴显示装置,硬件方面,头戴显示设备还可以集成可充电电池、耳机、通讯芯片、wifi模块,蓝牙等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实现头戴显示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互联,如智能手机,电脑等。软件方面,头戴显示设备可以配置图像识别系统和交互系统,图像识别系统通过对外界图像的识别,可以很好的将虚拟图像和真实环境进行融合,交互系统允许人通过手势或者眼球控制输入相应的操作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第一齿轮结构,使得与第一齿轮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结构转动,第二齿轮结构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由于第一丝杆上具有与螺柱内表面的第二螺纹匹配的第一螺纹,使得框架沿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显示屏支架和第二显示屏支架连接在框架上,或者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连接在框架上,因此,通过第一丝杆带动框架沿第一丝杆轴向方向运动,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屏支架和第二显示屏支架沿第一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或者使得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沿第一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改变显示屏与光学镜片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屈光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第三齿轮结构,使得与第三齿轮结构啮合的第四齿轮结构转动,第四齿轮结构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由于第二丝杆上具有正螺纹和反螺纹,分别与第一套接件内表面上的第五螺纹和第二套接件内表面上的第六螺纹对应,使得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进行相向运动(同时往内移动或者同时往外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瞳距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头戴显示装置能够对瞳距进行调节。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丝杆平行,从而通过第二导轨和第一丝杆限制框架沿第一丝杆的轴向方向运动。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二丝杆平行的第三导轨(水平导轨),从而通过第二丝杆和第三导轨限制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在水平方向移动。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齿轮结构(1)和第二齿轮结构(2),所述第一齿轮结构(1)和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啮合,第一丝杆(3),第一镜筒(4),第二镜筒(5),套设在所述第一镜筒(4)上的第一显示屏支架(6),套设在所述第二镜筒(5)上的第二显示屏支架(7),框架(8);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或所述第一镜筒(4)和所述第二镜筒(5)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固定在所述框架(8)下方的螺柱(9),所述第一丝杆(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的中心通孔和所述螺柱(9)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丝杆(3)上具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柱(9)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的第二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和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8)上;
所述滑动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支架(6)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件(10),固定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支架(7)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件(11),固定在所述框架(8)两侧的第三限位件(12)和第四限位件(13),一个或多个第一导轨(14),所述第一导轨(1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件(12)的盲孔内,所述第一导轨(14)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件(10)的中心通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件(11)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导轨(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限位件(13)的盲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结构(15)和第四齿轮结构(16),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和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啮合,第二丝杆(17),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4)上方的第一套接件(18),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5)上方的第二套接件(19),所述第二丝杆(17)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套接件(18)的中心通孔、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二套接件(19)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丝杆(17)和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7)上具有位于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两侧的第三螺纹(171)和第四螺纹(172),所述第三螺纹(171)和所述第四螺纹(172)互为正反螺纹,所述第一套接件(18)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三螺纹(171)对应的第五螺纹,所述第二套接件(19)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四螺纹(172)对应的第六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1)包括第一拨轮;所述第二齿轮结构(2)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拨轮和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拨轮的拨轮轴线和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轴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3)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装置的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8)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套接件(2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套接件(21)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二导轨(22)与所述第一丝杆(3)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结构(23),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结构(23)套设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导轨(22)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和与所述第二拨轮同轴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包括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线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线垂直;或
所述第三齿轮结构(15)包括第二拨轮,所述第四齿轮结构(16)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拨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拨轮的拨轮轴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线平行。
9.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4)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第四套接件(24),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5)下方的一个或多个第五套接件(25),第三导轨(26),所述第三导轨(26)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套接件(24)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五套接件(25)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三导轨(26)和所述第二丝杆(17)平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20)和多个固定端(27),所述多个固定端(27)位于所述第二丝杆(17)的两端和所述第三导轨(26)的两端,所述多个固定端(27)与所述壳体(20)固定连接。
CN201621119042.8U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431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9042.8U CN206431363U (zh)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9042.8U CN206431363U (zh)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31363U true CN206431363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9042.8U Active CN206431363U (zh) 2016-10-13 2016-10-13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3136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0692A (zh) * 2018-11-29 2019-01-25 宁夏庄周梦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瞳距调节可适配近视人群的vr佩戴设备
CN109564348A (zh) * 2017-09-12 2019-04-0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头戴显示设备
WO2019100192A1 (zh) * 2017-11-21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器及其屈光度调节装置
CN110389448A (zh) * 2019-06-20 2019-10-29 解涛 一种可调节近视度数的vr穿戴设备
CN110673342A (zh) * 2019-10-18 2020-01-1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r眼镜支撑装置
CN11432612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瞳距屈光度推拉旋转调节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348A (zh) * 2017-09-12 2019-04-0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头戴显示设备
WO2019100192A1 (zh) * 2017-11-21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器及其屈光度调节装置
CN111406230A (zh) * 2017-11-21 2020-07-1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器及其屈光度调节装置
CN109270692A (zh) * 2018-11-29 2019-01-25 宁夏庄周梦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瞳距调节可适配近视人群的vr佩戴设备
CN110389448A (zh) * 2019-06-20 2019-10-29 解涛 一种可调节近视度数的vr穿戴设备
CN110673342A (zh) * 2019-10-18 2020-01-1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r眼镜支撑装置
CN11432612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瞳距屈光度推拉旋转调节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31363U (zh)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CN206741089U (zh)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屈光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04932103B (zh) 一种可调式头戴显示器
CN204832684U (zh) 一种可调式头戴显示器
CN203786314U (zh)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JP6997193B2 (ja) 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端末
CN208468560U (zh) 一种无框眼镜镜片的钻孔装置
CN209471302U (zh) 目镜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器
CN107015366A (zh) 一种智能混合现实眼镜
CN207440426U (zh) 一种大视场虚拟现实头戴设备hmd的显示装置
CN213457543U (zh) 瞳距调节机构及智能眼镜
CN105866953A (zh) 基于智能眼镜的通透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智能眼镜
CN205336410U (zh) 一种显示切换装置和穿戴显示装置
WO2018119854A1 (zh) 显示模组和近眼显示装置
CN207571388U (zh) 一种可调节vr眼镜
CN106773062A (zh) 头戴显示器及其屈光度调节装置
CN207908826U (zh) 一种近视防控眼镜
CN106095375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7216177U (zh) 一种可调节的眼镜
US20080198322A1 (en) Device for Training Muscles for Controlling Eyes
CN205643868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6115033U (zh) 应用于虚拟现实装置的焦距调节机构及虚拟现实装置
CN211723901U (zh) 一种多人群使用的视力恢复训练仪
CN209560199U (zh) 一种瞳距调节机构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08156298U (zh) 一种vr眼镜视距自动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3

Address after: No.18 Xilin 1st Street,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5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Ideal Zhim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wo road 610041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Chengdu high tech Zone Tianhua No. 219 Building 1 unit 2 1 floor No. 3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IDEALEN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