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0795U -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0795U
CN206410795U CN201620910916.5U CN201620910916U CN206410795U CN 206410795 U CN206410795 U CN 206410795U CN 201620910916 U CN201620910916 U CN 201620910916U CN 206410795 U CN206410795 U CN 206410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ctoral girdle
temperature
clinical thermometer
connection end
sensiti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09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109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0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0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0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包括感温部、用于固定所述感温部的胸带以及肩带,所述胸带与所述肩带相连接,所述感温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胸带上。通过所述胸带以及肩带对所述感温部进行固定,使得感温部可以被固定在被检测者的腋窝位置,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者的运动不会对感温部的位置造成影响,在长时间测量体温时使用者可以正常活动,而不用担心动作幅度过大造成感温部脱落,进而造成感温部损坏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体温计给患者进行体温检测时,需将体温计端部的水银球夹放在患者的腋窝内10至15分钟,在夹持体温计过程中,为防止体温计从腋窝内滑出,患者需要将体温计夹紧。因此现有技术中当患者需要长时间测量腋下体温时,固定体温计或体温探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采用胶贴,将体温计或体温探头粘在腋窝附近的皮肤上,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绑带,用柔软的织物将体温计或体温探头绑束在腋窝附近的皮肤上。
胶贴方式成本较高,存在过敏等皮肤损害的风险,并且未考虑体温计或体温探头及其周围皮肤的保温问题,体温测量结果相对波动大。
普通的绑带直接将将体温计或体温探头绑束在腋窝附近的皮肤上,绑扎的松紧度不易掌握,绑扎位置容易变化,而且其同样未考虑体温计或体温探头及其周围皮肤的保温,体温测量结果相对波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可以对感温部进行有效固定,防止感温部跌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体温计,使用其的被检测者可以自如的进行各种动作无需始终对感温部进行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其体温测量结果波动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包括感温部、用于固定所述感温部的胸带以及肩带,所述胸带与所述肩带相连接,所述感温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胸带上。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肩带包括第一胸带连接端以及第二胸带连接端,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胸带连接。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与所述胸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与所述胸带可拆卸连接。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胸带可拆卸连接。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肩带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前肩带以及后肩带,所述前肩带具有与所述胸带连接的第一胸带连接端,所述后肩带具有与所述胸带连接的第二胸带连接端,所述前肩带与所述后肩带设置在所述胸带的同一侧。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均与所述胸带固定连接,所述前肩带与所述后肩带可拆卸连接。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肩带与所述后肩带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胸带具有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所述感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之间。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温部包括体温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体温计与所述胸带的包裹部,所述包裹部部分包裹所述体温计,以使所述体温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被检测者接触。
作为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包裹部采用具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胸带以及肩带对所述感温部进行固定,使得感温部可以被固定在被检测者的腋窝位置,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者的运动不会对感温部的位置造成影响,在长时间测量体温时使用者可以正常活动,而不用担心动作幅度过大造成感温部脱落,进而造成感温部损坏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包裹部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使包裹部能够与被检测者的腋窝形成保温空间,对体温计以及被检测者腋窝周边皮肤进行保温,使得体温计的检测结果更稳定、温度波动小、检测更加准确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穿戴式体温计展开结构正示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穿戴式体温计展开结构后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穿戴式体温计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包裹部结构剖视图(与胸带连接)。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穿戴式体温计展开结构正示图。
图6为实施例二所述穿戴式体温计展开结构后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所述包裹部结构剖视图(与胸带连接)。
图1-4中:
110、感温部;111、体温计;112、包裹部;120、胸带;121、第一连接位置;122、第二连接位置;130、肩带;131、第一胸带连接端;132、第二胸带连接端。
图5-7中:
210、感温部;211、体温计;212、包裹部;220、胸带;221、第一连接位置;222、第二连接位置;230、肩带;231、前肩带;232、第一胸带连接端;233、第一肩带连接端;234、魔术贴毛面;235、后肩带;236、第二胸带连接端;237、第二肩带连接端;238、魔术贴钩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包括感温部110、用于固定所述感温部110的胸带120以及肩带130,所述胸带120以及所述肩带130相互连接,所述感温部110固定设置在所述胸带120上。
所述胸带120为可通过魔术贴粘结呈环状的条状结构,通过魔术贴粘结胸带120使其连接位置可根据被检测者的身体情况调整,避免过紧或过松影响使用。
所述胸带120为可以绕设在被检测者胸腔位置的绑带,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所述感温部110,使感温部110紧贴在被检测者的皮肤上,所述肩带130为可绕设在被检测者肩部的绑带,其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所述感温部110,通过与所述胸带120连接对胸带120在被检测者胸腔上的高度位置进行固定。
通过所述胸带120以及肩带130对所述感温部110进行固定,使得感温部110可以被固定在被检测者的腋窝位置,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者的运动不会对感温部110的位置造成影响,在长时间测量体温时使用者可以正常活动,而不用担心动作幅度过大造成感温部110脱落,进而造成感温部110损坏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本实施例中,所述肩带130包括与所述胸带120连接的第一胸带连接端131以及第二胸带连接端132,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131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132分别位于所述肩带130的两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肩带130为一根绑带,两端分别为第一胸带连接端131以及第二胸带连接端132,且两端均与胸带120连接,肩带130与胸带120之间形成能够使被检测者的手臂穿过的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131与所述胸带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131与所述胸带12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131通过缝制或热压等方式与所述胸带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132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胸带120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131与所述胸带120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固定连接,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131还可以与所述胸带120铰接,即胸带120与肩带130可以绕两者相互连接的铰接轴转动,从而便于在穿戴时调整位置,以及不使用时整理存放。
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132与所述胸带120的连接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按扣等便于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胸带120具有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131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121,以及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132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122,所述感温部1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121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122之间。
优选的,所述感温部110所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12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122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感温部110包括体温计11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体温计111与所述胸带120的包裹部112。所述包裹部112采用具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制成。
包裹部112具有固定体温计111的作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包裹部112可以发生形变,能够适应被检测者的动作而改变形态,可以带动体温计111始终与被检测者的皮肤接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体温计111可以采用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体温计111与所述包裹部112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将体温计111与包裹部112可拆卸连接,在读取体温计111读书的过程中可仅将体温计111拆下,而避免将整个穿戴式体温计脱下,可以避免反复多次检测频繁穿戴的麻烦。
实施例二:
如图5~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包括感温部210、用于固定所述感温部210的胸带220以及肩带230,所述胸带220以及所述肩带230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感温部210固定设置在所述胸带220上。
所述胸带220为可以绕设在被检测者胸腔位置的绑带,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所述感温部210,使感温部210紧贴在被检测者的皮肤上,所述肩带230为可绕设在被检测者肩部的绑带,其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所述感温部210,通过与所述胸带220连接对胸带220在被检测者胸腔上的高度位置进行固定。
通过所述胸带220以及肩带230对所述感温部210进行固定,使得感温部210可以被固定在被检测者的腋窝位置,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者的运动不会对感温部210的位置造成影响,在长时间测量体温时使用者可以正常活动,而不用担心动作幅度过大造成感温部210脱落造成损坏以及测量结果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肩带230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前肩带231以及后肩带235,所述前肩带231具有与所述胸带220连接的第一胸带连接端232,所述后肩带235具有与所述胸带220连接的第二胸带连接端236,所述前肩带231与所述后肩带235设置在所述胸带220的同一侧。
所述前肩带231与所述后肩带235设置在所述胸带220的同一侧是指,所述前肩带231与所述后肩带235向同一方向延伸。具体的,所述前肩带231具有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232相对的第一肩带连接端233,所述后肩带235具有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236相对的第二肩带连接端237,所述第一肩带连接端233与所述第二肩带连接端237向同一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232以及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236均与所述胸带220固定连接,所述前肩带231与所述后肩带235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肩带230具有朝向被检测者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肩带连接端233并位于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魔术贴毛面234,所述第二肩带连接端237并位于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魔术贴钩面238,所述前肩带231与所述后肩带235通过所述魔术贴毛面234以及所述魔术贴钩面238实现可拆卸连接。
当然,魔术贴毛面234以及魔术贴钩面238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情况,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魔术贴毛面234设置在所述第二肩带连接端237上,将所述魔术贴钩面238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连接端233上,并将两者分别设置在内表面以及外表面上即可。
所述胸带220具有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232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221,以及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236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222,所述感温部2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221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222之间。
优选的,所述感温部210所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22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222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感温部210包括体温计21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体温计211与所述胸带220的包裹部212。所述包裹部212采用具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制成。
包裹部212具有固定体温计211的作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包裹部212可以发生形变,能够适应被检测者的动作而改变形态,可以带动体温计211始终与被检测者的皮肤接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包裹部212采用保温材料制成能够使包裹部212与被检测者之间形成有效的保温空间,减小体温测量结果的波动。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此外,以上多处所述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等表示不同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将其全部或部分结合在一个实施例中。

Claims (8)

1.一种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温部、用于固定所述感温部的胸带以及肩带,所述胸带与所述肩带相连接,所述感温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胸带上,所述感温部包括体温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体温计与所述胸带的包裹部,所述包裹部部分包裹所述体温计,以使所述体温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被检测者接触,所述包裹部采用具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包括第一胸带连接端以及第二胸带连接端,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胸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与所述胸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与所述胸带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胸带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前肩带以及后肩带,所述前肩带具有与所述胸带连接的第一胸带连接端,所述后肩带具有与所述胸带连接的第二胸带连接端,所述前肩带与所述后肩带设置在所述胸带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均与所述胸带固定连接,所述前肩带与所述后肩带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肩带与所述后肩带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具有与所述第一胸带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胸带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所述感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之间。
CN201620910916.5U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Active CN206410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0916.5U CN206410795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0916.5U CN206410795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0795U true CN206410795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8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0916.5U Active CN206410795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07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213A (zh) * 2022-02-23 2022-03-25 深圳市雨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可区别环境进行模式设置的智能体温测量设备
CN116295945A (zh) * 2023-05-23 2023-06-23 吉林大学 肿瘤发热患者体温监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213A (zh) * 2022-02-23 2022-03-25 深圳市雨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可区别环境进行模式设置的智能体温测量设备
CN116295945A (zh) * 2023-05-23 2023-06-23 吉林大学 肿瘤发热患者体温监测装置
CN116295945B (zh) * 2023-05-23 2023-07-21 吉林大学 肿瘤发热患者体温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00382A1 (en) Tissue interface
TWI587837B (zh) 胎動量測裝置
EP1890593A1 (en) Belt device
US20160166202A1 (en) Wearable medical sensor system
CN206410795U (zh) 一种穿戴式体温计
WO2017107507A1 (zh) 用于体征监测的保健衣服
CN209623906U (zh) 一种智能体温计穿戴机构
WO2017107508A1 (zh) 用于健康监控的紧身衣服及健康监控方法
WO2017101852A1 (en) Device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and identifying cancerous area based on body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CN210931377U (zh) 可穿戴式多生理数据采集装置
US8761858B1 (en) Method of attaching electrode patches to an infant
TWM350337U (en) Flexible weaving device with function of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WO2018006236A1 (zh) 胎动量测装置
CN107280658A (zh) 一种臂膀式心率测试设备
CN208693270U (zh) 一种牢靠式用于腋窝测量的儿童体温计
JP7472915B2 (ja) ウェアラブルセンサ装置
US20160228004A1 (en) Infant body temperature and sleep monitoring system
Munidasa et al. A bedsheet for baby monitoring at night: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CN204542104U (zh) 一种穿戴式血压及心电采集装置
TWI743236B (zh) 可穿戴式電極
US20230263475A1 (en) System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s Module
CN219206908U (zh) 一种儿科体温计
CN107242863A (zh) 一种臂戴式心率、血氧测量装置
CN206809057U (zh) 一种医用睡袋
CN211633247U (zh) 一种穿戴型老年人身体指标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