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00581U -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0581U
CN206400581U CN201720070515.8U CN201720070515U CN206400581U CN 206400581 U CN206400581 U CN 206400581U CN 201720070515 U CN201720070515 U CN 201720070515U CN 206400581 U CN206400581 U CN 206400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ircuit board
quoit
recognition module
groun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705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705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0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0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05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芯片组件、金属圈、第一电路板和阻流元件,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圈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走线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接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圈上的静电可以经由所述阻流元件释放到主地,当充电电流漏电时,所述阻流元件可以隔绝大漏电电流,从而提高指纹识别模组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可以隔绝漏电电流,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模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笔记本电脑、超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设备等移动终端。
现有技术中的指纹识别模组通常是将金属圈直接连接至电路板的主地上,构成静电释放回路将静电排出。若移动终端充电时发生漏电,则漏电流会经由静电释放回路进入金属圈,从而接触人体,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的静电释放回路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可以将金属圈上的静电释放的同时,隔绝充电时的漏电流,提升指纹识别模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上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芯片组件、金属圈、第一电路板和阻流元件,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圈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走线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接地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靠近所述金属圈的一侧设置有补强环,所述金属圈连接于所述补强环上,并经由所述补强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电性连接。
其中,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阻流元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路板电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板对板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焊盘,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连接至所述焊盘,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印刷线路板。
其中,所述阻流元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接地走线。
其中,所述阻流元件为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或电容器。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通过环氧树脂胶封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与所述金属圈之间通过所述环氧树脂胶绝缘。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盖板和指纹识别芯片,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芯片组件、金属圈和第一电路板和阻流元件,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圈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连接,所述接地走线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接地设置。所述金属圈上的静电可以经由所述阻流元件释放到主地,当充电电流漏电时,所述阻流元件可以隔绝大漏电电流,从而提高指纹识别模组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可以隔绝漏电电流,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图1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移动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模组100包括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金属圈20、第一电路板30和阻流元件50。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设置于所述金属圈20中。也就是说,所述金属圈20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的外围。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与所述金属圈20之间相互绝缘,以防止金属圈20将静电传导至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避免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被静电击穿、死机或损坏的现象。具体的,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与所述金属圈20之间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并经由所述环氧树脂胶绝缘设置。所述指纹是被芯片组件1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中设置有接地走线31,所述金属圈2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中的接地走线31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走线31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50,所述阻流元件50接地设置。所述接地走线31经所述阻流元件50后接地设置,从而将静电导入主地。
当人体和外界所积累的静电电荷通过与所述金属圈20的接触进入移动终端后,可以依次经金属圈20、接地走线31和所述阻流元件50后排入主地,从而实现静电的释放。而在移动终端位于充电状态并发生漏电时,充电电流的会受到阻流元件50的阻流作用,大电流无法通过阻流元件50。进而隔绝了漏电电流与人体的接触,提高了指纹识别模组100和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金属圈20可以为封闭的或开放的环形结构。所述金属圈20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形或圆形(环)。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流元件50可以为电容器。在移动终端位于充电状态并发生漏电时,由于充电电流的频率较低(通常为50Hz左右),因而充电电流无法通过电容器,进而隔绝了充电电流与人体的接触,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流元件50可以为瞬态抑制(TransientVoltage Suppressor,缩写:TVS)二极管。瞬态抑制二极管具有极快的响应时间(亚纳秒级)和相当高的浪涌吸收能力。当移动终端充电状态发生漏电时时,瞬态抑制二极管能以极高的速度把两端间的阻抗值由高阻抗变为低阻抗,以吸收一个瞬间大电流,从而把它的两端电压箝制在一个预定的数值上,从而避免大电流经过人体,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为柔性电路板。为弥补柔性电路板在元件承载能力上的略微不足,增强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强度,通常需要在柔性电路板上增加补强板。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电路板30之靠近所述金属圈20的一侧设置有补强环32,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在所述第一电路板3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补强环32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补强环32为导体。进一步的,所述补强环32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圈20电性连接于所述补强环32上。所述补强环32与所述接地走线31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所述金属圈20经由所述补强环3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中的接地走线31连接。通常,金属圈20与接地走线31之间需要通过焊盘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补强环32将所述金属圈20和所述接地走线31电性连接,可以省去焊盘,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100还包括第二电路板40。具体的,所述第二电路板40可以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印制电路板)。所述阻流元件50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40上。具体的,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上设置有BTB(Board TO Board,中文:板对板)连接器33。所述第二电路板40上对应的设置有焊盘41,所述BTB连接器33连接于所述焊盘41上,实现第一电路板30和所述第二电路板40的电性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中的接地走线31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路板40上的阻流元件50,形成一个完整的静电释放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流元件50还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上。即所述阻流元件50直接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中的接地走线31电性连接。外界的静电可以经金属圈20、(补强环32、)第一电路板30中的接地走线31、阻流元件50和第二电路板40后连接至主地,形成完整的静电释放回路。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外界的静电还可以经金属圈20、第一电路板30中的接地走线31和阻流元件50后直接接入主地。也就是说,不需要经过第二电路板40就能完成静电释放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10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盖板11和指纹芯片12。所述保护盖板11粘附在所述指纹芯片12上,用于保护所述指纹芯片12。所述指纹芯片12封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0上,所述指纹芯片1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保护盖板11通过粘胶13粘附于所述指纹芯片12之上。所述粘胶可以为环氧树脂胶(EpoxyMolding Compound,简称EMC)。所述指纹芯片12经所述粘胶13封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指纹芯片12还可以经所述粘胶13与所述金属圈20绝缘。所述指纹芯片12通过金属球(图未编号)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内部的金属走线(图未示出)电性连接。
保护盖板11的厚度以及介电常数将影响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100的感测灵敏度。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盖板11的厚度范围介于50μm-200μm之间。优选的,所述保护盖板11应选用耐磨性好(优选的,莫氏硬度在7H~9H之间)、介电常数大的材料。例如,所述保护盖板11可以选用包括但不限于为蓝宝石、硅、锗、玻璃(例如介电常数大于的玻璃较佳)或氧化锆,其中,硅是大多数商业上可获得且易于薄化的材料。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圈20及所述接地走线3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铜材、铁材、镀锌材、不锈钢材或铝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金属圈20与所述接地走线3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500主要包括外壳200和指纹识别模组100。所述指纹识别模组100为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100。所述指纹识别模组100固定于所述外壳200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50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PDA、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音频播放器(MP3播放器)、指纹U盘和指纹移动硬盘以及与这些类似形态的所有可携带的电子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识别芯片组件、金属圈、第一电路板和阻流元件,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圈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走线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接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靠近所述金属圈的一侧设置有补强环,所述金属圈连接于所述补强环上,并经由所述补强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阻流元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的接地走线连接至所述阻流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板对板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焊盘,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连接至所述焊盘,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印刷线路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元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接地走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元件为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或电容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通过环氧树脂胶封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与所述金属圈之间通过所述环氧树脂胶绝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盖板和指纹识别芯片,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 第一电路板。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CN201720070515.8U 2017-01-20 2017-01-20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00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0515.8U CN206400581U (zh) 2017-01-20 2017-01-20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0515.8U CN206400581U (zh) 2017-01-20 2017-01-20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0581U true CN206400581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8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7051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00581U (zh) 2017-01-20 2017-01-20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058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7175A (zh) * 2017-10-19 2018-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021885A (zh) * 2017-12-04 2018-05-1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指纹识别设备
CN112232112A (zh) * 2020-09-03 2021-01-15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强抗静电性的指纹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7175A (zh) * 2017-10-19 2018-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787175B (zh) * 2017-10-19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021885A (zh) * 2017-12-04 2018-05-1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指纹识别设备
CN112232112A (zh) * 2020-09-03 2021-01-15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强抗静电性的指纹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00581U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657478A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207285A (zh) 电池组件及智能设备
US98013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oard usable 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20657546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803079A (zh)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733026B (zh) 一种负压保护电路、usb充电电路及终端设备
CN201504095U (zh) 一种对电压波动敏感的类电源信号线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CN106850886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426672U (zh) 一种超低成本三串锂电池保护电路及其芯片
CN102087639B (zh) 一种启动usb状态机的方法及终端
CN201781274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静电保护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22317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静电保护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504009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524399U (zh) 移动终端
CN207623988U (zh) 一种车载刷卡机
CN106019170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检测装置
CN102917527B (zh) 一种电器元件及移动终端
CN206480626U (zh) 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电路、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09193883A (zh) 智能手表的充电底座及其控制电路
CN206833300U (zh) 一种静电保护的计算机端口
CN208401571U (zh) 充电电路和电路板
CN203707265U (zh) 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
CN207010219U (zh) 提供esd保护的电子器件
CN213846662U (zh) 天线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