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9615U -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9615U
CN206399615U CN201621433903.XU CN201621433903U CN206399615U CN 206399615 U CN206399615 U CN 206399615U CN 201621433903 U CN201621433903 U CN 201621433903U CN 206399615 U CN206399615 U CN 206399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quantity
close property
quantity chang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39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威
戴辉阳
王磊
施晓波
周荣
张传岗
施方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39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9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9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961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它包括送风单元、信号采集控制箱、传感器箱,以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所述送风单元包括送风单元控制箱及通过风管串联的变频风机、第一变风量调节器、电动气密蝶阀;所述变频风机与第一变风量调节器之间设有电动调风门,所述第一变风量调节器与电动气密蝶阀之间设有第二变风量调节器;所述送风单元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变频风机、第一变风量调节器、电动气密蝶阀、电动调风门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的运行状态;所述传感器箱内设有微压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CO2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不同施工阶段对集体防护系统进行气密性、漏气量及超压值的检测,确保集体防护系统达到规定的密性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船舶集体防护系统的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集体防护系统是特种船舶核生化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原理即在集体防护区周界密闭的条件下,通过滤毒通风装置向集体防护区提供经过过滤处理的空气,使集体防护区相对外界维持一定的正压差,避免外界污染空气侵入防护区内,保障船员生命安全。
集体防护区周界密闭程度对于集体防护区的超压建立至关重要;实船建造过程,集体防护区密闭周界的泄漏往往难以控制,需要在不同施工阶段对防护区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漏气量检测,确保集体防护区达到规定的密性指标。
由于集体防护系统在施工结束后的密闭效果和超压指标往往只有在滤毒通风系统运行后才能验证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现有的技术手段大多停留在滤毒通风系统和压差控制系统运行后,发现集防超压建立不理想甚至建立不起来后,才对区域集防防护区域的舱室密性指标是否达到经验值进行简单、重复地查漏抓漏。现有技术手段造成施工单位全船施工进度节点无法保证,过程控制无法预判预控,一旦集防超压指标未达到技术要求,势必引起大量不必要的现场返工和人力、财力浪费,甚至交船节点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通过该密性检测系统可以对集体防护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漏气量试验和超压模拟试验,以实现在不同施工阶段对集体防护系统进行气密性、漏气量及超压值的检测,确保集体防护系统达到规定的密性指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它包括送风单元、信号采集控制箱、传感器箱,以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
所述送风单元包括送风单元控制箱及通过风管串联的变频风机、第一变风量调节器、电动气密蝶阀;所述变频风机与第一变风量调节器之间设有电动调风门,所述第一变风量调节器与电动气密蝶阀之间设有第二变风量调节器;所述送风单元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变频风机、第一变风量调节器、电动气密蝶阀、电动调风门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的运行状态;
所述传感器箱内设有微压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CO2传感器;
所述信号采集控制箱同时与送风单元控制箱、传感器箱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相连,用于采集和传递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变频风机的变频范围为10~50Hz。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调风门可关闭严密,且其开关灵活无卡塞,叶片能保持在0~90度的任意位置,并能实时接收来自送风单元控制箱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气密蝶阀可关闭严密,且其开关灵活无卡塞,叶片能保持全开或全关状态,并能实时接收来自送风单元控制箱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采集控制箱的参数如下:输入电源接口:单相AC220V±10%,50Hz±5%,功率小于200W;监控接口:传感器20路,气体流量传感器2路,电动阀控制信号4路,风机控制信号2路;用于与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相连的接口为以太网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配备有PLC控制器,该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可显示变频风机的运行及报警信息、电动调风门和电动气密蝶阀的开度信息,以及第一变风量调节器和第二变风量调节器的风量及开度信息;且具备气密试验模式、漏气量试验模式、超压模拟试验模式和手动控制4种模式选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在集体防护系统主要施工节点和施工周期,利用该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施工效果,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模式,对集体防护系统进行舱室气密性试验、漏气量试验及超压模拟试验,可以极大缩短集体防护系统的施工时间,有效验证集体防护系统达到技术指标的可行性,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及数据采集全面直观等特点。
2、本发明所提出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结合集体防护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船型集体防护系统的建造、试验、运行的要求,可以实现对不同船型的集体防护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漏气量试验及超压模拟试验,并完成有关舱室密性、漏气量及超压试验中压力、温/湿度、CO2浓度及送风量等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输出,进而有效验证集体防护系统达到技术指标的可行性,填补了现有技术中关于集体防护系统的气密性、漏气量及超压值的检测方法的空白。
总而言之,本发明可以实现在不同施工阶段对集体防护系统进行气密性、漏气量及超压值的检测,确保集体防护系统达到规定的密性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风单元,2-信号采集控制箱,3-传感器箱,4-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5-变频风机,6-电动调风门,7-电动气密蝶阀,8-第一变风量调节器,9-第二变风量调节器,10-送风单元控制箱,11-集体防护系统的测试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它包括送风单元1、信号采集控制箱2、传感器箱3以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
所述送风单元1包括送风单元控制箱10及通过风管串联的变频风机5、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电动气密蝶阀7;所述变频风机5与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之间设有电动调风门6,所述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与电动气密蝶阀7之间设有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所述送风单元控制箱10用于控制所述变频风机5、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电动气密蝶阀7、电动调风门6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运行状态;
所述传感器箱3内设有微压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CO2传感器;
所述信号采集控制箱2同时与送风单元控制箱10、传感器箱3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相连,用于采集和传递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变频风机5的变频范围为10~50Hz。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调风门6可关闭严密,且其开关灵活无卡塞,叶片能保持在0~90度的任意位置,并能实时接收来自送风单元控制箱10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气密蝶阀7可关闭严密,且其开关灵活无卡塞,叶片能保持全开或全关状态,并能实时接收来自送风单元控制箱10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采集控制箱2的参数如下:输入电源接口:单相AC220V±10%,50Hz±5%,功率小于200W;监控接口:传感器20路,气体流量传感器2路,电动阀控制信号4路,风机控制信号2路;用于与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相连的接口为以太网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配备有PLC控制器,该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可显示变频风机5的运行及报警信息、电动调风门6和电动气密蝶阀7的开度信息,以及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和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风量及开度信息;且具备气密试验模式、漏气量试验模式、超压模拟试验模式和手动控制4种模式选择。
在进行相关试验时,由送风单元向集体防护系统的测试区域送风,同时将传感器箱置入该集体防护系统的测试区域11。
一种利用所述的密性检测系统进行集体防护系统的气密性试验的方法,它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所述的手动模式为:手动设置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为全关状态,断开其与送风单元电控箱(10)的信号传输连接;在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的控制界面上,设置当前模式为手动模式,选取相应通径的电动调风门6及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手动设置变频风机5的风机频率、电动调风门6的开度及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启动运行变频风机5,通过不断修改变频风机5的风机频率和电动调风门6的开度,使压差值稳定接近测试区域压差设定值时,立即关闭电动气密蝶阀7,停止变频风机5的运行;密性检测系统测量并记录舱室超压值变化的情况及变化时间,形成试验数据表和走向图,进而完成该集体防护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所述的自动模式为:手动设置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为全关状态,断开其与送风单元电控箱10的信号传输连接;在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的控制界面上,将控制模式切换到自动模式,选取相应通径的电动调风门6及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输入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启动运行变频风机5,传感器箱3将接收到的压差信号实时反馈到送风单元控制箱10,当压差值大于并稳定接近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时,密性检测系统自动关闭电动气密蝶阀7,当压差值仍然大于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时,自动停止变频风机5运行;密性检测系统自动测量并记录舱室超压值变化的情况及变化时间,形成试验数据表和走向图,进而完成该集体防护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一种利用所述的密性检测系统进行集体防护系统的漏气量试验的方法,它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所述的手动模式为:手动设置电动气密蝶阀7为全开状态,断开其与送风单元电控箱10的信号传输连接;在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的控制界面上,设置当前模式为手动模式,选取相应通径的电动调风门6、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手动设置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变频风机5的风机频率、电动调风门6的开度、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开度,启动运行变频风机5,通过不断修改变频风机5的风机频率、电动调风门6的开度、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开度,使压差值稳定接近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此时记录第一风量调节器8与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风量差值,即为漏气量,通过测量并记录测试区域漏气量变化的情况及变化时间,形成试验数据表和走向图,进而完成该集体防护系统的漏气量试验;
所述的自动模式为:手动设置电动气密蝶阀7为全开状态,断开其与送风单元电控箱(10)的信号传输连接;在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控制界面上,切换当前模式为自动模式,选取相应通径的电动调风门6、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在输入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后,启动运行变频风机5,传感器箱3将接收到的压差信号实时反馈到送风单元控制箱10,当压差值稳定接近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时,密性检测系统自动测量并记录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与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风量差值的变化情况及变化时间,形成试验数据表和走向图,进而完成该集体防护系统的漏气量试验。
一种利用所述的密性检测系统进行集体防护系统的超压模拟试验的方法,它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所述的手动模式为:手动设置电动气密蝶阀(7)为全开状态,断开其与送风单元电控箱10的信号传输连接;在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的控制界面上,设置当前模式为手动模式,选取相应通径的电动调风门6、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手动设置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变频风机5风机频率、电动调风门6开度、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开度,启动运行变频风机5,通过不断修改风机频率、电动调风门6开度、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开度,当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与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风量差值稳定接近设定值时,此时记录测试区域压的差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形成试验数据表和走向图,进而完成该集体防护系统的超压模拟实验;
所述的自动模式为:手动设置电动气密蝶阀7为全开状态,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为全关状态,分别断开两者与送风单元电控箱10的信号传输连接;在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控制界面上,切换当前模式为自动模式,选取相应通径的电动调风门6、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手动输入测试区域的压差设定值和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的风量目标值后,启动运行变频风机5,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的开度信号实时反馈到送风单元控制箱10,当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的风量值稳定接近设定值时,测试系统自动测量并记录测试区域的压差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形成试验数据表和走向图,进而完成该集体防护系统的超压模拟实验。
本发明所提出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是用于检验集体防护区密闭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该密性检测系统还可以模拟整个集体防护区域的超压建立情况,对多个防护区域舱室的超压值、温湿度及CO2浓度值进行实时监测。
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Claims (6)

1.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单元(1)、信号采集控制箱(2)、传感器箱(3),以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
所述送风单元(1)包括送风单元控制箱(10)及通过风管串联的变频风机(5)、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电动气密蝶阀(7);所述变频风机(5)与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之间设有电动调风门(6),所述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与电动气密蝶阀(7)之间设有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所述送风单元控制箱(10)用于控制所述变频风机(5)、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电动气密蝶阀(7)、电动调风门(6)及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运行状态;
所述传感器箱(3)内设有微压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CO2传感器;
所述信号采集控制箱(2)同时与送风单元控制箱(10)、传感器箱(3)及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相连,用于采集和传递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风机(5)的变频范围为10~5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风门(6)可关闭严密,且其开关灵活无卡塞,叶片能保持在0~90度的任意位置,并能实时接收来自送风单元控制箱(10)的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气密蝶阀(7)可关闭严密,且其开关灵活无卡塞,叶片能保持全开或全关状态,并能实时接收来自送风单元控制箱(10)的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控制箱(2)的参数如下:输入电源接口:单相AC220V±10%,50Hz±5%,功率小于200W;监控接口:传感器20路,气体流量传感器2路,电动阀控制信号4路,风机控制信号2路;用于与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相连的接口为以太网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配备有PLC控制器,该密性检测装置控制电脑(4)可显示变频风机(5)的运行及报警信息、电动调风门(6)和电动气密蝶阀(7)的开度信息,以及第一变风量调节器(8)和第二变风量调节器(9)的风量及开度信息;且具备气密试验模式、漏气量试验模式、超压模拟试验模式和手动控制4种模式选择。
CN201621433903.XU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99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3903.XU CN206399615U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3903.XU CN206399615U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9615U true CN206399615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390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99615U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9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727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727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6768727B (zh) * 2016-12-26 2024-03-26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2818B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实验室数控通风柜
CN103499512B (zh) 空气压力可调的空气过滤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及应用
CN206257781U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CN204165185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的变风量控制系统
CN106994386B (zh) 中速磨煤机堵煤预警及自动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2770606U (zh) 一种通风空调系统漏风量的自动测试装置
CN105865994A (zh) 一种pm2.5传感器标定设备及其标定方法
CN102072800A (zh) 人防工程密闭门智能检测设备
CN206853880U (zh) 中速磨煤机堵煤预警及自动处理装置
CN106679950A (zh) 一种换流阀用水冷却设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06399615U (zh) 一种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
CN107543667A (zh) 建筑门窗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68727A (zh) 用于集体防护系统的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4785038A (zh) 炉窑布袋除尘器入口温度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736251A (zh) 一种手术室压差自动调节系统和方法
CN106439495B (zh) 输气管道压力流量控制系统一体化整合橇装装置
CN104965496B (zh) 基于防喘振控制系统的防喘振控制方法
CN207036369U (zh) 建筑门窗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
CN105805878A (zh) 一种化工车间自动换气系统
CN112924774A (zh) 一种老化测试的恒温暗室系统
CN205966710U (zh) 通风柜面风速控制系统
CN201540189U (zh) 人防工程密闭门智能检测设备
CN101995839A (zh) 一种安全级机柜监视装置
CN208025718U (zh) 一种机房温度调节系统
CN205860478U (zh) 燃气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