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6777U -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6777U
CN206396777U CN201621462830.7U CN201621462830U CN206396777U CN 206396777 U CN206396777 U CN 206396777U CN 201621462830 U CN201621462830 U CN 201621462830U CN 206396777 U CN206396777 U CN 206396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cap
support member
staking
cap component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628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英军
蔡成彪
史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t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t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t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t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628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6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6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6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包括承台,所述承台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向内凹设形成至少两个装配孔;用于将所述承台固定于基坑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与所述装配孔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端,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安装端一一对应的嵌固于所述装配孔内;及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有与所述支撑件数量相适配的容置孔,所述支撑构件通过所述容置孔套装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支撑构件压设于基坑表面。如此在保证优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插入地底的桩基面积,避免与地下管线发生冲突从而规避对管线进行改迁,有效降低施工费用,避免关联用电设施或沿线居民家庭长时间断电,大大提升施工及社会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背景技术
人行天桥(pedestrian overcrossing)又称人行立交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城市公路地段,或者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用于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保障人们安全的穿越,提高车速,减少交通事故。目前,城市中的人行天桥建造时,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预制桩作为桥墩的基础,钻孔灌注桩的直径通常在80cm以上,预制桩的直径也不小于50cm,人行天桥采用上述两种桩基的任一种时,极有可能与地下预先埋设的管线造成大范围冲突。此时,就需要对冲突区域的大量管线进行改迁,导致施工费用增加,经济性差,同时管线改迁也会造成关联用电设施的停用,牵涉面广,时间周期长,极大影响社会与经济的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性好,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施工费用的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桩接承台构件,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向内凹设形成至少两个装配孔;
用于将所述承台固定于基坑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与所述装配孔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端,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安装端一一对应的嵌固于所述装配孔内;及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有与所述支撑件数量相适配的容置孔,所述支撑构件通过所述容置孔套装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支撑构件压设于基坑表面。
上述桩接承台构件通过在所述承台的装配部绳设计至少两个所述装配孔,之后将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安装端一一对应地嵌固于所述装配孔,之后将支撑构件套装于所述支撑件上并压设在基坑表面。如此在保证优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插入地底的桩基面积,避免与地下管线发生冲突从而规避对管线进行改迁,有效降低施工费用,避免关联用电设施或沿线居民家庭长时间断电,大大提升施工及社会经济效益。且该桩接承台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填设有加强体。如此可以大大提高支撑件的结构强度,实现对承台的可靠支撑,确保桩接承台构件的使用安全和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安装端过盈配合连接。因而可以确保支撑件与承台的连接稳固和可靠,避免承台在受重载压力时发生震动而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孔与所述支撑件过盈配合连接。因而可以提高支撑构件与支撑件的连接牢固性,进而确保支撑件对承台的支撑可靠性,使得桩接承台构件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钢管,所述钢管的直径范围为:10~ 15cm。如此,可以避免钢管直径过小导致强度过低,支撑强度差,或者钢管直径过大,导致与地下管线造成冲突,提高材料采购及施工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钢管的间距不小于40cm。因而根据施工场地进行优化布设,避免间距过大影响结构强度或间距过小影响管线埋设的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台设有环形凸台。因而通过环形凸台可以进一步提高承台与基坑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承台的稳定性,提升桩接承台构件的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嵌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安装端与所述连接件卡固。如此可以使得桩接承台构件具备工厂预制的优点,即将承台在工厂预制好,之后和钢管一同运输至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安装,有利于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施工难度,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桥梁桩基结构,包括桥墩和如上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所述桥墩设置于所述桩接承台构件上。
上述桥梁桩基结构通过将所述桥墩建造在所述桩接承台构件上,即通过在所述承台的装配部绳设计至少两个所述装配孔,之后将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安装端一一对应地嵌固于所述装配孔,之后将支撑构件套装于所述支撑件上并压设在基坑表面。如此在保证优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插入地底的桩基面积,避免与地下管线发生冲突从而规避对管线进行改迁,有效降低施工费用,避免关联用电设施或沿线居民家庭长时间断电,大大提升施工及社会经济效益。且该桩接承台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桥梁桩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承台,120、装配部,122、装配孔,140、环形凸台,200、支撑件, 220、安装端,300、支撑构件,320、容置孔,400、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展示的一种桩接承台构件,包括承台100,所述承台100具有装配部120,所述装配部120向内凹设形成至少两个装配孔 122;用于将所述承台100固定于基坑内的支撑件200,所述支撑件200的数量与所述装配孔122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支撑件200包括安装端220,所述支撑件200通过所述安装端220一一对应的嵌固于所述装配孔122内;及支撑构件 300,所述支撑构件300设有与所述支撑件200数量相适配的容置孔320,所述支撑构件300通过所述容置孔320套装于所述支撑件200上,且所述支撑件200压设于基坑表面。
上述桩接承台构件通过在所述承台100的装配部120绳设计至少两个所述装配孔122,之后将所述支撑件200通过所述安装端220一一对应地嵌固于所述装配孔122,之后将支撑构件300套装于所述支撑件200上并压设在基坑表面。如此在保证优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插入地底的桩基面积,避免与地下管线发生冲突从而规避对管线进行改迁,有效降低施工费用,避免关联用电设施或沿线居民家庭长时间断电,大大提升施工及社会经济效益。且该桩接承台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实际建造中,上述桩接承台构件可以在建造人行天桥的施工现场制造,也可以采用工厂预制、施工现场拼装的方法建造,下面以施工现场制造进行说明:根据设计图进行理论计算及现场静载试验来确定钢管的数量和长度,之后先将所有钢管按设计图打入地面上预先浇注完成的基坑内,并保证钢管的顶部伸出基坑一段长度;之后在钢管伸出段用混凝土浇筑形成承台100;假若所用钢管为空心管,浇筑承台100之前,还需要往每根钢管内灌注混凝土以提高钢管强度。钢管的间距可以在施工现场根据地下管线的走线情况作出适应性的局部调整,以避免与地下管线造成冲突。
另一种拼装的制造方式在于,在工厂预制好承台100,并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走线情况,在承台100上开设与钢管插接配合的装配孔122;之后将符合强度和长度要求的钢管和承台100运送至施工现场,首先将钢管打入基坑内,之后将承台100直接插装在钢管上即可。
此外,所述支撑件200为钢管,所述钢管的直径范围为:10~15cm。如此,可以避免钢管直径过小导致强度过低,支撑强度差,或者钢管直径过大,导致与地下管线造成冲突,提高材料采购及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钢管的间距不小于40cm。因而根据施工场地进行优化布设,避免钢管间距过大影响结构强度或间距过小影响管线埋设的问。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00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填设有加强体。如此可以大大提高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实现对承台100的可靠支撑,确保桩接承台构件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此时,加强体可以是砂浆、混凝土、水泥等,本实施例优选是水泥,将水泥灌注到中空腔内使得钢管成为实心结构,如此可以提高钢管的结构强度,即在抵消承载承台100的纵向压力时,依靠于钢管和水泥柱自身强度的协同。
此外,支撑构件300可以是不锈钢板、铁板等,本实施例优选是不锈钢板;不锈钢板设有贯穿其本体的圆孔(容置孔320),圆孔的尺寸与钢管的截面尺寸和数量相适配;当钢管插入基坑后,不锈钢板恰好通过其自身重力压接在基坑的上表面并紧密接触。如此当施工及地质条件限制下导致打入地下的钢管长度过短时,通过不锈钢板与基坑的抵接能够有效增加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防止钢管受纵向压力时发生侧向倾倒。当然,钢管的打入基坑的长度足够长时,即钢管群与基坑的结合强度足够时,也可以省去不锈钢板的辅助支撑。
所述装配孔122与所述安装端220过盈配合连接。因而可以确保支撑件200 与承台100的连接稳固和可靠,避免承台100在受重载压力时发生震动而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孔320与所述支撑件200过盈配合连接。因而可以提高支撑构件300与支撑件200的连接牢固性,进而确保支撑件200对承台100 的支撑可靠性,使得桩接承台构件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一实施例中,所述承台100设有环形凸台140。因而通过环形凸台140可以进一步提高承台100与基坑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承台100的稳定性,提升桩接承台构件的使用性能。
此外,上述桩接承台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嵌设于所述装配孔122,所述安装端220与所述连接件卡固。如此可以使得桩接承台构件具备工厂预制的优点,即将承台100在工厂预制好,之后和钢管一同运输至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安装,有利于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施工难度,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其中,连接件为与装配孔122的尺寸适配的钢管段;一实施方式中,钢管段的内壁为平面结构,基坑内的钢管与钢管段配合插接实现承台100固定于钢管群上;另一实施方式中,钢管段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结构,钢管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结构,通过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的旋合实现承台100与钢管群的装配。
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桥梁桩基结构,包括桥墩400和如上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所述桥墩400设置于所述桩接承台构件上。
上述桥梁桩基结构通过将所述桥墩400建造在所述桩接承台构件上,即通过在所述承台100的装配部120绳设计至少两个所述装配孔122,之后将所述支撑件200通过所述安装端220一一对应地嵌固于所述装配孔122,之后将支撑构件300套装于所述支撑件200上并压设在基坑表面。如此在保证优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插入地底的桩基面积,避免与地下管线发生冲突从而规避对管线进行改迁,有效降低施工费用,避免关联用电设施或沿线居民家庭长时间断电,大大提升施工及社会经济效益。且该桩接承台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向内凹设形成至少两个装配孔;
用于将所述承台固定于基坑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与所述装配孔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端,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安装端一一对应的嵌固于所述装配孔内;及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有与所述支撑件数量相适配的容置孔,所述支撑构件通过所述容置孔套装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支撑构件压设于基坑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填设有加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安装端过盈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与所述支撑件过盈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钢管,所述钢管的直径范围为:10~1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钢管的间距不小于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设有环形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嵌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安装端与所述连接件卡固。
9.一种桥梁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桩接承台构件,所述桥墩设置于所述桩接承台构件上。
CN201621462830.7U 2016-12-28 2016-12-28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Active CN206396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62830.7U CN206396777U (zh) 2016-12-28 2016-12-28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62830.7U CN206396777U (zh) 2016-12-28 2016-12-28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6777U true CN206396777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62830.7U Active CN206396777U (zh) 2016-12-28 2016-12-28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6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0598B (zh) 一种盾构隧道纵向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管片的制备方法
CN103572755B (zh)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
CN206376276U (zh)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
CN108333036B (zh) 高密集区交叠隧道运营引起地面长期沉降的模型实验装置
CN104947603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桥主梁加固构造及加固方法
CN203961012U (zh) 一种应用于大中型建筑的预制房屋结构组件
CN107859065A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
CN108332710B (zh) 模拟密集建筑群区地面长期沉降的模型实验装置
CN204098215U (zh)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建筑结构
CN105926422B (zh) 桥梁与地下管廊的整体式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14242B (zh) 用于组合隧道锚式大跨径悬索管道桥主缆锚固的方法
CN203961014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建筑结构
CN207003467U (zh) 管道预制混凝土基础及市政管道构造
CN108118689B (zh) 一种可部分循环使用预制地下连续墙、吊具以及施工方法
CN206396777U (zh) 桩接承台构件及桥梁桩基结构
CN205742262U (zh) 混凝土预制板拼装式地下结构
CN110685234B (zh) 一种波纹钢管涵的施工方法
CN110629792B (zh) 一种波纹钢管廊的拼接施工方法
CN208136954U (zh) 预制拼装式管廊结构
CN204940527U (zh) 带有超静定节点连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CN201400679Y (zh)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沼气发生罐
CN108221954B (zh) 一种易拆卸的预制地下连续墙、吊具以及施工方法
CN203222817U (zh) 地下室立柱连结构造
CN207392241U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CN203238549U (zh) 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2-1, zumiao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ongtia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Address before: 7-8, building 98, 528000 Renmin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ONGT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