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1466U - 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 Google Patents

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1466U
CN206391466U CN201621180620.9U CN201621180620U CN206391466U CN 206391466 U CN206391466 U CN 206391466U CN 201621180620 U CN201621180620 U CN 201621180620U CN 206391466 U CN206391466 U CN 206391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wand
pivot
groove portion
extern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06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织田惠里
大久保依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m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m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m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1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14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无论哪个阶段的游戏者都能够体会到乐趣,适合于小型化且还能够表现出棒的换手的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具备:体操棒(10);以及旋转辅助件(50),其安装于体操棒(10)的杆(11),旋转辅助件(50)构成为相对于杆(11)能够拆装,并具有:杆抓握部(61),其具有在装配于杆(11)的状态下容纳该杆(11)的槽部(63);以及手柄部(80),其构成为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以指背或者指肚朝向杆(11)的状态进行夹持,并且对杆抓握部(61)以与该杆(11)的轴线正交的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2月25日提交的名称为“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0655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操棒(twirling baton)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旋转辅助件的体操棒,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体操棒。该体操棒在体操棒的杆(shaft)的长度方向中心部设置有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旋转轴,用轴承保持该旋转轴以使得体操棒能够自如地旋转。根据该体操棒,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够简单地使体操棒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3287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体操棒中,成为将旋转辅助件固定于杆而无法将其从杆拆下的构造。因此,虽然在仅用手无法熟练地转动体操棒的阶段较为有用,但是对于仅用手便能转动体操棒的人员而言,旋转辅助件反而成为妨碍。
另外,手柄的部分为从手露出的大小,因此在外观美观性这一点上也存在问题。
进一步,对于体操棒而言,手柄部分的握持方法是固定的,因此,其无法表现出棒的换手。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论哪个阶段的游戏者都能够体会到乐趣,适合于小型化且还能够表现出棒的换手的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体操棒;以及
旋转辅助件,其安装于所述体操棒的杆,
所述旋转辅助件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杆能够拆装,并具有:
杆抓握部,其具有在装配于所述杆的状态下容纳该杆的槽部;以及
手柄部,其构成为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以指背或者指肚朝向所述杆的状态进行夹持,并且对所述杆抓握部以与该杆的轴线正交的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撑。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体操棒套件构成为,所述槽部的侧壁具有弹性,借助该弹性,在装配于所述杆的状态下,所述槽部的内表面在超过180度中心角的范围内与所述杆的外表面抵接。
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杆上在所述体操棒的重心位置处形成有孔,在所述槽部内表面形成有突起,该突起在所述旋转辅助件的装配时与所述孔嵌合。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杆抓握部具有:抓握部主体,其形成有所述槽部;以及盖体,其一端部与所述抓握部主体的所述槽部的一侧的侧壁铰链结合,另一端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槽部的另一侧的侧壁结合且能够将该结合解除,在结合状态下将所述槽部的开口封闭而保持所述杆的容纳状态,在结合解除状态下将所述槽部的开口打开。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具有:夹持部,其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进行夹持;第一凸缘,其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设置,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与所述杆接近的那侧的端部且向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两侧伸出;以及第二凸缘,其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设置,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从所述杆远离的那侧的端部且向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两侧伸出。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的特征在于,构成为相对于体操棒的杆能够拆装,并具有:
杆抓握部,其具有在装配于所述杆的状态下容纳该杆的槽部;以及
手柄部,其构成为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以指背或者指肚朝向所述杆的状态进行夹持,并且对所述杆抓握部以与该杆的轴线正交的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撑。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由于旋转辅助件相对于杆能够拆装,因此,能够使用旋转辅助件来转动体操棒,并且即使没有旋转辅助件也能够使用体操棒。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能够简单地将旋转辅助件装配于杆。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通过使孔与突起嵌合,能够对旋转辅助件进行定位,并且能够防止旋转辅助件相对于杆的旋转及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因具有盖体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杆的脱落。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体操棒套件,能够利用凸缘而稳定地对手柄部进行把持。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旋转辅助件,能够使用旋转辅助件来转动体操棒,并且即使没有旋转辅助件也能够使用体操棒。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体操棒套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体操棒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辅助件的立体图。
图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辅助件的一部分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以截面的形式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辅助件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体操棒套件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体操棒套件的其他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体操棒;11:杆;11a:孔;12:球状体;13:顶部;50:旋转辅助件;60:抓握部;61:抓握部主体;62:盖体;63:槽部;67:突起;80:手柄部;81:夹持部;82a、82b:凸缘;100:体操棒套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体操棒套件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体操棒套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体操棒套件100大致划分地具备体操棒10和旋转辅助件50。
如图2所示,体操棒10构成为在杆11的一端附设有球状体12,在另一端附设有顶部(tip)13。该情况下的杆11由塑料、金属等形成。另外,球状体12及顶部13由塑料、橡胶等形成。
此处,球状体12与顶部13相比,形状更大且重量也更大。因此,体操棒10的重心位置与杆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相比靠球状体12侧。而且,在该重心位置处在杆11上形成有孔11a。
旋转辅助件50构成为相对于杆11能够拆装。如图3所示,该旋转辅助件50具备:杆抓握部60,其对杆11进行抓握;以及手柄部80,其用于供手进行把持。
如图4所示,杆抓握部60具备抓握部主体61以及盖体62。
抓握部主体61的截面形成为Ω状。即,抓握部主体61具有:半筒状部分64,其划分出供杆11嵌入的槽部63;以及杆导入部65a、65b,它们与半筒状部分64的圆周方向上的各端部连结、且朝向杆11的导入侧开口。其中,杆导入部65a构成为转向节(轴筒)66,该转向节(轴筒)66构成铰链的一方。另外,在槽部63的内表面形成有突起67。此外,优选地,在装配于杆11的状态下,槽部63的内表面在超过180度中心角的范围内与与杆11的外表面抵接。
在盖体62形成有切口68,上述转向节66容纳于该切口68。而且,将转向节66贯穿的轴69(参照图4)的各端插入于盖体62的基端部的轴承部的孔67a。另外,在盖体62的前端部形成有矩形的开口70。而且,如图5所示,在划分出该开口70的一侧的壁部形成有爪71,当将盖体62关闭时,杆导入部65b借助抓握部主体61的弹力而与该爪71卡合。
如图4所示,手柄部80的截面形成为H型钢状。即,手柄部80的与H型钢的腹板相当的部分成为夹持部81,在该夹持部81的两端设置有凸缘82a、82b。该夹持部81能够由游戏者的相邻的两根手指(并未特别限定,此处为食指和中指)的侧面夹持。另外,凸缘82a、82b形成为椭圆形。该凸缘82a、82b优选为容纳于游戏者的手掌中的程度的大小及形状。
另外,夹持部81的夹持面凹陷成弧状以与手指的侧面对应。若像这样将夹持面形成为弧状,则更容易用手指进行夹持。
如图5所示,该手柄部80经轴90而与抓握部主体61连结。而且,该手柄部80,以轴90为中心能够旋转地对抓握部主体61进行支撑。即,轴90固定于被手柄部80能够旋转地支撑的铆钉85的前端部,构成为与铆钉85一起旋转。在该情况下,还可以在内部设置单向离合器而使抓握部主体61相对于手柄部80仅朝一个方向旋转,但由于体操棒10通常朝双向旋转,因此优选不设置单向离合器。
《使用例》
1.单独使用体操棒10的情况
在单独使用体操棒10的情况下,从杆11将旋转辅助件50拆下。该旋转辅助件50的拆卸通过将盖体62打开并将槽部63与杆11的嵌合解除而进行。图2示出了将旋转辅助件50拆下后的状态。
由此,能够从体操棒10将旋转辅助件50拆下而单独使用体操棒10。
2.带有旋转辅助件50而使用的情况
在带有旋转辅助件50而使用的情况下,从杆11对旋转辅助件50进行安装。该旋转辅助件50的安装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将盖体62打开,以使得突起67与孔11a对准的方式使槽部63与杆11嵌合,然后将盖体62关闭。图1中示出了安装有旋转辅助件50的状态。
在使用时,如图6所示,在使得指肚朝向杆11侧的状态下例如利用食指和中指的侧面彼此对夹持部81进行夹持,或者如图7所示,在使得指背朝向杆11侧的状态下例如利用食指和中指的侧面彼此对夹持部81进行夹持。在后者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以轻握凸缘82b。如此,能够更稳定地对旋转辅助件50进行把持。
《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突起67与孔11a嵌合而将旋转辅助件50装配于重心位置,但也可以不设置突起67及孔11a,而是预先在体操棒10的杆11的重心位置处标注记号,并以该记号为标记而对旋转辅助件50进行装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突起67与孔11a嵌合而防止旋转辅助件50相对于杆11的旋转、轴向移动,但也可以不设置突起67及孔11a,而是在旋转辅助件50的槽部63的内表面设置橡胶的其他防滑件,由此防止旋转辅助件50相对于杆11的旋转、轴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抓握部主体61以及盖体62构成杆抓握部60,但若仅通过抓握部主体61的弹性便可牢固地抓握杆11则不需要盖体62。另外,还可以使用束带代替盖体62。

Claims (6)

1.一种体操棒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操棒套件具备:
体操棒;以及
旋转辅助件,其安装于所述体操棒的杆,
所述旋转辅助件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杆能够拆装,并具有:
杆抓握部,其具有在装配于所述杆的状态下容纳该杆的槽部;以及
手柄部,其构成为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以指背或者指肚朝向所述杆的状态进行夹持,并且对所述杆抓握部以与该杆的轴线正交的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操棒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操棒套件构成为,所述槽部的侧壁具有弹性,借助该弹性,在装配于所述杆的状态下,所述槽部的内表面在超过180度中心角的范围内与所述杆的外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操棒套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杆上在所述体操棒的重心位置处形成有孔,在所述槽部内表面形成有突起,该突起在所述旋转辅助件的装配时与所述孔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操棒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抓握部具有:
抓握部主体,其形成有所述槽部;以及
盖体,其一端部与所述抓握部主体的所述槽部的一侧的侧壁铰链结合,另一端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槽部的另一侧的侧壁结合且能够将该结合解除,在结合状态下将所述槽部的开口封闭而保持所述杆的容纳状态,在结合解除状态下将所述槽部的开口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操棒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部具有:
夹持部,其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进行夹持;
第一凸缘,其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设置,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与所述杆接近的那侧的端部且向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两侧伸出;以及
第二凸缘,其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设置,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从所述杆远离的那侧的端部且向所述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两侧伸出。
6.一种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构成为相对于体操棒的杆能够拆装,并具有:
杆抓握部,其具有在装配于所述杆的状态下容纳该杆的槽部;以及
手柄部,其构成为能够由相邻的两根手指的侧面彼此以指背或者指肚朝向所述杆的状态进行夹持,并且对所述杆抓握部以与该杆的轴线正交的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撑。
CN201621180620.9U 2015-12-25 2016-11-03 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14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6554U JP3203070U (ja) 2015-12-25 2015-12-25 トワーリングバトンセット及びトワーリングバトン用回転補助具
JP2015-006554 2015-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1466U true CN206391466U (zh) 2017-08-11

Family

ID=55452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062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1466U (zh) 2015-12-25 2016-11-03 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03070U (zh)
CN (1) CN20639146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3070U (ja)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7428B (zh) 个人锻炼设备
US8998740B2 (en) Collapsible air resistance training tool for improved swing
US20140066221A1 (en) Hand grip sleeve for golf putter
US6837835B2 (en) Exercise ball device
ITUA20163562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migliorare l'abilita' tecnica legata all'utilizzo di uno strumento musicale, in particolare per l'esercizio delle dita della mano.
US20200289885A1 (en) Pull up accessory
CN106999755A (zh) 高尔夫球杆的握把
CN206391466U (zh) 体操棒套件以及体操棒用旋转辅助件
CN208582933U (zh) 一种针对康复儿童的呼吸训练器
US7601082B2 (en) Lacrosse handle
US10549163B2 (en) Sport exercise device
US20080205966A1 (en) Writing aid device and method
US20110237409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muscles and tendons of the elbow joint
KR20190055644A (ko) 줄넘기기가 용이한 줄넘기
EP2046462B1 (de) Spiel- und sportgerät zum schiessen und fangen eines fluggegenstandes, einhändig spielbar
GB2505648A (en) Hand grip sleeve for golf putter
CN208694192U (zh) 球袋肩带挂钩保护套
US11395946B2 (en) Sport exercise device
JP3157308U (ja) 牙型安定器
US20070287352A1 (en) Bubble-blowing toy
CN216963474U (zh) 一种帕金森患者用多功能手部拉伸锻炼装置
US1375809A (en) Artificial hand
CN208189198U (zh) 提琴弓位器
CN207237171U (zh) 折叠式健身装置
CN206063535U (zh) 医用手足部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