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85832U - 折叠式集装箱房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集装箱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85832U
CN206385832U CN201621368169.3U CN201621368169U CN206385832U CN 206385832 U CN206385832 U CN 206385832U CN 201621368169 U CN201621368169 U CN 201621368169U CN 206385832 U CN206385832 U CN 206385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side
plate
side board
back side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81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nyuan Shanxi Steel Structure Co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nyuan Shanxi Steel Structur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nyuan Shanxi Steel Structure Co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nyuan Shanxi Steel Structure Co
Priority to CN2016213681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85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85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85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集装箱房,包括顶盖、底座、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底座铰接,所述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与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所述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端与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它拆装方便,结构牢固。

Description

折叠式集装箱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集装箱房。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屋便于运输,中转重复使用,所以作为野外、救灾等临时房屋非常受欢迎,但是传统的集装箱房屋在现场组装比较耗费时间和人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它拆装方便,结构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顶盖、底座、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底座铰接,所述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与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所述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端与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
折叠前侧板时,提升顶盖,使顶盖脱离前侧板。推动前侧板,前侧板整体以铰接轴为轴向集装箱房内折叠。由于第一竖直部的铰接作用,第一竖直部的顶部慢慢与前侧板的底部靠拢,与前侧板相对应处的顶盖也向前侧板的底部靠拢。待前侧板被折叠至与底座接触后,前侧板处于和第一竖直部均处于水平状态,折叠完成。后侧板的折叠过程与前侧板相同。
展开前侧板时,提升顶盖,第一竖直部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此过程中,前侧板也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展开完成。后侧板的展开过程与前侧板相同。
前侧板和后侧板的折叠和展开过程方便,结构合理。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铰接点位于前侧板竖直高度方向的中点,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端与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铰接点位于后侧板竖直高度方向的中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设有第一条孔,当前侧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条孔的下端为铰接点;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端设有第一条孔,当后侧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条孔的下端为铰接点。
进一步,所述前侧板和/或后侧板内设有第七套管,所述第七套管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顶盖连接,所述拉索位于前侧板和/或后侧板的外部。
进一步,所述顶盖的右侧下端设有滑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右上端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滑道上滑行;所述顶盖的左侧下端设有滑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上端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滑道上滑行。
进一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右上端均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滑轮连接。
进一步,所述顶盖的前侧下端设有条形凹槽,所述前侧板的顶部与所述条形凹槽卡合;所述顶盖的后侧下端设有条形凹槽,所述前侧板的顶部与所述条形凹槽卡合。
进一步,所述前侧板内和后侧板内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有方向朝上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第二套管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套管的下端和盲孔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的上端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与其相对应的条形凹槽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相对侧面均设有第二条孔,两个第二条孔穿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套管的两相对侧面后,通过螺母限位。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包括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左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左侧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左侧板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左侧板向集装箱房内侧折叠;所述右侧板包括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所述第一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右侧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右侧板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右侧板向集装箱房内侧折叠,所述第一左侧板与第二左侧板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第一右侧板与第二右侧板的铰接处设有扭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它拆装方便,结构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省略右侧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2或图3中前侧板内矩管的俯视图。
图5是顶盖与右侧板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套管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是顶盖与右侧板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顶盖与右侧板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顶盖与右侧板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顶盖与右侧板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省略顶盖)。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省略顶盖)。
图中,1、顶盖;2、底座;3、前侧板;4、后侧板;5、第一竖直部;6、第二竖直部;7、第一条孔;8、第七套管;9、第一弹簧;10、拉索;11、滑道;12、滑轮;13、连接片;14、条形凹槽;15、第一套管;16、盲孔;17、第二套管;18、第二弹簧;19、滑轮;20、第二条孔;21、第一左侧板;22、第二左侧板;23、第一右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左侧板;26、右侧板;27、螺母;28、扭簧;29、第三套管;30、第四套管;31、缺口;32、第五套管;33、第六套管;34、填料;35、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盖1、底座2、前侧板3、后侧板4、左侧板25和右侧板26,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均与底座2铰接,所述前侧板3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一竖直部5,所述第一竖直部5的上端与顶盖1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5的下端与前侧板3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所述后侧板4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二竖直部6,所述第二竖直部6的上端与顶盖1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5的下端与后侧板4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
折叠前侧板3时,提升顶盖1,使顶盖1脱离前侧板3。推动前侧板3,前侧板3整体以铰接轴为轴向集装箱房内折叠。由于第一竖直部5的铰接作用,第一竖直部5的顶部慢慢与前侧板3的底部靠拢,与前侧板3相对应处的顶盖1也向前侧板3的底部靠拢。待前侧板3被折叠至与底座2接触后,前侧板3处于和第一竖直部5均处于水平状态,折叠完成。后侧板4的折叠过程与前侧板3相同。
展开前侧板3时,提升顶盖1,第一竖直部5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此过程中,前侧板3也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展开完成。后侧板4的展开过程与前侧板3相同。
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折叠和展开过程方便,结构合理。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竖直部5的下端与前侧板3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铰接点位于前侧板3竖直高度方向的中点,所述第二竖直部6的下端与后侧板4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铰接点位于后侧板4竖直高度方向的中点。
在本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中,前侧板3、后侧板4、第一竖直部5、第二竖直部6和顶盖1可以被完全折叠呈处于水平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竖直部5的下端设有第一条孔7,当前侧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条孔7的下端为铰接点;所述第二竖直部6的下端设有第一条孔7,当后侧板4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条孔7的下端为铰接点。
如图1所示,所述前侧板3和/或后侧板4内设有第七套管8,所述第七套管8内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的下端与底座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的上端连接有拉索10,所述拉索10的另一端与顶盖1连接,所述拉索10位于前侧板3和/或后侧板4的外部。
展开过程中,弹簧伸长,连接顶盖1和底座2,使集装箱房结构牢固,不易倾倒。折叠过程中,弹簧收缩。
如图2和3所示,所述顶盖1的右侧下端设有滑道11,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右上端均设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在滑道11上滑行;所述顶盖1的左侧下端设有滑道11,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左上端均设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在滑道11上滑行。
前侧板3和后侧板4折叠和展开状态时,滑轮12在滑道11滑动,滑道11对前侧板3和后侧板4限位,增强结构强度,集装箱房不易散架。
如图2和3所示,为便于调节位置,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左右上端均铰接有连接片13,所述连接片13的另一端与滑轮12连接。
如图1、8-11所示,为使前侧板3与顶盖1连接牢固,所述顶盖1的前侧下端设有条形凹槽14,所述前侧板3的顶部与所述条形凹槽14卡合;所述顶盖1的后侧下端设有条形凹槽14,所述前侧板3的顶部与所述条形凹槽14卡合。
如图5所示,所述前侧板3内和后侧板4内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第一套管15,所述第一套管15设有方向朝上的盲孔16,所述盲孔16内设有第二套管17和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套管17的下端和盲孔16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17均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套管17的上端设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在与其相对应的条形凹槽14内滑动。
前侧板3和后侧板4折叠和展开状态时,滑轮12在滑道11滑动,滑道11对前侧板3和后侧板4限位,增强结构强度,集装箱房不易散架。
如图5和6所示,所述第二套管17的两相对侧面均设有第二条孔20,两个第二条孔20穿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套管15的两相对侧面后,通过螺母27限位。
如图7所示,所述左侧板25包括第一左侧板21和第二左侧板22,所述第一左侧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1和第二左侧板22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左侧板22的下端与底座2铰接,所述第一左侧板21和第二左侧板22向集装箱房内侧折叠;所述右侧板26包括第一右侧板23和第二右侧板24,所述第一右侧板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1和第二右侧板24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右侧板24的下端与底座2铰接,所述第一右侧板23和第二右侧板24向集装箱房内侧折叠,所述第一左侧板21与第二左侧板22的铰接处设有扭簧28,所述第一右侧板23与第二右侧板24的铰接处设有扭簧28。
所述扭簧28增强左侧板25和右侧板26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强度。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左侧板21设有第三套管29,所述第二左侧板22设有第四套管30,所述第三套管29的下端靠集装箱房外侧面设有缺口31,所述第四套管30的上端靠集装箱房外侧面设有缺口31,所述第三套管29设有拉索10,所述第四套管30设有第三弹簧,所述拉索10的上端与顶盖1连接,所述拉索10的下端与第三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底座2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23设有第五套管32,所述第二右侧板24设有第六套管33,所述第五套管32的下端靠集装箱房外侧面设有缺口31,所述第六套管33的上端靠集装箱房外侧面设有缺口31,所述第五套管32设有拉索10,所述第六套管33设有第四弹簧,所述拉索10的上端与顶盖1连接,所述拉索10的下端与第四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底座2连接。
展开过程中,弹簧伸长,连接顶盖1和底座2,使集装箱房结构牢固,不易倾倒。折叠过程中,弹簧收缩。本实施例设置了缺口31,可增大弹簧的收缩量。
如图4所示,左侧板25和右侧板26内设有填料34,对连接片13限位。
如图12和13所示,前侧板3、后侧板4与左侧板25、右侧板26之间夹设有角钢19,避免缝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底座、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底座铰接,所述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与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所述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有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端与顶盖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前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铰接点位于前侧板竖直高度方向的中点,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端与后侧板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铰接点位于后侧板竖直高度方向的中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设有第一条孔,当前侧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条孔的下端为铰接点;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端设有第一条孔,当后侧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条孔的下端为铰接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和/或后侧板内设有第七套管,所述第七套管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顶盖连接,所述拉索位于前侧板和/或后侧板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右侧下端设有滑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右上端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滑道上滑行;所述顶盖的左侧下端设有滑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上端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滑道上滑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右上端均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滑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前侧下端设有条形凹槽,所述前侧板的顶部与所述条形凹槽卡合;所述顶盖的后侧下端设有条形凹槽,所述前侧板的顶部与所述条形凹槽卡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内和后侧板内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有方向朝上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第二套管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套管的下端和盲孔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的上端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与其相对应的条形凹槽内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相对侧面均设有第二条孔,两个第二条孔穿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套管的两相对侧面后,通过螺母限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包括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左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左侧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左侧板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左侧板向集装箱房内侧折叠;所述右侧板包括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所述第一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右侧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右侧板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右侧板向集装箱房内侧折叠,所述第一左侧板与第二左侧板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第一右侧板与第二右侧板的铰接处设有扭簧。
CN201621368169.3U 2016-12-13 2016-12-13 折叠式集装箱房 Active CN206385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8169.3U CN206385832U (zh) 2016-12-13 2016-12-13 折叠式集装箱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8169.3U CN206385832U (zh) 2016-12-13 2016-12-13 折叠式集装箱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85832U true CN206385832U (zh) 2017-08-08

Family

ID=5948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8169.3U Active CN206385832U (zh) 2016-12-13 2016-12-13 折叠式集装箱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85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073A (zh) * 2017-11-17 2018-04-20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野外自展开式折叠方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073A (zh) * 2017-11-17 2018-04-20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野外自展开式折叠方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44448A3 (en) Automatically deployable mobile structure
CN206385832U (zh) 折叠式集装箱房
CN202266182U (zh) 双向折合式多功能梯
WO2009088620A3 (en) Screen coupler for modular screen packs
CN102204777B (zh) 一种可折叠脚的餐炉架
CN204590249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便于安装与拆卸的活动板房
CN103669989B (zh) 救灾环保帐篷及帐篷框架的展开与撤收方法
CN103769801B (zh) 底侧卸式矿车卸载站空间曲轨制作方法
CN206385833U (zh) 带气弹簧的集装箱房
CN205713054U (zh) 一种既有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
CN204401591U (zh) 用于螺杆泵排液井口操作台的可折叠护栏
CN203272365U (zh) 一种桌脚连接件
CN203145816U (zh) 折叠梯
CN203559765U (zh) 一种组合式梯子
CN205369523U (zh) 高强度凹凸槽型钢连接房屋
CN207936354U (zh) 支撑盒
CN204318601U (zh) 利用复合板材制成的移动浴室主体结构
CN205476418U (zh) 可折叠踏步楼梯
CN204386138U (zh) 建筑脚手架用平台间连墙结构
CN202450706U (zh) U型接插式立边暗扣屋面板结构
CN206844328U (zh) 折叠式集装箱房
CN204214448U (zh) 一种吊线锤
CN207173559U (zh) 应急指挥车用支撑台
CN201730533U (zh) 便携式折叠梯
CN206495541U (zh) 集装箱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