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85777U -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85777U
CN206385777U CN201621030746.8U CN201621030746U CN206385777U CN 206385777 U CN206385777 U CN 206385777U CN 201621030746 U CN201621030746 U CN 201621030746U CN 206385777 U CN206385777 U CN 206385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heating
grid cloth
heating pipe
grid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07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达
伍刚
魏文月
刘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 De Bei Shi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307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85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85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85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其包括网格布、地暖管以及固定卡子;所述地暖管蜿蜒铺设在所述网格布上;所述固定卡子沿着所述地暖管延伸方向间隔安装,并将所述地暖管固定在所述网格布上,所述网格布地暖管铺设于地暖内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使地暖材料实现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工厂预制模块化,显著提高了地暖的安装效率,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地暖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便于运输和安装且有效减少地暖厚度的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地暖结构中,一般是采用现场安装铺设,但是由于现场进行地暖安装过程中各结构层和管道分别铺设,厚度大;还需要对管道进行现场固定,工序复杂繁琐,使得一般情况下地暖的铺设工期较长;另外,现有地暖结构管道容易出现固定不牢固的现象,破坏层间结构;并且管道排列间隔距离大,加热不均匀,在地暖铺设完成后故障率较高,地暖使用寿命短。还有一些模块化的地暖由于具有固定的形状和结构,导致难以包装运输,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严重影响了地暖的安装作业和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格布地暖管,提高地暖材料的运输和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其中,其包括网格布、地暖管以及固定卡子;所述地暖管蜿蜒铺设在所述网格布上;所述固定卡子沿着所述地暖管延伸方向间隔安装,并将所述地暖管固定在所述网格布上,所述网格布地暖管铺设于地暖内部。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中,所述网格布为玻纤网。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中,所述网格布为具有网孔的长条形布匹,所述地暖管以相等的间距和长度的S型连续蜿蜒布置在所述网格布上。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中,所述网格布的网孔为10mm×10mm;所述地暖管为内径7mm及外径10mm的PB、PE-RT、PE-X软管、软质承压管或硅胶管;所述网格布地暖管厚度为11mm。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中,所述网格布上设有分割线,所述分割线贯穿所述网格布的两侧边。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中,所述分割线与所述地暖管弯曲处靠近所述网格布侧边的顶点相交。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中,所述网格布侧边设有固定相邻网格布的固定件,所述分割线端部设有旋转联结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有效减少地暖安装厚度和使用寿命。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其中,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该网格布快装地暖由下至上分别为挤塑板、网格布地暖管和回填层依次叠置铺设而成;所述挤塑板层铺设于楼板上方的找平层上,所述回填层上铺设有地板。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其中,所述网格布快装地暖厚度为小于等于40mm。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其中,所述网格布地暖管的具有所述地暖管的一侧向下设置铺设在所述挤塑板上方。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其中,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该网格布快装地暖由下至上分别为挤塑板、网格布地暖管和回填层依次叠置铺设而成;所述挤塑板层铺设于楼板上方的找平层上,所述回填层上铺设有地板。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通过将传热性能高且管径小的软管固定在高强度的网格布上,以实现地暖管的工厂模块化的预制生产并且可以卷起包装,减少其占用空间且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地暖的安装厚度;采用小管径的管道还可以减小排管间距,提高加热效率和均匀度;通过模块化的网格布地暖管在现场铺设的时候能够灵活地根据现场铺设面的具体情况进行铺设角度的变换,实现了只需要一张预制的网格布地暖管就可以完全适应铺设场地的铺设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快装地暖,采用便于运输和安装的网格布地暖管,降低了地暖结构的铺设强度和难度,减少了地暖结构的厚度,并且有效提高了地暖的加热效率;通过网格布地暖管的铺设,使得回填层内有高强度的网格布进行固定,有效防止回填层龟裂,延长了地暖的使用寿命;采用模块化的网格布地暖管,简化了地暖铺设的工序,缩短了铺设地暖的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的可卷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快装地暖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的通过分割线进行适应场地铺设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的结合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元件标号说明:
1、网格布地暖管 11、地暖管 12、网格布
13、固定卡子 14、分割线 2、网格布快装地暖
21、挤塑板 22、回填层 3、找平层
4、楼板 5、地板 61、扣盖
62、扣座 63、扣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网格布地暖管的较佳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网格布地暖管1,其包括网格布12、地暖管11以及固定卡子13;所述地暖管11蜿蜒铺设在所述网格布12上;所述固定卡子13沿着所述地暖管11延伸方向间隔安装,并将所述地暖管11固定在所述网格布12上,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铺设于地暖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卡子13将网格布12与地暖管11预先固定在一起,在地暖项目中实现简单而有效的工厂预制的装配模块,便于运输和安装。其中,地暖管11蜿蜒铺设在适合铺设现场铺设表面形状的网格布12上,在地暖管11上加装固定卡子13将地暖管11卡紧在网格布12上,使其形成不会产生相对位移的一体化模块。网格布12的长度以及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铺设现场的情况而定,在安装前在工厂中就形成了预制模块。网格布12与地暖管11的组合的网格布地暖管1的预制模块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一般地暖安装前的地暖材料运输困难和容易损坏的问题,同时通过直接展开网格布地暖管1的铺设就完成地暖管11在铺设现场的铺设,大大简化了安装的复杂度和难度,显著提高了安装效率。更进一步地,通过预制安装的网格布地暖管1的使用,可以使地暖管11在安装过程中减少被损坏的可能性,降低地暖故障率,提高了地暖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布12为玻纤网。将地暖管11通过固定卡子13固定在高强度的玻纤网上,不仅达到了地暖管便于包装和运输的目的,同时也使铺设的地暖更加坚韧,不易损坏的。当然玻纤网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1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网格布12,只要符合地暖铺设和使用的性能要求即可,并不以此为限。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1,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布12为具有网孔的长条形布匹,所述地暖管11以相等的间距和长度的S型连续蜿蜒布置在所述网格布12上。一般情况下,较优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长条形布匹形状,利用固定卡子13,将地暖管11以规则的S型铺设在网格布12上,通过相同的铺设形状的地暖管11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沿程阻力的问题,使热水在管道内顺利流通,不会形成局部阻塞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预制的具有长度为5m的网格布12的网格布地暖管形成一个网格布地暖管1的预制模块。地暖管11的间距和长度可以根据现场散热量的需求预先设计再进行模块化预制。一般情况下地暖管11之间的间距设置可以为40mm至150mm之间。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1,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布12的网孔为10mm×10mm;所述地暖管11为内径7mm及外径10mm的PB、PE-RT、PE-X软管、软质承压管或硅胶管;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厚度为11mm。采用小口径的地暖管11,且所采用的网格布的网孔与所述地暖管11的直径相近,能够更好的固定所述地暖管11,使其不会产生相对位移。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网格布的厚度非常小,一般只有1mm,所以,网格布地暖管1的厚度大约为11mm。更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现场铺设环境的具体需要,可以采用更厚的网格布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1,其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所述网格布12上设有分割线14,所述分割线14贯穿所述网格布12的两侧边。在所述网格布12上,设有多条分割线14,所述分割线14贯穿网格布12的宽度。而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1上的分割线14,可以是具有分体结构设置的分割线14,例如拉链、扣环等;也可以是标记在该位置上的指示线,在具体安装时根据铺设面需求通过对分割线14进行分割;借此,可以将模块化预制的网格布地暖管1在现场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自由的分割,形成符合现场铺设形状和尺寸要求的结构。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地暖管11上也可以设有所述分割线14,且与设置于所述网格布12上的分割线14重叠。所以,除了可以对根据网格布12上的分割线14进行分割后的网格布地暖管1进行旋转以外,也可以对进一步根据地暖管11上的分割线14进行分割后的网格布地暖管1进行分别铺设,提高了地暖产品对铺设现场的适应性。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割线14与所述地暖管11弯曲处靠近所述网格布12侧边的顶点相交。请再参阅图4A所示,在该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分割线14位于地暖管11弯曲处,且位于最靠近侧边的弯曲处的顶点上,这样使得地暖管11在分割后其管道的位置和朝向都更加便于连接其他的模块。当然,该分割线14也可以设置在网格布12或地暖管11上的其他位置,具体的可以根据铺设现场对于特殊形状和尺寸的需求进行分割。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布侧边设有固定相邻网格布的固定件,所述分割线端部设有旋转联结件。当所述网格布以分割线被分离后,旋转后合并,相邻的侧边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和定位。所述固定件可以是各种能够紧固两网格布侧边的固定件,例如卡扣、锁环、扎带等;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件具有扣座62和扣盖61,所述扣座62设有比所述网格布的网格面积大的底座,底座上对应两张网格布的网格的位置设有扣柱63,扣盖61的面积与扣座62对应相同,且其对应所述扣柱63的位置设有扣孔,所述扣柱63上设有反扣;当所述扣盖61扣在所述扣座62上时,所述扣柱63的反扣能够穿过网格布上的一个网格和所述扣孔而扣紧在扣盖61上,从而夹紧了两张相邻的网格布,固定其相对位置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相对位移。更进一步地,所述扣座62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轮廓和尺寸与所述网格的大小相同或略小一些,其能够穿过网格并与网格的内周缘紧密贴合,所述扣盖61也对应所述凸台设有与之配合的凹部,当所述扣盖61扣在所述扣座62上后,不仅能够夹紧所述网格布,同时,还可以减少网格布因为网格与扣柱63之间存在空位而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在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布在沿分割线被分离后,需要进行旋转并定位,此时,在分割线的顶端即旋转的基点上的网格布的网格上设有旋转联结件,所述旋转联结件可以是与上述的固定件相似的结构,其设有旋转座和旋转盖,所述旋转座或旋转盖上设有对应配合的连接柱,旋转座与旋转盖在配合后旋转座和旋转盖并未将相邻的两张网格布直接夹紧,只是通过连接柱分别穿过两张网格布的网格进行了网格布的定位,从而允许其中一张网格布以该旋转联结件为圆心旋转,并合并相邻的网格布。通过旋转联结件的设置,可以使网格布在沿分割线切割后进行旋转定位,方便了安装人员拼接网格布的操作,提高了安装效率。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不同长度位置上设有两处卡合点,即所述连接柱上设有两个卡合固定档,当旋转座和旋转盖通过第一卡合点卡合时,旋转座和旋转盖并未对两张网格布卡紧而允许其相对旋转动作,当旋转到指定位置后,旋转座和旋转盖通过第二卡合点卡合时,旋转座和旋转盖能够夹紧它们之间的两张网格布,从而实现在旋转后的夹紧定位作用。也可以是先将其中不进行旋转的网格布的旋转联结件卡合在第二卡合点上直接固定,旋转完成后,再将进行旋转一侧的网格布上的旋转联结件卡合在第二卡合点上。当然,当需要将两相邻的网格布靠近重叠时,如上所述固定件也可以是单扣柱63的以及旋转联结件也可以是但连接柱的,通过一个扣柱63或连接柱同时穿过重叠的两张网格布上的网格而进行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其较佳的实施例中,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1;该网格布快装地暖2由下至上分别为挤塑板21、网格布地暖管1和回填层22依次叠置铺设而成;所述挤塑板21铺设于楼板4上方的找平层3上,所述回填层22上铺设有地板5。请参阅图3所示,在一般的楼板4上所设有的平整的找平层3上,铺设挤塑板21,根据现场需求,在挤塑板21上设置上述任意一种的网格布地暖管1,与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重叠设置有回填层22,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与回填层22相互固定,形成平整的平面;而地板5(木地板或瓷砖)则铺设在该回填层22上。另外,其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具有地暖管11的一侧是朝下设置的,以此使回填层22与网格布地暖管1更好的相互固定。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布快装地暖2厚度为小于等于40mm。一般情况下,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后端大约在11mm左右,而所述挤塑板21可以是在20mm左右,而所述回填层22与网格布地暖管1有重叠的部分,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快装地暖2也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调整挤塑板21和回填层22的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快装地暖2厚度大约在30mm至40mm左右,形成了一种薄型地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其较佳的安装方法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网格布快装地暖2铺设于建筑物楼板4上,其包括:
步骤1,在所述楼板4上方的找平层3上铺设挤塑板21;其中挤塑板21的厚度可以根据需求而定。
步骤2,将按照所述建筑物楼板4铺设面设计的卷曲包装好的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展开,并铺设在所述挤塑板21上方;在将预制的模块化网格布地暖管1运输到现场之后,展开,并快速铺设在挤塑板21上方,完成地暖管的快速铺设,而无需在现场进行架固定层再进行逐根管道铺设的复杂繁琐的铺设作业。
步骤3,在铺设好的网格布地暖管1上填入水泥砂浆,形成回填层22;在网格布地暖管1上浇注水泥砂浆,使其穿过网格布12,并于网格布地暖管1相互结合在一起;且使回填层22高于网格布地暖管上方一预设高度,以便于上方平整,用以铺设表面的地板5。
步骤4,在所述回填层22上铺设所述地板5。
上述步骤,实现了网格布快装地暖2的快速铺设,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也有效地提高了地暖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较小的地暖厚度,更有利于热量的传导。
在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的安装方法,较佳的,在所述网格布地暖管上的所述网格布12上设有分割线14,所述分割线14贯穿所述网格布12的两侧边;其中在步骤2中,还包括沿所述分割线14分割所述网格布12,并将分割后的其中一侧所述网格布地暖管1旋转至预设角度铺设在所述挤塑板21上。较佳地,可以通过解开分割线14上的固定连接结构而分割,或者通过裁剪的方式沿所述分割线14直接进行分割。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地暖管11上也设有分割线14,通过同时在分割线14的位置分割地暖管11和网格布12,用于将分割后的网格布地暖管1分别铺设。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的安装方法,其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还包括,所述网格布地暖管是以具有所述地暖管11的一侧向下设置铺设在所述挤塑板21上;使得回填层22注入后,网格布12向下略微弯曲后,允许极小范围内回填层22的热胀冷缩,使网格布12与回填层22之间的结合不会因热胀冷缩而分离;当然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的安装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将地暖管11朝上的铺设方向,并不以此为限。更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还包括,所述回填层22的厚度小于等于20mm;根据现场的需求,所述回填层22的厚度可以进行调整,但其后度应大于网格布地暖管1的厚度,且保证尽可能的薄,以利于热传递。
如上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的安装方法,其中,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根据安装现场的尺寸规格预制网格布地暖管1,通过对所述地暖管11进行局部加热并弯曲后将地暖管11蜿蜒铺设并固定在所述网格布上,再将网格布地暖管1卷起包装。在预制网格布地暖管1的过程中,采用局部加热再将地暖管弯曲的工序,可以有效地减少管道安装应力对地暖管的损伤,有效避免和去除了现有地暖管安装过程中的管道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布地暖管,不仅便于包装和运输,而且还显著提高了地暖的安装速度,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地暖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网格布、地暖管以及固定卡子;所述地暖管蜿蜒铺设在所述网格布上;所述固定卡子沿着所述地暖管延伸方向间隔安装,并将所述地暖管固定在所述网格布上,所述网格布地暖管铺设于地暖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为玻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为具有网孔的长条形布匹,所述地暖管以相等的间距和长度的S型连续蜿蜒布置在所述网格布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的网孔为10mm×10mm;所述地暖管为内径7mm及外径10mm的PB、PE-RT、PE-X软管、软质承压管或硅胶管;所述网格布地暖管厚度为11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上设有分割线,所述分割线贯穿所述网格布的两侧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线与所述地暖管弯曲处靠近所述网格布侧边的顶点相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侧边设有固定相邻网格布的固定件,所述分割线端部设有旋转联结件。
8.一种网格布快装地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格布地暖管;该网格布快装地暖由下至上分别为挤塑板、网格布地暖管和回填层依次叠置铺设而成;所述挤塑板层铺设于楼板上方的找平层上,所述回填层上铺设有地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快装地暖厚度为小于等于40mm。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网格布快装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地暖管的具有所述地暖管的一侧向下设置铺设在所述挤塑板上方。
CN201621030746.8U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Active CN206385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0746.8U CN206385777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0746.8U CN206385777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85777U true CN206385777U (zh) 2017-08-08

Family

ID=5948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0746.8U Active CN206385777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85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3522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倍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3522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倍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3522B (zh)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及其安装方法
AU2010316644B2 (en) A composite insulating panel
CN103938831B (zh) 室内地面系统的快速施工方法及该地面系统
US20060191903A1 (en) Modular heated cover
CN206385777U (zh) 一种网格布地暖管和网格布快装地暖
US20070017095A1 (en) Low cost radiant floor comfort systems
US20030021655A1 (en) Staple - polypropylene injection molded
JP5897902B2 (ja) 冷媒配管ユニット及び冷媒配管施工方法
CN102359234A (zh) 屋面风机与洞口防水安装结构
US20200392743A1 (en) Insulating modular panel configuration
JP2006194368A (ja) 現地溶接部の防食被覆構造
JP2013040469A (ja) 管路構造及び施工方法並びにスリーブ及び製造方法
JP6349183B2 (ja) 凍結防止構造及び凍結防止シート
CN111678185B (zh) 房屋地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771482U (zh) 一种室内地暖
CN206283676U (zh) 电加热结构、电加热组件及空调
CN203080857U (zh) 一种预制定型化拼接式地暖结构及其地暖模块
JP2002081876A (ja) 簡易蓄熱タンク
KR20180134706A (ko) 태양열 이용 온실 시스템
CN108086636A (zh) 一种一体成型发热瓷砖及其生产安装方法
FR2993637B1 (fr) Ensemble de conduite de circulation de fluide pour structure d'echange therm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ensemble
CN201982883U (zh) 一种钢外护聚氨酯保温接头
JP6917786B2 (ja) コンクリート充填用の鋼管柱材、及び、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柱の構築方法
EP3411619B1 (en) Mat shaped insulation material element, packaging for the insulation material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ackaging
JPH0978517A (ja) 融雪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0

Address after: Unit 69, room 112, 1 / F, block C, Tianjin Nangang Industrial Zon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Ming De Bei Shi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2 block B, Dawang office building, 12 xidawa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OWLOND (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