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4882U -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4882U
CN206374882U CN201621293923.1U CN201621293923U CN206374882U CN 206374882 U CN206374882 U CN 206374882U CN 201621293923 U CN201621293923 U CN 201621293923U CN 206374882 U CN206374882 U CN 206374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electric component
wiring
connector assembly
compon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39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捷
冯春献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939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74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4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4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电器部件总成包括:接线组件,电器部件和接插组件,电器部件固定在接线组件上,并使用接插组件将控制器的连接线与电动自行车的主线相对接,将对接好的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内部,将易于发热的控制器设置在接线盒体的外部,使其发出的热量不会影响到接插组件,避免了接插组件出现靠近热源而引起的接线不良和接线处高温失火的现象;同时,将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内部,有效避免接插组件因振动造成的摩擦短路隐患,对接插组件起到了良好地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组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后部电器部件放置比较乱,走线不规则,容易造成线路缠绕,在装配过程中容易造成接插件挤压,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容易造成接插件的松动,引起接不良,从而引发火灾等危险。同时,控制器等热源与接插件和线路较近,没有进行空间上的分离,接插件等在热源影响下,容易出现老化等问题,造成接触不良短路等危险。
因此,设计出一种接线规整,排布有序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器部件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自行车。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器部件总成,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电器部件总成包括:接线组件,包括接线盒体和至少一个接线支架,接线盒体固定在车架内部;电器部件,包括控制器;接插组件,用于将控制器的连接线与电动自行车的主线相对接;电器部件固定在接线组件上,其中控制器设置在接线盒体的外部,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包括接线组件、电器部件和接插组件,电器部件固定在接线组件上,并使用接插组件将控制器的连接线与电动自行车的主线相对接,将对接好的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内部,并使得控制器设置在接线盒体的外部,使得在电器部件总成运转时,易于发热的控制器设置在接线盒体的外部,使其发出的热量不会影响到接插组件,避免了接插组件出现靠近热源而引起的接线不良和接线处高温失火的现象;同时,将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内部,有效避免接插组件因振动造成的摩擦短路隐患,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接插件因碰撞而出现的接线脱落,对接插组件起到了良好地保护作用,且能起到防尘防水的功能,使得在装配时只需要安装预定的位置,将电器部件总成依次连接,安装工序省事方便,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部件还包括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电器部件总成还包括模块支架,设置在接线盒身内部;其中,通讯模块固定在模块支架上端面,且报警器主机设置在模块支架下端面与接线盒身底面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接线盒身内部设置模块支架,并将通讯模块固定在模块支架上端面,报警器主机设置在模块支架下端面与接线盒身底面之间,使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能放置在接线盒身的内部,减少了外界对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的外力冲撞,能起到对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的保护;同时使用接线盒将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上下分离设置,使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相互之间不会接触,以免影响它们之间会相互干扰,同时也可提高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模块支架设置在接线盒身内部的一侧,同时将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身内部的另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接线盒身内部的部件排布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得模块支架设置在接线盒身内部的一侧,而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身内部的另一侧,这样保证了分别位于模块支架上部与下部的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在接线盒身内部不会与接插组件之间发生干扰,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不会对接插组件产生碰撞而影响到接插组件的稳定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线盒体包括接线盒身和接线盒盖;在接线盒身上的第一侧壁上开设通线孔,使得连接线通过通线孔走线至接线盒身内部,主线通过通线孔走线至接线盒身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线盒体包括接线盒身和接线盒盖,在线盒身上的第一侧壁上开设通线孔,使得需要通入接线盒体内部的主线和连接线能通过通线孔进入到接线盒身的内部,而不会出现主线和连接线被挤压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设置通线孔,起到对主线和连接线进行定位的功能,避免主线和连接线在接线盒身内部窜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线盒身与接线盒盖之间通过卡扣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线盒身与接线盒盖之间通过卡扣相连接,在将报警器主机、模块支架、通讯模块和接插组件放置到接线盒身内部之后,再将接线盒盖通过卡扣扣到接线盒身上,卡扣可设置为多个,使得接线盒身与接线盒盖之间的连接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操作,减少了在装配和维修时的人力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部件总成进一步包括接线座;电器部件进一步包括报警器;接线支架为L型支架,将接线支架的第一臂贴合在接线盒身的第二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线支架设置为L型支架,两个支架臂可增大接线支架在不同的方向的固定部件的数量,使其上能固定更多形状不同位置不一的,并且相交的两个支架臂使得接线支架具有更加稳定的受力结构,不易出现变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接线盒身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柱,螺柱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将接线支架的第一臂上设置有凸台,用于将螺柱包裹凸台内,凸台底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其中,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接线盒身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部带有第一螺纹孔的螺柱,并且在接线支架的第一臂上设置有凸台,使得接线盒身上的螺柱可以被包覆在凸台内,凸出的螺柱不会影响到接线盒身与接线支架的连接,并且在接线盒身与接线支架连接后,通过螺钉将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固定,同时还可根据车架内部的空间大小,选择不同高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固定,增加了产品的通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接线座和报警器固定在接线支架第二臂的上板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线支架第二臂的上板面上固定接线座和报警器,使得接线座和报警器设置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因此在对接线器上需要连接各种线时,能方便的对接线器进行操作,避免了走线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利于接线器和报警器的散热,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线座的一端连接控制器上的第一象限线,另一端连接电动自行车上的第二象限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固定在接线支架第二臂的的接线座一端连接控制器上的第一象限线,另一端连接电动自行车上的第二象限线,使得第一象限线和第二象限线均走线在接线盒体外部,避免第一象限线和第二象限线在运转时发热而影响到接线盒体内部的接插组件,使得走线规整,同时这样的排布也利于第一象限线和第二象限线的散热,减少了产品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器与接线盒体的接触面均为齿形面,齿形面之间为相互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控制器与接线盒体的接触面均设置为齿形面,且使齿形面之间为相互配合,控制器与接线盒体的接触面之间的齿槽能相互的咬合,增加了控制器与接线盒体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每个倾斜的齿面均能将控制器与接线盒体的一部分竖直方向的重力分解为水平方向的支撑力,使得控制器与接线盒体之间除了通过紧固件以外还可通过自身相互固定,避免了控制器的松动,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应用了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器部件总成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器部件总成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器部件总成与车架装配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接线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架,20接线组件,202接线盒体,2022接线盒身,20222通线孔,20224螺柱,20226第一螺纹孔,2024接线盒盖,204接线支架,2042凸台,2044第二螺纹孔,30电器部件,302控制器,3022连接线,3024第一象限线,304通讯模块,306报警器主机,308报警器,40第二象限线,50主线,60模块支架,70接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图1至图4参照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器部件总成,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10,电器部件总成包括:接线组件20,包括接线盒体202和至少一个接线支架204,接线盒体202固定在车架10内部;电器部件30,包括控制器302;接插组件,用于将控制器302的连接线3022与电动自行车的主线50相对接;电器部件30固定在接线组件20上,其中控制器302设置在接线盒体202的外部,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202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包括接线组件20、电器部件30和接插组件,电器部件30固定在接线组件20上,并使用接插组件将控制器302的连接线3022与电动自行车的主线50相对接,将对接好的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202内部,并使得控制器302设置在接线盒体202的外部,使得在电器部件总成运转时,易于发热的控制器302设置在接线盒体202的外部,使其发出的热量不会影响到接插组件,避免了接插组件出现靠近热源而引起的接线不良和接线处高温失火的现象;同时,将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体202内部,有效避免接插组件因振动造成的摩擦短路隐患,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接插件因碰撞而出现的接线脱落,对接插组件起到了良好地保护作用,且能起到防尘防水的功能,使得在装配时只需要安装预定的位置,将电器部件总成依次连接,安装工序省事方便,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电器部件30还包括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电器部件总成还包括模块支架60,设置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其中,通讯模块304固定在模块支架60上端面,且报警器主机306设置在模块支架60下端面与接线盒身2022底面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设置模块支架60,并将通讯模块304固定在模块支架60上端面,报警器主机306设置在模块支架60下端面与接线盒身2022底面之间,使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能放置在接线盒身2022的内部,减少了外界对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的外力冲撞,能起到对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的保护;同时使用接线盒将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上下分离设置,使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相互之间不会接触,以免影响它们之间会相互干扰,同时也可提高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模块支架60设置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的一侧,同时将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的另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对接线盒身2022内部的部件排布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得模块支架60设置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的一侧,而接插组件设置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的另一侧,这样保证了分别位于模块支架60上部与下部的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不会与接插组件之间发生干扰,通讯模块304和报警器主机306不会对接插组件产生碰撞而影响到接插组件的稳定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接线盒体202包括接线盒身2022和接线盒盖2024;在接线盒身2022上的第一侧壁上开设通线孔20222,使得连接线3022通过通线孔20222走线至接线盒身2022内部,主线50通过通线孔20222走线至接线盒身2022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接线盒体202包括接线盒身2022和接线盒盖2024,在线盒身上的第一侧壁上开设通线孔20222,使得需要通入接线盒体202内部的主线50和连接线3022能通过通线孔20222进入到接线盒身2022的内部,而不会出现主线50和连接线3022被挤压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设置通线孔20222,起到对主线50和连接线3022进行定位的功能,避免主线50和连接线3022在接线盒身2022内部窜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接线盒身2022与接线盒盖2024之间通过卡扣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接线盒身2022与接线盒盖2024之间通过卡扣相连接,在将报警器主机306、模块支架60、通讯模块304和接插组件放置到接线盒身2022内部之后,再将接线盒盖2024通过卡扣扣到接线盒身2022上,卡扣可设置为多个,使得接线盒身2022与接线盒盖2024之间的连接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操作,减少了在装配和维修时的人力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电器部件总成进一步包括接线座70;电器部件30进一步包括报警器308;接线支架204为L型支架,将接线支架204的第一臂贴合在接线盒身2022的第二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接线支架204设置为L型支架,两个支架臂可增大接线支架204在不同的方向的固定部件的数量,使其上能固定更多形状不同位置不一的,并且相交的两个支架臂使得接线支架204具有更加稳定的受力结构,不易出现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接线盒身2022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柱20224,螺柱20224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0226;在将接线支架204的第一臂上设置有凸台2042,用于将螺柱20224包裹凸台2042内,凸台2042底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2044;其中,第一螺纹孔20226与第二螺纹孔2044之间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接线盒身2022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部带有第一螺纹孔20226的螺柱20224,并且在接线支架204的第一臂上设置有凸台2042,使得接线盒身2022上的螺柱20224可以被包覆在凸台2042内,凸出的螺柱20224不会影响到接线盒身2022与接线支架204的连接,并且在接线盒身2022与接线支架204连接后,通过螺钉将第一螺纹孔20226与第二螺纹孔2044相固定,同时还可根据车架10内部的空间大小,选择不同高的第一螺纹孔20226与第二螺纹孔2044相固定,增加了产品的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接线座70和报警器308固定在接线支架204第二臂的上板面。
在该实施例中,接线支架204第二臂的上板面上固定接线座70和报警器308,使得接线座70和报警器308设置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因此在对接线器上需要连接各种线时,能方便的对接线器进行操作,避免了走线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利于接线器和报警器308的散热,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接线座70的一端连接控制器302上的第一象限线3024,另一端连接电动自行车上的第二象限线40。
在该实施例中,将固定在接线支架204第二臂的的接线座70一端连接控制器302上的第一象限线3024,另一端连接电动自行车上的第二象限线40,使得第一象限线3024和第二象限线40均走线在接线盒体202外部,避免第一象限线3024和第二象限线40在运转时发热而影响到接线盒体202内部的接插组件,使得走线规整,同时这样的排布也利于第一象限线3024和第二象限线40的散热,减少了产品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器302与接线盒体202的接触面均为齿形面,齿形面之间为相互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将控制器302与接线盒体202的接触面均设置为齿形面,且使齿形面之间为相互配合,控制器302与接线盒体202的接触面之间的齿槽能相互的咬合,增加了控制器302与接线盒体202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每个倾斜的齿面均能将控制器302与接线盒体202的一部分竖直方向的重力分解为水平方向的支撑力,使得控制器302与接线盒体202之间除了通过紧固件以外还可通过自身相互固定,避免了控制器302的松动,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应用了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部件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器部件总成,用于电动自行车,所述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部件总成包括:
接线组件,包括接线盒体和至少一个接线支架,所述接线盒体固定在所述车架内部;
电器部件,包括控制器;
接插组件,用于将所述控制器的连接线与所述电动自行车的主线相对接;
所述电器部件固定在所述接线组件上,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体的外部,所述接插组件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部件还包括通讯模块和报警器主机;
所述电器部件总成还包括模块支架,设置在所述接线盒身内部;
其中,所述通讯模块固定在所述模块支架上端面,且所述报警器主机设置在所述模块支架下端面与所述接线盒身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模块支架设置在所述接线盒身内部的一侧,同时将所述接插组件设置在所述接线盒身内部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盒体包括接线盒身和接线盒盖;
在所述接线盒身上的第一侧壁上开设通线孔,使得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通线孔走线至所述接线盒身内部,所述主线通过所述通线孔走线至所述接线盒身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盒身与所述接线盒盖之间通过卡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部件总成进一步包括接线座;
所述电器部件进一步包括报警器;
所述接线支架为L型支架,将所述接线支架的第一臂贴合在所述接线盒身的第二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线盒身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柱,所述螺柱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在将所述接线支架的第一臂上设置有凸台,用于将所述螺柱包裹所述凸台内,所述凸台底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接线座和所述报警器固定在所述接线支架第二臂的上板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上的第一象限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动自行车上的第二象限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接线盒体的接触面均为齿形面,齿形面之间为相互配合。
11.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部件总成。
CN201621293923.1U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06374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3923.1U CN206374882U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3923.1U CN206374882U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4882U true CN206374882U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0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3923.1U Active CN206374882U (zh) 2016-11-29 2016-11-29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748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264A (zh) * 2020-03-16 2021-09-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264A (zh) * 2020-03-16 2021-09-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5399A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202042846U (zh) 一种理线架
CN206374882U (zh) 一种电器部件总成及电动自行车
CN202168139U (zh) 电子产品的防水接线电源盒
CN204119321U (zh) 一种具有藏线盒的摄像机
CN103763885A (zh) 用于电路板的隔离安装箱
CN106231848A (zh) 主电源控制器总成
CN205961639U (zh) 主电源控制器总成
CN207269061U (zh) 一种接线端子排保护架
CN103904562B (zh) 司机室电气柜
CN2874877Y (zh) 可分离式配电箱
CN203057756U (zh) 一种新型的双层pcb板固定结构
CN210053719U (zh) 一种方便排线的分层式机械电气控制柜
CN204632274U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205951865U (zh) 电动车电源开关控制盒
CN216650148U (zh) 一种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用控制柜
CN205231553U (zh) 防火集成动力配电箱
CN205985398U (zh) 电动车线路总成的车头接线装置
CN207884135U (zh) 一种插座式配电箱
CN215449533U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设备电源故障检测告警装置
CN202031653U (zh) 矿用报警器
CN104896614A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103796471B (zh) 机柜线路开关控制单元固定结构
CN215069518U (zh) 一种多模块组装式网络变压器
CN203922342U (zh) 轿顶控制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