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9970U - 过滤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过滤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9970U
CN206369970U CN201490001388.0U CN201490001388U CN206369970U CN 206369970 U CN206369970 U CN 206369970U CN 201490001388 U CN201490001388 U CN 201490001388U CN 206369970 U CN206369970 U CN 206369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tention bar
valve element
spring
gu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3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内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 K KOGANEI
Kogan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 K KOGAN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 K KOGANEI filed Critical K K KOGANEI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4/07231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141024A1/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9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99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且能够提高更换滤芯以及阀弹簧时的卸下作业性的过滤调节器。以与设于使初级侧端口(11)与次级侧端口(12)连通的连通孔(17)的开口端部的阀座(18)相对的方式配置阀芯(19),通过阀弹簧(51)对阀芯(19)施加关闭连通孔(17)的方向上的弹力。在前端部关闭的状态与打开的状态之间沿径向位移的弹性变形自由的多根保持棒(44)设于端口组件(13),在配置有阀弹簧(51)的状态下与阀弹簧(51)的另一端卡合的卡合爪(45)设于保持棒(44)的前端部。在保持棒(44)的外侧安装有滤芯(54)。

Description

过滤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行向气动设备等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清洁和调压的过滤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用于从气压源向气动设备等被供给部供给压缩空气的气压管线设有过滤器、调节器。过滤器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滴、油滴、尘埃等异物而将压缩空气清洁。调节器用于将从气压源向被供给部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调整为设定压力。过滤调节器具有去除压缩空气所含有的异物而将压缩空气清洁的功能和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功能。
过滤调节器具有设有初级侧端口和次级侧端口的端口组件。在初级侧端口供给有来自气压源的初级侧的压缩空气,从次级侧端口吐出被清洁并且被调压后的次级侧的压缩空气。回收容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端口组件的下侧,将压缩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滴等异物收纳在回收容器。连通孔设于端口组件。初级侧端口和次级侧端口通过连通孔彼此连通。阀芯设于连通孔内的阀轴。阀芯对连通孔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在端口组件的上侧安装有压力设定机构。压力设定机构根据次级侧压力而使阀芯开闭,将从次级侧端口吐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调整为设定压力。
圆筒形状的滤芯被装卸自如地装入过滤器。压缩空气所含有的异物被滤芯去除。滤芯被定期更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为了容易地进行滤芯的更换的气液分离器、即过滤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1509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该气液分离器,插塞装卸自如地设于出入口构件、即端口组件的上部,在插塞安装有滤芯。由于过滤调节器在端口组件的上侧设有压力设定机构,因此无法从端口组件的上方装卸滤芯。因此,需要从端口组件的下侧装卸滤芯。不仅是滤芯,有时也更换阀芯,需要从端口组件的下侧装卸阀芯。
在以往的过滤调节器中,在滤芯的内侧安装有阀引导件。滤芯被夹持在设于阀引导件的下端部的凸缘部与端口组件之间。若在更换滤芯时卸下阀引导件,则配置在阀引导件的内侧的阀芯和阀弹簧与阀引导件一起被卸下。
由此,即使在仅更换滤芯的情况下,阀芯和阀弹簧也从端口组件脱离。当将新的滤芯组装于端口组件时,也需要组装阀芯和阀弹簧。另外,当更换滤芯和阀芯时,需要在组合后的状态下将这些组装于端口组件。这样,由于在以往的滤芯中,滤芯的组装作业性较差,因此组装滤芯时的过滤调节器的组装作业性也变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过滤调节器的组装作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更换滤芯以及阀芯时的作业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调节器是对压缩空气进行清洁、调压而向外部排出的过滤调节器,所述过滤调节器具有:端口组件,形成有供压缩空气流入的初级侧端口、向外部吐出压缩空气的次级侧端口以及使所述初级侧端口与所述次级侧端口连通的连通孔;阀芯,与设于所述连通孔的开口端部的阀座相对地配置,并由设于所述端口组件的压力调整机构驱动而开闭所述连通孔;阀弹簧,抵靠于所述阀芯,并向所述阀芯施加关闭所述连通孔的方向上的弹力;自由弹性变形的多根保持棒,基端部安装于所述端口组件,所述多根保持棒在前端部关闭的正常状态与所述前端部打开的状态之间沿径向位移;卡合爪,设于所述保持棒的所述前端部,并在所述前端部关闭的正常状态下与配置于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内侧的所述阀弹簧的另一端卡合;以及滤芯,在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前端部关闭的正常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外侧,在所述多根保持棒打开的状态下,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弹簧安装于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内侧。
实用新型效果
在端口组件设有多根保持棒。在保持棒的内侧配置有对连通孔进行开闭的阀芯和对阀芯施加关闭连通孔的方向上的弹力的阀弹簧。在保持棒的顶端设有卡合爪。在保持棒的外侧安装有滤芯。正常状态、即未打开的状态下的多根保持棒通过该卡合爪保持阀弹簧。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多根保持棒的全体的外径比滤芯的内径小。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卸下滤芯、或者安装的操作。由此,能够提高更换滤芯、阀芯时的作业性。进而,能够提高过滤调节器的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调节器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上侧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下侧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表示卸下回收容器的状态下的端口组件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卸下滤芯和阀引导件的状态下的端口组件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卸下阀芯和阀弹簧的状态下的端口组件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阀弹簧和滤芯安装于端口组件的状态下欲插入阀引导件的状态下的端口组件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阀引导件插入保持棒的内侧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图8的状态将阀引导件插入保持棒的内侧,且卡合爪抵接于阀弹簧的状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的状态使阀引导件转动,且止动件抵接于卡合爪而限制转动的状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过滤调节器10具有形成有初级侧端口11和次级侧端口12的端口组件13。端口组件13的横截面为四角形。初级侧端口11和次级侧端口12彼此形成为同轴且形成于端口组件13。但是,初级侧端口11和次级侧端口12也可以以彼此正交的方式设于端口组件13。
在初级侧端口11连接有初级侧配管。初级侧配管将来自气压源的初级侧的压缩空气向过滤调节器10供给。在次级侧端口12连接有次级侧配管。被清洁并被调压的次级侧的压缩空气从次级侧配管向气动设备等被供给部吐出。在形成于端口组件13的下端部的圆筒部14,回收容器15装卸自如地与端口组件13螺纹结合。初级侧空气所含有的液滴等异物被贮留在回收容器15内。回收容器15由具有透明性的树脂制成,能够从外部观察贮留在回收容器15内的异物。在回收容器15的外侧安装有保护罩16,为了能够从外部观察回收容器15而在保护罩16设有未图示的狭缝。
在端口组件13形成有使初级侧端口11与次级侧端口12连通的连通孔17。初级侧端口11与连通孔17的下端部的开口端部连通,次级侧端口12与连通孔17的上部外周面连通。在连通孔17的开口端部设有阀座18。阀芯19与该阀座18相对地配置,阀芯19对连通孔17进行开闭。
为了调整从次级侧端口12吐出的次级侧空气的压力,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端口组件13的上侧设有压力调整机构21。压力调整机构21具有安装于端口组件13的上表面的机罩22。在端口组件13与机罩22之间设有弹性变形自由的隔膜23。由端口组件13和机罩22形成的空间被隔膜23划分为弹簧室24和先导压力室25。弹簧室24通过设于机罩22的气孔26与外部连通。先导压力室25通过设于端口组件13的导向孔27与次级侧端口12连通。
如图2所示,在隔膜23的先导压力室25侧安装有端口盘28。设于端口盘28的轴部28a向弹簧室24突出。在轴部28a安装有加强盘29。在连通孔17内,沿轴向移动自如地配置有阀轴31。阀轴31位于阀芯19与隔膜23之间。在阀轴31安装有与连通孔17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构件32。阀轴31的下端面抵接于阀芯19。设于阀轴31的上端的圆弧面抵接于设于端口盘28的轴部28a的贯通孔33的开口端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弹簧承受板34配置于机罩22的内部。弹簧承受板34与隔膜23相对地设置。在弹簧承受板34与隔膜23之间配置有调压弹簧35。该调压弹簧35经由阀轴31向阀芯19施加弹力。该弹力作用于使阀芯19从阀座18离开的方向、即开放阀芯19的方向。弹簧承受板34的外周面与沿轴向延伸地设于机罩22的内周面的凹凸部啮合。因此,弹簧承受板34的旋转被限制。在机罩22的顶壁部旋转自如地安装有调整螺纹构件36,在调整螺纹构件36的雄螺纹部36a螺纹结合有弹簧承受板34。在调整螺纹构件36的突出端部36b安装有剖面杯状的手柄37。
手柄37形成为沿轴向移动自如,且安装于突出端部36b。如图1所示,当使手柄37向从机罩22离开的方向移动时,手柄37的旋转被允许。另一方面,当使手柄37向机罩22移动时,手柄37与机罩22卡合,旋转被防止。当操作手柄37而使调整螺纹构件36旋转时,调压弹簧35的弹力被调整。次级侧空气的压力通过手柄37的旋转操作来设定。
当次级侧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至设定压力以下时,由于先导压力室25经由导向孔27与次级侧端口12连通,因此先导压力室25的压力也降低。当先导压力室25的压力降低时,阀芯19通过调压弹簧35的弹力而被阀轴31向从阀座18离开的方向驱动。由此,连通孔17的下端部的开口端部开放。由此,初级侧的压缩空气被向次级侧端口12供给,次级侧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升高。
当次级侧的压缩空气形成为设定压时,阀芯19因先导压力室25的压力上升而与阀座18接触,连通孔17的下端部的开口端部关闭。如上所述,阀芯19的开度根据先导压力室25的压力而被调整,次级侧的压力被控制为规定的设定压力。在次级侧的压力相对于设定压力升高的情况下,隔膜23因先导压力室25的压力上升而向从阀轴31离开的方向位移。由此,贯通孔33开放,次级侧的压缩空气经由贯通孔33、弹簧室24以及气孔26向外部排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端口组件13设有过滤器安装部41。阀座18设于过滤器安装部41的下端部。在端口组件13设有树脂制的百叶板42,百叶板42具有环状的基部42a和与该基部42a形成为一体的锥部42b。回旋叶片43在锥部42b的顶端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回旋叶片43使从初级侧端口11流入的压缩空气回旋。由此,压缩空气被回旋叶片43回旋,初级侧的压缩空气所含有的液滴、尘埃等异物通过离心力而附着于端口组件13的内周面并向下方落下。由此,液滴等异物被从初级侧的压缩空气去除。
如图4所示,在百叶板42的基部42a,与基部42a形成为一体地设有多根保持棒44。保持棒44将百叶板42的基部42a作为基端部而延轴向延伸,在保持棒44的前端部,向内侧突出地设有卡合爪45。由于保持棒44的基端部与百叶板42的基部42a形成为一体,因此各个保持棒44经由基部42a安装于端口组件13。在基部42a设有4根保持棒44。各个保持棒44以使设有卡合爪45的前端部沿径向位移的方式形成为弹性变形自由。保持棒44在各个前端部的卡合爪45向径向内侧位移的关闭状态与向径向外侧位移的打开状态之间弹性变形。在未向保持棒44施加外力而未发生变形的正常状态下,如图1、图3、图4等所示,保持棒44形成为笔直。此时的、4根保持棒44全体的包络线的外径尺寸从基端部至前端部为恒定。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阀芯19具有轴部46和大直径的突起部47。在设于轴部46的贯通孔46a插入阀轴31的小径的前端部31a。在突起部47设有与阀座18接触的橡胶制的阀盘48。在4根保持棒44的内侧配置有阀弹簧51。该阀弹簧51抵靠于阀芯19的突起部47。关闭阀芯19的方向、即朝向阀座18的方向上的弹力被阀弹簧51施加于阀芯19。通过外力而使4根保持棒44的前端部向外方向变形,将阀芯19和阀弹簧51插入4根保持棒44的内侧。接着,当消除外力而使变形复原时,保持棒44形成为关闭的状态。于是,如图5所示,阀弹簧51的一端抵接于阀芯19,另一端与卡合爪45卡合。如上所述,阀芯19和阀弹簧51在通过外力使4根保持棒44向外方向变形而打开的状态下被装入保持棒44的内侧。
为了引导阀芯19的开闭移动而在保持棒44的内侧装入阀引导件52。阀引导件52具有滑动自如地引导阀芯19的轴部46的圆筒部52a和与圆筒部52a设为一体的凸缘部52b。设于阀芯19的密封构件53与圆筒部52a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当装入阀引导件52时,凸缘部52b抵接于保持棒44的顶端,阀引导件52被定位。
如图5所示,在保持棒44的外侧,在4根保持棒44关闭的状态下安装有圆筒形状的滤芯54。在将滤芯54安装于4根保持棒44的外侧的状态下使阀引导件52的圆筒部52a嵌合于阀芯19的轴部46。于是,如图4所示,滤芯54被夹在阀引导件52的凸缘部52b与百叶板42的基部42a之间而被固定。
与阀弹簧51的另一端卡合的卡合突起55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于阀引导件52的圆筒部52a。与4根保持棒44相对应地设有4个卡合突起55。在经由阀引导件52并通过外力压缩阀弹簧51的同时将阀引导件52插入4根保持棒44的内侧。当在该状态下使阀引导件52转动时,卡合突起55形成为在轴向上与卡合爪45相对的位置。当撤销压缩阀弹簧51的外力时,卡合突起55与卡合爪45卡合。如图7所示,止动件56设于阀引导件52的圆筒部52a。止动件56在使阀引导件52转动时抵接于保持棒44而停止阀引导件52的转动,设定卡合爪45和卡合突起55卡合的位置。卡合突起55的上表面形成为与阀弹簧51卡合的第一卡合面55a,下表面形成为与卡合爪45卡合的第二卡合面55b。
如图5所示,挡板59被设为与阀引导件52成一体。挡板59将百叶板42的下方的空间分隔为回旋室57和比该回旋室57靠下侧的贮留室58。在挡板59的外周部设有使回旋室57与贮留室58连通的缺口部61。从初级侧端口11流入过滤调节器10内的初级侧的压缩空气被回旋叶片43回旋。初级侧的压缩空气所含有的异物与回旋室57的内壁面碰撞而向下方落下,并从缺口部61被回收到贮留室58内。
如图1所示,在贮留室58内配置有辅助挡板63。在该辅助挡板63设有用于防止流入贮留室58内的压缩空气等回旋的翅片64。辅助挡板63安装于腿部67,该腿部67安装在设于回收容器15的下端部的排出口65的排出孔66,在腿部67安装有用于密封排出孔66的密封构件68。
为了将贮留在贮留室58内的液体等异物向外部排出,在排出口65安装有排出管69。在排出口65的外周部旋转自如地安装有操作旋钮71,操作旋钮71具有与排出管69卡合的凸轮部,当对操作旋钮71进行旋转操作时,排出管69上下移动。当通过操作旋钮71使排出管69上升移动时,排出管69上升,并且密封构件68开放排出孔66,贮留在贮留室58内的液体被向外部排出。这样,图示的过滤调节器10形成为通过操作者手动操作操作旋钮71而将贮留室58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的手动排水机构。但是,当将浮标配置于贮留室58内时,形成为自动地将液体向外部排出的自动排水器。
接着,说明更换安装于过滤调节器10的滤芯54和阀芯19的顺序。当更换这些时,回收容器15被从端口组件13卸下。图4示出回收容器15被从端口组件13卸下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阀引导件52的卡合突起55与保持棒44的卡合爪45卡合,阀弹簧51与卡合突起55的第一卡合面55a卡合、即抵接于卡合突起55的第一卡合面55a。为了在该状态下卸下阀引导件52,使阀引导件52在图7中左旋转,使卡合突起55在旋转方向上从卡合爪45的位置错开。由此,当卡合突起55与卡合爪45的卡合被解除时,阀引导件52被阀弹簧51的弹力从4根保持棒44的内侧向下方推出。当阀引导件52被从保持棒44取出时,如图5所示,阀弹簧51与卡合爪45卡合,被保持棒44保持为不会向下方落下。
在该状态下,滤芯54被从4根保持棒44的外侧拔出。此时,由于阀弹簧51与卡合爪45卡合而被4根保持棒44的内侧保持,因此滤芯54在阀弹簧51不会落下的情况下被容易地卸下。图5表示阀引导件52被从4根保持棒44的内侧卸下、并且在该状态下滤芯54被从4根保持棒44的外侧拔出的状态。这样,滤芯54被容易地卸下。
接着,表示从保持棒44的内侧卸下阀芯19的过程。如图6所示,以使保持棒44的前端部、即卡合爪45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方式使保持棒44弹性变形。由此,保持棒的前端部的内径变大,能够在阀弹簧51与卡合爪45的卡合被解除的同时从4根保持棒44的内侧卸下阀弹簧51和阀芯19。这样,阀弹簧51和阀芯19被容易地卸下。由于在卸下了阀芯19之后,阀轴31的密封构件32与连通孔17的内周面接触,因此阀轴31因该接触阻力而不会落下。
另一方面,更换阀芯19和滤芯54并将各自的新品组装于过滤调节器10的情况以及在制造过滤调节器10时组装这些的情况的组装顺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如图6所示,使4根保持棒44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阀芯19和阀弹簧51被插入4根保持棒44的内侧。接着,4根保持棒44朝向径向外侧的变形复原,阀弹簧51抵接于卡合爪45并与其卡合。因此,阀弹簧51和阀芯19被4根保持棒44的内侧保持为不会落下。在该状态下,滤芯54被插入4根保持棒44的外侧。
图7表示滤芯54插入保持棒44的外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阀引导件52被插入4根保持棒44的内侧、且阀弹簧51的内侧。此时,如图8所示,以使卡合突起55不干扰保持棒44的方式、即以使卡合突起55的位置与在圆周方向上与相邻的保持棒44相互间的间隙的位置相一致的方式确定阀引导件52的旋转位置,并插入阀引导件52。
图9表示在像这样地设置了阀引导件52的旋转位置的状态下从下方对阀引导件52施加力,从而将阀引导件52插入阀弹簧51的内侧的状态。此时,阀弹簧51抵靠于阀引导件52的卡合突起55的卡合面55a,形成为被夹持在卡合突起55与阀芯19之间的状态。
接着,当使阀引导件52在图中右旋转时,如图10所示,止动件56抵靠于保持棒44,旋转被限制。该被限制的位置形成为卡合突起55的第二卡合面55b与卡合爪45相对的位置。当停止旋转操作,解除针对阀引导件52的来自下方的力时,阀引导件52的脱落被卡合突起55与卡合爪45的卡合防止。
这样,由于在上述过滤调节器10中,4根保持棒44的前端部在正常状态下关闭,因此阀芯19和阀弹簧51被4根保持棒44的内侧保持。进而,当插入阀引导件52时,阀引导件52被卡合爪45保持,阀弹簧51从被卡合爪45保持的状态变为抵接于卡合突起55的状态。即,卡合爪45在阀弹簧51插入时保持阀弹簧51,在阀引导件52插入时保持阀引导件52。
由此,在更换滤芯54、除此以外更换阀芯19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卸下这些的操作。进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新的滤芯54、除此以外组装阀芯19、进而制造过滤调节器10的组装操作。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该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保持棒44的根数并不局限于4根,只要是多根,则可以为任意根数。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该过滤调节器适用于在用于将压缩空气向气动设备等供给的气压管线中进行向气动设备等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清洁和调压。

Claims (7)

1.一种过滤调节器,对压缩空气进行清洁、调压而向外部吐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调节器具有:
端口组件,形成有供压缩空气流入的初级侧端口、向外部吐出压缩空气的次级侧端口以及使所述初级侧端口与所述次级侧端口连通的连通孔;
阀芯,与设于所述连通孔的开口端部的阀座相对地配置,并由设于所述端口组件的压力调整机构驱动而开闭所述连通孔;
阀弹簧,抵靠于所述阀芯,并向所述阀芯施加关闭所述连通孔的方向上的弹力;
自由弹性变形的多根保持棒,基端部安装于所述端口组件,所述多根保持棒在前端部关闭的正常状态与所述前端部打开的状态之间沿径向位移;
卡合爪,设于所述保持棒的所述前端部,并在所述前端部关闭的正常状态下与配置于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内侧的所述阀弹簧的另一端卡合;以及
滤芯,在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前端部关闭的正常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外侧,
在所述多根保持棒打开的状态下,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弹簧安装于所述多根保持棒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调节器具有阀引导件,所述阀引导件包括滑动自如地引导所述阀芯的圆筒部和供所述保持棒的顶端抵接的凸缘部,在所述圆筒部设有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在使所述圆筒部嵌合于所述阀芯的状态下抵接于所述阀弹簧的另一端,当使所述圆筒部转动时,所述卡合突起与所述卡合爪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筒部设置有止动件,当使所述阀引导件转动时,所述止动件抵接于所述保持棒而限制所述阀引导件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调节器具有百叶板,并且,所述保持棒和所述百叶板形成为一体,所述百叶板设有使从所述初级侧端口流入的压缩空气回旋的回旋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滤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调节器具有百叶板,并且,所述保持棒和所述百叶板形成为一体,所述百叶板设有使从所述初级侧端口流入的压缩空气回旋的回旋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引导件上一体地设有挡板,通过所述挡板将所述百叶板下方的空间划分为所述滤芯的上方的回旋室和所述回旋室的下侧的贮留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具有:
机罩,安装于所述端口组件,并在内部设有调压弹簧;
隔膜,设于所述机罩与所述端口组件之间,并划分为收纳所述调压弹簧并与外部连通的弹簧室和与所述次级侧端口连通的先导压力室;以及
阀轴,位于所述阀芯与所述隔膜之间,沿轴向移动自如地配置于所述连通孔,
所述阀芯的开度根据所述先导压力室的压力而被调整。
CN201490001388.0U 2014-03-20 2014-08-26 过滤调节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699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8037 2014-03-20
JP2014-058037 2014-03-20
PCT/JP2014/072319 WO2015141024A1 (ja) 2014-03-20 2014-08-26 フィルタレギュレ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9970U true CN206369970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8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38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69970U (zh) 2014-03-20 2014-08-26 过滤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9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05415A1 (en) Filter System and Filter Element
TWI692373B (zh) 用於液體處理系統的閥、閥致動裝置、芯和適配器
US11192051B2 (en) Element assembly and filter
US9212576B2 (en) Filter device
CN102292135A (zh) 液体分离器
US20210268411A1 (en) Liquid filter assembly
CN102458598A (zh) 过滤装置
US10561973B2 (en) Element assembly and filter
US10195558B2 (en) Filter sealing assembly and filtration vessel
CN206369970U (zh) 过滤调节器
JP6226789B2 (ja) フィルタレギュレータ
EP1917087B1 (en) Filter device for oil filtration
US8371452B2 (en) Adjustable ventilation stack for a water filter system
CN104623948A (zh) 滤芯和过滤器单元
CN203648184U (zh) 滤芯和过滤器单元
WO2020189618A1 (ja)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EP4272853A1 (en) Filtering device
JP2023529763A (ja) ろ過デバイス及び関連フィルタ要素
KR101206612B1 (ko) 필터섬프
WO2016151884A1 (ja) フィルタ
TWM470889U (zh) 壓縮空氣調理裝置之穩壓平衡結構
EP2847503A1 (en) Assembly comprising a connector and a safety valv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