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4705U -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4705U
CN206364705U CN201620748828.XU CN201620748828U CN206364705U CN 206364705 U CN206364705 U CN 206364705U CN 201620748828 U CN201620748828 U CN 201620748828U CN 206364705 U CN206364705 U CN 206364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full
bridge
rectification
pow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88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任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ua Yi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OOY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OOY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OOY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488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4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4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47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包括全桥变换电路;整流电路;两个变压器,通过两个变压器初次级的连接,使两个变压器分别在正负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当一个变压器向负载提供能量时,另一个变压器次级整流后的等效负载反射到初级,于是初级的电感量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全桥串联的谐振电感随负载变化而变化,所以能够使全桥从空载到满载全程都能实现软开关。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特别在大功率开关电源转换器上应用效果明显,以克服传统一般全桥开关电源损耗高发热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很多采用硬开关技术,其开通时,开关器件的电流上升和电压下降同时进行;关断时,电压上升和电流下降同时进行。电压、电流波形的交叠产生了开关损耗,该损耗随开关频率的提高而急速增加,而且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开关器件工作频率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特别在大功率开关电源转换器上应用效果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解决了传统一般全桥开关电源损耗高发热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能够使全桥从空载到满载全程都能实现软开关。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包括:
全桥变换电路;
整流电路;
两个变压器,其初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桥臂上,所述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尾连接,所述两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两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尾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两个变压器初次级绕组的连接,使所述全桥变换电路中的所述两个变压器分别在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
优选的是,所述两个变压器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两个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尾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尾相互连接,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优选的是,所述全桥变换电路包括四个功率管,其分别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及第四功率管;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同时导通时,使电流流过由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所述第四功率管构成第一半波回路;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同时导通时,使电流流过由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所述第三功率管构成第二半波回路。
优选的是,还包括输入滤波电容,其用来输入直流电压,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输出端。
优选的是,还包括输出滤波电容,用来输出直流电压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优选的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整流电路,其上设置第一整流单元,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
第二整流电路,其上设置第二整流单元,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正极为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即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半波回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同时工作时,所述输出滤波电容向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第二半波回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同时工作时,所述输出滤波电容向所述负载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四个功率管可以是MOSFET或者IGBT。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为二极管,MOSFET或IGBT中的一种,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波方式或者全桥方式。
优选的是,还包括两个箝位电容,所述两个箝位电容串联在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通过两个变压器初次级的连接,使两个变压器分别在正负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使全桥四个功率管和整流单元从空载到满载实现全程零电流开关。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解决了传统一般全桥开关电源损耗高、发热大、效率低及寿命短的技术难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极大地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特别在大功率开关电源转换器上应用效果明显。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采用箝为电容,使得两个变压器的工作更加对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的电路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说明书中,当一个元件被提及为“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个元件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中”时,其可以“直接”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中。或以其他元件介于其间的方式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设置在另一元件中,除非其被提及为“直接耦接至或连接至”另一元件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中。此外,应理解,当一个元件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上”、“在另一元件上方”、“在另一元件下”或“在另一元件下方”时,其可与另一元件“直接”接触或以其间介入有其他元件的方式与另一元件接触,除非其被提及为与另一元件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电路符号为:
Q1为第一功率管,Q2为第二功率管,Q3为第三功率管,Q4为第四功率管;C2为输入滤波电容;T1为第一变压器,T2为第二变压器;D1为第一整流单元,D2为第二整流单元;C3和C4为箝位电容;C1为输出滤波电容;A和B为所述全桥变换电路中的两个桥臂的中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包括:
全桥变换电路;
整流电路;
两个变压器,其初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桥臂上,所述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尾连接,所述两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两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尾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两个变压器初次级绕组的连接,使所述全桥变换电路中的所述两个变压器分别在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两个变压器是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变压器,不仅磁芯、骨架、初次级绕组的匝数线径相同,绕组的相位也完全相同。
因为通过变压器的高频交流电压电流的正负半波都是对称的,两个变压器一个工作在正半波,一个工作在负半波,所以两个变压器需要完全相同, 不一样的话,电路不能正常工作,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全桥开关管工作ZCS软开关状态,没有了开关损耗,解决了传统硬开关电路中全桥功率管开关损耗大发热严重的问题。
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又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变压器包括第一变压器6和第二变压器7,所述第一变压器6的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两个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的尾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次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次级绕组的尾相互连接,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两个变压器初次级的连接,使所述两个变压器分别在正负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当一个变压器向负载提供能量时,另一个变压器次级整流后的等效负载反射到初级,于是初级的电感量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全桥串联的谐振电感随负载变化而变化,所以能够使全桥从空载到满载全程都能实现软开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全桥变换电路包括四个功率管,其分别第一功率管2、第二功率管3、第三功率管4及第四功率管5;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2和所述第四功率管5同时导通时,使电流流过由所述第一功率管2、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6的初级绕组及所述第四功率管5构成第一半波回路;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管3和所述第三功率管4同时导通时,使电流流过由所述第二功率管3、所述第一变压器6的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及所述第三功率管4构成第二半波回路。
所述四个功率管在本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能把直流变换成交流,交流通过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来升高电压或者降低电压;所述第一半波回路和所述第二半波回路组成全桥变换电路,所述第一半波回路工作的时候,所述第二半波回路中的第二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只相当于一个电感串联在回路参加谐振;同理,所述第二半波回路工作的时候,所述第一半波回路中的第一变压器6的初级绕组只相当于一个电感串联在回路参加谐 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又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输入滤波电容1,其用来输入直流电压,所述输入滤波电容1的正极连接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入滤波电容1的负极连接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滤波电容1,提供直流电压,滤去直流电压中的纹波,为所述全桥变换电路提供直流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输出滤波电容10,用来输出直流电压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连接所述负载,并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个实施例,所述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整流电路,其上设置第一整流单元8,所述第一整流单元8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6的次级绕组的头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8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的正极连接;
第二整流电路,其上设置第二整流单元9,所述第二整流单元9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次级绕组的头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单元9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的正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整流单元8的正极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9的正极为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即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次级绕组的连接方式,能够配合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的初级绕组的连接方式,使得使两个变压器分别在正负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当一个变压器向负载提供能量时,另一个变压器次级整流后的等效负载反射到初级,于是初级的电感量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全桥串联的谐振电感随负载变化而变化,所以能够使全桥从空载到满载全程都能实现软开关。
所述整流电路将所述第一变压器6或者第二变压器7升高或者降低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输送到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半波回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同时工作时,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向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第二半波回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同时工作时,所述输出滤波电容10向所述负载供电。
当Q1,Q4导通时,C2两端的电压,C2正极-Q1-T2初级-T1初级-Q4-C2负极形成第一半波回路。T2次级绕组感应的电压通过D2整流给滤波电容C1充电并给负载供电。T1次级绕组感应的电压和T2次级绕组感应的电压方向相反,因此D1不导通。所以T1初级绕组的电感量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一个电感串联在回路参加谐振。
当Q2,Q3导通时,C2两端的电压,C2正极-Q2-T1初级-T2初级-Q3-C2负极形成第二半波回路。T1次级绕组感应的电压通过D1整流给滤波电容C1充电并给负载供电。T2次级绕组感应的电压和T1次级绕组感应的电压方向相反,因此D2不导通。所以T2初级绕组的电感量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一个电感串联在回路参加谐振。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相当,其中一个变压器参与能量变换,其中一个变压器相当于谐振电感于轮流工作,而且谐振电感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从空载都满载都能实现ZCS零电流开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个实施例,所述四个功率管可以是MOSFET或者IGB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主要优点:热稳定性好、安全工作区大。IGBT全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MOSFET和GTR(功率晶管)相结合的产物。
图1中提供的为所述四个功率管,也可以将图1中的四个功率管换成四个MOSFET或者IGBT。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整流单元8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9为二极管,MOSFET或IGBT中的一种,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波 方式或者全桥方式。
图1中提供的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为二极管的实施例,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波方式的实施例。可以将图1中的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整理单元替换为MOSFET或IGBT,也可以将图1中的两个整流单元变换成四个整流单元,使得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桥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两个箝位电容11,所述两个箝位电容11串联在所述输入滤波电容1的两端。
所述两个箝位电容11的设计,能让所述第一变压器6和所述第二变压器7工作更对称,箝为电压保留在所述滤波电容的一半即可。
本实用新型用在开关电源中,能够使全桥4个功率器件和变压器次级2个整流器件从空载到满载实现全程ZCS零电流开关。极大地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特别在大功率开关电源转换器上应用效果明显。例如现在流行的充电桩,逆变焊机,大功率UPS等电路。
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中获得根据不麻烦的各个实施方式尚未直接提到的各种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全桥变换电路;
整流电路;
两个变压器,其初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桥臂上,所述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尾连接,所述两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两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尾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两个变压器初次级绕组的连接,使所述全桥变换电路中的所述两个变压器分别在半波工作期间向负载提供能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变压器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两个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尾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分别连接至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尾相互连接,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变换电路包括四个功率管,其分别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及第四功率管;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同时导通时,使电流流过由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所述第四功率管构成第一半波回路;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同时导通时,使电流流过由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所述第三功率管构成第二半波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滤波电容,其用来输入直流电压,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全桥变换电路的输出 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滤波电容,用来输出直流电压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整流电路,其上设置第一整流单元,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
第二整流电路,其上设置第二整流单元,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头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正极为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即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波回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同时工作时,所述输出滤波电容向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第二半波回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同时工作时,所述输出滤波电容向所述负载供电。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功率管可以是MOSFET或者IGBT。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单元为二极管,MOSFET或IGBT中的一种,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波方式或者全桥方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箝位电容,所述两个箝位电容串联在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两端。
CN201620748828.XU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64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8828.XU CN206364705U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8828.XU CN206364705U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4705U true CN206364705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6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88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64705U (zh) 2016-07-15 2016-07-15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47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676A (zh) * 2016-07-15 2016-10-12 西安后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676A (zh) * 2016-07-15 2016-10-12 西安后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5367B (zh) 一种磁集成器件及一种功率转换电路
EP3337024B1 (en) Bidirectional resonant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onverter
CN102364860B (zh) 一种二次侧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
CN106685231B (zh) 一种原边钳位型软开关全桥变换器及其不对称控制方法
CN105337503B (zh) 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及适用于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的箝位电路
CN205283423U (zh) 三相pfc整流电路
CN210608706U (zh) 一种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3414340B (zh) 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
CN106026676B (zh)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CN100541993C (zh) 超导储能用双向三电平软开关dc/dc
CN102723873A (zh) 一种双输入全隔离集成变流器
CN211127590U (zh) 一种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06787744A (zh) 一种电源转换器
CN202750023U (zh) 一种无ac/dc整流桥电流型单级隔离高频开关电源
CN109742939A (zh)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40143B (zh) 高功率因数开关变换器
CN104065283B (zh) 无桥式pfc交流直流电源变换器
CN103765754A (zh) 具有耦合电感的逆变器
CN110649802A (zh) 一种单级谐振式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207368884U (zh) 一种宽范围双向软开关直流变换电路
CN206775393U (zh) 一种llc谐振变换器
CN206364705U (zh) 一种双变压器全桥变换装置
CN109510487A (zh)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CN109818506B (zh) 一种带能量回馈的超导磁体开关电源
WO2020134313A1 (zh) 全桥电路及全桥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30

Address after: 710000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aotan eco industrial park is Jilu No. 8928

Patentee after: Xi'an Hua Yi Electronic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Yanta District 710054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Yong song Road No. 18 Qiutao Pavilion 1 room 40501

Patentee before: XI'AN HOOY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