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3864U - 线圈绕组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绕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3864U
CN206363864U CN201621404305.XU CN201621404305U CN206363864U CN 206363864 U CN206363864 U CN 206363864U CN 201621404305 U CN201621404305 U CN 201621404305U CN 206363864 U CN206363864 U CN 206363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section
line segment
winding
lead segments
coil wind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43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凡
吴一凡
陈義霖
田庆相
王刚
廖高材
林骅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4043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3864U/zh
Priority to TW106200894U priority patent/TWM546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3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3864U/zh
Priority to US15/723,781 priority patent/US2018017472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圈绕组,包括一线圈,该线圈具有第一绕线段及第二绕线段。第一绕线段包括第一引线段,其中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且第一引线段与第一绕线部相连接。第二绕线段包括第二引线段,其中第二绕线段沿水平方向排列为第二绕线部,于第二绕线部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第三绕线部,再于第三绕线部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第四绕线部,且第二引线段与第四绕线部相连接。藉此,可直接且充分地利用引线段所在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以达有效利用空间的功效。

Description

线圈绕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圈,尤指一种能有效利用空间的线圈绕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传统的磁性组件产品,例如变压器或电感中,相当多种类的线圈绕组被应用来满足实际需求。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显示传统线圈绕组及其绕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显示传统线圈绕组的一视角的示意图,以及图3显示图2所示的传统线圈绕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本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传统线圈绕组1通常具有一第一出线段11、一绕线段12及一第二出线段13,且传统线圈绕组1以绕线段12连续排列堆叠,并于绕线段12的二端分别以与绕线段12连接的第一出线段11及第二出线段13引出。
然而,若采用现有技术此种一线到底的绕法,由于起绕点在内侧,亦即第一出线段11与绕线段12的交界处,第一出线段11本身具有一绕线的直径,会占去绕线空间,至少占用一层线圈直径的绕线空间,若出线角度较大甚至可能占用超过一层线圈的绕线空间。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有效利用空间的线圈绕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并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线圈绕组,以解决并改善前述先前技术的问题与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线圈绕组,藉由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并与第一引线段连接,可直接且充分地利用引线段所在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以达有效利用空间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线圈绕组,通过第一引线段与第一绕线段的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第二引线段与第二绕线段的最后一个绕线部相连接,线圈的两个引线段充分利用绕线的空间,可避免先前技术中占用超过一层线圈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线圈绕组,包括:包括:
一线圈,具有:
一第一绕线段,包括一第一引线段,其中该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一第一绕线部,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绕线段,包括一第二引线段,其中该第二绕线段沿水平方向排列为一第二绕线部,于该第二绕线部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一第三绕线部,再于该第三绕线部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一第四绕线部,且该第二引线段与该第四绕线部相连接。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二绕线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绕线段的长度。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一绕线部的高度,与该第二绕线部的高度、该第三绕线部的高度以及该第四绕线部的高度的总和相等。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一绕线部的绕线圈数为三圈。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二绕线部的绕线圈数、该第三绕线部的绕线圈数及该第四绕线部的绕线圈数彼此相同。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二绕线部的绕线圈数、该第三绕线部的绕线圈数及该第四绕线部的绕线圈数皆为七圈。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线圈的总绕线圈数为二十四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线圈绕组,包括:
一线圈,具有:
一第一绕线段,包括一第一引线段,其中该第一绕线段沿一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为一第一绕线部,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绕线段,包括一第二引线段,其中该第二绕线段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为一第二绕线部,于该第二方向的后端在该第二绕线部上方沿一第三方向排列设置为一第三绕线部,再于该第三方向的后端在该第三绕线部上方沿该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为一第四绕线部,且该第二引线段与该第四绕线部相连接。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一绕线部的高度,与该第二绕线部的高度、该第三绕线部的高度以及该第四绕线部的高度的总和相等。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垂直。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垂直。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平行,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反。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一引线段沿一第四方向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且该第二引线段沿一第五方向与该第四绕线部相连接。
上述的线圈绕组,其中,该第四方向与该第五方向平行,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二引线段相平行。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线圈绕组,包括:
一线圈,具有:
一第一绕线段,包括一第一引线段,其中该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一第一绕线部,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绕线段,包括一第二引线段,其中该第二绕线段依序排列为彼此垂直堆叠设置的多个绕线部,且该第二引线段与该多个绕线部中的最后一个该绕线部相连接。
针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藉由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并与第一引线段连接,可直接且充分地利用引线段所在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以达有效利用空间的功效。同时,通过第一引线段与第一绕线段的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第二引线段与第二绕线段的最后一个绕线部相连接,线圈的两个引线段充分利用绕线的空间,可避免先前技术中占用超过一层线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传统线圈绕组及其绕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显示传统线圈绕组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传统线圈绕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及其绕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显示图5所示的线圈绕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传统线圈绕组
11:第一出线段
12:绕线段
13:第二出线段
2:线圈绕组
20:线圈
21:第一绕线段
211:第一引线段
212:第一绕线部
22:第二绕线段
221:第二引线段
222:第二绕线部
223:第三绕线部
224:第四绕线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5:第五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新型。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其中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及其绕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的一视角的示意图,以及图6显示图5所示的线圈绕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组2包括线圈20,线圈20具有第一绕线段21及第二绕线段22。第一绕线段21包括第一引线段211,其中第一绕线段21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212,且第一引线段211与第一绕线部212相连接。换言之,第一引线段211为第一绕线段21的一部分,且当第一绕线段21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212时即自第一绕线部212引出,但不以此为限。第二绕线段22包括第二引线段221,其中第二绕线段22沿水平方向排列为第二绕线部222,接着于第二绕线部222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第三绕线部223,再于第三绕线部223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第四绕线部224,且第二引线段221与第四绕线部224相连接。相似地,第二引线段221为第二绕线段22的一部分,且当第二绕线段22排列为第二绕线部222、第三绕线部223及第四绕线部224时即自第四绕线部224引出,但亦不以此为限。藉此,可直接且充分地利用引线段所在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以达有效利用空间的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第二绕线段22的长度以大于第一绕线段21的长度为较佳,第一绕线部212的高度,以与第二绕线部222的高度、第三绕线部223的高度以及第四绕线部224的高度的总和相等为较佳,然皆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中,当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2为实质上包括三层,每层八圈,总绕线圈数为二十四圈的线圈20,第一绕线部212的绕线圈数为三圈,亦即连续垂直堆叠三圈,以形成第一绕线部212。第二绕线部222、第三绕线部223及第四绕线部224的绕线圈数彼此相同,于此实施例中,第二绕线部222、第三绕线部223及第四绕线部224的绕线圈数皆为七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若以第一绕线段21,更精确地说,以第一绕线部212为内侧时,第二绕线段22实质上先由内侧往外侧形成第二绕线部222,接着向上一层,由外侧向内侧形成第三绕线部223,然后再往上一层,由内侧向外侧形成第四绕线部224,此绕线过程可以自动化方法为之。
另一方面,考虑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前述实施例的垂直堆叠及水平排列,以下以较广义的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线圈绕组2。线圈绕组2包括线圈20,且线圈20具有第一绕线段21及第二绕线段22。第一绕线段21包括第一引线段211,其中第一绕线段21沿第一方向d1堆叠为第一绕线部212,且第一引线段211与第一绕线部212相连接。换言之,第一引线段211为第一绕线段21的一部分,且当第一绕线段21沿第一方向d1堆叠为第一绕线部212时即自第一绕线部212引出,但不以此为限。第二绕线段22包括第二引线段221,其中第二绕线段22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为第二绕线部222,接着往第一方向d1移动一圈线圈的高度,于第二方向d2的后端在第二绕线部222上方沿第三方向d3排列为第三绕线部223,再往第一方向d1移动一圈线圈的高度,于第三方向d3的后端在第三绕线部223上方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为第四绕线部224,且第二引线段221与第四绕线部224相连接。相似地,第二引线段221为第二绕线段22的一部分,且当第二绕线段22排列为第二绕线部222、第三绕线部223及第四绕线部224时即自第四绕线部224引出,但亦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垂直,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相垂直,且第二方向d2与第三方向d3相平行,其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相反。较佳地,第一引线段211沿第四方向d4与第一绕线部212相连接,第二引线段221沿第五方向d5与第四绕线部224相连接,且于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方向d4与第五方向d5相平行,使得第一引线段211与第二引线段221相平行,但并不以此为限。显然地,本实用新型线圈20的两个引线段,即第一引线段211及第二引线段221,充分地利用绕线的空间,可避免先前技术中占用一层线圈或以上的问题。
请再参阅图4及图6。若欲简化对本实用新型线圈绕组2的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2包括线圈20,该线圈20具有第一绕线段21及第二绕线段22。第一绕线段21包括第一引线段211,其中第一绕线段21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212,且第一引线段211与第一绕线部212相连接。第二绕线段22包括第二引线段221,其中第二绕线段22依序排列为彼此垂直堆叠设置的多个绕线部,且第二引线段221与该多个绕线部中的最后一个绕线部相连接。应注意的是,于此实施例中所述的垂直方向参照图4及图6中的垂直方向,然当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组2实际被应用于磁性组件时则不受此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绕组,藉由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第一绕线部并与第一引线段连接,可直接且充分地利用引线段所在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以达有效利用空间的功效。同时,通过第一引线段与第一绕线段的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第二引线段与第二绕线段的最后一个绕线部相连接,线圈的两个引线段充分利用绕线的空间,可避免先前技术中占用超过一层线圈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新型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揭示的本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但这些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圈,具有:
一第一绕线段,包括一第一引线段,其中该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一第一绕线部,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绕线段,包括一第二引线段,其中该第二绕线段沿水平方向排列为一第二绕线部,于该第二绕线部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一第三绕线部,再于该第三绕线部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排列为一第四绕线部,且该第二引线段与该第四绕线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绕线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绕线段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线部的高度,与该第二绕线部的高度、该第三绕线部的高度以及该第四绕线部的高度的总和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线部的绕线圈数为三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绕线部的绕线圈数、该第三绕线部的绕线圈数及该第四绕线部的绕线圈数彼此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绕线部的绕线圈数、该第三绕线部的绕线圈数及该第四绕线部的绕线圈数皆为七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的总绕线圈数为二十四圈。
8.一种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圈,具有:
一第一绕线段,包括一第一引线段,其中该第一绕线段沿一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为一第一绕线部,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绕线段,包括一第二引线段,其中该第二绕线段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为一第二绕线部,于该第二方向的后端在该第二绕线部上方沿一第三方向排列设置为一第三绕线部,再于该第三方向的后端在该第三绕线部上方沿该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为一第四绕线部,且该第二引线段与该第四绕线部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线部的高度,与该第二绕线部的高度、该第三绕线部的高度以及该第四绕线部的高度的总和相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垂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垂直。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平行,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三方向相反。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引线段沿一第四方向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且该第二引线段沿一第五方向与该第四绕线部相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方向与该第五方向平行,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二引线段相平行。
15.一种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圈,具有:
一第一绕线段,包括一第一引线段,其中该第一绕线段沿垂直方向堆叠为一第一绕线部,且该第一引线段与该第一绕线部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绕线段,包括一第二引线段,其中该第二绕线段依序排列为彼此垂直堆叠设置的多个绕线部,且该第二引线段与该多个绕线部中的最后一个该绕线部相连接。
CN201621404305.XU 2016-12-20 2016-12-20 线圈绕组 Active CN206363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4305.XU CN206363864U (zh) 2016-12-20 2016-12-20 线圈绕组
TW106200894U TWM546592U (zh) 2016-12-20 2017-01-18 線圈繞組
US15/723,781 US20180174725A1 (en) 2016-12-20 2017-10-03 Coil wind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4305.XU CN206363864U (zh) 2016-12-20 2016-12-20 线圈绕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3864U true CN206363864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74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4305.XU Active CN206363864U (zh) 2016-12-20 2016-12-20 线圈绕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74725A1 (zh)
CN (1) CN206363864U (zh)
TW (1) TWM546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1160A (zh) * 2021-08-25 2021-12-31 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轴承线圈结构及绕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1502A (ja) * 1981-09-22 1983-03-26 Sony Corp 多層コイル及びその巻線方法
US20090091412A1 (en) * 2007-10-04 2009-04-09 Isu Corporation Coil Integrated Inductor
US9449754B2 (en) * 2014-05-30 2016-09-20 Apple Inc. Coil constructions for improved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1160A (zh) * 2021-08-25 2021-12-31 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轴承线圈结构及绕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74725A1 (en) 2018-06-21
TWM546592U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517136A5 (zh)
EP1437748A3 (en) Inverter transformer to light multiple lamps
TW201616526A (zh) 無線充電印刷電路板線圈結構
CN206363864U (zh) 线圈绕组
CN205104345U (zh) 一种多层骨架结构的反激变压器
CN105896985A (zh) 电源装置、磁性元件及其绕组单元
CN209118898U (zh) 变压器连续式线圈类螺旋换位结构
CN204408038U (zh) 单股缠绕电机定子
CN204117813U (zh) 一种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
CN107546034A (zh) 一种铁芯分段高压环形变压器生产方法
CN204289053U (zh) 一种电炉变压器二次侧内封角接多支路侧出线引线结构
CN207925285U (zh) 点火线圈
CN203038768U (zh) 组合隔离式变压器
CN203503439U (zh) 避免线材绝缘劣化的线架
CN207277947U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轿厢平衡装置
CN202332336U (zh) 特高压干式电抗器用组合膜包矩形铝绞线
CN206711699U (zh) 一种三相变压器
CN203481012U (zh) 一种1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新型线圈分接出头
CN205555739U (zh) 一种多层焊丝盘
CN203103080U (zh) 一种套装线圈及带有所述套装线圈的电感器、变压器
CN202977122U (zh) 双路双螺旋分裂式绕组结构
CN207097627U (zh) 一种可贴片式的工字电感
CN205820575U (zh) 一种新型纺织纱管
CN205723118U (zh) 一种多槽式整流变压器
CN112735729B (zh) 一种圆柱形径向开口的无矩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