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3335U - 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63335U CN206363335U CN201621167233.1U CN201621167233U CN206363335U CN 206363335 U CN206363335 U CN 206363335U CN 201621167233 U CN201621167233 U CN 201621167233U CN 206363335 U CN206363335 U CN 2063633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 conductor
- sensor
- detection circuit
- target obj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引脚,用于与第一导电件连接;第二引脚,用于与第二导电件连接;和第一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引脚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二引脚接收来自第二导电件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识别真假人体功能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识别模组(如,指纹识别模组)在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生物识别模组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开机解锁的应用,到现在移动支付以及转账等的应用,生物识别模组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例如,如果指纹识别模组识别假手指的能力很低的话,他人利用假手指则会较易骗过指纹识别模组,实现指纹解锁、支付等功能,这对用户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识别真假生物体功能的装置实为必须。其中,所述生物体例如为用户的手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识别真假人体功能的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包括:
第一引脚,用于与第一导电件连接;
第二引脚,用于与第二导电件连接;和
第一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引脚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二引脚接收来自第二导电件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一种传感器,设置在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曝露在所述通孔处,并邻近所述传感器设置,所述传感器包括:
第一引脚,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
第二引脚,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和
第一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引脚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二引脚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导电件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获取电性特征,并根据所述电性特征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获取复阻抗特征,并根据所述复阻抗特征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所述传感器对应是否对所述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所述传感器开始对所述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电路和传感阵列,所述多个传感阵列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传感阵列,并接收所述传感阵列输出的第二感测信号,以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开始驱动所述传感阵列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输出相应的指令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对应触发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驱动所述传感阵列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可选地,当所述传感器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提供接地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电路和传感阵列,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驱动所述传感阵列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其中,所述传感阵列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传感阵列相较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要远离所述目标物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件执行触摸感测。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为指纹传感器。
可选地,当目标物体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时,所述传感器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要远离所述目标物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确定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手指。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假的人体时,所述传感器不对所述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由于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引脚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二引脚接收来自第二导电件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因此,所述传感器是否对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感测的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提高。
尽管公开了多个实施例,包括其变化,但是通过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实施例将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将认识到,本实用新型公开能够在各种显而易见的方面修改,所有修改都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相应地,附图和详细描述本质上应被视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按钮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按钮组件的生物识别模组的电路框图。
图4为生物识别模组检测真假手指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环状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方便或清楚,可能夸大、省略或示意地示出在附图中所示的每层的厚度和大小、以及示意地示出相关元件的数量。另外,元件的大小不完全反映实际大小,以及相关元件的数量不完全反映实际数量。因为附图大小不同等原因,在不同的附图中所示的相同或相似或相关元件的数量存在并不一致的情况。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类似的结构。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标号具有规律性以及逻辑性等,在某些不同实施例中,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结构采用了不同的附图标记,根据技术的关联性以及相关文字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直接或间接判断得知。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结构、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地,下列术语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在阅读本申请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术语表述适用于技术、方法、物理元件以及系统(无论目前是否知晓),包括阅读本申请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推断出或者可推断的其扩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多个”包括两个和两个以上,除非本申请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另外,各元件名称以及信号名称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并不是限定元件或信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数量,而是为方便元件命名,清楚区分各元件,使得描述更简洁易懂。进一步地,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按钮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按钮组件的生物识别模组的部分电路框图。图4为生物识别模组检测真假手指时的等效电路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如为可携式电子产品、家居式电子产品、或车载式电子产品,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处所列的产品,也可适用于其它合适的产品。所述可携式电子产品如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穿戴式产品等各类合适的电子产品;家居式电子产品如为智能门锁、电视、冰箱、台式电脑等各类合适的电子产品;车载式电子产品如为车载导航仪、车载DVD等各类合适的电子产品。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导电件241、第二导电件243、和第一检测电路251。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绝缘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第二导电件24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用于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给第一导电件241,以及接收第二导电件243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生物体。所述生物体例如为用户的手指。
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所述生物体也可为用户的耳朵、手掌、手腕、胳膊、脚趾等身体上的任一合适的部分。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生物体也并不局限于人体,也可为其它合适动物体身上的合适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称按照真的人体的某个部分而仿造的模型被称为假体或假的人体。例如用导电材质制成的指纹膜即为一种类型的假体。下面主要以生物体为人体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本申请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检测电路251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能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因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提高。
较佳地,“接触”为碰上或挨上的意思,在本申请中,所述目标物体是指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物体。例如,当真手指贴上指纹膜后、用指纹膜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确定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指纹膜为假体。
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为相对设置。然,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也可为相邻设置。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包括导电物质,可以传输电信号,所述导电物质例如为金属材料。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所述导电物质也可为其它合适的导电材料或导电的复合材料。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数量均各为1个,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的数量也可为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数量也可为多个。
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例如为方波脉冲信号、三角波脉冲信号、正弦波信号等等合适的信号。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例如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来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例如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在幅度和/或相位上的变化来确定所述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例如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获取电性特征,并根据所述电性特征来确定所述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所述电性特征例如为复阻抗或复导纳。复阻抗包括阻抗和阻抗角。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例如根据所述阻抗角或/和所述阻抗获知接触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类似地,复导纳包括导纳和导纳角。相应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也可根据所述导纳角或/和所述导纳获知接触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由于复导纳为复阻抗的倒数,因此,下面主要以复阻抗来进行说明。
然,所述电性特征并不局限于复阻抗,也可为其它合适电性特征或所述其它合适电性特征结合所述复阻抗。
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也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预存的信号或信号范围进行比对,来确定所述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下面以真手指、真手指贴合指纹膜、指纹膜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这三种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4,当目标物体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时,所述目标物体、第一导电件241、第二导电件243、第一检测电路251形成一电路回路,其中,所述目标物体相当于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的电路元件。
首先,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况,当真手指贴上指纹膜后、再由所述指纹膜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的电路元件除了目标物体指纹膜外,还应包括所述真手指。
相对地,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当真手指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时,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的电路元件为所述真手指。
对于上述第三种情况,当将指纹膜不贴在真手指上而是直接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上时,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的电路元件为所述指纹膜。
相应地,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241时,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将接收到的第一驱动信号通过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对于真手指贴指纹膜的情况,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还通过真手指)传输给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对应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给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
由于真手指、真手指结合指纹膜、指纹膜的电性特征不同,相应地,当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分别通过真手指、真手指和指纹膜、指纹膜之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对应接收到的信号(即,第一感测信号)是不同的,从而,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所述电子设备100可进一步包括绝缘件245。所述绝缘件245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所述绝缘件245、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例如共同配合形成一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或环状结构24。所述绝缘件245的颜色例如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1的颜色相同或不同。所述环状结构24可主要为圆环结构、矩形环结构、椭圆环结构等各种合适的结构。然,可变更地,所述绝缘件245、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也可共同配合形成其它合适的结构,并非限定于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或环形结构24。可变更地,所述绝缘件2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被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245、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连接为一体。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245、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也可并不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均为半环结构或近半环结构。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也可为其它合适的结构,例如条形结构、环形结构、弧形结构、弯折结构等等。
所述电子设备100可进一步包括外壳(未标示),所述外壳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通到电子设备100外表面的通孔(未标示)。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例如曝露在所述通孔处,以被所述目标物体接触。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例如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
所述通孔例如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正面、背面、侧面中的任意一者或几者。
所述外壳例如包括保护盖板10与后壳30。所述保护盖板10与所述后壳30共同配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以收容电子元件于所述收容空间中。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例,所述保护盖板10通常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绝缘介质制成,以透射光线。所述保护盖板10例如为玻璃盖板。所述后壳30通常非透光。然,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根据电子设备100的类型不同,所述保护盖板10与所述后壳30的材质可根据需要对应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板10上设置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设置在所述通孔处,以便用户触摸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结构34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并与保护盖板10形成有所述通孔处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较小,以便用户接触或按压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时,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可相对所述保护盖板10运动。
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生物识别模组21。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用于确认接触生物识别模组21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并当确定为真的人体时,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所述电子设备100根据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的感测结果对应执行相应的功能,如开机解锁、支付、转账、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APP)等,或,进行生物特征信息注册,以进行鉴权认证之用。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如为指纹识别模组、血氧识别模组、心跳识别模组、压力识别模组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包括所述第一导电件241、第二导电件243、绝缘件245、和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以执行真假人体的检测。另外,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0进一步包括传感器25。所述传感器25例如为一裸片(Die)或芯片(Chip)或芯片组(Chipset)。所述传感器25用于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所述第一导电件24和第二导电件243靠近或围绕所述传感器25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结构24围绕所述传感器25设置。所述环状结构24相对所述传感器25更靠近所述保护盖板10的外表面。所述传感器25从该环状结构24的中空区域处接收目标物体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所述传感器25例如为指纹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心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25例如为电容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式传感器例如为互电容式传感器或自电容式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25例如包括第一引脚(图未示)和第二引脚(图未示),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2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并通过所述第二引脚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导电件243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
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可进一步包括软性电路板26与加强板27。所述软性电路板26用于电连接所述传感器25与外部电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所述外部电路例如为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AP或CPU)40。所述加强板27贴合在所述软性电路板26背对所述传感器25的一侧,以加强软性电路板26与所述传感器25相贴合处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曝露在所述通孔处。为了电子设备的美观,较佳地,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进一步包括盖板28,所述盖板28设置在所述传感器25的上方,即,所述盖板28曝露在所述通孔处。其中,当所述传感器25为裸片时,所述盖板28面对所述传感器25进一步设置有遮光层;当所述传感器25为封装后的芯片时,所述传感器25上形成有封装体。所述遮光层与所述封装体的颜色优选地与保护盖板10下方的遮光层或壳体的颜色相同。所述盖板28例如为蓝宝石盖板、玻璃盖板、陶瓷盖板等。所述盖板28可为圆形、长条形、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合适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28相对所述保护盖板10形成为凹陷区,以指引用户触摸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28也可被省略。
所述传感器25包括多个感测电极和第二检测电路257。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253。所述多个感测电极一般呈阵列排布,相应地,称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传感电极为传感阵列255。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感测电极也可呈其它规则方式或非规则方式排布,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特别限制。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57与所述传感阵列255、控制电路253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53进一步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57用于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传感阵列255,驱动所述传感阵列255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并接收来自传感阵列255输出的第二感测信号,以根据第二感测信号获取生物特征信息。
工作时,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则提供相应的指令信号给控制电路253。所述控制电路253根据所述指令信号触发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53工作,驱动所述传感阵列255开始对真的人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为假体时,则不提供相应的指令信号给控制电路253或提供另外不同的指令信号给控制电路253,所述控制电路253则对应不触发第二检测电路257工作。
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也可与第二检测电路257直接连接,而非通过控制电路253。相应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可直接控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57是否驱动传感阵列255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控制电路253、第二检测电路257、和传感阵列255均集成在所述传感器25中,以提高传感器25的集成度。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控制电路253、第二检测电路257、和传感阵列255中的一者或几者也可设置在所软性电路板26上,又或者集成在其它芯片中。
进一步地,当所述传感器25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可用于提供接地信号(GND)给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以屏蔽外部对传感器25的检测干扰,提高感测精度。其中,所述接地信号一般为电子设备100的设备地或系统地上的信号,通常例如为0伏(V)的电压信号,然,也可为接近0V的电压信号,甚至为其它合适电压大小的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在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执行真假人体的检测之前,还可用于提供脉冲信号给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执行触摸感测。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检测到所述第一导电件241或/和第二导电件243被触摸后,再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第一导电件241,以及接收第二导电件243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以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如此,节省电子设备100的功耗。
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25可替换第一检测电路251、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执行所述触摸感测,又或者,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中的一者或二者配合传感器25执行所述触摸感测也是可以的。即,所述传感器25也可用于先执行触摸感测,检测是否有目标物体触摸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
另外,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所述电子设备100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并设置在保护盖板10的下方,以执行图像显示。定义保护盖板10对应显示画面的区域为显示区,其它区域则为非显示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对设置,并设置在非显示区。然,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的传感器25也可对应显示区设置。另外,所述显示装置还可进一步用作触摸装置,执行触摸感测。
所述电子设备20可进一步包括按钮组件20。所述按钮组件20包括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和开关23。所述开关23设置在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的下方。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相较所述开关23邻近所述保护盖板10。
所述开关23例如为触觉开关。所述开关23例如用于接收用户手指在按钮组件20上施加的任何力,将表示用户手指按下按钮组件20的电信号通过所述软性电路板26或另一不同的软性电路板传输到一按钮电路(图未示),并可向用户手指提供触觉反馈,以指出按钮组件20被按下。所述按钮电路例如与所述处理器40连接。
所述传感器25、所述软性电路板26、加强件、开关23、处理器40、和按钮电路等电子元件收容在所述外壳的收容空间中。
所述电子设备100除上述列出的元件之外,还可包括其它电路等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所述电子设备100对应增加或减少某些元件也是可行的。本申请中主要列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元件,以突出实用新型的重点。
请参阅图5,图5为图2所示环状结构24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均为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或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小于第一导电件241,并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的中空区域,绝缘件245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之间。较佳地,所述绝缘件245也对应为一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或环状结构,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为一体。然,所述绝缘件245也可并非限定为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或环状结构,也可为其它分段式的结构。
所述绝缘件245的颜色例如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1的颜色相同或不同。
请参阅图6,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板10的通孔H的内侧壁水平延伸出二绝缘件245。较佳地,所述二绝缘件245相对设置。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通过所述二绝缘件245绝缘间隔设置。所述二绝缘件245、所述第一导电件241、第二导电件243共同配合形成一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或环形结构。
可见,在此实施方式中,无需再额外单独形成绝缘件245,从而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7,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保护盖板10上设置二条形通孔H1、H2。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收容并曝露在所述通孔H1、H2,以便被目标物体接触。
在此实施方式中,传感器25可设置在保护盖板10的下方,例如对应所述保护盖板10上的二条形通孔H1、H2之间的区域设置。相应地,盖板28可被省略。
可变更地,所述二条形通孔H1、H2并不限制于条形,也可为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为弧形通孔等等。
除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所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的相对设置方式之外,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也可为相邻设置等其它各种合适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作特别的限制,只要当目标物体接触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以执行真假人体的检测时,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都能被所述目标物体接触即可。
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也并不限于设置在电子设备100上,也可设置其它设备上,如机械设备等。
在其它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例如设置在所述后壳30上,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曝露在所述通孔处,所述传感器25对应所述通孔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相较于所述传感器25更靠近所述后壳30的外表面。
或者,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外壳对应电子设备100的侧壁上,所述传感器25对应所述通孔区域设置。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通常在正面设置一具有指纹识别模组的按钮组件,缺少实体触摸按键,导致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较差。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利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作为触摸按键。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43执行触摸感测。
由于本申请在不增加触摸电极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作为触摸按键,从而,可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用户使用体验。
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如可分别用作功能不同或相同的第一触摸按键和第二触摸按键。所述第一触摸按键为菜单键、导航键、音量控制键、返回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触摸按键为返回键、导航键、音量控制键、返回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例如,当所述第一触摸按键为返回键时,所述第二触摸按键则为菜单键;当所第一触摸按键为音量增大键时,所述第二触摸按键则为音量减小键;当所述第一触摸按键为向左或向上滚动键时,所述第二触摸按键对应则为向右或向下滚动键;当所述第一触摸按键为向前翻页键时,所述第二触摸按键则为向后翻页键时。本申请此处只是示例地列出第一导电件241与第二导电件243作为一些功能的触摸按键,然,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也可为其它功能的触摸按键,例如,当拍照或摄像时,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也可分别作为放大键(Zoom In)和缩小键(ZoomOut)等。所述第一导电件24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43作为何种功能的触摸按键,厂商或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定。
根据预先设定的功能,当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用作触摸按键被触摸时,所述处理器40对应控制电子设备100执行相应的功能。
举例,当浏览网页时,用户可通过触摸第一导电件241,对应地控制网页进行向上滚动。
然,当传感器25对真的人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提供所述接地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
另外,在所述生物识别模组21被触发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也可先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执行触摸感测。当检测到触摸后,再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执行真假人体感测。当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所述传感器25开始对真的人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例如,当用户使用微信支付需要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处理器40对应触发生物识别模组21工作。相应地,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检测到所述第一导电件241或/和第二导电件243被目标物体触摸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接着检测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相对地,当用户进行网页浏览而无需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驱动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执行触摸感测,此时,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分别用作触摸按键,当第一检测电路251检测到目标物体的触摸后,所述处理器40则根据预设的触摸按键功能对应控制电子设备100执行相应的功能,如翻页等。
可变更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中的一者可用作触摸按键,而另一者则不用作触摸按键都是可行的。
可见,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的生物识别模组21包括相分离的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不仅可实现真假人体的检测,也可作为不同或相同功能的触摸按键。相应地,所述电子设备100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或者测量得到复阻抗与所述目标物体的按压力度或/和按压面积相关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或测量得到的复阻抗随所述目标物体的按压力度或/和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相应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251在对接触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的目标物体进行真假人体的检测时,为了检测的精准,例如对于复阻抗的阻抗或/和阻抗角取一段检测时间内的均值来确定所述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件241和第二导电件243,例如全部或部分为导电材料。
进一步地,例如出于产品外观的考量,例如对于图2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环状结构24,在保证真假人体的感测精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环状结构24的外表面包裹绝缘层,例如,绝缘胶带。从而,环状结构24的外表是一颜色相同的完整结构。
尽管是参考各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但是可以理解,这些实施例是说明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仅限于它们。许多变化、修改、添加、以及改进都是可能的。更一般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实施例是在特定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功能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实施例中在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分离或组合,或利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些及其他变化、修改、添加、以及改进可以在如随后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传感器,包括:
第一引脚,用于与第一导电件连接;
第二引脚,用于与第二导电件连接;和
第一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引脚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二引脚接收来自第二导电件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2.一种传感器,设置在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所述外壳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曝露在所述通孔处,并邻近所述传感器设置,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引脚,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
第二引脚,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和
第一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引脚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二引脚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导电件输出的第一感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获取电性特征,并根据所述电性特征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获取复阻抗特征,并根据所述复阻抗特征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所述传感器对应是否对所述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所述传感器开始对所述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电路和传感阵列,所述传感阵列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传感阵列,并接收所述传感阵列输出的第二感测信号,以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开始驱动所述传感阵列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真的人体时,输出相应的指令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对应触发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驱动所述传感阵列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电路和传感阵列,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驱动所述传感阵列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其中,所述传感阵列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阵列相较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要远离所述目标物体。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感器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提供接地信号给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件执行触摸感测。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指纹传感器。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当目标物体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时,所述传感器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要远离所述目标物体。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确定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人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确定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是否为真的手指。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确定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目标物体为假的人体时,所述传感器不对所述目标物体执行生物特征信息感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67233.1U CN206363335U (zh) | 2016-11-01 | 2016-11-01 | 传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67233.1U CN206363335U (zh) | 2016-11-01 | 2016-11-01 | 传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63335U true CN206363335U (zh) | 2017-07-28 |
Family
ID=5936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67233.1U Active CN206363335U (zh) | 2016-11-01 | 2016-11-01 | 传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63335U (zh) |
-
2016
- 2016-11-01 CN CN201621167233.1U patent/CN2063633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47524U (zh) | 可穿戴电子设备 | |
TWI490789B (zh) | 指紋感測器及整合指紋感測器的電子顯示器 | |
CN203117990U (zh) | 具有指纹解锁功能的移动终端 | |
CN106548125B (zh) | 多指指纹辨识装置及多指指纹辨识电子装置 | |
CN104794454A (zh) | 指纹识别器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US20130106709A1 (en) | Touch Sensor With User Identification | |
CN106169927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6062702A (zh) | 电子设备 | |
CN205656635U (zh) | 电子设备 | |
CN206363333U (zh) | 具有识别真假手指功能的装置 | |
CN207232980U (zh) | 生物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 |
CN205847224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5718775A (zh) |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207817731U (zh) | 电子设备 | |
CN209281420U (zh) | 电子设备 | |
CN206363335U (zh) | 传感器 | |
CN206363194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6363334U (zh) | 传感器 | |
CN107944330A (zh) | 电子设备 | |
CN205910624U (zh) | 电子设备 | |
CN207586940U (zh) | 生物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 |
WO2020233570A1 (zh) |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7958175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845700A (zh) | 显示屏触控方法、双面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7206912A1 (zh) | 生物识别芯片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545000 No.108, 2nd floor, building 2, 29 Xinliu Avenue,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Liuzhou Zib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Xili Street Honghua Ling Industrial Zone 2 District 1 District 5 Building (Xi Bia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NWEI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