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5806U -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5806U
CN206355806U CN201621375073.XU CN201621375073U CN206355806U CN 206355806 U CN206355806 U CN 206355806U CN 201621375073 U CN201621375073 U CN 201621375073U CN 206355806 U CN206355806 U CN 206355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gas
gas
heating
cavity
gas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50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春堂
阮靖远
梁少伶
梁少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Ruddy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Ruddy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Ruddy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Ruddy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750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5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5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58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待处理的废气进入装置左侧的腔体,随后处前洒水器喷出雾化水与上升的废气接触,随后废气由加热区入口进入中部的加热区域,当废气进入多孔螺旋气道巡回时电热棒的热量与废气充分接触,废气经由转接管流动到斗形气口后处后,处后洒水器喷出碱液再次吸收废气中残留的有害成分,从而保证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满足环保要求。本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工业废气中的酸性及其它有害气体,解决传统的降魔吸收塔直接使用液态水吸收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安全、工艺能力好。

Description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性气体的多级吸收复合式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的处理是现今业界所必须解决的课题。众所周知,在生产氯化铁的化工厂、光电厂、面板厂、太阳能厂或是各式面板等产品的过程中,有时会生成有害的废气。例如:对以使用盐酸(HCl)来溶解含铁的炉渣来生产氯化铁的化工厂来说,盐酸与炉渣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的有害气体包括:挥发出来的盐酸气体(HCl)、硫化氢(H2S)、PFC[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 -compounds)]、砷化氢(H3As)等,在处理含有上述气体的废气时,一般是使用湿式法、吸附法、加热分解法及燃烧法等4 种方法。
目前业界常见的废气处理装置为燃烧式以及电热式的废气处理装置。无论是使用燃烧式或电热式的废气处理装置分解含有氟化的化合物或全氟化合物等废气,其过程中都会产生高温以及大量的粉尘与酸性气体,因此废气处理装置通常会设有洒水设备以进行降温以及洗涤。
为了提高废气处理的质量,降低成本和简化流程、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等,技术人员在废气处理的设备上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在已有废气处理设备中,针对酸性气体的处理技术文献有:
1、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354106.7】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一废气处理槽,形成一废气进气口及一废气出气口,且该废气处理槽内的四周环绕配置一环状加热器,该环状加热器内间隔设置一加热棒,该环状加热器与加热棒之间形成一加热腔室;一隔板,穿设于环状加热器与加热棒之间,该隔板于加热腔室内间隔形成一气体流道;其中,该气体流道的一进气端连通废气进气口,该气体流道的一出气端则通过加热腔室连通废气出气口。该装置结构复杂,废气的处理搭配了湿式法和加热法,其中尤其是在加热法上增加了延长气体滞留时间的设计,但是该专利针对增加滞留时间的气道设计还是比较简单,也就是说气体通过规则气道的时间还是很短的,导致滞留时间延时有限,其加热法的改进效果上还有待考究。
2、专利文献【申请号:201510081120.3】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处理机以及气体导入装置。气体导入装置连接于废气处理机的出口端的管路上,其中气体导入装置导入的气体的湿度低于废气处理机内的尾气的湿度。该装置是典型的湿法废气处理装置,但其处理方式太单一,简单的喷水处理无法充分的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同时对于酸性气体而已,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为用碱液吸收,但是文中并没有提及。
综上所述,现有废气设备主要存在吸收方式单一,废气在装置内滞留时间短从而处理不够充分,效率和准确性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很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充分发挥了湿法和加热法的吸收与加热分解两种方法的优势,解决了当前废气处理装置方法单一、处理不充分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种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脚杯与箱体支架连接,在箱体支架的上端为废气处理箱,所述废气处理箱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通过中间隔板分开,其上部则分为三个腔体,在其最左侧的腔体内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处前洒水器,待处理的废气从该腔体左侧的处前洒水器下方的开口(图中未示出)中进入,前述的隔板上则安装了一系列的积水阀,紧挨着左侧腔体右侧的为废气处理的加热区,安装有加热法废气处理组件,废气处理箱的最右端则为废气排放前的碱液吸收区段,在该腔体的两侧安装有处后洒水器,中间的隔板同样安装有积水阀,与此同时转接管的一端穿过隔板后与斗形气口连接,所述转接管的另一端则连通加热区段。
所述废气处理箱体的下端腔体为储液腔体区域,在该区域的左侧为废气初期处理后排放的液态水,但该液态水在达到排放程度之前需要先经过浓度检测仪检验,如果其有害物质浓度过高导致不能在作为废气处理的吸收用水时,则废气处理箱下方的排水泵动作,废水流经排水管后直接排出,如果该区域内的液态水浓度不高,则通过单向阀后流到废气处理箱下端腔体的右侧腔体中,最后经由回水管、热交换器、分流板以及分流管后再次回到处前洒水器中使用。
所述加热法废气处理组件包括蛇形滞气板、多孔螺旋气道、电热棒、电热丝和顶板,所述蛇形滞气板与电热棒的上端均与顶板连接,电热丝与多孔螺旋气道则安装在隔板与顶板之间,其中电热棒位于蛇形滞气板的内侧。
所述多孔螺旋气道的中间轴部分为中空的管道,并且则管壁上加工有一系列的孔,电热棒的热量穿过孔部后与在螺旋气道上巡回的废气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为含酸气体的有害成分吸收装置,系统结构简单,气体流动的回路清晰,酸性气体除去效果好,其次使用的零配件结构简单,各类阀体和管道均可以选择标准件,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2、尤其突出的优势是本装置采用了加热法和湿法分步处理废气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两种方式的优点,尤其是在加热处理区为了增加废气的滞留时间以便充分加热,设计的蛇形板和螺旋气道均起到了很好的气道延长效果,在最后一步时酸性气体再经过碱液的吸收,从而有保证气体的酸性有害物质被去除。
3、本装置与传统的降魔吸收塔有许多不同,传统的液态水单一吸收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装置充分利用了湿法和加热法以及液态水循环过滤的优势,确保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示意图,其中:1-脚杯;2-箱体支架;3-浓度检测仪;4-废气入口 ;5-废气处理箱;6-积水阀;7-处前洒水器;8-分流管;9-分流板;10-热交换器;11-回水管;12-斗形气口;13-处后洒水器;14-单向阀;15-转接管;16-排水管;17-排水泵。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质动态流程图示意图,其中A为废气入口方向标识;B为加热法废气处理区入气方向标识;C为加热区废气排气方向标识;D为循环水流动方向标识。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E处加热法废气处理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8-蛇形滞气板;19-多孔螺旋气道;20-电热棒;21-电热丝;22-顶板;2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图1至图3所示进行说明,首先检查管路的连接及废气处理箱4密封性、通畅性,保证相关输送管路畅通,尤其是保证多孔螺旋气道17的中空轴壁面上加工的孔处于通畅状态,其次检查电热棒18与电热丝19、热交换器9的工作是否正常,并且提前向废气处理箱4中注入清水,空载试运行即可。
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时启动装置,待处理的废气进入装置左侧的腔体,随后处前洒水器6喷出雾化水与上升的废气接触,从而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随后废气由加热区入口进入中部的加热区域,废气在蛇形滞气板16外侧时被电热丝19加热,当废气进入多孔螺旋气道17内巡回时,电热棒18的热量透过多孔螺旋气道17的中空轴壁面上加工的孔后与废气充分接触,此期间热量将废气有害成分分解为无害气体,因此废气在加热区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解,随后废气经由转接管13流动到斗形气口11后处后,处后洒水器20喷出碱液再次吸收废气中残留的有害成分,从而保证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满足环保要求,此时系统完成相应的功能,如果废气处理箱4下部的液态水经过检测后浓度不高,则液态水通过单向阀12后流到废气处理箱4下端腔体的右侧腔体中,最后经由回水管10、热交换器9、分流板8以及分流管7后再次回到处前洒水器6中使用。

Claims (4)

1.一种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脚杯(1)与箱体支架(2)连接,在箱体支架(2)的上端为废气处理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箱(5)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通过中间的隔板(23)分开,其上部则分为三个腔体,在其最左侧的腔体内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处前洒水器(7),待处理的废气从该腔体左侧的处前洒水器(7)下方的开口(图中未示出)中进入,前述的隔板(23)上则安装了一系列的积水阀(6),紧挨着左侧腔体右侧的为废气处理的加热区,安装有加热法废气处理组件,废气处理箱(5)的最右端则为废气排放前的碱液吸收区段,在该腔体的两侧安装有处后洒水器(13,中间的隔板(23)同样安装有积水阀(6),与此同时转接管(15)的一端穿过隔板(23)后与斗形气口(12)连接,所述转接管(15)的另一端则连通加热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箱(5)的下端腔体为储液腔体区域,在该区域的左侧为废气初期处理后排放的液态水,但该液态水在达到排放程度之前需要先经过浓度检测仪(3)检验,如果其有害物质浓度过高导致不能在作为废气处理的吸收用水时,则废气处理箱(5)下方的排水泵(17)动作,废水流经排水管(16)后直接排出,如果该区域内的液态水浓度不高,则通过单向阀(14)后流到废气处理箱(5)下端腔体的右侧腔体中,最后经由回水管(11)、热交换器(10)、分流板(9)以及分流管(8)后再次回到处前洒水器(7)中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法废气处理组件包括蛇形滞气板(18)、多孔螺旋气道(19)、电热棒(20)、电热丝(21)和顶板(22),所述蛇形滞气板(18)与电热棒(20)的上端均与顶板(22)连接,电热丝(21)与多孔螺旋气道(19)则安装在隔板(23)与顶板(22)之间,其中电热棒(20)位于蛇形滞气板(18)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螺旋气道(19)的中间轴部分为中空的管道,并且则管壁上加工有一系列的孔,电热棒(20)的热量穿过孔部后与在螺旋气道上巡回的废气充分接触。
CN201621375073.XU 2016-12-16 2016-12-16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5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5073.XU CN206355806U (zh) 2016-12-16 2016-12-16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5073.XU CN206355806U (zh) 2016-12-16 2016-12-16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5806U true CN206355806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75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507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5806U (zh) 2016-12-16 2016-12-16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58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2229A (zh) * 2016-12-16 2017-04-26 广西红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TWI793614B (zh) * 2020-07-07 2023-02-21 日商康肯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氣體處理爐及使用其之廢氣處理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2229A (zh) * 2016-12-16 2017-04-26 广西红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TWI793614B (zh) * 2020-07-07 2023-02-21 日商康肯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氣體處理爐及使用其之廢氣處理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5512B (zh) 一种循环水洗式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5862053B (zh) 盐酸废液再生方法及系统
CN206082112U (zh) 一种逆流式洗涤塔
CN103949131A (zh) 光化学耦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
CN204973504U (zh) 一种氮氧化物废气处理系统
CN206355806U (zh)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CN104707404B (zh) 淀粉工段尾气除尘除臭系统及其工艺
CN208694518U (zh) 节能印染废气处理装置
CN110314516A (zh) 一种适用于半导体制程废气处理系统
CN106582229A (zh) 湿法‑加热法联合处理的复合式多级废气处理装置
CN104841234A (zh) 一种水洗式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6000048B (zh) 一种低温脱硫和脱硝系统
CN204656264U (zh) 一种水洗式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1612048U (zh) 一种工厂环保用废气净化装置
CN205760487U (zh) 一种黄磷尾气吸收装置
CN104841233A (zh) 一种循环水洗式的废气处理系统
CN108339375A (zh) 一种高温含氟废气处理装置
CN112827300B (zh) 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5925387U (zh) 脱硫脱硝装置
CN213556188U (zh) 一种定型机废气回收装置
CN201632175U (zh) 尾气处理装置
CN205109283U (zh) 硝酸磷铵生产尾气除尘装置
TWM631009U (zh) 利用渦流管提升廢氣濾淨效能之處理設備
CN208771138U (zh) 一种高温含氟废气处理装置
CN201175641Y (zh) 洗涤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