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3030U -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3030U
CN206353030U CN201720009667.7U CN201720009667U CN206353030U CN 206353030 U CN206353030 U CN 206353030U CN 201720009667 U CN201720009667 U CN 201720009667U CN 206353030 U CN206353030 U CN 206353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ember
interior bar
sleeve pipe
rod
prism c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96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200096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3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3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30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接头、套管以及内杆,所述内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二内杆,其中所述第一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棱镜接头,所述第一内杆的下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上部;所述第二内杆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位置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杆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下部,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上部;并且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件,用于固定处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件。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的可测量高度范围被拓宽,并且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背景技术
在地理环境研究中,地质勘查对地理环境的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棱镜对中杆是测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现有的棱镜对中杆通常被制作为伸缩金属杆结构,一般包括套管和内杆,并通过在内杆和套管设置上的刻度来测量全站仪的高度。
尽管相对于不可伸缩棱镜对中杆,可伸缩棱镜对中杆拓宽了其在高度方面的适用性,但所述被拓宽的高度范围依然相对有限。
另外,棱镜对中杆通常在室外使用,因此携带方便也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一种有效增加测量高度范围、携带方便、保证精度的棱镜对中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镜对中杆,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测量高度范围,而且还携带方便。额外地,所述棱镜对中杆还具有与现有棱镜对中杆相当的精度。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接头、套管以及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二内杆,其中所述第一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棱镜接头,所述第一内杆的下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上部;所述第二内杆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位置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杆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下部,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上部;并且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件,用于固定处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位置固定件包括弧形固定板和第一螺栓,并且在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
在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时,使第二杆件绕铰链向下旋转至与弧形固定板贴合,并使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并伸入到所述第二螺孔,可以将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固定在一条直线上。
对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下端之间的连接没有特别的限制,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和螺孔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位置固定件为卡接件,在所述卡接件的下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杆件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上设有至少两个卡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杆件上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件对应数目的卡槽,用于容纳所述卡件。所述卡件可以为卡扣、卡块或者类似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卡件为卡块,所述卡块面对所述第二杆件的部分为斜面结构,并且在所述卡块背对第二杆件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
由此,在使所述第二杆件绕铰链旋转至所述凹槽内时,设置在凹槽上的卡件会伸入到设置在第二杆件上的卡槽中,由此实现将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固定在一条直线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内杆、第二内杆和所述套管上设有测量刻度。通过设置测量刻度可以进行高度测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管外侧水平套接固定有水准测量仪,用于调整棱镜对中杆的垂直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管下部固定设置有环形卡件,用于将所述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卡接于棱镜对中杆支架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管两端设有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的伸缩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设有圆锥形底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紧固件。
因为折叠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棱镜对中杆的可测量高度范围被有效拓宽,并且携带更为方便。额外地,位置固定件的配置可以使得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时确保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保留了现有棱镜对中杆进行测量时所具有的精度。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中的位置固定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中的位置固定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位置固定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中的水准测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中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进行阐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实现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示例的实例仅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进行描述之前,先对本申请文件中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在本申请文件中,当提及某个部件的“上端”或者“上部”时,是指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时,即该棱镜对中杆在垂直于地面时,该部件远离地面的一端或者部分;类似地,当提及某个部件的“下端”或者“下部”时,是指在使用所述棱镜对中杆时,该部件接近地面的一端或者部分。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镜对中杆,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测量高度,而且还携带方便。额外地,所述棱镜对中杆还具有与现有棱镜对中杆相当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实现了上述目的。该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接头、套管以及内杆,所述内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二内杆,其中所述第一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棱镜接头,所述第一内杆的下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上部;所述第二内杆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位置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杆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下部,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上部;并且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件,用于固定处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该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接头10、套管20以及内杆,其中所述内杆包括第一内杆30a和第二内杆30b。
第一内杆30a的上端固定连接棱镜接头10,该棱镜接头10用于连接棱镜。第一内杆30a的下端可伸缩地连接套管20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杆30a的下端与套管20的上部通过第一锁紧装置701连接。第一锁紧装置701内设有螺纹。通过旋转第一锁紧装置701,可以使第一内杆30a伸入到套管20内部或者从套管20内部伸出,从而调节第一内杆30a的伸缩量,进而调节棱镜的高度。优选地,在第一内杆30a上设置有测量刻度,用于高度测量。
第二内杆30b包括第一杆件301、第二杆件302和位置固定件。
第一杆件301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套管20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件301的上端与套管20的下部也通过第二锁紧装置702连接,并且与第一锁紧装置701同样类似地,第二锁紧装置702内也设有螺纹。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处于使用状态时,即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处于一条直线时,通过旋转第二锁紧装置702,可以使第二内杆30b伸入到套管20内部或从套管20内部伸出,从而调节第二内杆30b的伸缩量,进而调节棱镜的高度。
第一杆件301与第二杆件302之间一方面通过铰链303连接在一起,由此第二杆件302可以绕铰链303旋转,从而处于折叠位置或者使用位置。另一方面,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之间的相对位置还通过位置固定件进行固定。位置固定件的配置可以确保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在使用时处于一条直线上,进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的精度。
图2是位置固定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位置固定件包括弧形固定板304、第一螺栓3041和第二螺栓3042。在弧形固定板304的下端贯穿地设置有第一螺孔,在弧形固定板304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螺孔。在第二杆件30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孔3021,在第一杆件301的下端设置有第四螺孔3011。第一螺孔和第三螺孔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螺孔3021和第四螺孔3011之间的距离。另外,第二螺孔3021和第四螺孔3011可以是贯穿的,也可以是非贯穿的,视情况而定。
不管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是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处于折叠状态,弧形固定板304的上端与第一杆件301的下端呈均连接状态。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状态是通过使第二螺栓3042穿过弧形固定板304上端的第三螺孔并伸入到第一杆件301下端的第四螺孔3011来实现的。当然,弧形固定板304的上端与第一杆件301的下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连接。在通过例如焊接进行连接时,不再需要第二螺栓、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
当需要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处于工作即使用状态时,也就是说,需要使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处于一条直线时,可以先使由第一紧固件601和第二紧固件602(其具体结构参见下文)固定的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向下旋转至与弧形固定板304贴合,此时第二杆件302与第一杆件301处于一条直线上。然后使第一螺栓3041穿过弧形固定板304上的第一螺孔并伸入第二杆件302上的第二螺孔3021,由此实现将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固定在一条直线上。
当需要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取下第一螺栓3041,使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向上旋转,并由第一紧固件601和第二紧固件602固定。
图3示出了位置固定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局部放大图示于图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位置固定件为卡接件。
如图所示,卡接件305的上端连接第一杆件301的下部,所述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实现。
在卡接件305的下部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杆件302的凹槽3053,在所述凹槽3053上设有至少两个卡件3051。优选地,在形成凹槽3053的两个卡槽缘3052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卡件3051。卡件3051可以是卡块、卡扣或者类似结构。相应地,在第二杆件302上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卡件3051对应数目的卡槽,用于容纳卡件3051。
由此,在使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旋转至凹槽3053内时,设置在凹槽3053上的卡件3051会伸入到设置在第二杆件302上的卡槽中,由此实现将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固定在一条直线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卡件3051可以为卡块结构。在至少一个卡槽缘3052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优选地,在两个卡槽缘3052上各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卡块被放置在卡槽缘3052上的通孔中,且可以在所述通孔中来回移动。
另外,在第二杆件302上相应的位置处开设卡槽,用于容纳卡块。需要注意的是,通孔、卡块以及卡槽的数目是相等的。
由此,当需要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先将卡块向凹槽3053外拉动,再将处于折叠位置的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旋转至凹槽3053内,之后将卡块向凹槽3053内推动并使其伸入到第二杆件302上的卡槽内,由此将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固定在一条直线上。
在需要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时,先将卡块向凹槽3053外拉动,再将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向上旋转并固定于第一紧固件601和第二紧固件602,由此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处于折叠状态。
作为上述卡接件305的一个替代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卡接件305设计成包含卡块和弹簧的结构。具体地,将卡块面对第二杆件302的部分设计为斜面结构,并在卡块背对第二杆件302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优选地,在凹槽内开设盲孔,并将弹簧放置该盲孔中。
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时,使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旋转进入凹槽内。由此,第二杆件302会压迫卡块,进而压迫弹簧,使弹簧产生反作用力。借助于该反作用力,卡块会自动伸入到第二杆件302上的卡槽中,从而实现将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固定在一条直线上。该设计免去了手工操作卡块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杆件301和第二杆件302被固定在一条直线上时,同第一内杆30a一样,第二内杆30b也可以通过第二锁紧装置702来调节其伸缩量。
此外,还在套管20上部外侧水平套接固定有水准测量仪50,用于调整棱镜对中杆的垂直度。图5示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上的水准测量仪50的结构示意图。水准测量仪50包括气泡端501和连接端502。气泡端501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内部装有带有气泡的液体。连接端502设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将水准测量仪50套接于套管20,并由螺钉503将水准测量仪50固定于套管20上。
在套管2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件,用于固定绕铰链旋转后处于折叠位置的第二杆件302。优选地,在套管20上设置至少两个紧固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紧固件,即第一紧固件601和第二紧固件602。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上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以其中的一个紧固件例如第一紧固件60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紧固件601包括连接端6011和卡接端6012。连接端6011呈环形,永久性固定在套管20上。可以通过焊接将第一紧固件601的连接端6011焊接于套管20上,但也可以选择使套管20与第一紧固件601一体成型。第一紧固件601的卡接端6012为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当第二杆件302绕铰链303旋转折叠后,通过连接端6012的弹性开口环可以将第二杆件302固定于第一紧固件601中。
在套管20下部还固定设置有环形卡块80,用于将棱镜对中杆卡接于棱镜对中杆支架上,从而固定棱镜对中杆。另外,在第二杆件302端部设有圆锥形底尖40。
最后,可以在第一杆件301、第二杆件302和套管20上设置测量刻度,用于高度测量,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测量刻度,但优选设置有所述测量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结构简单,其可测量高度范围被有效拓宽,并且携带也更为方便。另外地,通过位置固定件的配置,可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在使用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保留了现有棱镜对中杆进行测量时所具有的精度。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包括棱镜接头、套管以及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二内杆,其中
所述第一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棱镜接头,所述第一内杆的下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上部;
所述第二内杆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位置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所述套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杆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下部,所述位置固定件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上部;并且
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件,用于固定处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固定件包括弧形固定板和第一螺栓,并且在所述弧形固定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固定件为卡接件,在所述卡接件的下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杆件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上设有至少两个卡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杆件上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件对应数目的卡槽,用于容纳所述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为卡块,所述卡块面对所述第二杆件的部分为斜面结构,并且在所述卡块背对第二杆件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杆、第二内杆和所述套管上设有测量刻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侧水平套接固定有水准测量仪。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下部固定设置有环形卡件,用于将所述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卡接于棱镜对中杆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两端设有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的伸缩量。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设有圆锥形底尖。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紧固件。
CN201720009667.7U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3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9667.7U CN206353030U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9667.7U CN206353030U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3030U true CN206353030U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8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966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3030U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3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8015A (zh) * 2018-03-07 2018-07-24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测绘分离式辅助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8015A (zh) * 2018-03-07 2018-07-24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测绘分离式辅助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53030U (zh) 一种折叠式棱镜对中杆
CN112555589B (zh) 一种用于地质勘测的便携式工程测绘装置
CN208717884U (zh) 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设备
CN105783896B (zh) 一种交互式无人机磁罗盘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207326919U (zh) 一种双轴转位装置
CN200941051Y (zh) 具有自动收放结构的铅垂线
Fridman et al. Restoring the full velocity field in the gaseous disk of the spiral galaxy NGC 157
CN212718989U (zh) 一种新型测绘仪支架
CN211080185U (zh) 一种岩土工程勘察用测定装置
CN210462351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测量装置
CN205373647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位移监测装置
CN205679251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便携式测量仪支撑装置
CN216345166U (zh)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稳定性能好的测量仪
CN110823182A (zh) 一种无人机危险地带地层产状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8836497A (zh) 一种便携式医疗器械箱
CN21526176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测量装置
CN115539769A (zh) 一种便携式野外测绘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CN20960581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现场测绘装置
CN11239371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方位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06943755U (zh) 一种测绘仪用支架
CN204222524U (zh) 一种多功能油画工具
CN211694213U (zh) 一种野外地形测绘架
CN208040031U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围栏
CN112503339A (zh) 一种建筑水准仪测量用调节支撑设备
CN214010321U (zh) 一种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用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