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46162U -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46162U
CN206346162U CN201621265003.9U CN201621265003U CN206346162U CN 206346162 U CN206346162 U CN 206346162U CN 201621265003 U CN201621265003 U CN 201621265003U CN 206346162 U CN206346162 U CN 206346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canal
ditche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irrigation canal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650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浩
袁永坤
周翾
唐维
王振旗
熊丽君
鄢忠纯
张怀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xpose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xpose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xpose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xpose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650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46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46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461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包括:设置于沟渠两侧边坡用于种植草本植物的侧护板、设置于沟渠底部用于种植湿生植物的带有底板种植孔的底板、设置于沟渠末端的挡水墙以及设置于农田排水口与农田生态排水沟渠相接处的集水井;所述的侧护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种植部和位于下方的降渍部,其中:种植部包括侧板种植孔和正对其设置的托盘式结构的侧板种植单元。本实用新型具有简便实用、避免侧护板后水土流失、结构稳定、净化效果好以及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等特点。

Description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防止沟渠土壤流失的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背景技术
农田排水沟渠是位于道路两旁或田间用于农田排水(泄洪)的水道,其形成过程就是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安全保障等需要而人工挖掘的过水通道。传统的全水泥板排水沟渠系统不能有效截留、去除农田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不具备生物栖息地功能,景观品质单一,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目前开发的的圆形开孔水泥板生态排水沟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水泥板排水沟渠的不足,但在使用2-3年后,由于排水冲刷及浸泡等作用,沟渠侧面泥土通过圆孔逐渐流失,最终导致护板后泥土被掏空,大量泥土淤积沟渠底部,同时侧面水生植物失去附着面,逐渐枯萎死亡,失去了沟渠构建初期的勃勃生机和净化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结构不稳定、使用寿命短、沟渠容易淤积、维护清理不方便等缺陷,提出一种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具有简便实用、结构稳定、避免侧护板后土壤流失、对农田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好以及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沟渠两侧边坡用于种植草本植物的侧护板、设置于沟渠底部用于种植湿生植物的带有底板种植孔的底板、设置于沟渠末端的挡水墙以及设置于农田排水口与农田生态排水沟渠相接处的集水井;所述的侧护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种植部和位于下方的降渍部,其中:种植部包括侧板种植孔和正对其设置的托盘式结构的侧板种植单元。
所述的托盘式结构,包括:碗式结构或锯齿式结构。
所述的挡水墙是指:在生态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的高10~30厘米的小型水坝,土壤就地夯筑,从而保持沟内水位,维持沟渠植物正常生长。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选取过水能力强、对氮磷污染物截除效率高的水生、湿生植物及合理的搭配方式,构建生态沟渠的植物体系,能有效降低有效截留、去除农田径流中氮、磷等污染物质,恢复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沟渠湿地生态系统。同时,相对现有的一般圆孔型生态排水沟渠,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一般圆孔排水沟渠侧板后被掏空、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生态沟渠水土保持能力,更好的营造植物生境,延长沟渠使用寿命,提供更好的农田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同时建立更完善的农业景观,对于农田径流污染防治及农田生态系统保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碗式托盘式生态排水沟渠护板结构图;
图中:a为三视图;b为剖视图;
图2为锯齿托盘式生态排水沟渠护板结构图;
图中:a为三视图;b为剖视图;
图3为集水井与生态排水沟渠交接处(进水口)断面示意图;
图4为生态排水沟渠出水端(挡水墙)断面示意图;
图中:侧护板1、底板2、挡水墙3、集水井4、种植部5、降渍部6、侧板种植孔7、侧板种植单元8、碎石层10、草本植物11、湿生植物12、底板种植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沟渠两侧边坡用于种植草本植物11的侧护板1、设置于沟渠底部用于种植湿生植物12的带有底板种植孔13的底板2、设置于沟渠末端的挡水墙3以及设置于农田排水口与农田生态排水沟渠相接处的集水井4;所述的侧护板1包括:位于上方的种植部5和位于下方的降渍部6,其中:种植部5包括侧板种植孔7和正对其设置的托盘式结构的侧板种植单元8。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托盘式结构,包括:碗式结构或锯齿式结构,其中:托盘式结构的上部开口8-10厘米,深10厘米;背部开口直径10厘米。
如图3所示所述的沟渠两侧边坡与护板之间设有碎石层10,该碎石层设置在侧护板的降渍部的后部,可避免土壤从降渍孔流失。
所述的碎石层的直径10厘米,其中的碎石位于中间部分为3-5厘米粒径,位于外围部分依次为2-4及1-2厘米粒径。
所述的集水井为下沉式长方体结构,长度为1.5-2米,宽度为1.0-1.2米,深度为0.8-1.0米,砖砌后内壁粉刷平整。
所述的草本植物是指:麦冬、高羊茅、黑麦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湿生植物是指:美人蕉、芦苇、水葱、黄菖蒲、水竹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每丛植物间距0.5米,该湿生植物,位于底板上且沿径流水在生态排水沟渠中的流向,呈S型依次混和交替设置。
所述的挡水墙是指:在生态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的高10~30厘米的小型水坝,土壤就地夯筑,从而保持沟内水位,维持沟渠植物正常生长。
本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
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整理,拆除农田排水沟渠的原混凝土护坡及底板。
步骤2)在农田排水口和生态排水沟渠交接处设置集水井。
步骤3)对排水沟渠边坡进行放坡处理,在沟底及边坡处理基础上,在侧板下部小孔对应位置放置碎石层,然后在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步骤4)在沟渠内种植净化植物,并在生态排水沟渠末端设置挡水墙,使得径流水经生态排水沟渠净化后入河。
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利用本实用新型构建的生态排水沟渠系统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90%以上,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5%以上。同时,2年运行结果发现,碗式侧板种植单元中土壤不外流,渠底沉降的污泥量比现行圆孔型生态护板减少45%以上。结果证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碗式侧板种植单元的生态排水沟渠能有效避免沟壁土壤流失,降低径流污染物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实用新型之约束。

Claims (9)

1.一种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沟渠两侧边坡用于种植草本植物的侧护板、设置于沟渠底部用于种植湿生植物的带有底板种植孔的底板、设置于沟渠末端的挡水墙以及设置于农田排水口与农田生态排水沟渠相接处的集水井;所述的侧护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种植部和位于下方的降渍部,其中:种植部包括侧板种植孔和正对其设置的托盘式结构的侧板种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托盘式结构,包括:碗式结构或锯齿式结构,其中:托盘式结构的上部开口8-10厘米,深10厘米;背部开口直径1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沟渠两侧边坡与侧护板之间设有碎石层,该碎石层设置在侧护板的降渍部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碎石层的直径10厘米,其中的碎石位于中间部分为3-5厘米粒径,位于外围部分依次为2-4及1-2厘米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水井为下沉式长方体结构,长度为1.5-2米,宽度为1.0-1.2米,深度为0.8-1.0米,砖砌后内壁粉刷平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草本植物是指:麦冬、高羊茅、黑麦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湿生植物是指:美人蕉、芦苇、水葱、黄菖蒲、水竹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每丛植物间距0.5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湿生植物,位于底板上且沿径流水在生态排水沟渠中的流向,呈S型依次混和交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其特征是,所述的挡水墙是指:在生态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的高10~30厘米的小型水坝,土壤就地夯筑,从而保持沟内水位,维持沟渠植物正常生长。
CN201621265003.9U 2016-11-21 2016-11-21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46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5003.9U CN206346162U (zh) 2016-11-21 2016-11-21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5003.9U CN206346162U (zh) 2016-11-21 2016-11-21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46162U true CN206346162U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1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650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46162U (zh) 2016-11-21 2016-11-21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461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4363A (zh) * 2019-04-18 2019-06-21 上海夕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CN110541412A (zh) * 2019-09-11 2019-12-06 广东祥实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农田水利排灌沟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4363A (zh) * 2019-04-18 2019-06-21 上海夕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CN110541412A (zh) * 2019-09-11 2019-12-06 广东祥实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农田水利排灌沟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2980B (zh) 防止沟壁土壤流失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构建方法
CN103086570B (zh) 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5659962B (zh) 一种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方法
CN102011379A (zh)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9083112A (zh) 一种用于减少水田排水中污染物的生态沟渠
CN206477311U (zh) 一种多层阶梯式生态驳岸系统
CN103102014A (zh) 一种采用生态沟渠保护水质的方法
CN101591125A (zh) 一种新型的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方法
CN108947120A (zh) 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农田面源污水集蓄用系统及改造方法
CN203021406U (zh)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4773835A (zh) 一种灌区水田四周定点排水湿地构建系统
CN102926362B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206346162U (zh) 具有托盘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CN102603075A (zh) 用于收集处理河湖滨岸雨水的草溪生态廊道设施
CN105804033B (zh)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CN109914363A (zh) 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CN109912040A (zh) 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塘系统
CN206346161U (zh) 具有百叶窗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CN206346163U (zh) 具有组合式侧板种植单元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
CN111379238B (zh) 发育侵蚀沟的沟头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61103A (zh) 农田面源汇水小循环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
CN209481406U (zh) 一种农田废水生态拦截结构
CN208413993U (zh) 一种用于水流较缓河道的水质净化系统
CN206625181U (zh) 河道土层防护结构
CN112062280B (zh) 一种组合式梯形生态沟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